文章
1
5
作者
John Gilchrist
親身認識神
前言:真正的信心還是形式上的一神論?
基督徒和穆斯林有許多共有的東西。他們信獨一神,在聖所(教堂和清真寺)裡崇拜,有類似每年一次的宗教節日(基督徒有聖誕節、受難節和復活節,穆斯林有開齋節、宰牲節、升宵節 Laylatu’l Mir’aj 和蓋德爾節 Laylatu’s Qadr),每個星期都會留出一天來集中崇拜侍奉(分別是星期天和星期五)。從表面上看兩個宗教可以非常類似。他們的崇拜禮儀可以是非常講究形式的和反復性的。尤其是穆斯林的索拉特(salat,拜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一成不變。召喚禮拜的宣禮詞 adhan 從來沒有變化過。「哈吉 hajj」朝覲使一系列連續的宗教修行精確地永久遺留下來,十四個世紀以來被依然如故地遵守著。許多基督教的教堂沒有甚麼不同。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神父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地重複吟誦著指定的禱告詞,正如穆斯林的伊瑪目一樣。
一些年前,有位穆斯林婦女對我說:「每次我去到墓地的時候,我看到一邊所有的墳墓都是穆斯林的,另一邊所有墳墓都是基督徒的。我對自己說『有甚麼不一樣呢?』」如果你想在死人中間尋找活人,那你不可能有太多的發現。猶太教也沒有太多的與眾不同。所有三大一神論宗教都使他們的宗教體系制度化了,在一個圈圈裡打轉,每年又回到同樣的規程,同樣的儀式,同樣的聖日,所有一切都基於外在的整齊劃一和講究形式的崇拜。一位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店主說,「在耶路撒冷只有三個大生意。第一個在星期五收錢,第二個在星期六收錢,第三個在星期天收錢。」(此話引自Discovery頻道上的視頻,耶路撒冷:天堂之城)。
形式上的一神論。這真正是神想要的嗎?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奴隸般地委身於這種重複性的儀式嗎?聖經裡的一句經文表明了這是多麼單調而且根本毫無意義的事情。我將關鍵字用斜體標出以示強調:「凡祭司天天站著侍奉神,履次獻上一樣的祭物。這祭物永不能除罪」(希伯來書10:11)。當你將這些周而復始的事情跟它們毫無收穫的結果對比一下,其諷刺性是顯而易見的:凡是-每天-屢次-同樣-而永無益處!
伊斯蘭十分注重講究形式的按部就班的反復的崇拜。在行每一次的拜功禮(raka’ah)時,沒有了空間去自發的禱告或讚美。一位真正的穆斯林不但要留鬍鬚,而且還要修剪成規定的長度,以符合穆罕默德的聖行(sunnah)。在清真寺裡禮拜時必須戴上無檐便帽,必須把鞋子脫掉。事先的小淨動作(wudhu)必須總是依照古蘭經的指示來一步一步遵守:「你們當洗臉和手,洗至於兩肘,當摩頭,當洗腳,洗至兩踝」(古蘭經5:6)。每一天每一次的鞠躬(ruku)和俯伏拜倒(sajdah)都必須與在場的其他崇拜者整齊統一,要一樣的方式,一樣的時間。在坐下來(qa’dah)開始禮拜的時候,每一位禮拜者必須從左到右地向其他禮拜者每人講一遍同樣的色蘭(taslim 問候語)。任何時候這種儀式都不容許有變化。
伊斯蘭聲稱它只不過是重申一個順服真主的原始宗教,一個所有先前眾先知追隨和傳揚的宗教。古蘭經說它只是作為一個tasdiq,即一個在它之前所有天經的「證實」(古蘭經10:37)、不是作為一種新形式的宗教。果真如此的話,真主真正的宗教必定總是著重於形式上的、重複性的服從禮儀,相當於一個僕人對一個神聖主人的卑躬屈膝,這個主人既不被僕人親自認識過也不被僕人愛過,沒有人知道他真正是甚麼樣子。
聖經繪製出十分不同的畫面。它不把神的宗教看作總是一成不變的形式,不會把它當作純粹是遵守某種從不改變的精確嚴格的崇拜模式。從它所敘述的歷史上神與其子民的關係可以看出,它顯示出一種漸進的延伸的關係,神一步步與人拉近,當他主動伸出手救贖他的民並邀他們與他建立永生的、個人的關係時,它以一種榮耀的高潮而完美謝幕。請注意,他的子民不像奴僕一樣必須唯命是從,倒是如出自於他聖靈的孩子一樣,他們的罪被寬恕,他們被預定了永恆的榮耀。讓我們一起踏上給穆斯林世界的基督教信息發現之旅吧。
該隱和亞伯:唯一蒙悅納的獻祭
在地上我們有許多的宗教。它們包括由摩西創立的猶太教,耶穌的基督教,穆罕默德的伊斯蘭,釋迦摩尼佛陀的佛教,還有許多像印度教那樣未知創始人的其他宗教。然而,在天上看見的只有三個。第一個就是反神論。它是崇拜除神以外的任何事物,崇拜受造物而非造物主。不管它是敬奉異教的偶像,還是祖傳的鬼靈,抑或是其他生靈,都沒有甚麼區別。對天上的天使來說它都是一樣的-崇拜除真神以外的任何事和每件事。聖經對反神論者做了不折不扣的描述:「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馬書1:21-23)。它的定義包括:「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侍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25)。
在天上看來,僅有的其他兩個宗教是曾經存在的最古老的宗教。它們是在同一天由兩個兄弟創立的,在外表上,它們看起來非常類似。這兩兄弟是亞當與夏娃所生的兒子該隱和亞伯。在第一次宗教儀式在地上舉行的當天,該隱和亞伯每人各自給神帶來了供物。該隱成了一個農夫,地上的耕種者,於是他帶來了勞動的一部份出產獻給神。而亞伯是個牧羊人,所以他帶來了不一樣的供物,他宰殺了小羊羔並取了牠們的油脂獻給了神。這兩樣供物似乎沒有真正的分別,但聖經說「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創世記4:4-5)。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該隱大大地發怒,動手打他的兄弟,在田裡將他兄弟殺了。
古蘭經也證實了這個故事:「你當如實地對他們講述阿丹的兩個兒子的故事。當時,他們倆各獻一件供物,這個的供物被接受了,那個的供物未被接受。那個說:我必殺你」(古蘭經5:27)。沒有哪部經書說過為甚麼該隱的獻祭被拒絕,但聖經繼續表明了為甚麼亞伯受神的喜愛。它說「因著信亞伯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希伯來書11:4)。關鍵字是頭幾個:因著信亞伯贏得了神的喜悅。
亞伯的獻祭告訴你甚麼是信心。他獻上了羊羔流的血。亞伯愛主,但他痛苦地明白他可以有時候像他的兄弟該隱一樣冷酷地對待他。他知道他被牽連進了他父母在伊甸園中所犯下的罪,他知道從他勞動的果實中沒有甚麼可以獻祭給神來救贖自己的。然而他還知道神警告過園裡的毒蛇:「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3:15)。這句話清楚地表明,有一天神將從夏娃的後裔中興起一位救主,他將受嚴重的苦難以獲取人類的救贖,但同時將致命地傷害毒蛇並將她的後裔從它的權柄中得釋放,這是亞伯的願望。他的祭品發出了其自身的信息:「我知道我有罪,我無法用宗教的方法以蒙你稱讚,但我獻回給你屬於你自己的東西,流血的祭,因為我感覺我的贖罪要花費的代價對你是相當大的。」亞伯是第一個向神獻祭真信心的人。這是天上所見的第二個宗教,它是唯一一個真正的宗教。它是亞伯的信心。
而該隱則沒有真正愛神的心。他不認為他被牽連進了他父母的罪當中。他還對神說他不認為他是他弟兄的看管人(創世記4:9)。他殘忍地殺害了亞伯。然而該隱打算承認神為他的造物主,於是他也帶來了供物,但他的獻祭只是做個樣子,從他勞動的豐富產出中象徵性地拿出一點獻上。他會在樂意的時候崇拜一下神,但把他的生命當作是他自己的,而且認為他可以白白地去單為他自己的益處開發利用地上的東西。他會在幹完別的以後時不時地回頭敬拜一下神,也許每週一次,也許在每年的收割典禮上會拜一次,但不會有更多。該隱是形式一神教的創始人,沒有用真愛來崇拜神。這就是該隱的宗教,天上看到的第三種宗教,它認為它是完全虛假的。它成了今天地上最大的宗教,包含了形式一神教的每一種表現,不管是猶太教的表現,基督教的表現還是伊斯蘭的表現。神親自用這樣的話來對它做了總結:「主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以賽亞書29:13)。
該隱的發怒表現了他與他兄弟的不同。他可能理直氣壯地反駁過:「我本打算許多次地前來敬拜你,如果需要的話,我願意一個星期一次。你為甚麼這麼完全地拒絕我首次的供物?」神給他的回答一定會是:「亞伯只給了一次祭物,但它是包羅一切地將他整個生命都交托給我,信賴我救贖他。我將來有一天,會藉著我自己的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希伯來書10:14)。亞伯的信心是世人知道的或者說終將知道的唯一的真正的宗教。它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永生的信心,而不是枯燥的、外在的整齊劃一的形式。它沒有把它自己的甚麼東西獻給神,它是完全信靠神來對它的拯救。它不是從外表來看,說我是甚麼?一個穆斯林、猶太人或基督徒通過我的穿著、鬍鬚、帽子、長袍、每週參加禮拜等等外在的樣子來鑒定我對某個宗教的虔誠度?不,問題是:我的性情內愛神有多深?我有多樂意去追求他完全的誠實、純潔、愛心和公義?在脫掉了我的宗教服裝,剃掉了我的鬍鬚,放下了我的牧師長袍之後,還剩下了甚麼?我的裡面有甚麼可以討神喜悅?地上只有一個真宗教-它是回應神的信實的人類的信心,這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主題。
亞伯拉罕:信實人之父
所有的穆斯林都會在易卜拉欣名字後加上尊號alayhis-salam。他被看做是真主最偉大的使者之一。基督徒同樣把他看成是一個真正信徒的楷模和信實人之父。他追隨著真信心,亞伯的信心,真基督徒應該是「那效法亞伯拉罕之信的,因他是我們所有人的信心之父」(羅馬書4:16)。古蘭經同樣說到millata abikum Ibrahim,「你們應當遵循我們的祖先易卜拉欣的宗教」(古蘭經22:78)。為甚麼亞伯拉罕被看中的是他的信心而不是他對神的宗教上的順服呢?
古蘭經把亞伯拉罕的millah(信心)看作只不過是對安拉意志毫不遲疑地服從。它說他是musliman之一,一個「順服的人」(古蘭經3:67),還說「他的主對他說:你歸順吧。他說:我已歸順全世界的主了」(古蘭經2:131)。「歸順」的命令在原文中是Aslim!他的回答是aslamtu,「我已經歸順」。這三個詞語都源自跟islam(伊斯蘭)和muslim(穆斯林)一樣的字根。然而,這不是真信心。它只不過是對真主意志的一種不假思索的聽任。它並不耗費先知在真主信實裡的信心。
聖經顯示比起純粹的服從意志來說,神叫亞伯拉罕與他的關係要更深得多。它開始於神給他的一個簡單的應許,當他抱怨他沒有後裔來繼承他的產業時,神應許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你的後裔將要如此」(創世記15:5)。接下來同樣是簡單的陳述:「他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世記15:6)。這一切似乎都太簡單了-亞伯拉罕就是直接相信了這個應許,因為他信神,在神眼裡他被稱義。他並沒有必須一天做多少次禮拜,齋戒多少個月,去朝覲幾次或給窮人捐贈多少的錢物以博得神的讚許。他只是信了應許,就立即被置身於跟神在同樣的位置。
然而,他的信心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考驗。許多年過去了任何事情都沒有發生。他沒有生育能力的妻子撒拉在一年一年地變老,她對他說可以叫她的婢女夏甲為他生育一個後代(創世記16:2)。當以實瑪利生出來的時候,亞伯拉罕確信他必定就是被應許的那個後裔,但就在十三年之後亞伯拉罕99歲、他的妻子撒拉90歲仍未生育的時候,神對他說:「我必賜福給她,也要使你從她得一個兒子。我要賜福給她,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創世記17:16)。一開始亞伯拉罕對這個前景持嘲笑態度,但接著他反應過來相信以實瑪利明顯不是那應許的孩子。於是他大聲呼喊神說「但願以實瑪利活在你面前!」但神回答說:「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以撒。我要與他堅定所立的約,作他後裔永遠的約」(創世記17:18-19)。
當以撒最後被生下來之後,撒拉要求亞伯拉罕將夏甲和以實瑪利送走。先祖亞伯拉罕很憂愁左右為難,但神肯定了她的願望,同時勸告亞伯拉罕說他仍然會使一個大國必出自於以實瑪利。亞伯拉罕仍然面對著嚴峻的考驗,因為他意識到以實瑪利被神拒絕了。到十四歲大的時候他被送進了荒野。
亞伯拉罕每每看到這個新生的小兒子時他至少肯定地知道他就是那曾被應許的孩子。他期待那麼一天,以撒將會興起成就神的應許,成為多國之父。但當以撒長到以實瑪利被送走的那個年紀的時候,神最後再次對先祖說話。「亞伯拉罕」,他突然呼叫道(創世記22:1)。亞伯拉罕欣然地回應了,期待聽到神詳細講解他的兒子現在如何成為以後世代人的祝福。相反,神對他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世記22:2)。(古蘭經也記載了這件事,但沒有說出名字或確定為是誰的兒子獻祭-古蘭經37:102。不過,它確實肯定了是出自於nubuwwah-天啟者先知的後裔,而且kitab-天經將賜給以撒的後裔-古蘭經29:27。)
這是對先祖的一個極大的考驗。當以實瑪利初長成小青年的時候,神叫亞伯拉罕丟棄他,現如今,當以撒也到了生命的少壯時刻,神又叫亞伯拉罕殺了他!這是一個人對神的愛的最高考驗-祭獻他的兒子給他。如果他沒有留下他的兒子,他當然會給他所有的一切(參見羅馬書8:32)。那是任何一個人能獻祭神的最好的供物。
但亞伯拉罕面臨的考驗要嚴峻得多。神曾應許過他說他的後裔將藉著他的兒子以撒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多。如果他將他的兒子作為燔祭獻給了神,那這個應許怎麼可能成就呢?亞伯拉罕必定想像了這麼一幅場景-他的兒子被獻祭之後焚化成了灰燼,一陣風下來,吹得灰燼無影無蹤。他可以想像得出他有多麼的絕望,「神的應許隨風而去」。
然而,到這個時候,亞伯拉罕的舉動遠遠超出了不問青紅皂白只是一味服從神旨意的範疇。在此前不久的另一次,當神威脅要毀滅罪惡之城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時,先祖亞伯拉罕抗議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裏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裏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創世記18:23-25)
一個先知怎能與神的法令辯論呢?這不是謙卑的服從。但神悅納了它,並最終應許說如果兩城裡能找出十個義人的話他就不會剿滅它們。(兩城找不出十個義人,只有羅得和他的兩個女兒最終從它們的毀滅中被拯救。)
呈現在眼前的遠不止這個。亞伯拉罕要求神對自己真實。因著相信神是信實的,他將他所有的信心都放進了神的信實裡。這就是為甚麼當他聽到似乎有違於那種信實的事情之時,他會起反應。聖經宣稱「神的言語,句句都是真實的」(箴言30:5),亞伯拉罕面對神叫他獻祭兒子的命令時,同樣是進退兩難的。要是他祭獻了以撒,神的應許怎能成就呢?他本可以對自己說「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沒關係。神命令我毀滅了他,我就毀滅了他。我只是不加疑問地服從的他的旨意。那個應許能不能成就,那是他的問題,不關我的事。」
但亞伯拉罕沒有這麼想。他知道叫他在神的眼裡稱義的信心僅僅是神的信實的一種反射。太陽產生了光,耀眼的光。月亮只不過是毫不費力地反射它,但因著它迎面地對著太陽,所以完完全全地反射出了它的光。取走月亮,太陽閃耀的光芒將完全不受任何影響,但如果移走太陽,那月亮將完全沒有光芒。所以神產生了信實,就像太陽產生了光芒一樣,亞伯拉罕的信心就像月亮的光芒一樣-不過是神榮耀的信實的反射。
然而亞伯拉罕堅持這種信心。像亞伯一樣,他繼續追隨這世間唯一的真宗教:真信心,也像亞伯一樣他因此而得讚許:「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獨生的兒子獻上。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他也彷佛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希伯來書11:17-19)。
神榮耀了亞伯拉罕並把他的兒子交還給了他。他已經通過了至高的考驗。他曾樂意把他生命中最大的祝福-他唯一的真兒子-退回給神,如今他使他的信心得以完全,相信神將通過叫他的兒子復活而仍舊使他成就神的應許。因為這一點,亞伯拉罕領受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稱號。他被稱為神的朋友。許多個世紀之後,猶大的一位公義之王約沙法向神禱告說:「我們的神啊,你不是曾在你民以色列人面前驅逐這地的居民,將這地賜給你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永遠為業嗎?」(歷代記下20:7)神自己也曾說以色列國為「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賽亞書41:8)。耶穌早期的一位門徒和他的親兄弟雅各也寫到了亞伯拉罕的信心,還說「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雅各書2:23)。
古蘭經證實了這個稱號:「真主曾把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當做至交」(古蘭經4:125)。這裡的阿拉伯詞語是khalilan,「朋友至交」的意思,因此在伊斯蘭裡亞伯拉罕從此總是被叫做是khalilullah,真主的朋友。然而,古蘭經沒有為這個稱號給出解釋。
而在聖經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表明甚麼是真信心的闡釋。神想與他的子民有一種活生生的關係。他期望的這個遠超越於嚴格地服從宗教程序,恪守禮儀和重複地堅持規定的禮拜動作,禮拜次數,禮拜時間等等。在我們繼續下去的時候,這會變得甚至更加明顯。現在,讓我們標出亞伯拉罕的識別符號-真信心。神並沒有強制性地將他的義投影到亞伯拉罕身上,期望他用完全的義做回應,服從他的每一個指令。無論一個人怎樣地虔誠、敬畏或投入,他都比不上神完全的義。他的罪會一次次地將他拉倒。
神選擇了將他的信實投射到亞伯拉罕身上,當先知始終用信心來回應,並聽從吩咐要將他的兒子當做供物獻祭神而使它最終得以完全時,神悅納了他。當講到我們先前說的高潮部分,那還有更多的話要講。我們將看到亞伯拉罕獻祭的信心如何只是神將要啟示的他的獻祭之愛的預表。然而,眼下,讓我們接著講述以色列的歷史中下一位先祖摩西的故事,看一看神為他的民制定的計劃和目標是如何繼續發展和成長的。
摩西:面對面認識神的人
四百多年過去之後,神再次去直接與他的民溝通。在埃及作為王子享受了四十年的榮華富貴之後,在西奈山的曠野裡作為躲避審判的逃亡者艱難地生活了又一個四十年之後,摩西突然發現他自己與以色列的神面對面了。神叫他救國民脫離法老的統治,經過一系列的災禍最後使埃及人放棄了抵抗之後,摩西在把民眾帶領到應許之地迦南的路上,進到了這同樣的曠野裡。
這個著名故事的最後一幕需要在這裡重新講一遍。在來自神的一位天使一夜之間將埃及每個家庭的頭生子都殺死之後,法老這才讓步。只有聽從了神的話用逾越節的羔羊做了獻祭的以色列人被免除了災禍。他們被吩咐去「拿一把牛膝草,蘸盆裏的血,打在門楣上和左右的門框上」(出埃及記12:22),然後被進一步告知「這例,你們要守著,作為你們和你們子孫永遠的定例」(出埃及記12:24)。死亡天使就會越過他們的家。當神與他子民的關係在進步的時候,一種清晰的趨勢在發展。亞伯供出羊羔的血作為贖罪祭,預表著一種遠遠比這大的獻祭將會到來。亞伯拉罕願意獻祭他的兒子以撒成為類似更大獻祭將要到來的標誌。現在,以色列民被吩咐將他們宰殺羊羔流的血灑在門框上。真信心開始自我定義了。神所有真子民的希望-獨自寄托於他的恩典裡而不是出自於他們的義-日益聚焦在神真正的羔羊將來要獻的流血祭上。真信徒洞察到了這一點,而將他們的信心寄托到了還未完全啟示的神的救贖恩典裡。
他們出埃及之後不久,神吩咐摩西:「你往百姓那裏去,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奈山上」(出埃及記19:10-11)。第三天當神的同在顯明在山上時,眾百姓都發顫了。神在那裡直接對百姓講話,給了他們十條誡命,此後十誡成了猶太教道德律法的主心骨。那是一個獨特的場景,神為這一刻一直預備了好幾個世紀。
不是一個天使以天上中介的身份探訪摩西。神親自臨近先知和百姓之間,表達他今後想靠近以色列的百姓的願望。為顯明他在他們當中的存在,神告訴摩西要建造一個上面帶有施恩座的法櫃,說:「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埃及記25:22)。
百姓得到了能證明神親自在他們當中同在的看得見的明證。每次摩西進入到他所建造的作為安放法櫃的神聖帳幕裡時,就有「雲柱降下來,立在會幕的門前,耶和華便與摩西說話」(出埃及記33:9)。當人們看見雲柱時,他們就會起身敬拜。這個故事的結局是:「耶和華經常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出埃及記33:11)。神願意這麼直接地對他和百姓說話以顯明他在他們當中的同在,這讓摩西受寵若驚。他對神說:「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出埃及記33:16)
摩西非常大膽地禱告「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回答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埃及記33:18-19)。
論到這裡,甚至眼下神所顯明的同在和寵愛都要遠遠超越伊斯蘭裡一切可比的東西。神與子民之間更大的親密、相交、恩典和寵愛會到來,但即使就目前神與他子民的關係而言也已經遠遠超過了穆斯林的最高指望。神親自在他們當中的同在是可以看見的。特別彰顯他同在的雲柱白天盤旋在施恩座上,晚上還閃耀發光。雲柱往哪裡走,百姓知道往哪裡跟,並儘量去接近神,因為他就住在百姓中間。
當摩西從西奈山上帶著神親自刻有十誡的兩塊法版下來的時候,「摩西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出埃及記34:29)。當他每次跟主說完話從帳幕出來的時候,「以色列人就會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出埃及記34:35)。古蘭經證實了神與摩西之間那種獨特的直接的關係:「真主曾與穆薩直接對話」(古蘭經4:164)。它沒有進一步再講甚麼,只是證實了他們之間這特殊的關係。聖經中摩西的故事用這句話作為總結:「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申命記34:10)。
亞伯拉罕被稱為神的朋友。摩西面對面地與神說話,正如一個人與他的朋友說話一般。我們這裡看到,神至高的意圖正在穩步地漸漸向前啟示。神的同在如此親近地顯明出來,以至於當他對他說話時摩西的臉都發光。神所行的遠遠超越了宗教的定例。他的終極願望是叫他的民能親自與他建立關係,直接與他相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願望正在一步步地被啟示出來。
不幸的是,神直接緊密的同在給他和以色列百姓之間帶來了持續的緊張和衝突。他們反反復復地不信任他且反叛他。就在剛一開始,當神叫全國百姓要聽他的話和領受他的十條戒律時,眾百姓就對摩西說這話,「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出埃及記20:19)。在摩西上山與神交談了四十天的時候,百姓起來反叛,並企圖擺脫他的同在和在他們身上的權柄。他們鑄造了一個金牛犢,並且拜它,立即進一步盡他們所能地打破每一條戒律,正是要針鋒相對地告訴他他們對他的想法。
神內在的憤怒何其深。他一次又一次地威脅要毀滅他們。「我看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神如此宣稱(出埃及記32:9-10)。一位慈愛而公義的神同在一國不聖潔的惡貫滿盈的百姓當中-衝突在所難免。國民百姓不想向神走近。因著他們的不信,他使他們在曠野裡流浪了四十年,以最少的食物和水供應他們。不顧他對他們的一切恩寵,百姓就是不肯走近他。在他們中間住得如此接近,他們的罪惡和硬心腸不可避免地跟他的公義和聖潔產生尖銳的矛盾。
「摩西宣稱,以色列阿,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侍奉他,遵守他的誡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為要叫你得福(申命記10:12-13)。在這裡摩西揭示了神的終極目標-在互親互愛和對他服從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相互的關係。儘管他規定了各樣的宗教禮儀形式和律例,以不斷產生至少對他有形式上的崇拜,但他們仍與他反目。從他們心裡的最深處,他們就不想進入他的純潔、正直、信實和愛裡。很簡單,他們寧願做回他們先前在埃及的奴隸身份,也不願意靠著信心住進他的信實裡,不願意容許他的靈來檢驗他們的心和靈的深處。
某一時刻,在厭煩了每天吃神從天上降下的嗎哪之後,「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民數記11:4-6)。後代人用宗教的虔誠榮耀嗎哪為來自天上本身的食糧,但那個時候的以色列人只是一味地向摩西抱怨:「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民數記21:5)。
他們一旦進入了迦南地,施恩座上那可見的雲柱就逐漸消失了。每日供給他們飲食的嗎哪也停止了。神可見到他們不配或不能反映他的義,如果他繼續這麼一目了然地顯明他的同在的話,他們只會遭來列怒和審判。於是他放開百姓,仍住在他的子民當中,但收回了他可見的同在,以避免進一步面對面的衝突。當其後一代一代的人來了又去的時候,神總是耐心地察看著和等待著。過了一些世紀以後,神再次開始讓以色列民感受到他的同在。另一個人興起來了,他對神有燃燒般的炙愛,他是個能統一以色列國的強人,神轉而與他建立,似乎他對以色列國的一切希望都要開始具體實現了。
大衛:一個合神心意的人
當大衛做了以色列王的時候,神說:「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使徒行傳13:22)。祂沒有談到大衛如何的虔誠,外表著裝如何的莊重,或是聖日期間如何的恪守定例,祂說到的是他內在的東西-他正直的靈,愛神的心,優良的性格,誠摯的品格和深刻的信心。大衛在他的許多詩歌裡面表達了他對神的委身。他是一個有很大軟弱和許多失敗的人,儘管這樣,他一直渴慕神,並將他的心始終不變地轉向祂。他禱告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詩篇42:1-2)。
在他的另一首讚美歌中,大衛宣稱:「耶和華我的力量阿,我愛你。耶和華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我要求告當讚美的耶和華。這樣我必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詩篇18:1-3)。他不是照著一個禱告本上誦念的,他是在表達他信神的深度。他知道真正的信心來自於靈魂的核心朝向神。他沒有向他周遭的世界投射一種正直的外在表現,而他自己本身裡面仍然是不加悔改罪惡的樣子。他渴望他的一切思想、言語和行為都純潔。他呼告:「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23-24)
當他有過犯的時候,他檢視他的內心,並禱告:「你所喜愛的,是內裏誠實。你在我隱密處,必使我得智慧」(詩篇51:6),接著繼續懇求:「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篇51:10-12)。隨著他禱告的繼續,他在神面前真正的謙卑也表現出來了:「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17)。大衛被揀選來帶領以色列,因為他的心是真正向神的。他理解真信心。他知道它是一種追求內在更新復活的意願,一種對神完美信實的響應。當神吩咐撒母耳去膏抹以色列王大衛時,祂對他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上16:7)。大衛知道並明白這一點。
大衛整個一生都在為聯合以色列的百姓來敬拜這獨一真神而奮鬥。當他征服了他所有的仇敵之後,可以靜下來休息時,大衛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裏」。拿單回答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耶和華與你同在」(撒母耳記下7:2-3)。大衛計劃要為神建造一座大殿宇,叫以色列的萬民經常聚到祂榮耀所居住的殿裡崇拜神。但是,神告訴拿單去將祂的這些話講給大衛聽:「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母耳記下7:12-14)。神告訴他,他的兒子將建造他所計劃的殿宇,最後神應許道:「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母耳記下7:16)。
像神應許亞伯拉罕一個兒子一樣,現在祂同樣應許大衛一個兒子。所羅門是那應許的兒子,在他父親死後,他開始建造第一座猶太聖殿。在其後的幾個世代裡,以色列民感覺到,儘管所羅門是直接被應許的兒子,但這個預言也說起了一位更大的兒子將要出現。神向大衛保證說那應許的兒子必將統治他的國,直到永遠。當所羅門死後,人們很快意識到這個預言只有當大衛那更大的兒子到來時才能完全成就,他們於是期盼著他到來的日子。意味深長的是,神對大衛說那要到來的更大的兒子將是祂自己的兒子。神毫不含糊地補充說:「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這個預言是在猶太教經典(舊約)中找到的,不是在後來的基督教經典裡的。像穆斯林一樣,猶太人從不相信神有一個兒子,但正是在這裡,在自從其寫成就被世世代代所有的猶太人尊崇為神的話語的他們自己的經書裡(撒母耳記下),明明白白地預言了神的應許:神自己的兒子必來到這個世界以建立祂永恆的國。這個應許在另外一節經文中得到證實:「他要稱呼我說,你是我的父是我的神,是拯救我的磐石。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我要為他存留我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與他立的約,必要堅定。我也要使他的後裔,存到永遠,使他的寶座,如天之久」(詩篇89:26-29)。引用的這段經文也是出自猶太教的另一部核心經典,它在基督教開始的一千年以前寫的。
給亞伯拉罕和大衛將有一個兒子的這兩個應許都來得很突然,沒有任何的先兆或預期。在你通讀猶太經典的時候,你不得不吃驚於這兩個預言是多麼的突兀,因為在它們之前沒有任何鋪墊,也沒有給出接下來將有甚麼發生的最輕微的暗示。隨著他為人類的意圖和其救贖的計劃一步步地展開,神僅是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時刻說出了將來的事情。
當所羅門把殿建好了,眾祭司把約櫃安放進了這至聖所,從聖所出來的時候,「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列王記上8:10-11)。神再次向百姓可看得見地顯明了祂的同在,就像以前摩西在曠野裡搭建完帳幕時神彰顯祂的同在一樣。伊斯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
因為他們的不信,以色列人在荒漠地區遊蕩了四十年,這期間百姓被剝奪了其一切富饒的物產,只給嗎哪吃,只給水喝,其他甚麼都沒有。在神嚴峻地試驗他們看看他們是否會真心向祂的時候,百姓在這種壓力下心生怨憤。祂將祂的公義強烈地投射給他們,每當他們不服從祂的時候,祂就會立即反應,給他們的營里降下災禍和大火。
然而,現在神給了全國百姓四十年空前無比的平安和富足。這一次,祂放開百姓任由他們去,祂與摩西所立的約最後似乎起到了作用,對此神感到欣慰。祂對百姓的希望達到了頂峰,祂允許百姓在他們的繁榮富足裡為樂。甚至以色列的仇敵也跟她有了平安。那是一個黃金時代,一個將來天上的平安和榮耀的象徵。「王在耶路撒冷使銀子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列王記上10:27)。
遺憾的是,這個蜜月期沒有持續太長。所羅門沒有全心全意地把信心交托給神,反而追求物質的奢侈。他娶了許多外邦人為妻,她們便把異教的習俗引入國內。所羅門甚是「戀愛這些女子」(列王記上11:2)。當他變老了的時候,他的外邦妻子們「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列王記上11:4)。所羅門死後,以色列國很快分裂成了兩國,猶大人追隨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擁他為王,而北部的以色列人各部落則立耶羅波安為王,耶羅波安在但和伯特利分別安放了一隻金牛犢,以迷誤百姓叫他們拜牛犢而不再去耶路撒冷崇拜耶和華(列王記上12:28-29)。
神對耶羅波安說:「你竟行惡,比那在你以先的更甚,為自己立了別神,鑄了偶像,惹我發怒,將我丟在背後」(列王記上14:8-9)。一連串邪惡的君王把以色列眾支派帶進了各樣無所不有的偶像崇拜和作惡多端的深淵。猶大的歷史更加錯綜複雜-有些君王比如亞哈斯猶如以色列王一樣惡劣,而其他君王比如約沙法則讓百姓真心向神,但這只是個時間遲早的問題,猶大最終還是背離了神並強烈地惹怒了神。
祂對以色列國的希望支離破碎了。祂的列怒發作。祂本可以立即傳喚以色列和世界上所有長期置神於不顧的其他國家的百姓,給他們做最後的審判。但祂沒有這樣做。信實滿滿的神,因著祂對祂子民的愛也已經達到了頂峰,一種其本身就能發作的程度,於是仍估量著還有可能把祂的民帶進與祂深層的個人關係中。祂找出審判之外的另一選擇。祂會怎麼做呢?-審判還是救贖?祂燃燒般炙熱的愛使祂選擇了後者,而不是在深思熟慮了要成就祂的意圖祂自己必將付出甚麼代價之後做出的。
耶利米和以西結:新約的應許
猶太教聖經的39卷經典中至少有17卷是出自於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結時代。他們生活的年代在所羅門和大衛之後的約三個世紀。這一時期的作品,除了約拿書之外,全部都是預言類作品。它們充滿了關於未來的各類預言,而且著重於神如何展開祂的啟示和一步步達到頂點的。然而,從這些書中這裡引用的一些經文正好顯示了神對於當時常常背離祂的百姓是何其深惡痛絕的憤怒。
「我的怒氣向牧人發作,我必懲罰帶頭的,」神這樣怒喝道(撒迦利亞書10:3)。祂又怒言道:「他們因離棄我,必定有禍,因違背我,必被毀滅。我雖要救贖他們,他們卻向我說謊」(何西阿書7:13)。祂還宣佈:「我知道你們的罪過何等多,你們的罪惡何等大。你們苦待義人,收受賄賂,在城門口屈枉窮乏人」,還說「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阿摩司書5:12,21)。
導致神講出如此強硬的狠話不僅僅是列怒而已,這也是一種切齒入骨的悲痛,因祂所揀選的從祂最深處所愛的百姓竟然如此冷漠地選擇置祂於不顧,如我們在這節經文中所見的:「我遇見以色列如葡萄在曠野,我看見你們的列祖如無花果樹上春季初熟的果子。他們卻來到巴力毗珥專拜那可羞恥的,就成為可憎惡的,與他們所愛的一樣」(何西阿書9:10)。因此神聲明:「因他們所行的惡,我必從我地上趕出他們去,不再憐愛他們,他們的首領都是悖逆的」(何西阿書9:15)。
上面只選擇的是一些譴責性的氣話,但是在這些話語之間出現的經文是大量類似於說神對祂子民的至愛和想救贖他們的願望。「我要堅固猶大家,拯救約瑟家,要領他們歸回。我要憐恤他們,他們必像未曾棄絕的一樣。都因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我必應允他們的禱告」。祂還說:「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阿,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神,並非世人,是你們中間的聖者,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何西阿書11:8-9)。許多其他的經文顯示神內心深處的情感何等地強烈。祂愛祂的民,祂對他們的憐恤已經達到了一個決定性的階段,但祂對他們冷漠的心而發作的烈怒和憤懣也達到了極點。
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投擲硬幣看哪一面朝上而做出選擇的問題。縱觀整部聖經,你可以發現神對罪的態度是絕對的。祂斷不會把人所犯下的罪看作只不過是可以很容易原諒的一種做錯的行為,或疏忽的行為,或過失的行為,或判斷失誤的行為。罪對抗和侵犯了祂的聖潔。從亞當和夏娃最初背叛祂的那一刻起,神就把人類的罪過看作是一種叛逆的狀況。它表明人類沒有真正愛祂,他們的心冷對著祂,他們不在乎進入與祂的親密關係,不渴求祂的靈白白地搜尋他們最內裏和清潔他們的靈魂。虔誠地遵守固定的禱告時間,規定的齋戒,對外在儀式和禮節形式上的認同,這些都不可以也不能夠彌補一顆冷對祂的心。對這些定例的遵守也不能夠證明你是從內心裡面順服神。
在以色列歷史的這個至關緊要的結合點上成書的這17卷經典正好能表明神對人類的罪的看法。這裡從中摘取一段神對人性的基本評價:「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利米書17:9-10)。從寫於這一時期的另兩卷經書中選出的兩段話定義了神完全的聖潔,和表明了罪為甚麼使祂發怒而且不能輕易寬恕:「聖者神,因公義顯為聖」(以賽亞書5:16),和「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哈巴谷書1:13)。
聖經顯示儘管神有眾多的屬性(比如伊斯蘭裡提到的真主(神)的99個美名),但有兩個是最主要的。祂的本性是公義的,這是祂的基本面。罪惡的行為和態度是對公義的對抗,如早期對神與人的關係的無數記載所顯示的,極度可怕的審判會隨之而來。撒旦和他那些墮落的天使被丟進了陰暗的深谷,永不寬恕或解救(彼得後書2:4),在埃及,因為該國抵擋神,他們的頭生兒子都在一夜之間被殺(出埃及記12:29),在曠野裡,每當以色列人反對摩西和不服從耶和華的時候,他們中就有眾多的人被毀滅(民數記11:33,16:35)。
神性情裡的第二大美德是祂的大愛,這愛如此根深蒂固於祂的最深處,以至於聖經乾脆說「神就是愛」(約翰一書4:8)。儘管祂的公義擺在了祂的最前面,而且在早期時代很快刺進了與祂反目的那些人的臉上,但祂的愛似乎一直隨時間在發展、成長並從祂的最深處興起。那不是對祂子民的一種自然的好感,而是不管他們對祂的敵視,仍深深地渴望為他們謀求最好的福祉。對一個一向被證明是斷然不可愛的世界來說,那是一種更加無私的純粹的加強的愛。到了耶利米和以西結的時候它達到了頂點,雖然神可以因為人類的罪而合理合法地叫全人類受到審判,但他寧可選擇了向人類表達祂完全的愛,說了一句決定性和確定性的話以表明今後永世祂對人類的態度:「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31:3)。在強烈的反思和內裏的決定之後,祂決定繼續加強祂的愛,並立即宣佈了祂計劃如何完全改變神-人之間的關係,並用一種奇妙的新方式把兩者並入到一起,聯合他們進入完美的相交、親切的互待、個人的相識和相互的友誼。
神宣佈:「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裏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耶利米書31:31-34)。
這個應許是史無前例的-神給他的民一種來自裡面的神性的動機和力量來遵守他的聖潔律法,為他所有的子民打開了親自認識他的大門,而且就在此時此地保證赦免他們一切的罪。這還不是全部。藉著先知以西結,神繼續說:「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裏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裏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結書36:26-27),還說:「也不再因偶像和可憎的物,並一切的罪過玷污自己。我卻要救他們出離一切的住處,就是他們犯罪的地方。我要潔淨他們,如此,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以西結書37:23)。不像頭一個約,裡面的神總是一貫地命令祂的子民「你們應該怎樣」和「你們不應該怎樣」,把毫無條件的服從當作了義務加在他們身上;現在,祂總是一貫宣稱「我要,我將,我會」,因此把保證祂的子民將用信實來回應祂當作了義務加在了祂自己身上。真信心達到了頂峰。神的信實達到了一切可能的巔峰程度-保證那些願意走進祂打開的那扇門的人與祂有深刻的個人關係。
天上的眾天使必定會驚愕,他如何打算把這種公開的邀請與本能地應將罪人棄之於絕路的祂完全的公義調和呢。絕對的公義怎能最後給完全的恩典和憐憫讓步呢?神怎麼可能開創一個新的黃金時代,使徹底為罪人的祂的子民還可以被如此地寬恕以至於立刻住進與祂完全聖潔的關係裡並從他們的最深處來認識祂呢?簡而言之,神的聖靈怎能舒舒服服地住進不聖潔的人類的心裡呢?神給了他們答案:「我必使我僕人大衛的苗裔發出。我要親自雕刻這石頭,並要在一日之間,除掉這地的罪孽」(撒迦利亞書3:8-9)。
許多世紀以來,祂一直渴望著祂的子民來回應祂,來靠近祂,從他們的心裡深處來服從祂的誡命。但隨著他們的反叛加劇,祂的愛也在升華,以至於程度遠遠超越了只是想比主僕關係更加親密的溝通而已。神知道,能在祂完全聖潔的性格和不聖潔的人類罪惡之間架起橋樑消除隔閡的唯一辦法就是叫祂付出我們該付的代價,這代價之大要能夠撫平祂的烈怒和維護祂的公義。祂應許差派下來一個救贖者,祂稱之為大衛的苗裔,他將在一天之內給全人類帶來救贖。但是很明顯,如果祂要完全付清這至高的代價的話,這位拯救者必將出自祂自己本身,因這代價實在太大,只在數小時內做成,須確保神的子民全部得赦免。
神將祂的應許下放到大衛身上,說祂將給他一個兒子(後裔),這兒子必永遠治理祂的國。記住,神也說過「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撒母耳記下7:14)。還要記得我們早先所指出的-這句話不是出自於原始的基督教經文,而是在基督紀元的許多個世紀之前成書的猶太教的聖經中找到的。這裡的關鍵點是神甘願獻出祂自己的兒子來完成祂至高的目標-凡信祂的,一切罪都得赦免,而且因著它,白白地得著永恆生命的禮物。我們這裡所看到的是神終極的意圖-叫人與祂有最親密的關係-和為成就這個意圖祂所預備要行的事。一言以蔽之,神願意降派祂自己的兒子來做世人的拯救,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不再是卑微的不值一提的僕人,而是變成了被救贖的神的兒女和祂永恆之國的繼承人。神願意進到人類世界的最黑暗的深處,以便讓我們可以看見祂的榮光。
當決定撕碎了自己的心也要救贖我們時,神必定經歷了極端的痛苦,痛過之後,祂允許自己短暫地舔嘗和品味它最後的結果。帶著極大的喜樂和實實在在的寬慰,祂宣佈:「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我要使他們彼此同心同道,好叫他們永遠敬畏我,使他們和他們後世的子孫得福樂,又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必隨著他們施恩,並不離開他們,且使他們有敬畏我的心,不離開我。我必歡喜施恩與他們,要盡心盡意,誠誠實實將他們栽於此地」(耶利米書33:38-41)。祂進一步證實對他們的所有罪完全的赦免,以便他們可以親身認識祂並滿心喜樂地活出祂的讚美和榮耀:「我要除淨他們的一切罪,就是向我所犯的罪。又要赦免他們的一切罪,就是干犯我,違背我的罪」(耶利米書32:8)。我們繼續來看神應許的榮耀的新約時代。
耶穌基督:大衛的兒子(子孫),亞伯拉罕的兒子(後裔)
基督教對人類有最悲觀的看法,認為他們-生來就被捆綁在罪裡,受它奴役,達到了一種靠他們自己都無法洗脫的程度-但是它同時又有最樂觀的看法,認為眾男眾女可以成為神的兒女,成為祂的聖靈所生的,轉變成祂親自的形象,發出祂的榮光,直到永遠。然而,當神的至高拯救者前來成就這事的時候,祂被祂自己的子民所忽視,祂的使命直到今日仍被數不清的人所輕看和棄絕。
寫於神應許立新約的時候的17卷預言書,它們使神給猶太人的啟示達到了高潮。一位將要到來的彌賽亞-拯救者-的應許是他們最終和最高的希望,這樣神為人類的意圖將可以畫上圓滿的句號。這些書之後沒有新的繼來者。一切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大約四百年。直到耶穌降生了的時候,以色列國才又燃起了彌賽亞的盼望。在神應許完亞伯拉罕之後,與藉著摩西神立第一個約之前的這段時間也正好經過了四百年類似的沉寂期。新約要頒佈的時刻確實已經到來。以色列焦急地等待著-如事實證明的,更確切地講-盼望著彌賽亞在那個時候顯現。然而,當他到來的時候,相對只有極少的人認可他,而國民整體上都忽視了他,仍然更糟的是敵對他和棄絕他。
神應許過大衛一個子孫(原文作兒子),說那後裔將治理祂的國,直到永遠。有一天耶穌問猶太人:「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馬太福音22:42)。大衛的第一代子孫所羅門成為了以色列最昌盛最強大的君王。在他的時代,以色列統治著其周邊的世界。和平得以實現。現在,百姓渴望一位新的君王,希望他擁有類似的統治並且永不去世。他們期待他們的彌賽亞王叫猶太國成為地上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家。但他們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而他們沒有任何對此忽略的藉口。在大衛和所羅門之先很早的時候,神就曾應許過另一位先祖一個兒子,那兒子也是去預示一個更大的子孫將要到來,他們本應該把注意力最多地放到他身上,因為他是首先將要出現的。
你不必深入地查看基督教聖經(新約全書)以找出他是誰。只要翻開它的第一卷馬太福音,讀到它的第一句話就會知道。整部基督教聖經的開篇語寫道:「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馬太福音1:1)。他們應該首先預期的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我們深入地看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妻子撒拉所生的兒子以撒。當亞伯拉罕帶著他上到摩利亞山準備祭獻他時,以撒對亞伯拉罕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創世記22:7)亞伯拉罕回答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創世記22:8)。原始的希伯來文語氣更加強烈-它明確地說「神必從祂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實際上,亞伯拉罕是對以撒說「我的兒,你就是那供物,但記住,你只是另一個將要到來的預表。神有一天將會給出他自己作為祭獻的真正羔羊。」
施洗約翰(伊斯蘭叫做葉哈雅),有一天他行走時看見耶穌,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他識別出了亞伯拉罕所講的那羔羊。另一天耶穌親自對與他爭論的猶太人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約翰福音8:56)。他腦海裡清楚地記得亞伯拉罕說這話的那一刻:「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
亞伯拉罕預見了整個基督教福音。以撒是在獨特的環境下由聖靈所生的,所以亞伯拉罕明白神的兒子必將同樣有獨特的降生(耶穌是由一個童貞女所生)。亞伯拉罕計劃獻祭以撒,因他知道神的兒子也將被獻祭。亞伯拉罕相信以撒必從死裡復活。他這麼做是預見了神兒子的復活。所以我們發現它說聖經「就事先早已傳福音給了亞伯拉罕」(加拉太書3:8),對此一點都不足為奇了。
每當被問道下面這個問題時:「神為彰顯祂對你的愛,給你的最大禮物是甚麼呢?」有人會說「我的健康」,有人會說「我的兒女」,或許還有人會說「當我處於很糟的困境時他答應了我的禱告並幫助了我」。所有這些都是不錯的答案,因祂供應我們和關照我們,它們顯示了神的恩慈。但它們沒有一樣花費了祂甚麼代價,它們不是祂內心對我們愛的任何深度的體現。但如果祂給出祂的兒子為我們而死,使我們可以領受永恆的生命作為禮物,使我們所有的罪都得赦免,使我們能夠親身認識神的話,那它必定是他所能給的最大的禮物,因為它將花費祂最大可能的代價。這正是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之時要發生的事!正如他最著名的一位門徒使徒保羅所說的:「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馬書8:32)
這是神準備付出的至高代價以獲取他尋求的最高寶藏-一個聖潔的被除罪的民,叫祂自己的聖靈可以永遠舒服地住進其中。當耶穌死在了十字架上時,神對所有那些完全信祂的人所犯的罪而發作的列怒被耗盡了。在摩西時代以及其後的世世代代引起如此創傷的罪-聖潔問題得到了解決。神藉著耶利米和以西結應許的那些奇事將成就的大門打開了。
真正的基督教信徒不只是信神,若他們只是如此,他們就沒有特別的信息給他們的一神論穆斯林同胞。但他們確實有非常特別的信息要給所有住在這地上的人,包括穆斯林。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在為人類的救贖捨棄了他自己生命的那一刻起,他成就了所有真信徒的盼望。亞伯拿他的羊羔做了流血祭,以象徵他盼望神救贖的到來。亞伯拉罕準備宰殺他的兒子,獻祭他的血,作為神大愛的一個預表和記號,因有一天神也會做同樣的祭來回報他。摩西吩咐每一個以色列家庭將宰殺的羔羊血灑在他們的門框和門樑上,象徵為他們永恆的得救神的兒子在十字架上受難。
因此,我們給穆斯林和所有世人的信息就是這個-在耶穌裡我們已經領受到了神的救恩,我們已經完全被恕罪,我們成為了神的兒女,我們領受了神的靈,我們是神國的繼承者,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作為祂被救的被贖的子民來認識神。
當神對摩西說話時,他的臉面發光,反射出了神在他面前及其子民當中直接的同在。神的榮光顯明在第一座所羅門專為神建造的猶太聖殿裡,這再次證明神用非常特別的方式在他子民當中同在著。但當耶穌-神的兒子-站到了子民當中的時候,這種同在的彰顯達到了一個新的尺度。他帶著他的三個門徒暗暗地上到一座高山上,突然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馬太福音17:2)。這一次的榮光遠遠超出了摩西和所羅門那個時候的顯現,這次有了進一步的含義。耶穌親自變了形像。榮光從他身上發出。他不是反射榮光或看見了榮光,而是從他自己裡面壯觀可畏地發出了榮光。當神的兒子取了人的樣式的時候,神和人永遠聯合在一起。我們將很快看到,耶穌的追隨者在永恆裡將從他們裡面發出同樣的榮光。
在所有其他的一神論宗教裡面神的形像如出一轍。他啟示出他的律法後,召喚他的僕人來服從遵守,然後交叉雙臂,居高臨下地察看執行情況怎麼樣。這是該隱的宗教,它導致了形式上的一神教。但是,在成就亞伯、亞伯拉罕和摩西的盼望時,神願意稱他們為自己的朋友,祂從寶座上走下來,展開祂的雙臂,擁抱全地,降卑自己,造訪我們的世界,付出了至高的代價來顯明祂對我們永恆的完美的愛,並且給我們在祂天國裡有榮耀之地的保證。
猶太人忽視了亞伯拉罕的這個兒子(後裔)。他們沒有明白彌賽亞首先得完全虛己作為他的兒子來到世上,並為了我們的救贖作為贖罪祭。保羅用這些話對它做了描述:「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凡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5-8)。
關於彌賽亞的獻祭死的預言在猶太教的聖經裡有很多。大部分是藉著耶穌到來之前幾個世紀的大衛和以賽亞來預言的。許多經文非常詳細地預言了他的死亡詳情(詩篇22:1-21, 69:1-29),而其他經文也用非常明確、毫無歧義而且直白的語言宣告了他獻祭的意圖-從罪裡救贖世人(以賽亞書53:1-12)。眾先知不精確知道它們預言的情況是怎樣的,但知道這事經過幾代人之後將要到來。如使徒彼得所說:「論到這救恩,那預先說你們要得恩典的眾先知,早已詳細的尋求考察。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裏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是指著什麼時候,並怎樣的時候。他們得了啟示,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你們。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彼得前書1:10-12)。
許多說大衛將要到來的兒子必榮耀掌權的預言也充滿著同樣的經書裡。關於即將到來的彌賽亞是亞伯拉罕那受苦的兒子的預言被隱含在預言他天上榮耀的經文的字裡行間,所以猶太人沒有藉口說不知道。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看哪,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大衛榮耀的兒子)。許多人因他驚奇-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亞伯拉罕受苦的兒子)。這樣,他必洗淨許多國民。君王要向他(大衛榮耀的兒子)閉口。因所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以賽亞書52:13-15)。
被首先顯明在亞伯拉罕那更大的兒子裡的耶穌基督,不但降卑了自己,而且甚至準備因著在十字架上的死受辱了自己,於是保羅總結說:「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立比書2:9-11)。
耶穌給了當時的猶太領袖們關於他真正是誰的一切暗示,而且他的到來被清楚地預言過。「摩西的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約翰福音5:46)。「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約翰福音8:56)。「大衛被聖靈感動,稱他為他的主」(馬太福音22:43)。他們本該知道他並認識他。
然而,對他自己的門徒,在他受難前的晚上,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付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翰福音15:13-15)。神的循環結束了。祂稱亞伯拉罕為祂的朋友。祂面對面地對摩西說話,正如人對他朋友說話一般。所以現在耶穌可以向所有在場的門徒講話把他們當作神真正的朋友。他即將遭遇的死亡和復活說到底是為神所有的子民打開親身認識他的門,打開他們的罪得寬恕的門,打開盡心盡性盡力愛他的門,並最終打開得著有份於他的榮耀之門。這是神最深最大的心願,為此祂忍耐了如此之多。
聖靈:神住進裡面的同在
耶穌從死裡復活之後,他在許多各樣的場合向他的門徒顯現。在他第一次告訴他們「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加福音24:49),之後的第四十天他就升到了天上。他非常清楚地確定了這種從上頭來的能力是甚麼:「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使徒行傳1:5)。他升天十天之後,這時眾門徒都聚集在耶路撒冷,「突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很快「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使徒行傳2:2-4)。
神最深處的心願就是進入與他的子民最親密的關係中,因著他自己的靈降臨到耶穌的門徒身上,這心願成就了。這是新約黃金時代的開始。神與人彼此聯合-直到永遠!他至高目標的頂峰已經達到了。在耶穌,神的兒子,取了人的樣式行走在以色列人當中時,神與他子民一對一的同在比起摩西時代來說要遠遠更加強烈更加親密。而如今,聖靈住進了神子民的心裡並將一直住到耶穌的再臨,此時神得在他子民裡面同在了,住進了他們心裡的最深處。
由神的靈所生的,基督的真信徒是親身認識神的。他們允許祂的靈察看他們心裡的深處,拔除一切的欺詐、自誇、驕傲、貪戀、自以為虔誠和惡毒。他們有永恆生命的絕對保障。他們知道他們的一切罪都已經赦免了。他們全心全意地愛主。他們知道神值得他們最深厚的愛,知道神為救贖他們付出了至高的代價。當他們看到在他的兒子的贖罪祭裡得以完全的那種大愛時,他們可以毫無束縛地盡心、盡性、盡意的去愛祂。在他們和天國之間沒有任何阻礙。
使徒保羅對第一批基督真信徒說:「現在你們既然認識神,更可說是被神所認識的」(加拉太書4:9)。這句話清楚地表明,正是神自己樂意打開門叫人來認識他,而不是任何人經過一些虔誠的修行努力把他帶進這個位置。你同樣可以親身認識神-只要你願意把自己委身於耶穌基督並領受他完全的救恩。
亞伯拉罕的信心,在他樂意獻祭他的兒子裡得以完全,這信心是神自己信實的完美彰顯。但神獻出他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這份禮物是他強烈愛我們的完美證據。「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約翰一書4:9-10)。
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翰福音3:3)。這包括你在內。對於任何時候,任何世代的任何人來說,在神的靈裡重生是從他的罪裡得釋放和成為天上公民的唯一道路。真信心,亞伯的信心,是世上的唯一真正的宗教,如果它可以被稱為一個宗教的話。事實上它是一種活的信心,是對神在耶穌基督的救恩裡最終並完全所啟示的他自己的信實的一種回應。神說,亞伯拉罕在他的眼裡稱義純粹是因為他信了他的信實,論到這點保羅說:「算為他義的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之人寫的。就是我們這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從死裏復活的人。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23-25)。
所以保羅繼續說道:「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神的真子民是信了耶穌-神的兒子-和已經領受了他終極的應許-神的靈-的人。讀了古蘭經的基督徒經常會被書中顯著的描述所震驚,因有些驚人的話實際上證實了這點。古蘭經很接近承認了這個啟示。首先,它說一位天神顯現到耶穌的母親面前,對她說:「麥爾彥(馬利亞)啊!真主的確把從他發出的一句話向你報喜。他的名子是麥爾彥(馬利亞)之子麥西哈,爾撒(彌賽亞,耶穌)」(古蘭經3:44)。在阿拉伯原文中,關鍵詞是kalimatim-minhu「從他發出的一句話」。注意這個詞minhu-「從他」-意味著耶穌出自於神本身,從而並不僅僅是個普通人。
在另一節中古蘭經說真信徒應該是「真主曾將正信銘刻在他們的心上,並且以從他降下的精神(靈)援助他們」(古蘭經58:22)。這裡的關鍵詞也很類似:「從他降下的精神(靈)」-ruhim-minhu。發現古蘭經證實了基督教福音的核心,這真是不可思議。耶穌是從神發出的話語(minhu-「從他」),隨之而來的聖靈是從神發出的精神(minhu-「從他」)。古蘭經特別強調說這兩個位格出自於神本身。它從沒有在類似的上下文裡面將這個表達(minhu)用於任何其他人身上。
叫你信神的救贖主耶穌基督,並藉著領受他的聖靈進到與他的個人親密關係中,這樣的一扇門為你打開著。你所要做的一切是一個委身的信心-信耶穌是你的主和救主。
最近一些年來,我經常問穆斯林這三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第一,你是不是親身認識神(真主)?你有沒有與他進入最大的關係中-一種永活的、個人的關係?第二,你的罪有沒有因他的緣故而被赦免?你有沒有不但被洗凈了罪、而且被脫離了它們的權柄?最後,你是不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愛神?你是不是真正明白神是真正值得去愛的,因他做過非常突出的事情來證明他愛你,而且要求你回報的只是真心實意的愛他?
我接到過對這些問題形形色色的回答,但最近一位年輕的穆斯林婦女給了我三個答案,在我看來,這恰好反映了一個穆斯林按照伊斯蘭神學所能給出的唯一真正的答案。首先,她說:「依據伊斯蘭看來,決不可能親身認識神。你可以信安拉,可以去敬拜他,可以去告求他,但永遠不可認識他。」她繼續說:「你同樣無法知道你的一切罪有沒有得赦免。你可以去祈求寬恕,盡力去遵守安拉的律法,希望得著他的仁慈,但你永遠不能確切地知道今生有沒有被寬恕。」最後她說:「我有沒有全心全意地愛真主(神)?我從來沒有真正想過這個問題。我信他,我願意服事他-但去愛他?我的腦子裡從沒有閃過這個念頭。」
好消息就是所有三方面都向你開放。當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而死的時候,真神便打破了隔在他和有罪的男女之間所有的阻礙。為你的門打開著,叫所有真信徒都來領受祂的聖靈和獨自住進他的信心(亞伯的信心)裡,而不是徒勞地靠著奴隸般遵守固定的宗教條規和禮儀(該隱的宗教)來委身於祂。你可以親身認識神,你可以被赦免你一切的罪,你可以盡心、盡性、盡意的愛祂。這些是得著永恆生命的關鍵。
亞伯拉罕的信心反映了神的信實。它像月亮反射太陽光一樣發亮。但真信徒能做的遠不止這個。他們可以產生對神的愛以回饋神。他們就像天國裡的小太陽一樣發光。耶穌說:「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馬太福音13:43)當天國到來的時候,眾天使將繼續反射神的榮光,而基督的真信徒則是產生榮光回應祂。眾天使是神天上的僕人,但神被救贖的在地上的子民是祂的兒女。他們將彰顯出聖靈在他們裡面的同在。他們的光將從裡面發出,純潔、清透和顯赫。難怪保羅說:「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
因著信耶穌,單憑這信心,你就可以成為神真正的兒女,親自認識祂,被赦免你一切的過犯,成為永恆生命的繼承者。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所有的基督真信徒都得到確切的保證:「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彼得前書1:8-9)。
這扇門為地上的所有人類打開著,無論他們的背景是甚麼,不管他們有甚麼罪,無論他們有多大的悲傷痛苦,在這個恩典的時代都可以來領受神完全的憐憫,做祂永恆天國的繼承人。
如耶穌所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約翰福音10:9)。這扇門仍然敞開著,直到他再臨。它仍向你敞開。
本文翻譯自John Gilchrist的在線文章「Knowing God Personally-The Christian Message to the Muslim World」
http://answering-islam.org/authors/gilchrist/knowing_g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