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1029

23

​作者

EDWARD D. ANDREWS

聖經在多個世紀以來被準確地抄寫了嗎?

聖經在多個世紀以來被準確地抄寫了嗎?

聖經的歷史傳承過程

 

多個世紀以來聖經的傳承是學者和信徒都非常感興趣和重視的話題。要了解這一過程,就需要研究保存聖經文本的歷史、語言和文字實踐。

 

早期手抄本證據

 

聖經傳承的準確性可以通過對古代手抄本的研究來追溯。就舊約而言,20世紀中期發現的死海古卷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這些卷軸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世紀,其中包括了除以斯帖記之外的所有舊約書卷的部分內容。與舊約的主要希伯來文本馬所拉文本(Masoretic Text)相比,死海古卷顯示出顯著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表明了猶太文士在抄寫經文時的一絲不苟。

 

就新約而言,最早的手抄本包括早在公元二世紀的紙莎草紙殘片。例如,約翰·里蘭斯(John Rylands Papyrus)紙莎草紙(P52)包含了約翰福音的部分內容,可追溯到公元125年左右。新約手抄本的數量之多-超過5,898份希臘文手抄本-為文本比較和驗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馬所拉人的作用

 

馬所拉人(Masoretes)是公元6世紀至10世紀的猶太抄寫員。他們開發了一套母音符號和重音系統,以保持希伯來文本的發音和語調。此外,他們還創建了馬所拉(Masorah),這是一套關於經文流傳的詳細注釋,確保每一個單詞和字母都被記錄在案。

 

最著名的馬所拉文本手抄本之一是公元前1008年的列寧格勒手抄本(Leningrad Codex)。這凸顯了馬所拉人在保存希伯來經文方面的精確性和忠心。

 

七十士譯本及其影響

 

七十士譯本(LXX)是希伯來經文的希臘文譯本,於公元前3世紀為埃及亞歷山大(Alexandria)的猶太社區所創。由於希臘語是東地中海的通用語言,它在猶太教和後來基督教的傳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七十士譯本的翻譯過程為古代猶太學者如何理解和解釋希伯來文本提供了一個早期範例。

 

雖然七十士譯本與馬所拉文本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但這些差異對文本批評很有價值。它們有助於學者們了解聖經文本的歷史以及聖經文本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傳承。

 

新約手抄本

 

新約有著豐富的手抄本傳統,有大量抄本可供研究。早期的手抄本,如4世紀的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和梵蒂岡抄本(Codex Vaticanus),為新約文本的可靠性提供了大量證據。這些手抄本與成千上萬的其他希臘文文本,以及拉丁文(Latin)、科普特文(Coptic)、敘利亞文(Syriac)和其他語言的譯本一起,可以進行全面的文本分析。

 

文本批判的過程包括對這些手抄本進行比較,以識別和糾正任何差異。盡管存在一些細微差別,但新約的基本信息和教義在這些手抄本中保持一致。手抄本之間的高度一致凸顯了文本的精心傳承。

 

文本批評及其作用

 

文本批判是一門學術學科,旨在盡可能地重建聖經的原始文本。這包括檢查各種手抄本,比較它們之間的差異,了解抄寫它們時的歷史和語言背景。

 

文本批判的主要原則之一是,較難的讀法通常更被傾向選擇,因為文士們更傾向於簡化而非複雜化文本。另一個原則是,較短的讀本通常更被傾向選擇,因為抄寫員可能會添加解釋性注釋或協調段落。

 

通過這些原則,文本批評家努力找出最有可能的原文。這項工作的成果體現在聖經的批判性版本中,如舊約聖經的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和新約聖經的Nestle-Aland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這些版本為翻譯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聖經文本的完整性

 

古往今來的抄寫員和學者對聖經文本的精心保護,為聖經文本的完整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古以色列的抄寫員、馬所拉人、早期基督徒抄寫員以及後來的學者都為保存聖經做出了貢獻。死海古卷、馬所拉文本和早期新約手抄本中發現的一致性凸顯了聖經的忠實傳承。

 

現代翻譯及其可靠性

 

現代聖經翻譯得益於豐富的手抄本證據和文本批評的進步。聯合聖經公會(United Bible Societies)的希臘文新約和聖經-希伯來文昆塔版(Biblia Hebraica Quinta)等譯本都是基於吸收了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的批判性版本。這些譯本旨在盡可能準確和忠實於原文。

 

比較差異及其影響

 

雖然聖經手抄本之間存在文本差異,但大多數都是次要的,不會影響信仰的核心教義。例如,許多差異涉及拼寫、詞序或同義詞使用上的差異。學者們會仔細分析重要的變體,以確定最有可能的原文讀法。

 

重要差異的一個例子是馬可福音的結尾(馬可福音16:9-20)。一些最早和最可靠的手抄本,如西奈抄本和梵蒂岡抄本,都不包括這些經文。學者們對這一結尾的原創性爭論不休,但福音書的核心信息並未受到影響。同樣,一些早期手抄本中沒有關於通姦時被抓的婦人的記載(約翰福音7:53-8:11),但在許多後來的手抄本中都有記載。現代譯本通常會注明這些段落,以便讀者了解文本證據。

 

早期教父的作用

 

早期教父的著作為聖經文本的準確性提供了額外的支持。這些早期基督徒領袖在他們的著作、佈道和書信中廣泛引用聖經。通過將他們的引文與現有的手抄本進行比較,學者們可以深入了解聖經的文字史。

 

例如,殉道者賈斯汀(Justin Martyr)、愛任紐(Irenaeus)和俄利根(Origen)等教父的著作中包含大量的新約聖經引文。這些引文通常與早期手抄本中的文字一致,證明了聖經文字的長期一致性。

 

在迫害中保存下來

 

特別是考慮到早期基督徒所面臨的強烈迫害,聖經的保存是非常了不起的。羅馬當局尤其試圖銷毀基督教文本並壓制信仰。盡管如此,聖經仍被精心抄寫並在信徒中傳播。

 

戴克里先的迫害(Diocletianic Persecution)(公元303-311年)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在此期間,許多基督教經文被沒收和銷毀。然而,早期基督徒團體堅韌不拔的精神確保了聖經得以保存並流傳後世。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凸顯了保持聖經文本完整性的重要性。

 

印刷術的影響

 

15世紀印刷術的發明徹底改變了聖經的傳播。約翰內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於1455年印刷了拉丁文武加大譯本,使聖經更易於閱讀,並使文本標準化。能夠統一印製多個副本大大減少了抄寫錯誤的可能性。

 

隨後將聖經翻譯成白話文,如馬丁·路德的德文聖經(1522年)和詹姆士王版本(King James Version)(1611年),進一步傳播了聖經,並建立了可靠的文本傳統。印刷術確保了聖經文本能夠廣泛而準確地傳播。

 

考古發現及其貢獻

 

考古發現在證實聖經傳承的準確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庫姆蘭(Qumran)洞穴中發現的死海古卷是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這些古代手抄本包括希伯來文聖經的部分內容,是2000多年前聖經文本的縮影。

 

其他重大發現還包括開羅猶太會堂中發現的猶太手抄本碎片集-開羅吉尼扎(Cairo Geniza),以及埃及出土的包含新約聖經部分內容的各種紙莎草紙。這些發現為了解聖經的文字史提供了寶貴的線索,並證實了聖經的可靠性。

 

聖靈的作用

 

聖經的保存常常被誤解。聖經的40多位作者都是受神的默示,並由聖靈感動的。(提摩太後書3:16;彼得後書1:21)抄寫者沒有受到神的默示或聖靈的感動。在對聖經的可靠性持懷疑態度的時代,「希臘文新約手抄本中的40多萬處抄寫錯誤:我們如何保證可以信任聖經?」希臘文新約手抄本中的40多萬處抄寫錯誤分佈在5,898份希臘文新約手抄本中。聖經得到了保存和修復。從1700年代至今,數十位世界知名的文字學者孜孜不倦地工作,為我們還原了原始文本的原話。無論是古蘭經的批判性文本,還是新約的批判性文本,都是對原文99%的鏡像反映。

 

聖經的跨時空一致性

 

聖經所傳達的信息的跨時代一致性非常顯著。盡管聖經由不同的作者寫成,時間跨度長達多個世紀,但聖經對神的救贖計畫進行了統一的敘述。這種一致性在舊約全書的預言性著作中顯而易見,這些預言性著作在新約全書中得到了實現。神的聖潔、公義、憐憫和愛等主題的一致性進一步證明了聖經的可靠性。

 

解決所謂的矛盾

 

批評聖經的人經常指出經文中的所謂矛盾之處,以此證明聖經的不可靠。然而,通過仔細研究和了解歷史文化背景,許多明顯的矛盾是可以解決的。例如,福音書中記載的差異可歸因於作者各自獨特的視角和受眾。

 

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是馬太福音第1章和路加福音第3章中不同的耶穌家譜。馬太通過約瑟追溯耶穌的血統,以確立他在律法上繼承大衛王位的權利;而路加則通過馬利亞追溯耶穌的血統,以強調他在生理上是大衛的後裔。了解這些背景有助於調和分歧,並確認聖經敘事的一致性。

 

預言的見證

 

聖經預言的應驗是聖經準確性和神的默示的有力見證。舊約中有許多預言在耶穌基督的生活、死亡和復活中得到了應驗。例如,以賽亞書第53章描述了一位受苦的僕人,他將會承擔許多人的罪,這一預言在耶穌的犧牲死亡中得到了應驗。

 

其他預言,如耶路撒冷的毀滅(馬太福音24:2)和福音傳遍各國(馬太福音24:14)也已應驗,進一步證明了聖經的可靠性。這些預言的精確應驗強調了聖經的神聖起源。

 

聖經的持久影響

 

聖經在歷史上對個人和社會的持久影響證明了它的可靠性和神的默示。聖經塑造了律法、道德、藝術、文學和文化。它們為世世代代無數人提供了安慰、引導和希望。

 

聖經的變革力量在遵循其教導的人的生活中顯而易見。希伯來書4:12說:「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這節經文充分體現了神的話語充滿活力、改變生命的本質。

 

回應現代批評

 

在現代,聖經仍然面臨著批評和懷疑。有些人質疑它的相關性、真實性和道德教導。然而,文本批判、歷史證據和應驗預言的原則為聖經的可靠性提供了強有力的辯護。

 

回應這些批評需要深思熟慮和知情的方法。基督徒要準備好為自己的信仰辯護(彼得前書3:15),這包括理解和闡明聖經可信的理由。通過用恩典和真理來應對這些挑戰,信徒可以維護聖經的完整性。

 

聖經的獨特性

 

聖經的獨特性使其有別於其他宗教文本。它由多位作者歷經多個世紀創作而成,其預言的準確性、歷史的可靠性和變革的影響力都是無與倫比的。聖經既能針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進行闡釋,又能保持信息的一致性,這凸顯了它是神的默示。

 

聖經自稱是神的話語(提摩太後書 3:16),其持久的相關性和權威性為其提供了佐證。當信徒學習和應用聖經時,他們會經歷神活潑的同在和聖靈的引導。

 

聖經學術的未來

 

聖經學術領域不斷發展,新的發現和技術增強了我們對聖經的理解。考古學、語言學和數碼人文學科等領域的進步為研究和保存聖經文本提供了新的工具。

 

例如,在文本批評中使用數碼技術,可以對手抄本進行更精確的比較,並識別差異。線上資料庫和資源使全球受眾都能查閱聖經,促進了進一步的研究和參與。

 

鼓勵個人學習

 

歸根結底,聖經的可靠性需要個人的研究和參與。我們鼓勵基督徒沉浸在聖經中,尋求理解並在生活中應用神的話語。使徒行傳17:11中讚揚了庇哩亞人每天勤奮查考聖經,以確定他們所受的教導是否屬實。這個例子強調了個人學習和辨別的重要性。

 

通過研讀聖經,信徒可以加深自己的信仰,增長對神的認識,並裝備自己行各樣的善(提摩太後書3:16-17)。個人研讀聖經可以加深與耶和華的關係,並更好地理解祂的旨意。

 

忠實的呼召

 

多個世紀以來,聖經的準確傳承要求信徒忠實地回應。正如聖經被保存下來並世代相傳一樣,基督徒也被呼召忠實地活出並分享神的話語。這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宣講和展示聖經的真理。

 

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2)。這一要忠誠的呼召也適用於所有肩負維護和分享聖經重任的信徒。

 

結論

 

聖經能夠準確地流傳了多個世紀,是人類勤奮和神的旨意的見證。從古代抄寫員一絲不苟的工作到現代文本批判的進步,聖經都得到了非常忠實的保存。在手抄本證據、考古發現和預言應驗的支持下,聖經文本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肯定了其神的默示和持久的相關性。

 

作為信徒,我們被呼召接觸聖經,了解其歷史和神學背景,並忠實地踐行其教導。聖經仍然是活生生的聖言,引導並改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聖經的準確傳承增強了我們對其信息的信心,激勵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堅持和宣揚聖經的真理。                                                                          

 

關於作者

 

愛德華·D·安德魯斯(EDWARD D. ANDREWS),刑事司法碩士,宗教學學士,聖經研究碩士,神學碩士。他是基督教出版社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他撰寫了220多本書。此外,安德魯斯還是聖經美國更新標準版譯本(UASV)的首席譯者。

 

這篇文章翻譯自EDWARD D. ANDREWS的在線文章「Has the Bible Been Accurately Copied Down Through the Centuries?」

https://www.christianpublishers.org/post/has-the-bible-been-accurately-copied-down-through-the-centuri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