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029
3
作者
EDWARD D. ANDREWS
捍衛耶穌的歷史存在:綜合審查
在討論耶穌的歷史存在時,必須客觀地對待這個話題,評估一系列來源的證據。盡管一些懷疑論者質疑拿撒勒人耶穌是否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但歷史學家的共識是,耶穌確實存在。這一結論來自幾種類型的證據,包括非基督教歷史記載、早期基督教文獻以及關於耶穌生平的背景合理性。
非基督教歷史記載
證明耶穌存在的最關鍵的非基督教資料來源之一是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Tacitus)。在他寫於公元116年左右的《編年史》(Annals)中,塔西佗提到了耶穌在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手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含蓄承認了耶穌的存在。
約瑟夫斯(Josephus)是一位生活在公元37年至公元100年左右的猶太歷史學家,他也寫過關於耶穌的文章。在他的《猶太古史》(Antiquities of the Jews)中,他在兩段文字中提到了耶穌,其中一段通常被稱為「弗拉維烏斯的證詞」(Testimonium Flavianum)。雖然這段話的真實性由於潛在的基督徒篡改而受到爭議,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其核心內容—提到耶穌是一名老師、神蹟創造者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死的人—很可能是真實的。
早期基督教文獻
新約提供了早期基督教對耶穌最廣泛的記載。雖然這些記載是由信徒完成,因此可能被視為有偏見,但它們仍然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源,特別是在得到其他證據的證實後。
最早的新約著作是保羅的書信,寫於公元50至60年之間,在耶穌生平的幾十年後以內。保羅明確提到耶穌是一個真實的人,提到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以及與其他人的交往,包括雅各,保羅認為他是耶穌的兄弟(加拉太書1:19)。
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雖然寫得比較晚,但對耶穌的生平進行了詳細的記載。雖然它們的神學取向和偶爾的矛盾之處意味著應該以嚴謹評判的態度對待它們,但它們仍然是歷史學家的重要資料來源。
背景合理性
耶穌的存在與一世紀巴勒斯坦的歷史背景相一致。該地區遍佈傳講世界末日的傳道人和先知,使得耶穌作為一個宗教領袖的角色合情合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也符合羅馬人感到國家穩定面臨威脅時的反應。
此外,據說基督教—一個以耶穌為中心的宗教—在耶穌生活的時代之後不久就興起了,這支持了他的歷史存在。如果基督教的中心人物是虛構的,那麼它在整個羅馬帝國的迅速傳播會是出人意料的。
評判和反駁
懷疑耶穌存在的評論家,通常被稱為神話研究者,他們認為耶穌可能是一個神話般的人物或多個個體的綜合體。他們認為,當代羅馬記錄缺乏關於耶穌的記錄,以及新約中的不一致之處,表明耶穌不是歷史人物。
然而,羅馬記錄的缺失並不令人驚訝,因為羅馬沒有什麼理由去記錄一個偏遠省份的不起眼的傳道人的生活。至於新約中的不一致之處,這些在任何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時間、為不同受眾所寫的文獻集合中都是可以預見的。
雖然絕對的確定性在古代歷史中是無法實現的,但優勢眾多的證據支持耶穌的歷史存在。這一結論不是基於宗教信仰或基督教護教學,而是基於對歷史記錄的細緻嚴謹的審查。
加里•哈貝馬斯(Gary Habermas)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護教論者,他為耶穌基督的歷史存在進行了廣泛的論證。他採用了一種被稱為「最小事實法」(minimal facts approach)的方法,不僅為耶穌的存在申辯,還為祂的復活申辯。這種方法的重點在於那些證據強烈充分的事實,幾乎所有研究這個問題的學者,包括懷疑論者都接受這些事實。
以下是哈貝馬斯論證的要點:
1.耶穌的存在:哈貝馬斯指出,幾乎所有的歷史學家,無論其宗教信仰如何,都同意拿撒勒人耶穌是生活在公元一世紀的歷史人物。這一共識是基於大量的證據,包括基督徒、猶太人和羅馬人的資料。
2.死於被釘十字架:哈貝馬斯認為,歷史學家們幾乎普遍一致的看法是,耶穌是死於被釘十字架。他引用了多種資料來證實這一事實,包括福音書的記載、塔西佗和約瑟夫斯等非基督徒資料,以及始終如一的早期基督教傳統。
3.對復活的信仰:哈貝馬斯強調,在耶穌死後不久,大量的人開始堅信他們看到了耶穌活著,導致了基督教運動的迅速發展。即使是持懷疑態度的學者也同意,門徒們至少相信他們看到了復活的耶穌。
4.懷疑論者的皈依:哈貝馬斯還指出,懷疑論者的皈依是復活的證據。他經常引用曾經迫害過基督徒的使徒保羅和耶穌的兄弟雅各,在成為耶穌的追隨者之前他們都曾是懷疑論者,在他們相信看到耶穌復活後成為耶穌的信徒。
5.空墳墓:雖然不像其他事實那樣被普遍接受,但哈貝馬斯認為,空墳墓是一個歷史事實。他指出福音書中的記載和事實,早期猶太人對復活說法的反應是認為門徒偷了屍體(隱含地承認墳墓是空的),而不是製造一具屍體。
哈貝馬斯的觀點是建立在學術共識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的,而且他在工作中經常與懷疑論觀點打交道。注重最小的事實,避免誇大其詞,以及願意與評論家接觸,是他的方法的特點。
耶穌基督的歷史性的考古學證據
雖然沒有直接的考古證據,如實物文物或他生前製作的銘文具體提到耶穌,但考古記錄確實提供了間接支援,證實了耶穌和新約作者生活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面是幾個例子:
1.彼拉多石(The Pilate Stone):1961年,考古學家在凱撒利亞瑪理提馬(Maritima)發現了一塊石灰岩,被稱為彼拉多石(Pilate Stone)。石頭上的銘文包括「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的名字,根據新約,他是主持耶穌審判的羅馬地方行政長官。這為耶穌生平記載中的一個關鍵人物的存在提供了證據。
2.該亞法骨灰盒(Caiaphas Ossuary):1990年,人們發現了一個華麗的骨灰盒(儲存骨頭的盒子),許多學者認為它屬於大祭司該亞法的家族。根據新約,該亞法在耶穌的審判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3.釘十字架文物(Crucifixion artifacts):考古發現證實了羅馬人釘十字架的做法。例如,在耶路撒冷的一個骨灰盒中發現了一個名叫約哈難(Yehohanan)的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的腳跟骨,上面還嵌有一枚釘子。這為耶穌據說所遭受的死亡類型提供了證據。
4.銘文和紙莎草文本(Inscriptions and papyri):大量的銘文和紙莎草文本證實了新約中提到的名字、地點和習俗,提高了其作為歷史文獻的整體可信度。
5.會堂和耶路撒冷(Synagogues and Jerusalem):考古發掘發現了許多第一世紀的猶太會堂,包括迦百農,據說耶穌曾在那裡教導。在耶路撒冷的發掘結果也與福音書中的描述一致。
雖然考古學不能直接證實耶穌的存在,但它提供了寶貴的佐證,證明新約中描述的事件、地點和人物是基於歷史現實的。這支持了這些文獻作為關於耶穌生平和時代的資訊來源的可信度。
關於作者
愛德華·D·安德魯斯(EDWARD D. ANDREWS)(刑事司法學士,宗教學士,聖經研究碩士,神學碩士)是基督教出版社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他著有220多本書。此外,安德魯斯還是美國更新標準版(聖經)(UASV)的首席譯者。
這篇文章翻譯自EDWARD D. ANDREWS的在線文章「Defending the Historical Existence of Jesus: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