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03
10
作者
Roland Clarke
從先知觀點看列國震動的時候
Roland Clarke
引言:這個時代的反省
「抗爭者」被《時代雜誌》選為2011年風雲人物。愛自由的年青阿拉伯人在推特(Twitter)與面書(Facebook)幫助下抗爭,他們成為中東一連串起義運動的關鍵。《時代雜誌》對本年連番起義甚表樂觀,但論者似乎忽略了另一群抗爭者-伊斯蘭主義者。當然,若說他們沒有去衛護自由的聲譽,這種說法會是過於輕描淡寫;但他們充分利用抗爭獲取權利,推行自己的議程,也是路人皆見的。事實上,伊斯蘭主義者在埃及、利比亞與突尼西亞均已占盡上風,足以左右該區未來發展。《時代雜誌》認為該區「情況會轉好」,這是真的嗎?聖經的話也許能給我們若干啟示:「我必震動萬國,萬國所羨慕的必來到。」(哈該書2:7)
從2011年發生的事件看,若說萬國震動實在不為過!至於哈該預言的第二部分,聖經研究員認為「萬國所羨慕的」乃預表大眾冀盼已久的彌賽亞君王,他來要以公義和平管治世界。諷刺的是,伊斯蘭主義者其實也期待爾撒/耶穌末後回到地上來,建立全世界的、和平的王國!後文將仔細談及這個預言;但我們先要考慮一個根本問題,以提供相關背景。
甚麼事情令罪人歸向神?
大多數基督徒會強調,罪人是讓神的愛吸引的,並引類以經文證明,如「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13)、「我們愛 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約翰福音15:13,另參3:16)。但穆斯林則強調,懼怕審判,是驅使人歸向真主的動力。
很不幸,今天許多所謂基督徒都淡化了審判的重要性。根據聖經,很清楚,愛並非吸引人歸向神的惟一因素,罪人的確也因為審判而轉向主的。比如說,以賽亞書26:8-9就提到:「耶和華啊,我們在你行審判的路上等候你;我們心裡所羨慕的是你的名,就是你那可記念的名。夜間,我心中羨慕你;我裡面的靈切切尋求你。因為你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
留意下一段經文,審判是痛苦的、令人不快的。以賽亞謙卑地承認這事:「耶和華啊,他們在急難中尋求你;你的懲罰臨到他們身上,他們就傾心吐膽禱告你。」(以賽亞書26:16)神期望管教與審判能糾正我們的悖逆,希望人悔改,回轉歸向祂。
先知哈巴谷明顯也有此看法 。神警告說,祂是差殘忍的巴比倫人對付以色列人,以「懲罰」、「糾正」化。(哈巴谷書1:12;3:18)何西阿也警告以色列人說,審判將臨,卻也解釋道,這些痛苦經歷為要使他們尋求主。(何西阿書5:15;6:1-3;3:4;11:11;14:1-9)。事實上,這種模式在聖經中彌漫著。無數例子顯示,神會管教(和審判)人,好叫悖逆的人歸主。詩人亦見證說:「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你的話。」(詩篇119:67,另參詩篇78:34-35)
詩篇83篇顯示的模式也一樣,那裡並不是談以色列,卻關乎以色列週邊國家,即以實瑪利人、摩押人、夏甲人、亞瑪力人,和推羅的民。這些國家都恨以色列,詩人說他們結盟,要使「以色列不再成國」(詩篇83:4)。於是詩人求主審判這些國族,禱告說:「願你使他們滿面羞恥,好叫他們尋求你-耶和華的名!…使他們知道:惟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詩篇83:16,18;標楷體為作者所加,後文會詳細談到所強調的字。)
這篇詩是25個世紀之前寫的,卻與當前政治情況非常吻合。以色列古時候的敵人(如詩篇83列出的),其後裔今天一樣恨以色列〔1〕,合謀滅其國。難道這只是巧合嗎?有趣的是,這些現代聯盟國族,其宗教都以古蘭經為根本。權威的穆斯林著述指摘猶太人,煽動群眾仇恨他們。聖訓甚至預料說,在末後日子,穆罕默德的跟隨者將與敵基督、及其猶太聯軍開戰,最終殲滅他們。〔2〕
中東地區的抗爭和動蕩具屬靈意義嗎?
2011年在眾伊斯蘭國家發生的起義運動,可謂前無古人;腐敗政權被推翻。從伊斯蘭的角度看,安拉(恥辱施予者)似乎真的貶抑了傲慢者,如自稱萬王之王的卡達菲。而敬畏耶和華的人則認為這對應了聖經所言-神正在「震動列國」,以應驗先知所預言: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過不多時,我必再一次震動天地、滄海,與旱地。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或譯:萬國所羨慕的必來到),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哈該書2:6-8)
有兩位知名神學家-約翰‧麥卡瑟(John MacArthur)與雅各‧漢彌頓(James Hamilton)認同《新欽訂本》對這段經文的詮釋(按:如上述,「萬國所羨慕的」指彌賽亞);其中雖有不同意見,但對於其詮釋的核心-指向彌賽亞掌權,則是毫無異議的。編幅所限,暫不詳述支持或反對此說的雙方面意見。
容我就此引述雅各‧漢彌頓的解釋。他說「萬國所羨慕的」這個頭銜,乃回應撒母耳對掃羅說的話:『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撒母耳記上9:20)哈該書2:7回應撒母耳記上9:10,似乎哈該想說,萬國所羨慕的,是將要來的王,祂會把公義、和平帶給世界。」(標楷體為作者所加)
期盼一位公義、和平的彌賽亞君王,這個主題見於整本聖經;但期望一位彌賽亞,這可不僅是基督教的觀念,奉異端的撒瑪利亞人也有同樣盼望(約翰福音4:25),穆斯林亦然。前面說過,穆斯林也相信末時將有一位公義者彌賽亞君王來到,給世上帶來和平!〔4〕他們相信在末時,爾撒/耶穌(與馬赫迪〔Mahdi〕一起)將打敗敵基督(Dajjal),終止聖戰,引進全球的和平時代,正如以賽亞書11章所說的。再者,穆斯林相信當爾撒掌權的時候,全地都富足,甚麼都不缺(有穆斯林甚至引哈該預言,說裡面提到的金子銀子,證明麥西哈時代是非常富有的)。
從今天的情況看,穆斯林已受夠了分裂、貪腐與貧窮,一位彌賽亞君王的出現對他們而言更意 義重大。這也為穆斯林教師提供了凝聚穆斯林的大好機會,清真寺講道往往重提昔日的黃金時代,從前所有穆斯林都團結一起,受一位哈里發統領;廣大穆斯林也愈來愈盼望黃金時代來臨,讓一位麥西哈來解決今日烏瑪-即全球穆斯林群體-的種種問題。
羞辱令人開始尋求神的面
前面提到詩篇83:16,詩人求神使以色列的敵人「滿面羞恥,好叫他們尋求你-耶和華的名…使他們知道:惟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標楷體為作者所加)我們知道神的審判會責備人的良知,使他們回轉歸向主。前文我曾請讀者思想,近日中東各國被震動,獨裁者逐一倒台,大家可會覺得這就是神的審判。此外,敘利亞等國抗爭持續,至2011年12月中為止有約5,000穆斯林遭穆斯林殺害,這也是值得思考的情況。
美國911事件後,許多領袖-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強調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不僅如此,穆斯林也常常為烏瑪的團結而自豪。但事實,伊斯蘭在這兩方面的表現似乎都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