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03
3
作者
Roland Clarke
亞伯拉罕獻祭的奧妙
(修訂版,2009年7月)
古爾邦節(宰牲節)期間,有位伊瑪目教導穆斯林要帶著正確的意圖來獻祭。他強調心裡層面的問題,而不是僅僅關注外表的事物比如血和肉。我饒有興趣地聆聽了這位穆斯林佈道者的演講,他敦促他的聽眾用虔誠的敬畏真主的心(taqwa)來過宰牲節。
佈道所基於的古蘭經經文說安拉讓獻祭的牲畜「順服你們,以便你們感謝...以便你們榮耀真主」(古蘭經22:36,37)。他的話使我想起聖經中的兩段話,
我豈吃公牛的肉呢。我豈喝山羊的血呢。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神。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我要以詩歌讚美神的名,以感謝稱他為大。這便叫耶和華喜悅,勝似獻牛,或是獻有角有蹄的公牛...(詩篇50:13,14;69:30,31)
敬畏真主的人都應該自問,「聖經和古蘭經中的宰牲獻祭如何能夠使我們去榮耀真主和表達我們的感激?」對此我思考了很多,相信你會樂意閱讀我所發現的一些淺見。
我們所有信亞伯拉罕之神的人都會認同,獻祭應該表達我們的感恩和激發我們去榮耀神。這兩個主題是崇拜神的兩大重要方面,因此通過這個鏡頭來看亞伯拉罕的大試驗是非常合適的。
猶太民族、穆斯林和基督徒都認為亞伯拉罕心甘情願地獻祭他的兒子表明他全心全意地委身於神和順服於神。這個嚴峻的考驗以最後一刻神拯救了他的兒子而達到高潮。亞伯拉罕將此救恩之地起名為「主必將預備」,以此來榮耀神。這個名字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神是在關鍵時刻介入並提供救贖的神。不僅如此,通過選擇這個名字,亞伯拉罕還希望以後的世世代代將不會忘記這個重大事件。
永遠的紀念
聖經不但說亞伯拉罕稱這個地方為「主必將預備」 ,它還接著說,「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世記22:14)。揀選的名字聚焦於主,表明了亞伯拉罕是深深敬畏神的。不僅如此,他還確信神會在未來預備。注意他沒有叫這個地方為似乎以公羊為重點的「主已預備」。相反他說,「主必將預備」。我們還記得亞伯拉罕早先就對他的兒子說過,「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創世記22:8)
這暗示,這個名字指出了除公羊之外別的東西,就是亞伯拉罕預期會被預備的東西。臨近故事結束的時候,我們注意到事情的一個奇特轉變-亞伯拉罕看見一頭動物兩角扣在稠密的灌木叢中,就取了這頭動物代替他的兒子獻為燔祭。但這動物是甚麼呢?一隻公羊還是一隻羔羊?聖經說那是一隻公羊。這就意有所指了,因為羔羊沒有角,所以不會(像公羊那樣)「扣在稠密的灌木叢中」。
羔羊和公羊之間的這個區別證實了我們的理解,即亞伯拉罕指望了一個未來的預備。當然,毫無疑問神預備了這隻公羊,亞伯拉罕為此感謝。但也很清楚的是,亞伯拉罕相信神必將預備一隻羔羊。因此,亞伯拉罕選擇了一個可以啟示將來世代人期望這個預備的名字。不僅如此,當神的應許最後成就的時候,我們可以期待給予神的感謝和讚美將會更多。當我們透過眾先知的記述追溯獻祭羔羊的主題時,讓我們把這一直放置於心。我們將看到神如何一直致力於成就他預備羔羊的應許。我們將看到這個應許如何一步步逐漸在一系列的情節中展開的。
先知摩西遇羔羊
亞伯拉罕祭獻了一隻羊代替他的兒子,摩西也做過這樣的事。當然,我指的是摩西和法老之間的大衝突-一個對聖經和古蘭經讀者都熟悉的故事。在一系列的對抗之中法老的心越來越堅硬。不斷上升的緊張關係達到了頂點。主下放了一場懲罰性的殺人瘟疫,使得法老沒有了抵抗之力,迫使他讓以色列人自由通過。
然而,注意神派下的死亡天使不僅僅是對埃及人的家庭造成威脅,而且也是針對摩西和他的族人!神命令死亡天使殺死每一個頭生子,包括法老的兒子和摩西的兒子(革舜)。然而,仁慈的是神預備了一個救贖的方式。他吩咐每個家庭宰殺一頭逾越節的羔羊,這樣的話他們的頭生兒子就會被赦免。羔羊的血涂在每家每戶的門框上以作記號。
善思考的讀者會認識到,摩西祭獻羔羊救贖兒子的事類似於亞伯拉罕的經歷。實際上,很顯然,指示摩西要去祭獻的那頭特定的活物似乎就是應驗亞伯拉 罕的預言!
從那時起,以色列人就被要求通過慶祝逾越節來紀念這事。像宰殺羔羊為紀念兒子被救贖的古爾邦節一樣,逾越節也是通過宰殺羔羊代替兒子獻祭來慶祝。確實,古爾邦節並不嚴格要求穆斯林宰殺羔羊,然而,救贖原則是顯而易見的。
理論上說,穆斯林可以理解安拉是一個偉大的預備者和救贖者(Al-Faadi-救贖的一位,對比古蘭經37:107)。沒有哪個敬畏真主的人會想否認這個屬性和剝奪真主配得的榮耀。然而,可惜的是,穆斯林學者從安拉的這99個美名中忽略了這個名字。
從摩西的生命引出的線索對我們懸掛於心的這個問題投下的一些光亮,「亞伯拉罕預言的神必預備的羔羊是甚麼呢?」然而,這條線索並不應驗亞伯拉罕預言的所有方面。例如,雖然逾越節的羔羊是神預備的,但它並不是發生在神指示亞伯拉罕獻祭的特定地方摩利亞山。讓我們看看來自其他一位先知的另一條線索。
先知亞薩遇羔羊
亞伯拉罕的預言在亞薩的文字(詩篇78篇)中有了更加清晰的輪廓。寫於摩西之後的數百年,亞薩提醒他的世代人記得以色列從埃及 的被救。隨著每一個消逝的世紀,通過慶祝一年一度的逾越節,這個故事本該在每一個新生代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了。但遺憾的是,他們並沒有忠誠地遵守這個節日。他們如此地大大忽視了它,以至於對這個故事的記憶消褪殆盡,而且現在確已「隱瞞了」。注意詩篇導言中說他們祖先學得的教訓被「隱瞞」了。
我的民哪,你門要留心聽我的訓誨,側耳聽我口中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我要說出古時的謎語。是我們所聽見所知道的,也是我們的祖宗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詩篇78:1-4)
有意思地看到亞薩如何依靠「比喻」來解釋他的意圖,這暗示說從這個故事裏可以學到隱藏的洞見或教訓。「這個比喻裏『隱藏』了甚麼核心真理呢?」我建議你讀完整個這篇,看看轉折點-當神介入救贖以色列人的時刻(詩篇78:35-51)。還要注意到,詩篇是如何結尾的,它提到一座特殊的山就是神的聖所所在地。這山引出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主題,這是眾先知的記述中反復提到的主題。
你還記得亞伯拉罕的故事是怎麼結尾的嗎?「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世記22:14)。這句經文指定了預備羔羊將發生在甚麼地方-在主耶和華的山上。早先神指示亞伯拉罕必須到哪裡獻祭他的兒子-摩利亞山(第2節經文)。看看在一千年之後敘述所羅門 聖殿的時候這山是如何被提起的,這是很有趣的事情。但首先,讓我們看看摩西(和詩篇作者)對這山是怎麼說的。
摩西預言說神將「他們領進去,栽於你產業的山上。耶和華阿,就是你為自己所造的住處,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聖所」(出埃及記15:17)。類似地,亞薩說錫安山是「蓋造他的聖所,好像高峰,又像他建立永存之地」(詩篇78:68,69)的特殊地方。
自然,我們很好奇地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座讓亞伯拉罕、摩西和詩篇作者如此高度尊崇的主耶和華的特殊之山。歷代記下3:1說,「所羅門就在耶路撒冷,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跨度超過一千年的這些眾先知如何能夠提供像拼圖片一樣能連接成圖的線索,這的確很不同尋常。
不僅如此,耶路撒冷的這個敬拜中心正是以色列人每年宰殺逾越節羔羊獻祭的地方。這些羔羊被獻祭在亞伯拉罕承諾神必預備羔羊的地方,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很顯然,神知道未來的事,並讓事情按照他的意圖發展,所以看到這些環環相扣的細節我們不應感到驚訝。
讓我們回顧一下到目前為止我們了解到的:眾先知總是在教導救贖的法則,獻祭羔羊,他們指向一特定的地方,神將在那裡預備應許的羔羊。然而,似乎仍然有不明晰的地方。在所羅門的殿中成千上萬頭的羔羊被宰殺祭獻,但我們看到的原始預言暗示亞伯拉罕期待的是「某一頭羔羊」。我們該如何明其深意呢?
先知以賽亞遇羔羊
先知以賽亞通過描述人們對神的彌賽亞的到來的期盼來突出這點。注意他是怎樣描述這位彌賽亞的。
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以賽亞書53章)
毫無疑問,你可以注意到彌賽亞被比作了「一羔羊」。而且,他還被描述成是獻出了生命當作祭品的「贖罪祭」。此外,以賽亞用贖罪一詞來描寫彌賽亞的懲罰和死亡-也就是說,他將代替別人而死。以賽亞的預言與我們一開始亞伯拉罕的故事中所解釋過的關鍵主題遙相呼應。這給了我們一幅更加清晰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亞伯拉罕應許神有一天必預備「一羔羊」意味著甚麼。
先知約翰論羔羊
以賽亞之後的數百年,另一位先知也講到了彌賽亞做羔羊的事。他的名字叫約翰(古 蘭經裡稱為葉哈雅)。引支勒記載施洗約翰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如果我們仔細看看基督的生命,我們就會看到他在三個方面成就了亞伯拉罕的預言。
1)耶穌預言他將作為一個贖價而死,「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45)。這些話與我們看到的贖罪法則相一致,這是我們了解神的一個重要基礎。
2)耶穌預言說他必將處死在耶路撒冷,即摩利亞山(見歷代記下3:1)。「耶穌帶著十二個門徒,對他們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淩辱他,吐唾沫在他臉上,並要鞭打他,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隱藏的,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路加福音18:31-34)
3)路加福音22:7-20中的話讓我們進一步確認耶穌就是神的羔羊。這段經文跟接下來的第23章一起清楚地表明基督處死的那天跟以色列人宰殺逾越節羔羊獻祭是同一天(對比哥林多前書5:7)。
如果我們仔細看看這三點,就會發現它們組成了一系列連鎖的拼圖片,組出的圖證實彌賽亞為 除去世人的罪而死。我知道有些讀者可能會不認同,的確有人可能會強烈地抵制這個結論,他們可能會懷疑亞伯拉罕的羔羊預言純粹是捏造的。
狂熱的穆斯林有時候會爭辯說聖經被敗壞得千瘡百孔。他們另有一套解釋聖經的這種令人驚異的統一性。聖經後來的經文與早先的預言緊密配合,應驗了它們。他們斷言主題表現出的這種統一性只是證實撒旦多麼狡猾地欺騙和誤導了受天經的人們。
有人會納悶了,「聰明的穆斯林怎麼會做出如此牽強附會的指控呢?」他們得出這些激進結論是因為古蘭經重點否認了基督死在了十字架上。而且聖訓也教導說末日時爾撒(耶穌)將會摧毀撒旦般的得著能力的敵基督和打破十字架。
有了這點在腦海中,為了討論的緣故,讓我們想像一下, 我們可以除去關於亞伯拉罕預言神必預備羔羊的這所謂的「捏造」。讓我們假設一下,我們「修正」了這個故事,因此亞伯拉罕沒有命名獻祭之地為「耶和華必將預備」。取而代之的是他命名為「耶和華已經預備」。這個修訂版當然會使聖經的敘述似乎與古蘭經的故事更加「搭調」。
然而,透過古蘭經的眼鏡來闡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從真主轉移到了亞伯拉罕。真主的角色被貶低了,我們的關注點集中到了亞伯拉罕。穆斯林始終佩服的是亞伯拉罕對真主超出尋常的愛和順服。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允許聖經故事按它本來的樣子呈現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亞伯拉罕指示(或預示)了神流露出的愛遠超亞伯拉罕的高貴,「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神給出他的「獨子」,這彰顯了神愛我們有多深。John Gilchrist評述說,「穆斯林一年一次紀念一個人甘願祭獻兒子給真主的愛。但對我們來說,每一年的每一日都在紀念神對我們的愛,因為他賜下他的兒子作為挽回我們罪孽的贖罪祭,因此我們才能被完全赦免。」
基督徒認出了十字架真正的意義-神大愛無疆的終極表達,在十字架上他把他的獨子為我們做了贖罪祭。十字架展現了這羔羊的「贖價多麼重大」-除去了世人罪惡的祭獻。亞伯拉罕經歷中的一頭公羊的預備意義雖大,但它不是如古蘭經說的「重大的贖價」。由此說來,很顯然古爾邦節將重點放錯了地方。這頭公羊其裡其外都不是非常重要的,它只不過是用來預示一更大的贖價-出自真主本身的一頭羔羊。
敬佩亞伯拉罕是應該的,因為他通過了一個極端困難的試探,但這不應該使我們降低對神向人類彰顯的愛的感激。當我們顯大神的角色時,我們榮耀他給他應得的感謝。聖經(被正確理解)承認了神向人類彰顯的無比大愛。它榮耀了神和他的彌賽亞,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約翰福音15:13)。神的羔羊死在其上的十字架是神大愛的具體實證。
總之,我們應該感謝神
你該記得在一開始我們看到古蘭經和聖經如何將感謝和獻祭聯繫上的。現在我們要做出結論的時候,我們當問「我該感謝神的甚麼呢?」
古爾邦節的時候,穆斯林感謝安拉,因為他讓亞伯拉罕最終沒有宰殺掉他的兒子。有些穆斯林為他們不必獻祭他們的頭生子而感激。毫無疑問,他們也為真主預備的獻祭肉表示感謝。但事實上有更多更深的東西需要感謝,不是嗎?
如果想做亞伯拉罕的真兒子和真女兒,我們就應該感激神親自應許的那羔羊。聖經最後一書記載了一個天上的異象,描繪的景象是成群結隊的人表達他們對神的感謝。注意使徒約翰看到了甚麼,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
除了數不清的眾人之外,約翰還看見了數不清的天使也在崇拜神。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