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049
1
作者
巴拿巴:一位勸慰人心的早期教會領袖
人物研究
羅賓·加拉赫布蘭奇(Robin Gallaher Branch)(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author/robin-gallaher-branch/)
2022年8月20日
這些博客文摘自布蘭奇博士的一篇長篇文,「巴拿巴:早期教會領袖以及鼓勸慰人的典範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6345384_Barnabas_Early_Church_leader_and_model_of_encouragement),」In die Skriflig 41.2 (2007):295—322頁

羅賓·布蘭奇認為,巴拿巴有可能與宙斯的形象類似:雖是中年但身強力壯且肌肉發達,既高貴又威嚴。
使徒行傳所呈現的巴拿巴是傳福音的使徒和教會領袖正直和品格的典範。使徒行傳稱他是個好人(使徒行傳11:24),先知和教師(13:1),使徒(14:14)以及神所藉著他實行的神蹟(15:12),使徒行傳所記錄的他備受贊譽。使徒行傳記錄了他面臨迫害次數(13:45;14:19),並為了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自己生命危險安全(15:26)。 巴拿巴相信掃羅是真的皈依了(9:27),看到了他的親戚約翰·馬可(12:25)的潛力,並在不同的時間(11:25—26;15:36—41)支持他們。哥林多前書9:6證實了他的品格,指出他在服侍會眾時,不增添他們的負擔。使徒們都叫他「勸慰之子」巴拿巴(4:36),似乎是他應得的!
然而,盡管巴拿巴多次出現在聖經文本中,但他缺乏像他的福音傳教士和寫作同工掃羅/保羅(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sites-places/biblical-archaeology-places/biblical-riot-at-ephesus/)那樣的學術關注。
根據聖經中沒有記錄的早期傳說,巴拿巴受教於迦瑪列,並成為耶穌的追隨者。他的第一批皈依者包括馬利亞、他的親戚和約翰·馬可的母親。巴拿巴陪同耶穌到加利利旅行,耶穌揀選他為七十使徒之一。顯然,他試圖傳福音給同為迦瑪列的學生掃羅,但掃羅拒絕了他的教導,而是選擇迫害新信徒。
聖經通常對外形著錄不做論述。然而,線索為想象力提供了空間。與保羅前往路司得的傳道之旅中,有神蹟發生在路司得—一個瘸子能行走了!—震驚 的人稱巴拿巴為宙斯,稱保羅為赫爾墨斯,因為保羅是主要發言人(使徒行傳14:11—13)。奧林匹斯山最高統治者宙斯的半身像描繪了一位身強力壯且肌肉發達的中年男子,既高貴又威嚴。也許這也就描述了巴拿巴。
使徒行傳介紹巴拿巴為來自塞浦路斯的利未人約瑟,一開始提到他就是關於金錢和施舍的故事(使徒行傳4:36—37)。在第一次提到巴拿巴時,傳統上認為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作家的路加講述了他的慷慨:巴拿巴賣了一塊田地,把錢放在使徒的腳下。這種公開姿態和他的謙卑與隨後路加提到關於金錢的例子形成了鮮明對比:亞拿尼亞和撒非喇(5:1—11)的縱容、撒謊、串通的態度。
文中沒有給出巴拿巴的贈與是回應教會領導的募捐號召。與新約其他情況(哥林多前書16:1,3)不同,似乎沒有迫切需要大量財政捐助。相反,巴拿巴的姿態閃耀著自發和喜悅。巴拿巴贈予的禮物只為捐贈奉獻給當時的群體用,沒有前提。
顯然,田地的出售和收益的捐贈讓巴拿巴處於直接的領導地位,盡管他不是最初的十二個門徒或七個執事的成員,七執事是說希臘語的寡婦的僕人,處理對日常食物的分配(使徒行傳6:1—2,5)。
然而,他的一個慷慨舉動無疑為他贏得了終生的贊賞以及在群體中的地位。他透過行動,承認使徒的權柄並順服。
巴拿巴是一位著名的早期教會領袖,被人親切地稱為勸慰之子(使徒行傳4:37),他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尋找並幫助他人。聖經經文中兩次用掃羅/保羅(9:26—28;11:25—26)來強調這一點,一次是關於敘利亞的安提阿充滿活力的教會(11:19—30),一次與他的年輕親戚約翰·馬可(15:36—41)有關。通常這些其他個人和團體都是耶穌的信徒,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有些抵觸主流思想和行動。巴拿巴不但沒有排斥他們,反而故意去見他們,並且傾聽,熱情歡迎他們。

克勞德·蓋·哈勒(1652—1736),「聖保羅和聖巴拿巴的解救」
首先,巴拿巴和掃羅做朋友。使徒行傳介紹掃羅是一個在當時被稱為「這道」的信徒的迫害者(使徒行傳7:58;8:1—3;9:2)。掃羅從耶路撒冷的大祭司那裡拿到書信,交給大馬士革各會堂的官員,授權他去捆綁新信徒,把他們帶到耶路撒冷。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他在復活的主耶穌面前有一段失明的皈依經歷,他自己也成了一名信徒,並開始在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裡宣講耶穌是神的兒子(9:1—20)!
掃羅性格的突然轉變和大膽的佈道使得猶太人要密謀殺害他。掃羅被裝在籃子裡從大馬士革的城牆上縋下來,然後在夜間逃到耶路撒冷(9:21—26)。耶路撒冷的門徒害怕地避開他,不相信他真的是信徒(9:26)。路加寫道:「但巴拿巴領著他,把他帶到使徒面前,並向他們描述他在路上是如何遇見主,主如 何對他說話,以及他如何勇敢地在大馬士革如何奉耶穌的名傳道」(9:27)。
這一節值得仔細研究,因為這說明了有行動的領導能力。巴拿馬找掃羅,因此巴拿巴表現出了個人的勇氣,因為他冒著失去自己的生命和名聲的危險去。巴拿巴帶掃羅到使徒那裡。他本著合乎仁義的態度去傾聽,證實他聽到掃羅說的話,他勇敢高尚的行為道德態度,是與描述他的文字一致的。
後來,耶路撒冷議會派巴拿巴到敘利亞的安提阿去調查一件新事:信主的猶太人和希臘人(外邦人)一起敬拜耶穌!相信的猶太人是由於迫害而被分散的,一些人定居在他們新的流亡家園(使徒行傳11:19—30),顯然這些分散的信徒與他們的鄰居交談,其中許多是希臘人,告訴他們主耶穌復活的消息(11:20)。路加寫道:「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11:21)。
路加將巴拿巴的使命描述為尋找事實,而不是懷有敵意。當巴拿巴到達安提阿時,他的表現和早期故事中表現出的相同特征:他公開行動,傾聽並做出合乎道德的決定。經文說,當他「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使徒行傳11:23)。巴拿巴是一個典型的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心關注事實:這些人—其中有些是未受割禮的外邦人!—真的是新的皈依者!巴拿巴看待他們就像自己還有其他的猶太皈依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