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096
1
作者
Jaap Arriens
南亞基督徒在排燈節期間會做什麼?
排燈節標誌著印度教新年,印度、尼泊爾和鄰國的耶穌追隨者會被邀請參加。
蘇林德·考爾(SURINDER KAUR)(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news/search?type=author&key=Surinder%20Kaur&db=true&searchall=on)
2022年10月23日

影像:印度攝影/蓋蒂圖片社
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的排燈節蠟燭
排燈節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節日季節,其規模堪比美國的感恩節或聖誕節。
排燈節(又稱迪瓦里節,Diwali)是印度教新年的開始的標誌,是該宗教最重要的節日。在印度,有超過10億人—不僅是印度教徒,還有耆那教徒、錫克教徒和一些佛教徒—以及印度散居海外的印度教徒慶祝(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article/diwali-history-customs-indian-festival-of-lights)這個為期五天的節日。
這個節日對於其信徒來說是象征著正義戰了勝惡,光明戰勝了黑暗,知識戰勝了無知。排燈節的標誌是盛宴,在房子外面點燃泥燈驅除邪靈,裝飾彩燈,祈福,家庭聚會,交換禮物,燃放鞭炮,慈善施捨,除此之外還會在家裡或到寺廟裡參拜(神明)。
根據月亮的位置,每年這個節日都會落在印度教農曆的不同日期,通常在10月到11月之間。今年的排燈節是10月24日,在10月22—26日慶祝(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article/diwali-history-customs-indian-festival-of-lights)。
排燈節的詳情:
排燈節是印度次大陸古代一個重要的豐收節日,有關排燈節的起源(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life-style/events/when-in-diwali-in-2019-history-significance-importance-story-and-all-you-need-to-know/articleshow/71723775.cms)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印度教史詩 《羅摩衍那》(Ramayana)記載,在印度北部,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王子拉瑪(Rama)和他的妻子西塔(Sita,女神拉克希米的化身)以及他的弟弟拉克薩納(Laxmana)在流亡14年後回到(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parenting/learning/the-story-of-diwali-the-homecoming-to-ayodhya-5436169/)北方邦的阿約提亞鎮(Ayodhya)。在印度南部,排燈節是為了紀念印度教的主神克利須那(Krishna)戰勝了(http://www.diwalicelebrations.net/diwali-legends/krisna-narakasur.html)惡魔納拉庫羅(Narakasura)。在印度的孟加拉邦,人們在節日期間崇拜卡莉(Kali)女神。
對錫克教群體來說,排燈節是為了紀念哈爾戈賓德(Hargobind)被莫臥兒皇帝賈漢吉爾囚禁12年之後的釋放(https://www.bbc.co.uk/bitesize/guides/zv3c7ty/revision/2),他是錫克教的十位大師中的第六位。對於耆那教來說,排燈節被視為他們最後一位偉大的老師筏馱摩那(Mahavira)涅槃的日子。對佛教團體來說,排燈節是慶祝(https://www.thehindu.com/features/kids/light-that-lamp/article4066750.ece)印度教皇帝阿育王(Ashoka)皈依佛教的日子。
自排燈節第一天(Dhanteras)起,人們就開始買金、銀、新衣服、小玩意、汽車和其他作為好運的象征物品,他們還崇拜拉克希米(Lakshmi),她是財富、繁榮和健康女神,還有迦尼薩(Ganesha)(https://www.thestatesman.com/lifestyle/diwali-2019-the-day-is-entirely-devoted-to-propitiation-of-goddess-lakshmi-along-with-lord-ganesha-1502814570.html),他是才智和智慧的主,以及掌管物質財富的半神半人庫貝拉(Kubera)(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religion/rituals-puja/kuber-puja-on-diwali-kubera-mantra-yantra-aarti-and-puja-vidhi/articleshow/79165785.cms)。
排燈節第二天(Narak Chaturdashi),也被稱為「小排燈節」。人們用燈裝飾他們的家,用彩色的沙子、粉末、大米或稱為藍果麗(Rangoli)的花瓣在他們的門口或房子裡面裝飾圖案。
第三天是「大排燈節」,信徒們可能會參觀寺廟。他們點亮自己的家,晚上聚在一起放煙花。
第四天是戈瓦丹普賈(Govardhan Puja),人們在那裡崇拜克里希納(Krishna),對許多人來說,這標誌著新的一年,他們會互換禮物。
第五天也是最後一天是兄弟姐妹節(Bhai Duj),慶祝兄弟姐妹之間的聯絡。
今天排燈節的一些文化習俗具有歷史性的屬靈意義:
爆竹:當羅摩(Rama)結束流亡回到阿約提亞(Ayodhya)時,印度教經文提到了慶祝活動的裝飾和氣氛,但沒有直接提到鞭炮。一些歷史學家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