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1143

1

​作者

約翰·倫諾克斯:2084年和人工智能—創世記在理解人類方面的重要性

他的最新著作《2084: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未來》中,這位阿馬(Armagh)出生的牛津科學家和哲學家約翰·倫諾克斯(John Lennox)教授以基督教的視角來看待人類的未來、人工智能所提起的問題以及無神論者對人類的概念。在這段摘錄中,倫諾克斯教授思考了為什麼創世記在人類起源和命運的問題上很重要。

 

2020年7月30日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方式引起了深刻的問題

 

將智能與意識分離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的觀點之一是,許多研究人工智能的人並不關心意識,原因很簡單,他們的人工智能系統允許他們創造沒有意識的智能(模擬的)—這足以達到他們的目的。

很容易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假設我從火車站乘計程車去牛津開會。計程車司機是意識清醒的(人),否則旅程很快就會遇到嚴重的麻煩。

但如果我乘坐自動駕駛汽車出行,計程車司機就是多餘的。我所需要的是一個人工智能系統,它「知道」路線,並能引導汽車沿著路線行駛,但在任何階段都不需要有意識的司機。

或者假設我需要做心臟手術。我最後遇到的外科醫生是一個有意識的人;但下一次,如果我需要(手術)的話,很可能是一個無意識的機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統。

創世記告訴我們說當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類時,祂把智能和意識結合在一起,因為祂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有意識的智能生命。

然而,神是個靈,連接意識和智力於一個非物質的存在體中。神是個靈這一事實表明,意識和智能都不一定依賴於物質基礎—這是認為人類永遠無法製造出有意識的物質機器的另一個理由。

人工智能可能會讓數百萬兒童遠遠落後,而完全無法與更有特權的兒童競爭,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人們被分配了工作

創世記2:15告訴我們,在罪進入世界之前,神在園子裡賜下工作,作為人類存在理由(raison d'être)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嘗試找工作但沒有成功的人經常感到被剝奪還不受歡迎。

但是,工作雖然非常重要,但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然而,現在發生的事情是,如上所述,通過將智能與意識分離,人工智能似乎在把我們推向相反的方向,使工作成為人類活動中越來越小的一部分。

即使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過於樂觀地說,到2030年,大多數人類任務將被機器人接管(取代),但我們也需要考慮,根據聖經的觀點,工作是神賦予人類意義的一部分,就算是部分人工智能/機器人接管會是什麼樣子。

尤瓦爾·赫拉利寫道(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1):在21世紀,我們可能會目睹一個龐大的新的不工作階級的產生:這些人沒有任何經濟、政治甚至藝術價值,他們對社會的繁榮、權力和榮耀沒有任何貢獻。

「這個『無用的階層』將不僅僅是失業的,且將是無法就業的。」

數字助理、機器人等可以被視為奴隸,世界已經經歷過由多數人服務於極少數人的奴隸經濟。

那些極少數人幾乎不工作,當社會崩潰時,他們忘記了如何工作,也不知道如何重建。一些人認為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羅馬帝國最終崩潰了。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過程自動化等技術正在改變我們日常工作的性質。

 

「無用的階級」的概念是令人不寒而慄,而且是非人性的。新約對信徒的建議是:「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

然而,它並不是說,如果有人不工作,他就不要吃飯。保羅似乎預見了不工作(失業)的可能性。如果某些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人工常規智能)專家是正確的,那麼未來技術失業(techno-unemployment)的前景將更加嚴峻至糟糕。

在第5章中,我們對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的調查所預測的工作崗位流失的時間尺度給出了一些想法。

很明顯,我們迫切需要創造許多新的工作機會,如果不想要這些工作崗位太快消失的話,那麼這些工作崗位必須是人類比演算法做得好的工作。

這將意味著,許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數人—將不得不終身學習,許多人會發現這個前景要麼令人生畏,要麼完全是不可能的。

技術樂觀主義者希望,即使這些人得不到雇傭,新技術也會帶來足夠的財政盈餘,讓他們在一生中得到飲食、住房和支持。

但是誰會為新技術服務買單呢—當然不是那些沒有工作的人呢?財政盈餘將從何而來?這種技術樂觀主義似乎極其天真。

正如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所警告那樣(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2),極端技術悲觀主義者的觀點是,人類實際上不會達到不能就業的最後階段,因為一個崛起的人工智能很可能只是簡單地將他們消滅。

然而,根據聖經,工作是人類(社會)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這些相信這一事實的人,在面對科技對工作場所的入侵時,該如何溝通並保持這一事實呢?

我們的鮮明選擇真的是在學習使用機器人或被機器人取代之間(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3)嗎?一旦人工智能掌握了園藝藝術,亞當還會找到工作嗎?

 

人工智能意味著,隨著機器取代人們的地位,許多工作崗位將消失,這引發了一個新的、令人擔憂的「不能就業的」階層的前景。

問題是巨大的,其不是以對那些已經有工作的人進行再培訓作為起點,反而起始於對兒童的基礎教育。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說(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4):「未來的工作將要求學生有強的數學和讀寫能力,以及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等軟技能,便於他們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然而,數以百萬計的孩子沒有獲得這些技能,要麼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去上學,輟學,要麼他們的學校沒有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似乎會有6.17億兒童和青少年在閱讀和數學方面低於可接受的標準(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5)。這裡的悲劇是,這代表了對人才的巨大浪費,並導致擺脫長期貧困的潛力嚴重降低。

一個發人深省的想法是,人工智能可能會讓數百萬兒童遠遠落在後面,完全無法與更有特權的人競爭。

 

人類有語言的能力

神在創世記2:19—20中指示人類給這些動物命名。一個人工智能系統可能能夠給物體命名的想法聽起來並不完全牽強,因為在基本層面上,一個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是附著在物體上的、再寫下來的任意聲音。

然而,人類的能力卻遠遠超出了對事物的命名範圍。神學家基思·沃德(Keith Ward)寫道(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6):「人類有三種獨特的能力,據我們所知,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所接收的資訊敏感和欣賞的能力,創造性地對其作出反應的能力,以及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學習和發展關係的能力。

人類接受資訊,解釋資訊,並以一種完全語義的方式傳遞資訊。」

這會與電腦的資訊處理能力或人工智能的圖像識別能力完全不同。

然而,人工智能系統已經開始侵入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的世界。在撰寫這本書時(2018年),第一批人工智能藝術作品之一即將在佳士得美術館開始拍賣。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Santa Cruz)前音樂教授大衛•柯普(David Cope)開發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腦程式,他可以按照任何給定作曲家的風格創作古典音樂。他撰寫了關於人工智能和音樂的文章。

例如,觀眾的反應表明,柯普的音樂與巴赫沒有什麼區別。

柯普開發了一種更複雜的機器學習系統,叫做「安妮」(Annie),這個系統不僅可以創作音樂,還可以創作各種各樣的詩歌。這有點誤導(資訊偏差)人,因為這一個系統的產生是由柯普+人工智能產生的,而不僅僅是人工智能產生的。

正如打算用機器學習寫一篇文章(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7)的保羅·福特(Paul Ford)所說:「至少現在,電腦需要人就像我們需要人一樣。」

這裡的原因很清楚:所有這些事情都是由無意識的機器來完成的,而這些機器反過來又被有意識的人類所引導。

 

 

神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的關係

創世記第2章提出了人類合適同伴的問題。自古以來,動物就是人類的同伴,隨著醫學的進步導致人口老齡化,對同伴的需求空前高漲。

栩栩如生的同伴機器人正越來越多地滿足這一需求,並正在催生一個龐大的產業,尤其是在日本等國家。在年齡的另一端,機器人鴨子被開發出來幫助患有癌症的兒童。

此外,結合人工智能和語音技術的醫療機器人正在開發中,例如,它們會提醒人們在正確的時間服藥。

然而,聖經的記載表明,非人動的物無法提供同類的陪伴,因為人類和動物之間存在類別差異—正如創世記的記錄的第6天的資訊差距所表明的那樣。

根據創世記的記載,女人—聖經中男人的對應物—是由神經由男人所造的。這對我們理解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本質有什麼影響呢?這種關係不同於與同伴機器人、機器人寵物、機器人家務助手甚至真人大小的機器人娃娃的互動。

甚至它們被人工智能增強,是否有一天能夠以滿足人類對理解和同情的需求的方式,對人類情感、社會、文化和身體需求的複雜混合做出反應?

很明顯,我們迫切需要創造許多新的工作機會,如果不想要這些工作崗位太快消失的話,那麼這些工作崗位必須是人類比演算法做得好的工作。

瑪格麗特·博登指出,當然,其他人也並不總是提供這些東西(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Notes%208)。但她接著說:「簡而言之,過度依賴電腦『照顧者』,將是對用戶的人類尊嚴的背叛,沒有一個電腦『照顧者』能真正關心你。

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早期,電腦科學家約瑟夫·魏森鮑姆(Joseph Weizenbaum)說了很多話,這讓他自己非常不受麻省理工學院同事的歡迎。他在1976年堅持認為,『用電腦系統代替涉及人際尊重、理解和愛的人類功能』,『簡直是淫穢的。』」

博登還發出了一個警告:「人工智能系統的用戶和設計者—以及一個人工智能猖獗的未來社會的用戶和設計者—應該記住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的根本區別:一個關心人,另一個不關心人。」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通過參考羅莎琳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在情感計算方面的積極工作來平衡這些評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工智能護理表達—模擬護理,但仍然是對患者的護理。這在別處提到過。

人類被告知要「生養眾多」(創世記1:28),通過性傳播生命的自然過程來繁衍後代。

當然,在那個階段,沒有一代人干擾下一代的遺傳規劃的問題。

這將在很久以後實現,盡管正如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考慮的那樣,將影響到人類意義的下一個因素。

摘自約翰·倫諾克斯的《2084: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未來》(208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Humanity)。版權所有©2020。經贊德萬許可使用,www.zondervan.com

 

208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Future of Humanity by John C. Lennox

 

約翰·倫諾克斯(博士,哲學博士,DSc),牛津大學數學教授(榮譽退休),數學以及科學哲學研究員,牛津大學格林坦普爾頓學院教牧顧問。

在科學,哲學和神學的介面上,他著有《神的送葬者:科學埋葬了神嗎?》(God's Undertaker: Has Science Buried God?)。他在北美、東歐和西歐就數學、科學哲學和對基督教的知識辯護進行廣泛演講,並公開與新無神論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克里斯托弗·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辯論。

約翰與莎莉(Sally)結為夫妻;並養育三個子女現已成人,還有10個孫輩,他們住在牛津附近。

在此更多關於《2084:人工智能和人類的未來》(https://2084book.com/)。

倫諾克斯教授在這裡(http://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mapping-out-the-territory-2005777/)繪製了這一主題的版圖,並在這裡(http://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8/06/news/john-lennox-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morality-2005788/)討論了人工智能和道德。

 

約翰·倫諾克斯教授

 

備註:

1.尤瓦爾·諾亞·哈拉里(Yuval Noah Harari),《未來簡史》(智者)(Homo Deus),紐約:哈珀柯林斯,2017,330。

2.參見羅斯·安徒生(Ross Andersen),《我們正在低估人類滅絕的風險》(We're Underestimating the Risk of Human Extinction)(http://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2/03/were-underestimating-the-risk-of-human-extinction/253821),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2012年3月6日。

3.參見比爾·斯奈德(Bill Snyder),《我們對偷工作的機器人的錯誤恐懼》(Our Misplaced Fear of Job-Stealing Robots)(http://www.gsb.stanford.edu/insights/misplaced-fear-job-stealing-robots),斯坦福大學商學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2019年3月7日。

4.西爾維亞·蒙托亞(Silvia Montoya),《全球學習危機影響著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活》(There Is a Global Learning Crisis Affecting the Lives of Mill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http://www.weforum.org/agenda/2018/08/global-learning-crisis-millions-without-basic-skills-unesco),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18年8月27日。

5.參見《2019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可持續發展目標4》(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19: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4)(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sdg4),聯合國。

6.基思·沃德(Keith Ward)《神作為終極資訊原則》(God as the Ultimate Informational Principle),在「資訊與現實的本質」(Information 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和尼爾斯·亨里克·格雷格森(Niels Henrik Gregersen),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14,375。

7.保羅·福特(Paul Ford),《我試圖讓一個人工智能來寫這篇文章》(I Tried to Get an AI to Write This Story)(http://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18-05-17/i-tried-to-get-an-ai-to-write-this-story-paul-ford),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2018年5月17日。

8.瑪格麗特·博登(Margaret Boden),《機器人說:無所謂》(Robot Says: Whatever)(https://aeon.co/essays/the-robots-wont-take-over-because-they-couldnt-care-less),Aeon,2018年8月13日。

 

這篇文章翻譯自在線文章「John Lennox: 2084 and AI - the importance of Genesis in understanding humans」

https://www.irishnews.com/lifestyle/faithmatters/2020/07/30/news/john-lennox-2084-and-ai---the-importance-of-genesis-in-understanding-humans-200576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