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220
2
作者
神在聖經中是否容忍奴隸制度?
創建於1999年12月30日
【這是奴隸制度(Slavery)問題的延續。導讀和舊約論述見www.christianthinktank.com/qnoslave.html。】
新約/使徒世界(尤其是保羅)中的「奴隸」問題
現在,當我們談到新約的情況時,情況會變得複雜一些,但我們仍然要解答這個問題,「新約的奴隸制度(slavery)是怎樣的奴隸制度?」…
請記住,大多數人都以為,在保羅寫作的時代,羅馬帝國奴隸制度至少與新世界(New World)【西半球或南、北美洲及其附近島嶼】的奴隸制度一樣糟糕,同樣存在恐怖、不公正和暴行。如果我們要以「新約容忍奴隸制度」的名義對基督教的世界觀提出道德反對意見,我們就必須證明新約所說的「奴隸制度」等同於我們所理解的奴隸制度,我們還必須證明新約教導「容忍」(condone)這種做法。就舊約/《塔納赫》(Tanach)【包括《妥拉》(Torah)、《先知書》(Navim)《聖著作》(Ketuvim)】而言,我們看到兩種不同的「奴隸」制度大相徑庭,甚至不足以進行有意義的比較。在這裡,我們也需要對羅馬奴隸制度和新世界奴隸制度進行比較和對照,以確保我們沒有犯下模棱兩可的錯誤。
因此,我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羅馬帝國在1世紀中葉的「奴隸制度」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後來新世界奴隸制度(巴西、加勒比地區和美國的)的壓迫特徵。
然後,我們會問,(根據一般的新約道德規範和世界觀)對此問題保羅筆下應該給出哪種類型的回應,以及在他的著作中實際出現了哪種類型的回應。【然後,我們就可以探討這一立場在多大程度上可被視為「容忍奴隸制度」—起初的反對意見。】
接下來,我們需要看一下是否有任何理論/神學概念和歷史事實可能會對這些回應產生影響,最後,我們再看一下有哪些證據表明早期教會在這方面採取的行動。
我們的研究順序是這樣的:
1.身份問題—新約時期羅馬帝國奴隸制度與新世界奴隸制度是否足夠相似,從而使反對意見發揮其常見的影響力?
2.鑒於新約「奴隸制度」的實際特徵,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本應如何回應?
3.我們在新約—尤其是保羅—的著作中看到了什麼樣的實際回應?
4.這在多大程度上可被視為典型反對意見中所表達的「容忍奴隸制度」?
5.哪些理論/神學概念(如耶穌的榜樣、基督裡的平等)和歷史情境(如公元1世紀的教會規模和政治關注度(visibility))可能對這種回應產生影響?
6.我們有哪些證據表明早期教會在這方面採取的行動?
……………………………………………
1.因此,我們的第一個話題涉及身份問題—新約時期羅馬帝國奴隸制度與新世界奴隸制度是否足夠相似,從而使反對意見發揮其常見的影響力?
已有資料明確表明,這兩種制度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最困擾現代人的方面—對奴隸的虐待,對奴隸的壓迫以及奴隸的未來前途。
我在這張對比圖中將內容進行了總結,並在下面舉出了其中每個爭論點的詳細內容:
問題 | 羅馬帝國 | 新世界 | |
1 | 動機 | 社會地位 | 經濟優勢 |
2 | 淪為奴隸途徑 | 混合,大多是非自願 | 所有都是非自願 |
3 | 待遇 | 差異很大,取決於主人 | 差異很小,取決於主人 |
4 | 生存條件 | 農村,好壞參半;國內,良好 | 大部分都很糟糕 |
5 | 對主人的法律管制 | 中等水平 | 無 |
6 | 對奴隸的法律救濟 | 中等/高等水平 | 無 |
7 | 法定代理人地位 | 中等水平(例如,奴隸可以擁有自己的奴隸) | 幾乎沒有 |
8 | 合法退出(奴隸身份) | 常見/頻繁 | 幾乎從來不會 |
9 | 職業類型 | 範圍非常廣泛 | 中等範圍 |
10 | 社會地位 | 範圍非常廣泛 | 大部分非常低 |
11 | 與貧窮的自由勞動力相關的經濟困境 | 從較好水平到好很多 | 保持原狀或更糟 |
12 | 社會晉升機會 | 極佳 | 差 |
13 | 績效激勵 | 較正面(如經濟狀況、解除奴隸身份)多於負面(如懲罰) | 大部分情況是負面且出於脅迫(如身體虐待) |
1.動機(Motive)—這一範疇中的差異相當大。
l比起經濟剝削,羅馬的主人們更感興趣的是一種更穩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