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310
1
作者
未開發的寶藏:不為人知的埃及
未開發的寶藏:不為人知的埃及
吉薩(Giza)大金字塔
古開羅
紅色修道院—索哈格(Sohag)
開羅的天際線—千座尖塔之城
達舒爾(Dahshur)位於塞加拉(Saqqara)南部,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金字塔所在墓地的延伸部分,建於斯尼夫魯(Sneferu)統治時期,斯尼夫魯為了紀念其父親基奧普斯(Cheops)而建造了吉薩大金字塔。這兩座金字塔都可以追溯到第四王朝。雄偉的紅金字塔由略帶紅色的石灰岩塊構成。彎曲金字塔可能是從階梯金字塔到直金字塔過渡的最佳典範。
塞加拉是一處古代墓葬遺址,其上的階梯金字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石頭建築,由伊姆霍特普(Imhotep)在公元前27世紀所建造。這座金字塔是古王國第一位法喬塞爾(Djoser)墓群的一部分。金字塔最初是一個簡單的瑪斯塔巴(阿拉伯語為「泥的板凳」意,金字塔原形,Mastaba),或長而平的陵墓建築。
階梯金字塔
獅身人面像-吉薩高原
吉薩高原有著名的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法老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和孟卡拉(Menkaura)的三座金字塔佔據了整個高原,並呈西南對角線貫穿整個遺址。最北面,也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屬於胡夫。
獅身人面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雕像,也是已知最古老的紀念性雕塑。人們普遍認為它是古王國的古埃及人在法老哈夫拉統治時期建造的,但也有人認為它的歷史要比這更久遠。
著名的大埃及博物館建在斜坡上,橫跨尼羅河谷和吉薩高原之間49米的高度差,主要展廳就坐落於此。博物館公園裡有雕塑花園,主中庭入口處有一尊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雕像。從這裡開始,從河谷通往高原的大階梯上排列著87尊國王和神的雕像。
主展廳從樓梯向左延伸,分為四個時代:前王朝時期(公元前3100年以前)和古王國時期(金字塔建造者),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圖坦卡蒙(Tutankhamun),拉美西斯(Ramses)等]和希臘羅馬時期。與舊博物館不同,這些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展廳是根據主題組織的:信仰與永恆(宗教),王權與權力(統治者),社會(我們其他人)。
大埃及博物館
科普特開羅是開羅的基督教中心。它位於羅馬—拜占庭要塞城鎮的遺址上。
其中一座教堂是懸空教堂(Hanging Church),可追溯到4世紀末至5世紀初。這座教堂被命名為「穆阿拉卡」(Al-Mu'allaqah),因為它建在巴比倫要塞(Fortress of Babylon)南門的頂部。
另一個是聖瑟古斯(St. Sergius)教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初。這座大教堂建在神聖家族居住的洞穴上,被遊客視為祝福的來源。
最近修復的本—以斯拉(Ben Ezra)猶太會堂是埃及最古老的猶太會堂。
埃及文明國家博物館位於福斯塔特(Fustat),是旅遊和文物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開展的最重要專案之一,旨在成為埃及和中東地區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展示古埃及遺產的新面貌。
博物館展出的最重要文物包括新王國時期的哺乳雕像和出生牌,獅身人面像阿門內姆哈特三世(Amenemhat III)國王雕像和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坐像,希臘羅馬時期的尼羅斯(Nilus)神雕像,伊斯蘭時代的50多個壁龕,此外還有各種用藍色藤蔓製成的小雕像和護身符,以及用紅色花崗岩製成的古埃及作家雕像。
皇家木乃伊最近從埃及博物館搬走了。
花園(田園,Basatin)猶太墓地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猶太墓地,其原始的根基契據可以追溯到9世紀。當時,為墓地提供的土地面積占為59公頃,位於埃及圖倫(Tulunid)王朝首都的邊界之外。在現今時代,墓地被分割成一塊塊互不相連的地塊,面積約為11公頃。墓地以前被劃分為拉比派(Rabbanite)猶太人和卡拉派(只信仰希伯來聖經,Karaite)猶太人的指定區域。然而,卡拉特墓地僅存的一部分是屬於雷阿沙(Leishaa)和梅納沙(Menasha)家族的一小塊私人土地。
古開羅
祖韋拉門(Bab Zuwayla)開羅法蒂瑪王朝原始定居點的南入口,該定居點建於公元969年,埃及統治者巴德爾· 加馬利(Badr al-Gamali)後來在公元11世紀後期用石頭進行重建。
直到 19 世紀,祖韋拉門仍以公開處決罪犯而聞名於世。有時,罪犯被砍下的頭顱會沿著城牆頂部分被展示出來,其中最著名的是1811年在城堡大屠殺中被殺的馬穆魯克人(Mamluks)。
優雅的沙比爾穆罕默德·阿里噴泉(公共噴泉,Sabil Mohammed Ali)建於1820年,是開羅第一個使用鍍金窗花和奧斯曼土耳其語書法嵌板的噴泉。穆罕默德·阿里(Muhammed Ali)建造這座沙比爾是為了紀念他去世的兒子圖森(Tusun)。直到1992年,古蘭經學校(庫塔布,意為中心,Qutab)樓上的教室都在招收學生。
開羅遺跡
埃爾·莫阿茲(El Moaz)街是中世紀開羅的主幹道,擁有宏偉的馬穆魯克建築。愛資哈爾(el Azhar)清真寺是遜尼派法學的中心。汗·哈利利市場(Khan el Khalili suq)坐落在一片古老的建築群中。
伊赫瓦特·優素福(Ikhwat Yusuf)
聖安東尼修道院據說始建於公元4世紀,它位於可俯瞰紅海的赫里斯摩(Khelsm)山腳下,其距離扎法拉納(Zafarana)市以南約12公里處。 據說聖安東尼曾經住在這裡的一個山洞裡,山洞旁邊有一口水井。聖安東尼是第一個搬到這片荒野的修道士,也是第一個在科普特埃及建立修道院群體的修道士。
公元9世紀時,修道院增加了更多的土地,使其面積增加到近1.2公頃。為了抵禦貝都因人的侵擾,修道院周圍修建了高牆和瞭望塔使它看起來像一座堡壘。如今,這些城牆高12米,寬2米。
聖保羅修道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世紀,最初是保羅牢房周圍懸崖上的一處隱居地。建築群的中心是聖保羅教堂,建在保羅曾經居住的洞穴內和周圍。教堂內擺放著祭壇、蠟燭、鴕鳥蛋(復活的象徵)以及表現聖人和聖經故事的壁畫。教堂上方的堡壘是貝都因人襲擊時修道士們撤退的地方。
在公元18年7月21日,一位羅馬地質學家發現了斑岩。斑岩是一種神奇的石頭,其顏色呈深紫色,皇帝們立刻對它愛不釋手,要求得到大量的斑岩。只是一個問題:它只能在地球上最荒涼的地方找到,那就是埃及東部沙漠的高處,距離尼羅河有五天的路程。他們在兩個地方進行了大規模的採石作業—一座是紫斑岩山脈(Porphyrites)本身和附近大蒙克勞狄娜山脈(Claudianus),那裡出產一種極好的黑色大理石。這些石柱是在山腰的高處採石的—圖片中顯示的是一根斷裂的圓柱,被留在原地。然後他們被拖下山坡,穿過110公里的沙漠到達尼羅河,然後沿著尼羅河乘船,穿過地中海到達羅馬。
最近的挖掘不僅揭示了保存完好的採石場和採石場工人的住所,而且還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刻有當時資訊的陶片(ostraca),這些陶片提供了關於採石場如何進行以及採石場工人如何訂購食物的精彩細節。
大蒙克勞狄娜山脈
數千年來,哈馬馬特谷一直是尼羅河和紅海之間的主要通道,從盧克索北部的齊夫特(Qift)到阿爾奎塞爾(Al Quseir)。沿途可以看到碑文、古井遺跡和該地區悠久歷史的其他證據。這張地圖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圖,它是在公元前1160年為拉美西斯四世(Ramses IV)的採石場繪製的,該地圖於19世紀20年代在盧克索(Luxor)發現,現藏於都靈(Turin)埃吉齊奧(Museo Egizio)博物館。
在阿爾奎塞爾和齊夫特之間的道路中間,沿著哈馬馬特乾谷(Wadi Hammamat)又高又光滑的城牆,矗立著一組岩石碑文。這些引人注目的塗鴉可以追溯到法老時代,直到20世紀埃及的法魯克(Farouk)國王。在古希臘羅馬時代,人們沿著小路修築瞭望塔,這些瞭望塔的間隔很短,信號清晰可見,其中許多瞭望塔仍然完好地保留在道路兩側的荒蕪山頂上。
帝王谷是埃及新王國法老的陵墓。宏偉的陵墓建築和裝飾令人歎為觀止,深深地鑿在岩石山腰上。這裡有圖坦卡蒙國王(Tutankhamun VI)和拉美西斯六世(Ramses VI)的陵墓。
貴族墓是新王國時期顯貴和祭司的私人陵墓,因其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場景而引人注目。
曼農(Memnon)巨像是一座宏偉的巨像,每座巨像都是由一整塊石頭切割而成,重達1000噸,坐落在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ophis III)陵墓神廟的東入口處,這是西岸最大的神廟。埃及考古學家目前正在挖掘這座神廟,在巨像後面可以看到他們的發現。
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現了圖坦卡蒙(Tutankhamun)的墳墓。
在門納(Menna)墓(第十八王朝)是美麗的壁畫。
奈菲爾塔利墓(Nefertari)
哈布(Habu)神廟是拉美西斯三世(公元前1194年至1163年,Ramses III)的神廟為主的遺址,它是西岸最大的神廟,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神廟之一。這裡有許多精美的繪畫和浮雕,展現了拉美西斯王的軍事功績,其中包括對一場海戰的獨特描繪。
德爾·埃爾·梅迪納(Deir El Medina)是建造帝王谷陵墓的工人和雕刻家們居住的地方。文字證據顯示了這些工匠的技能和金屬工具的價值:文士們記錄了每把青銅鑿子的發行和歸還日期。
王后谷(Valley of The Queens)是上埃及尼羅河西岸山丘上的一個峽谷,是第十九和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92年至1075年)王后和一些王室子孫的墓地。王后的墓地位於拉美西斯三世墓廟以西約2.5公里處。
東岸是偉大的阿蒙神廟。孔蘇(Khonsu)神廟供奉的是阿蒙(Amun)和穆特(Mut)的兒子。
盧克索(Luxor)博物館是阿蒙神的故鄉,也是國王復興儀式的舉行地。
卡爾納神廟(Karnak)
丹德拉(Dendera)的哈托爾(Hathor)神廟是保存最完好的托勒密(Ptolemaic)神廟之一。這座寺廟最近得到了保護,顯示出了色彩鮮豔的天文天花板。
阿拜多斯(Abydos)聖城被認為是古埃及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是許多古代神廟的所在地,其中包括烏姆·埃爾·卡阿卜(Umm el-Qa'ab),它是早期法老的皇家墓地。這些陵墓開始被視為具有重要意義的墓葬,在後來的時代,人們開始希望埋葬在這個地區,從而導致該城作為崇拜地的重要性不斷增加。
今天,阿拜多斯因為塞提一世(Seti I)的紀念神廟而聞名於世,神廟中有19世紀王朝的銘文,現代人稱之為「阿拜多斯國王名單」。這是一份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名單,展示了從美尼斯(Menes)到塞提的父親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 I)的大多數埃及王朝法老的圖案。大神廟和大部分古城都被埋在塞提神廟北面的現代建築下面。許多原始建築和文物被認為是無法恢復和丟失的;新的村莊建設可能已經摧毀了許多建築和文物。
前王朝時期的統治者佔領了阿拜多斯(Abydos),在那裡發現了他們的城鎮、寺廟和墳墓。直到第三十王朝時期,神廟和城鎮仍在不時重建,墓地也一直在使用。
白色修道院(德爾·阿比德,Deir al-Abyad)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 5 世紀早期。科普特(Coptic)聖徒申努達(Shenouda)建造了這座修道院,以其磚石的顏色命名,使用了從當地法老神廟中提取的大塊白色石灰岩。
這座修道院曾經是2000名修道士的家園。如今,除了一座供奉創始人的教堂外,高高的堡壘圍牆內幾乎沒有任何遺跡。
白色修道院以北四公里處是紅色修道院(德爾·阿馬爾,Deir al-Ahmar),由申努達的弟子比沙伊(Bishay)於公元4世紀建造。這裡有壯觀的聖人和神聖家族繪畫。
阿特瑞比斯(Athribis)是托勒密十五世(Ptolemy XV)和後來的羅馬皇帝供奉女神布西里斯(Repyt)(特里菲斯,Triphis)的神廟所在地。這座神廟的南面是托勒密九世索特爾二世(Ptolemy IX Soter II)早期的神廟。附近的一座墓葬屬於公元前2世紀晚期的「年輕的」伊比佩梅尼(弟弟,Ibpemeny)和佩梅希特(哥哥,Pemehyt)兄弟,其天花板上有兩個黃道十二宮。
阿瑪納遺址(Tel el Amarna)的北部墓葬中有阿赫摩斯(Ahmose)和胡亞(Huya)的陵墓,是第十八王朝末期法老阿肯那頓(Akhenaten)新設計(公元前 1346 年)並建造的都城遺跡,在他去世後不久(公元前 1332 年)就被遺棄了。古埃及人給這座城市起的名字是阿肯塔頓(Akhetaten),意思是「阿頓(Aten)太陽神的地平線」。該地區位於尼羅河東岸的現代埃及明亞(Minya)省,位於明亞市以南約58公里,埃及首都開羅以南312公里,盧克索以北402公里。
在圖納·埃爾·加巴爾(Tuna El Gabal)有佩特奧斯里斯(Petosiris)墓(公元前4世紀),聖鹮(被視作神鳥,與智慧之神托特相關,Ibis)地下墓穴和伊莎多拉(贈禮女神,Isadora)。這座墳墓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屬於伊莎多拉,她因美麗而聞名於赫爾墨斯(Hermopolis)之城。
在麥地那特·法尤姆城(Medinat Al Fayoum)東北約30公里處是古埃及人嘗試建造的第一座真正的金字塔遺址。金字塔最初是一個八級台階結構,後來台階被填平,並增加了一個外殼,形成了第一個金字塔外殼。由於設計上存在缺陷,而且在完成後的某個時期(可能晚至公元前最後幾個世紀),金字塔自身的重量導致其兩側坍塌。今天,只有核心部分屹立不倒,但它仍然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
塞努斯雷特二世(Senusret II,第12王朝)48米高的拉洪遺址金字(El-Lahun)塔高48米,建造者巧妙地利用一座已有的12米高的石灰石山作為地基和核心,從而減少了建造金字塔所需的工作量。
在喀倫湖的(Lake Qarun)西端,就在卡斯爾·卡倫(Qasr Qarun)村的東邊,是古狄奧尼修斯(Dionysius)的遺址,這裡曾是前往西部沙漠綠洲巴哈利亞(Bahariya)的商隊的起點。古代定居點只剩下一座托勒密王朝(Ptolemaic)的神廟,被稱為卡倫城堡(Qasr Qarun),建於公元前4年,供奉法尤姆(Al Fayoum)的鱷魚頭神索貝克(Sobek)。
這座神廟是用黃色石灰岩建造的,但與眾不同的是,除了入口處有一個帶翅膀的太陽外,神廟沒有任何碑文。屋頂上的無頭浮雕左邊是索貝克,右邊是一位國王。內部結構已加固。
阿瑪納(Tel El Amarna)風格藝術
遙遠的鯨魚谷(Wadi El-Hitan)更像是一個露天博物館,展示著罕見的古代鯨魚和鯊魚的巨大化石,證明許多年前,該地區被淹沒在被稱為特提斯(Tethys)海的水域中。
風力和侵蝕作用使這些化石遺骸重見天日,它們原本被困在西部沙漠的沙土之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密歇根大學贊助了多場考古發掘行動,得益於人類的介入,這些化石遺骸才得以重見天日。與這些發現一樣令人印象深刻和驚歎的還有山谷周圍的地貌:巨型沙岩和山脈、沙丘以及小山。
鯨魚谷是WRPA(Wadi El-Rayan Protected Area,拉揚谷保護區)的一部分,也因其獨特的自然美景和科學意義於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迪梅赫·阿斯巴(Dimeh Al-Siba)位於卡倫湖以北11公里處。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於公元前3世紀在新石器時代的居民區上建立的。
科姆·舒卡法(Kom Shuqqafa)地下墓穴是埃及已知最大的古羅馬墓葬遺址,由三層墓穴、墓室和走廊組成。
在希臘羅馬時代,科姆·阿爾·迪卡(Kom Al Dikka)是一個富裕的居民區,這裡有漂亮的別墅、浴室和劇院。該地區當時被稱為潘公園(Park of Pan),是亞歷山大市民可以盡情享受各種休閒活動的娛樂花園。雖然遺址的規模並不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仍然是對百夫長時代保存完好的頌歌,其中包括在埃及發現的唯一一座羅馬圓形劇場的13個白色大理石台階。
亞歷山大塞拉皮翁(Serapeum)是希臘羅馬時期(公元前306年至325年)供奉亞歷山大三神之首塞拉匹斯(Serapis)的聖殿。在後來的時期,塞拉皮翁神廟被稱為阿穆德·埃爾斯瓦里(Amoud el-Sawary),也被稱為龐培之柱(Pompey’s Pillar),這是因為人們誤認為戴克里先(Diocletian)的圓柱佔據了該遺址。塞拉匹斯是托勒密王朝創造的一個融合的神,具有埃及神奧西里斯(Osiris)和阿庇斯(Apis)的特徵,外表與希臘神相似。塞拉匹斯吸引了埃及人和希臘人,成為亞歷山大最重要的崇拜之一。如此受歡迎的宗教需要一座中央寺廟來歡迎朝聖者。聖殿坐落在拉科提斯(Rhakotis)的一座小山上,拉科提斯是這座城市最古老、最大的社區,居民大多為埃及人。
新國家博物館收藏了雕像、浮雕、陶器、珠寶、大理石碎片和其他文物,所有這些都展現了希臘和羅馬時代亞歷山大的輝煌,其中還包括一些法老雕像。
羅塞塔(Rosetta)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地方,它連接著尼羅河的盡頭和地中海。
這裡有18世紀的房屋和建築。羅塞塔是法國士兵於1799年發現羅塞塔石碑的著名遺址。羅塞塔位於亞歷山大東北65公里處。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這座城市見證了古今中外的許多重要事件。
除了開羅,其他任何城市都不存在如此眾多的伊斯蘭古跡。遺憾的是,這些獨特的古跡大多被忽視,現代建築環繞著它們,無規劃的城市化進程對它們造成了嚴重影響和破壞。
阿馬西亞之家(Amasyali House of Amasyali)是羅塞塔所有精美建築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之一,屋外立面裝飾著美麗的燈籠,屋內有大片鑲嵌著馬什拉比亞(格子窗,mashrabiyya)的窗戶,清風徐徐吹過,涼爽宜人。在樓上的主接待室裡,有一個木制的屏風長廊,婦女們坐在長廊後面,視線會被遮擋住。華麗的屋頂被漆成紅色和藍色。
基特灣堡壘(Fort of Quitbay)位於羅塞塔以北約5公里處的尼羅河沿岸,建於1479年,用於守衛6公里外的尼羅河口。著名的羅塞塔石碑就是在這裡發現的。
1952年,為慶祝國慶,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Gamal Abd El-Nasser)總統下令將阿拉伯基利(Killy)宮改建為拉希德(Rashid)國家博物館。該博物館收藏了古埃及文物以及精美的伊斯蘭文物,這些文物上都有華麗的庫法克體(Kufic)阿拉伯文字。
拉希德國家博物館(Rasheed)
阿拜多斯(Abydos)
科姆·埃爾·舒卡法(Kom El Shuqafa)
這篇文章翻譯自在線文章「Untapped Treasures: Egypt Off the Beaten Path」
https://arce.org/wp-content/uploads/2023/11/Untapped-Treasures-Tou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