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1328

1

​作者

伊拉克的基督徒群體抗住了滅絕行動

伊拉克的基督徒群體抗住了滅絕行動

LiCAS新聞(https://www.licas.news/author/ucareporter/)

2024年7月12日



2024年5月5日,敘利亞東正教基督徒參加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的聖瑪麗教堂(Saint Mary church)舉行的復活節彌撒。(攝影:ZaidAL-OBEIDI/AFP)

 

在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將他們趕出家園十年之後,伊拉克的基督徒群體表現出了堅定不移的韌性,正如敘利亞天主教大主教阿迪亞班(Adiabene)的尼扎爾·塞馬恩(Nizar Semaan)所描述的那樣,他們就像橄欖樹一樣,在遭遇砍伐和燒毀之後,仍舊茁壯成長。

 

大主教塞馬恩在援助有需教會機構(Aid to the Church in Need)召集的一次線上會議上發表講話,在橄欖樹的耐久屬性與伊拉克基督徒的堅定精神之間找到相似之處。

 

「伊斯蘭國試圖將我們斬草除根,但他們失敗了,」他回顧了十年前開始的恐怖行徑。這個比喻精確描述了這個群體的內在核心,這個群體不僅下定決心生存下來,而且決心克服一切困難並茁壯成長。

 

會議還強調了該區域持續升溫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主要參與者包括以色列、哈馬斯、黎巴嫩,潛在參與者還有伊朗。

 

埃爾比勒(Erbil)迦勒底大主教巴沙爾·瓦爾達(Bashar Warda)對這些緊張局勢表示擔憂,並指出基督徒的處境岌岌可危,他們常常成為更廣泛的區域衝突的目標或附帶受害者。

 

盡管如今伊斯蘭國不再構成直接威脅,但其造成分裂的意識形態的殘餘影響依然存在,對群體間的和諧構成挑戰。

 

大主教塞曼批評了持續的宗派隔離現象,這種現象將各個群體分割成「孤島」,缺乏互動和相互了解。

 

他強調了教育和法律框架的關鍵作用,這樣的法律框架優先考慮人類尊嚴而不是宗教區別,旨在培育一種尊重和包容的文化。

 

援助有需教會機構通過資助重建專案,鼓勵了許多人返回,在提振尼尼微平原(Nineveh Plains)基督徒的存在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援助有需教會機構(ACN International)執行總裁雷吉娜·林奇(Regina Lynch)表示,該組織對伊拉克基督徒群體的多層面支持,從2014年的緊急援助開始,並在後來導致大規模的重建工作。

 

她說,「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們首先幫助滿足無家可歸者的基本需求,然後幫助他們安置住房,最後重建家園,這樣一旦伊斯蘭國被擊退,那些希望返回城鎮和村莊的人就可以返回家園。」

 

如今,復蘇的跡象在克拉克斯(Qaraqosh)等城鎮隨處可見,伊斯蘭國入侵這些地方之前就存在的基督徒已經有近一半返回家園。

 

然而,現實情況阻礙了該群體的重新整合,因為許多已經在國外定居的人可能永遠不會再返回定居,尤其是那些已經有孩子扎根在異國他鄉的人。

 

大主教瓦爾達強調了各種舉措,例如教宗方濟各獎學金計畫(Pope Francis Scholarship Program),該計畫向穆斯林和雅茲迪人(Yezidis)等非基督徒群體提供教育支持,通過實際的善意舉動體現使人團結的福音。

 

大主教瓦爾達表示:「教會不僅僅是一個屬靈的避難所,也是人們的生命線守衛。」他想證明,教會超越了其宗教功能,提供社會支援,並代表一個全天候開放的避難所。

 

這篇文章翻譯自LiCAS.news的在線文章「Iraq’s Christian Community defies extinction」

https://www.licas.news/2024/07/12/iraqs-christian-community-defies-extinc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