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355
1
作者
基督教歷史年表:教會使命中的醫療保健與醫院
基督教歷史年表:教會使命中的醫療保健與醫院
-2世紀初:基督徒在這個時期已經發展了教會的基礎設施來協助病人。這種協助通常由男執事和女執事帶領,並著重於緩和療護。
-2世紀末:蓋倫(Galen,約131-201)以醫師身份執業,並發表醫學論文,這些論文成為多個世紀以來西方醫學的基礎。
-250-51:毀滅性的瘟疫傳遍整個西羅馬帝國,導致教會擴大其仁慈計畫。據說羅馬教會為1,500名寡婦和其他有需要的人提供 服務,每年花費約500,000至1,000,000鑲邊(sesterces)(560-1,120公斤銀)。
-4世紀:帝國東半部的主教們開始為病人和窮人設立基督教福利機構xenodocheia。
-330:凱撒利亞的巴西爾(Basil of Caesarea,約330-379)出生於小亞細亞(土耳其中部)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的一個基督徒家庭。
-360:巴西爾在卡帕多奇亞創立醫院;370年被祝聖為主教。
-370年後的幾十年:在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和整個東帝國,許多醫院都以巴西爾的偉大「Basileum」為範例而成立。
-四世紀後期:約翰‧克里索斯托姆(John Chrysostom,約349-407)告訴我們,敘利亞安提阿的大教會供養了三千名寡婦和未婚婦女,以及病人、窮人和旅行者。
-四世紀後期:法比奧拉(Fabiola,卒於399年?)建立第一所羅馬醫院。
-540:景教(Nestorians)在以弗所會議(431)宣佈為異端之後被迫逃亡,在波斯灣的貢迪沙普爾(Gondishapur)創立醫院,成為多種傳統醫學知識的中心:波斯、亞歷山大、希臘、猶太、印度和中國的醫學傳統。
-526:紐西亞的本篤(Benedict of Nursia,約480- 530)在卡西諾山(Monte Cassino)建立他的修道院。他的規條強調對陌生人的款待。
-541-749:一波又一波的鼠疫襲擊並破壞了東帝國。
-549-580:在法國和西班牙建立第一批醫院。
-七世紀:塞維利亞的伊西多爾(Isidore of Seville,約560-636)出版Etymologiae,這是一本古典學問的百科全書,其中包括長篇的希臘醫學指南。
-7世紀:尊貴的比德(Venerable Bede,約672-735)收集並出版醫學著作。
-9世紀:薩勒諾(Salerno)醫學院成立。
-937:在英國建立第一所醫院。
-9-10世紀:西方的本篤(Benedictine)修道士在動亂時期保存了古老的醫學,他們抄寫醫學手稿、維護草藥花園,並試驗用靈藥治療疾病。醫院進入衰退期,缺乏資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遭到破壞,但許多主教和神職人員仍努力為窮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9-10世紀:耶路撒冷醫院(Jerusalem Hospital)由一群奧古斯丁會士(Augustinians)所創立。
-1099:第一次十字軍遠征抵達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醫院的新大樓由心存感激且富有的十字軍捐出。
-到11世紀:薩勒諾(Salerno)醫學院的一連串本篤會修道士與猶太翻譯家合作,將許多希臘文和阿拉伯文的醫學典籍翻譯成拉丁文,重新傳入西方。最受歡迎的翻譯文本被稱為Articella(醫學小藝術,Little Art of Medicine),其中包括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蓋倫。
-12世紀:開始出現專門照顧病者的宗教修會,其中大部分遵循聖奧古斯丁規則(Rule of St. Augustine)(基於希波(Hippo)的聖奧古斯丁[354-430]的著作,雖然無法直接追溯到他)。
-12世紀:觀察家形容耶路撒冷的醫院能夠在多達11間病房容納約1,000名病人。穆斯林和猶太病人也受到歡迎,食用雞肉而非豬肉。
-12世紀初:方濟會(Franciscan)與其他類似修會(多明我會(Dominicans)、加美爾會(Carmelites))最初不擁有任何財產,並強調仁慈工作及與窮人的認同。
-1113:聖約翰醫院修士會(Brothers of Hospital of St. John),即後來的好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成立為第一個國際修會。
-12世紀:雷蒙·杜佩(Raymond du Puy)大師(1120-1160)指導好客騎士團「應該如何接待和服務我們的主病人」。
-12世紀:煉獄教義從早期必須贖罪的觀念全面發展。這進一步推動了基督教的施捨。
-1136年:拜占庭最大的醫院潘托克羅特(Pantokrator)開始興建。
-約1145-13世紀初:來自法國蒙彼利埃(Montpellier)的奧古斯丁修士會(Augustinian brothers)先在法國,然後在羅馬(1204)籌辦奉獻給聖靈的醫院。該修會及其創立的醫院廣泛傳遍歐洲。
-1157: Cistercians(熙篤會,本篤會的改革運動)禁止修道士醫師為俗人治療。(部分原因是為了防止他們發展利潤豐厚且分散注意力的私人業務。)
-1187: 薩拉丁(Saladin)攻陷耶路撒冷,迫使好客騎士團離開。他們在聖地找到其他醫院。
-1191: 條頓騎士團(Teutonic Order)在聖地成立,是一個致力於為病人服務的兄弟會;後來將行動基地遷往德國。
-12-13世紀:修道士的興起和對苦難的奉獻,使得西歐成立醫院的數量激增。為了應付麻瘋病的流行,數以百計的麻瘋院也相繼興建。
- 13 世紀初:教宗英諾森三世 (Innocent III,1160-1216年,1198年晉升為教宗)宣揚新的修道會的虔敬。
-1207: 英諾森三世在馬太福音第25章所記載的六項仁慈事工(餵飽飢餓的人、給口渴的人飲水、給陌生人住所、給赤身露體的人衣服、探望病人、探望被囚禁的人)中加入「埋葬死者」;這六項仁慈事工後來被稱為「七件舒心事工(Seven Comfortable Works)」。
-13世紀 :匈牙利的伊莉莎白(Elizabeth of Hungary,1207-1231)成為基督徒慈善的象徵;她20歲守寡,將財產捐贈給窮人,並建立醫院。
-13世紀:Regimen sanitatis salernitatum(薩勒尼亞健康規則)編寫完成,這是中世紀最著名的「療法」之一;據說是源自薩勒諾(Salerno)的醫學院。
-13世紀:意大利最早的公共醫師合約(由城鎮僱用)。此制度於16世紀初傳遍整個歐洲。
-13-16世紀:德國成立超過150家醫院。
- 14世紀:黑死病(可能是鼠疫)肆虐歐洲。聖羅徹(St. Roche)(1295?-1370)因神奇地治癒許多瘟疫患者而聞名。
-14-15世紀:外科醫生、理髮師和內科醫生行會在歐洲開始發展。
-16世紀:天主聖約翰會(Order of St. John of God)開始在西班牙興建精神病院。
這篇文章翻譯自在線文章「Christian History Timeline: Healthcare and Hospitals in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https://christianhistoryinstitute.org/magazine/article/timeline-healthcare-and-hospi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