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5
32
作者
AI Index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希伯來文:Miryam(米利暗)(מִרְיָם)
馬利亞 的家譜
《古蘭經》告訴我們,馬利亞(麥爾彥)的父親名叫「儀姆蘭」,古典穆斯林學者一致認為她是先知大衛(達五德)的後裔...。然而,在其後的家譜中卻出現了不同的意見,這很可能是由於對這些外國名字不熟悉,從而導致在阿拉伯語正字法中記錄這些名字時出現錯誤。根據西班牙注釋家庫爾圖比(al-Qurtubi)的說法,「之所以提到所有這些差異,是因為先知和使者都是彼此的後裔。以下家譜(考慮到正字法上的差異)是由伊本·易司哈格(Ibn Ishaq)或直接由先知的...同伴伊本·阿巴斯(Ibn 'Abbas)撰寫的,是最普遍接受的家譜:馬利亞·賓特·儀姆蘭·伊本·雅西姆·伊本·米莎·伊本·哈茲基亞·伊本·亞維什(伊本·伊莎·伊本·亞胡沙法特)·伊本·素萊曼·伊本·達五德(Mary bint ‘Imran ibn Yashim ibn Misha ibn Hazqiya ibn Yawish (ibn Isha ibn Yahushafat) ibn Sulayman ibn Dawud)...」雖然《古蘭經》中沒有提供她母親的名字,但人們普遍認為是漢娜·賓特·法克德(Hanna bint Faqudh):資料來源:阿利亞·施萊弗(Aliah Schleifer),《伊斯蘭的蒙福童貞女馬利亞》(Mary The Blessed Virgin of Islam),Fons Vitae;ISBN:1887752021;1998年7月1日,第22-23頁。)
馬利亞的永貞
說馬利亞在耶穌降生後仍是處女的說法在《聖經》中沒有依據。這種特殊的穆斯林信仰似乎受到了天主教瑪利亞學的影響。阿利亞·施萊弗寫道:
塔巴里(Tabari)是這樣解釋古蘭經19:20的意思的:不論「從清真(允許的行為)或哈拉姆(禁止的行為)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凡人接觸過我。」因此,由於馬利亞的身體和靈魂都是純潔的,她被稱為al-batul。在基督教語境中,她被稱為童貞女馬利亞,從而強調了她身體純潔的一面,但正如學者們所指出的,阿拉伯語al-batul一詞意味著更多。根據古典字典《Lisan al-'Arab》,batul的詞根b.t.l.有「分離」的意思,batul、batil和batila的原意是:從母樹上分離出來的棕櫚樹芽。與batul形式相關的動詞是tabattala,而tabattala ila Allah一詞的意思是退出或切斷自己,以真誠地獻身於神聖的崇拜。因此,如果真主的僕人斷絕了一切牽掛,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真主的崇拜中,那麼他就完成了「塔巴塔拉(tabattala)」,也就是說,除了真主的事業和對真主的服從之外,他已經脫離了一切。利桑·阿拉布(Lisan al-'Arab)進一步指出,「女人中的巴圖爾(batul)」是指與男人分離的女人,對男人沒有欲望或需求。因此,童貞女馬利亞(麥爾彥)[al-'adha]被稱為「巴圖爾(batul)」,因為她為了崇拜真主而放棄了婚姻和一切世俗的瑣事。除了精神上的卓越,Batul還指身體上的美麗;因此,哈津(al-Khazin)將馬利亞(麥爾彥)描述為她那個時代最美麗、最優秀的女性。有關馬利亞生平的各種故事和描述都重申了她精神和身體純潔的特點,其中一個故事是瓦赫卜·伊本·穆納比赫(Wahb ibn Munabbih)講述木匠約瑟(優素福)發現馬利亞(麥爾彥)懷孕的故事,起初他覺得這太離奇了:「然後他考慮了他所知道的馬利亞(麥爾彥)的宗教信仰和崇拜,」這時他意識到這種情況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法達伊勒(Fada‘il)文獻中的另一個記載描繪了馬利亞(麥爾彥)的純潔身體:薩伊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Sa‘id ibn ‘Abd al-‘Aziz)說:「在以色列人的時代,耶路撒冷有一口泉水(或井),就在錫勒萬(Silwan)泉的附近。如果一名婦女被指控通姦或私通,她就會喝下這口泉水。如果她有罪,她就會死。因此,當馬利亞(麥爾彥)懷孕時,他們把她帶到了那裡。她喝了泉水,除了好的結果,什麼也沒發生。她祈求真主不要讓她因為是個有信心的女人而蒙羞,於是泉水就乾了。」從馬利亞出生時猶太人的習慣做法以及《古蘭經》和《聖訓》中介紹的做法來看。馬利亞對崇拜的執著和對婚姻的自覺節制是她有別於常人的特點。對於猶太信徒來說,這種奉獻以前只屬於男性,並不意味著終身不婚。正如下面的討論所表明的,馬利亞被選中擁有這些特徵這一事實在伊斯蘭背景下是一個更大的區別因素,因為這使她超出了一般建議信徒(無論男女)的範圍...古蘭經33:35和古蘭經24:33的禁令適用於男性和女性;因此,穆斯林婦女通常都要結婚,如果喪偶或離婚,還要再婚。先知寡婦的特殊地位是一個例外...她們在先知死後被禁止結婚...。另一個例外是蒙福童貞女,她被指定終身不嫁,與她的兒子在一起,作為「[所有]世人的一個跡象」。(古蘭經21:91)...最後兩段聖訓強調了選擇節制之路的重要性,盡管這對於想要放棄自己完全崇拜、忽略婚姻和其他世俗牽絆的狂熱信徒來說可能很困難。但馬利亞(麥爾彥)作為女性純潔和虔誠的普遍象徵,卻被允許做其他人禁止做的事。(《伊斯蘭的蒙福童貞女馬利亞》,第65-69頁)
另一個方面也令人震驚:耶穌之母馬利亞:天堂中的侯麗?(https://answeringislam.org/Shamoun/mary.htm)
馬利亞與約瑟的關係
在《聖經》中,馬利亞先是與拿撒勒的木匠約瑟訂婚,後來又結婚。《古蘭經》和其他穆斯林文獻幾乎沒有提到他,即使有,也從未稱他為丈夫,而只是稱他為馬利亞(麥爾彥)的監護人。
馬利亞(麥爾彥)到了青春期,她開始在月經期間與撒迦利亞(宰凱里雅)的妻子住在一起,在月經週期結束並進行了「ghusl」(伊斯蘭主要的禮儀洗淨禮,包括清洗全身)之後,她會以純潔的禮儀回到她的「米哈拉布(mihrab)」。馬利亞(麥爾彥)的禮拜越來越多,直到當時沒有一個人在禮拜時接近她。在這一發育階段,馬利亞(麥爾彥)的身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她開始在聖殿裡做禮拜。此時,木匠約瑟(優素福)開始出現在她的生平記載中。然而,由於《古蘭經》或聖訓材料中從未提及約瑟,因此有關他的資訊,尤其是他與馬利亞(麥爾彥)的關係,都是在極其謹慎的情況下提供的。這些描述要麼以謹慎的「wa'Ilahu a 'lam」(「真主知道最好的」)結束,要麼以「據說」、「他們說」(未指明來源)或有時以「基督教來源說」開頭。因此,下面的討論只是試圖澄清伊斯蘭學術界重複出現頻率最高、似乎得到最廣泛認可的內容。約瑟(優素福)據說是馬利亞(麥爾彥)的表兄,也是一名在聖殿中服務的木匠。因此,他開始了解馬利亞(麥爾彥)的虔誠和她崇拜的卓越。他們都使用過橄欖山(Jabal al-Zaytun)石窟中的水源。伊本·希沙姆(Ibn Hisham)的《先知傳》(Sira)中有一段單獨的記載,是伊本·易司哈格(Ibn Ishaq)所作。這段記載暗示了第二次抓鬮:祭司朱拉伊(Jurayj)是以色列人,是個木匠,他的箭離弦而出,是他為馬利亞(麥爾彥)負責。在此之前,撒迦利亞(宰凱里雅)一直是她的監護人。以色列人遭受了一場可怕的災難,撒迦利亞(宰凱里雅)年事已高,無法承擔照顧馬利亞(麥爾彥)的責任;因此,他們為她抓鬮,祭司朱拉義贏了,承擔了責任。在塔拉比(Tha‘labi)的《先知傳記集》(Qisas)中也有同樣的記載,伊本·易司哈格(Ibn Ishaq)仍然是唯一的作者,只不過這次是木匠約瑟(優素福)抓鬮,獲得了監護馬利亞(麥爾彥)的責任。由於這則軼事只有一個人證實,在《古蘭經》和聖訓中也沒有提及,而且兩個版本的身份混淆,因此必須將其視為不可靠的軼事而予以摒棄。事實上,在傳統的穆斯林資料中,約瑟(優素福)與馬利亞(麥爾彥)的關係經常沒有得到澄清,或者只提到他是她的同伴和親戚,因為沒有更具體的啟示依據,例如他是她的未婚夫,後來成為她的丈夫,這兩種說法一般都歸因於福音書,如果提到的話。伊本·卡伊姆(Ibn al-Qayyim)還聲稱,馬利亞(麥爾彥)和約瑟(優素福)來自不同的部落,因此不可能互相結婚,因為這違反了猶太律法。(《伊斯蘭的蒙福童貞女馬利亞》,第28-29頁)
更多資料
耶穌(爾撒)的誕生,古蘭經19:16;古蘭經23:50;古蘭經66:12。
有關各種細節的討論,請參閱《古蘭經中的耶穌誕生記》(https://answeringislam.org/Shamoun/virginalconception.htm)一文。
此處討論了耶穌(爾撒)出生時的一些不一致之處(https://answeringislam.org/Quran/Contra/i003.html)。
指控,麥爾彥19:28-29。
祭司說:「馬利亞,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的靈魂已經謙卑...」」但她痛哭著說:「主神活著,我在祂眼中是純潔的,我不認識任何男人。」《雅各比福音書》(Protoevangelium Jacobi),蒂斯德爾(Tisdall)引述,第160頁,阿卜杜勒·哈吉(Abdul-Haqq)引述)
與約瑟(優素福)訂婚(?),古蘭經3:44。
譯為筆的單詞也是「蘆葦」。《古蘭經》的這段經文指出了兩個事件:1)用占卜來決定馬利亞(麥爾彥)應該嫁給誰;2)(約瑟(優素福)和大祭司之間的)爭吵。雅各比福音書8:9-16的《新約全書》中也有類似的段落:
「大祭司領了杖,就進殿去禱告;禱告完了,就拿著杖,出去分杖,並沒有什麼神蹟。約瑟拿著最後一根杖,一隻鴿子從杖裡飛出,飛到約瑟的頭上。大祭司說:『約瑟,你是被揀選的人,要取主的童女,為祂保守。』但約瑟拒絕了,說: 『我是老人,有兒女,但她還年輕,我怕我在以色列人中顯得可笑。』大祭司回答說:『約瑟,你要敬畏主你的神,要記得神怎樣對付達坦、可拉和亞比蘭,因他們的頂撞,地怎樣裂開。』所以,約瑟,你要敬畏神,免得你家裡發生同樣的事。約瑟就害怕,把她帶到自己家裡...。」(雅各比福音書8:9-16)
雖然上述引文似乎是古蘭經3:44的出處,但《古蘭經》中的這節經文通常被解釋為是指選擇宰凱里雅作為馬利亞(麥爾彥)的監護人,另見古蘭經3:37。但由於以下原因,這種解釋不太可能:古蘭經3:36記載了馬利亞(麥爾彥)的出生,古蘭經3:37記載了她被託付給宰凱里雅照顧,古蘭經3:42-47記載了天神來向馬利亞(麥爾彥)宣佈耶穌(爾撒)的誕生。古蘭經3:44又是關於她童年監護人的選擇,這不符合時間順序,而且似乎有些武斷。這裡更有可能是選擇約瑟(優素福)作為她新的/下一個監護人(丈夫?)。另見上述穆斯林資料中的引文(https://answeringislam.org/Index/M/mary.html#joseph)。
馬利亞(麥爾彥)的出生,古蘭經3:35-36
拜得哈維(Al-Baidhawi)補充說,儀姆蘭的妻子不能生育,年事已高。有一天,她看到一隻鳥在哺育自己的孩子,於是她自己也渴望有一個孩子。她祈求真主賜予她一個孩子,並承諾將孩子獻給耶路撒冷的聖殿。真主聽到了她的祈禱,於是她生下了馬利亞(麥爾彥)。(阿卜杜勒·哈吉,第47頁)
《小雅各偽經福音書》(Apocryphal Protoevangelium of James the Less)中有
安娜定睛望著天空,看見月桂樹上有一窩麻雀,她心裡哀歎說:「我真可憐!我像什麼呢?我不像空中的飛鳥,因為在主眼中,連飛鳥也是多產的!」瞧!...主的使者站在旁邊對她說:「安娜,安娜!安娜!主神聽了你的請求,你必懷孕生子,你的後裔必傳遍天下。」但安娜說:「主我的神活著,我若生男生女,都要獻給主我的神,作為禮物,而且要終生侍奉祂。」安娜生了...她給孩子餵奶,給她起名叫馬利亞。(轉引自蒂斯德爾(Tisdall),第156-157頁)
帶到聖殿,見在《馬利亞》之下《聖殿神蹟般地提供食物》(https://answeringislam.org/Index/M/mary.html#provided%20food%20miraculously%20at%20Temple)
儀姆蘭的女兒,古蘭經66:12。比較民數記26:59。見亞倫的妹妹
侯麗,見《耶穌之母馬利亞:天堂中的侯麗?》(https://answeringislam.org/Shamoun/mary.htm)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