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160
48
作者
Raymond Ibrahim
伊斯蘭:西方「最難對付和持久的敵人」
揭露長期在西方被封鎖的醜陋真相
2019年9月2日
雷蒙德·易卜拉欣(Raymond Ibrahim)(https://www.frontpagemag.com/author/raymond-ibrahim)

正當二十世紀初期西方支配伊斯蘭的高峰時期,歐洲歷史學家希拉爾·貝洛克(Hilaire Belloc)(1870-1953)作出了非常有先見之明的觀察,有關觀察在當時看來有點誇大:
數以百萬計的白色文明社會的現代人,亦即歐洲和美國文明社會的人,經已將伊斯蘭拋諸腦後,他們從來沒有跟伊斯蘭有任何接觸,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正在衰敗,而且只是一個跟他們毫無關係的外國宗教。事實上,它是我們的文明最難對付和持久的敵人,而且隨時可演變成將來的具大威脅,就像在以往一樣(來自貝洛克的《大異端》(The Great Heresies),1938年)。
若任何人懷疑伊斯蘭是「我們的文明最難對付和持久的敵人」,就應該認識一下伊斯蘭對西方的長期的侵犯的記錄,以下是簡明的摘要:
按照伊斯蘭的歷史,在公元628年,伊斯蘭的阿拉伯創始人穆罕默德召喚拜占庭皇帝赫拉克留斯(Heraclius),請這位基督教世界的象徵性領袖宣佈放棄基督教,並擁抱伊斯蘭,赫拉克留斯拒絕,穆罕默德隨即宣佈伊斯蘭聖戰,阿拉伯人侵襲基督教的敘利亞,於636年關鍵的亞爾穆 克(Yarmuk)之戰(https://www.raymondibrahim.com/2019/08/20/the-battle-of-yarmuk-isiss-blueprint-for-terror/)中擊敗了皇帝的軍隊。
此場勝仗激發穆斯林向各地蜂擁擴散,於是在不足一個世紀之後,他們佔領了基督教世界中較強大、較古老,以及較富裕的地區,包括敘利亞、埃及和北非。
他們從東方擴展至歐洲的攻勢一次又一次遭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所挫敗,在717-718年驚人的圍城失敗(https://www.raymondibrahim.com/2014/08/15/the-siege-of-constantinople/)之後,要經過了多個世紀,穆斯林勢力才得以佔據該帝國城市。阿拉伯人終能成功侵略歐洲和佔領西班牙,但卻於732年的圖爾(Tours)戰役(https://www.raymondibrahim.com/2014/10/10/today-in-history-the-battle-of-tours-2/)中戰敗,最終只得回到比利牛斯山脈的南面。
隨後的兩個世紀多,在穆斯林持續不斷尋求戰利品和奴隸之下,歐洲繼 續在海路和陸路遭受攻擊,數以千計基督徒被迫成為奴隸,所有地中海的島嶼被劫掠,歷史學家稱之為降臨於歐洲大陸的「黑暗時代」。
戰爭的滄桑時起時伏,雖然邊境大致不變,但東方羅馬帝國(「拜占庭」)於第十世紀大力反擊伊斯蘭。在塞爾柱(Seljuk)部落領導之下,土耳其人成了新的聖戰旗手,他們在十一世紀幾乎殲滅了安那托利亞的東部,特別是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並在1071年曼濟克特(Manzikert)戰役之後橫行於小亞細亞。
但到了那時,西歐的軍事力量可能已相當成熟,因此當教宗號召基督教國家的武士來援助東方的基督徒時,第一支十字軍東征隨即誕生。由法蘭克人領導的西方基督徒步進獸穴,經過幾次對戰之後打敗了敵人,在黎凡特建立了他們鞏固的地位,並且包括他們在1099年重新佔據的耶路撒冷,可惜卻於不足一個世紀之後的1187年,在致命的哈廷(Hattin)戰役(https://www.raymondibrahim.com/2018/07/11/july-4-meant-defeat-islam-battle-hattin/)後再次失去。直至1297年,十字軍在中東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