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31
1
作者
朝覲中牽涉的異教行為
當我們想起麥加的時候,穆罕默德在他書中第2章的預言似乎完全得到應驗: 「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証世人」 (2:143) 。異教徒那古老的多神殿變成了人類七分之一朝覲者的宗教至聖所和嚮往的目標。從塞拉利昂 ( Sierra Leone ) 到廣州,從托波斯克 ( Tobolsk ) 到開普頓 ( Cape Town ) ,信徒們一路鋪展著他們的拜功蓆,建造 著他們的屋宇, (履行一個重要的傳統,甚至他們的廁所也要按傳統來建!) 把他們的死者埋向麥加的子午線。如果能從飛機上鳥覽穆斯林世界的話,觀察者將看到一圈圈不斷擴大的崇拜者,也將看到大範圍的朝向聖城的穆斯林墓地。
麥加有最早的定居點無疑是因為這個事實:在比穆罕默德早多的時代,從南阿拉伯半島向北行的商隊,在這裡滲滲泉 ( spring of Zem Zem ) 附近發現了一個立足點,就像早期羅馬人在威斯巴登 ( Wiesbaden ) 和德國其他地方定居一樣,也是因為有具療效作用的水。
以克爾白天房為中心的禁寺 ( Masjid al Haram ) 座落在城市的中央。麥加位於一個炎熱多沙的山谷中,完全看不到綠色,四面被光禿禿的岩石山包圍,樹林甚至是灌木叢都極為罕見。山谷大約九十米寬,一千兩百米長,向南傾斜。克爾白天房或者說真主的屋宇 ( Beit Allah ) 位於谷底。所有街道都向它傾斜,它好像就是一座劇院的中央表演處。
克爾白天房建在一塊長兩百五十步、寬兩百步的長方形空地上,四週有柱廊包圍,這些柱廊是用來講學和朝覲者開大會之用的。外面的圍牆有十九道門和六個尖塔;圍牆裡面有滲滲井、大講壇、和進入克爾白天房大門的樓梯,因為這道門高出地面很多,還有兩座稱為 al-Kubattain 的小清真寺。剩下的地方就是走道和砂礫地,四大正統學派都分配有自己的那部份空地,他們就在沙礫地上行拜功。
在克爾白天房的東南角,大約離地面一米半高處,就是著名的黑石,它可是麥加最古老的寶藏。這塊石頭像是黑色火山岩上掉下來的碎塊,表面灑滿微紅色水晶,經過十幾個世紀的觸摸,已經變得非常光滑了。毫無疑問,它是一塊隕石,因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聞名。穆斯林歷史學家並不否認,在伊斯蘭之前,它是人們的崇拜對象。在穆斯林的傳統中,黑石與先祖的歷史有關,可以追溯到遠在亞當 (阿丹) 那時了。
根據最早科學論述朝覲儀式的一位作者 Ali Bey 的說法,克爾白天房 ( Ka'aba ) 這個詞表示的意思是立方體,但它的尺寸並不能證明其所謂的那樣。它的高度是10.5米,四個面分別是11.7米,11.3米,9.6米和8.8米。覆蓋整個房子的遮布每年都要更換。目前它是用絲綢和棉花纖維製成的,這種布是由位於開羅 Khurunfish 的一個工廠生產出來的。每年將它帶往麥加的隊伍啟程的時候是開羅最盛大的節日之一。
我們了解到,整個古蘭經經文都被織進了遮天房的那塊布上面。現在布上的題字包括了這些話: 「為世人而創設的最古的清真寺,確是在麥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嚮導。」 古蘭經的七章其他較短的章節也織進了這塊掛毯上,也就是 Cave 、 Miriam 、 Al Amran 、 Repentance 、 T. H. 、 Y. S. 、和 Tabarak 這幾章。
忠義的穆斯林最終的義務和穆斯林宗教最重要的典禮就是赴麥加朝覲。麥加朝覲不但是伊斯蘭的五大宗教支柱之一,而且還被證明是團結穆斯林最強有力的紐帶之一,並作為一股宣教力量經常發揮著巨大的影響。甚至今天,那些從麥加回到自己在爪哇 ( Java ) 、印度和西非家鄉的朝覲者都是代表伊斯蘭的偉大和榮耀的狂熱使者。從一種倫理道德的立場上來看,麥加朝覲因其帶有迷信的和幼稚的儀式,其實是對穆罕默德一神論的玷污。但是它像一塊巨大的磁鐵一樣能吸引穆斯林世界聚到一起,不斷增強他們的團結精神,所以麥加朝覲是無法取代 … 想要更詳細地瞭解朝覲的情況,你可以閱讀布爾克哈特 ( Burckhardt ) 、伯頓 ( Burton ) 等其他冒著生命危險參觀伊斯蘭這座禁城的旅行家們的著作。 Augustus Ralli 在一本名為 《基督徒在麥加》 (海利門出版社 ( Heinemann ) ,倫敦,1909) 的小冊子裡面編輯了他們的英雄事跡。最早的歐洲朝覲者是 Ludovico Bartema ,他在1503到達麥加。對朝覲描寫得最準確的是布爾克哈特 (1814至1815) ,描寫最引入入勝的是伯頓 (1853) ,荷蘭人 Christiaan Snouck Hurgronje 給我們描寫了麥加的歷史,提供了麥加攝影的地圖集,和關於朝覲的一篇哲學論文。 Ralli 說: 「可以將去麥加的基督徒朝覲者分成三組人。從 Bartema 到 Pitts ,包括我拿他們對比一團輕散兵的那些人,這些人首先來到麥加。科學信仰者 - Bajia 、 Seetzen 、 Burckhardt 、 Hurgronje - 緊隨其後。最後趕來的就是那些愛冒險或充滿好奇的人 - von Maltzan 、 Bicknell 、 Keane 、 Courtellemont 。伯頓屬於後兩組;瓦林 ( Wallin ) 屬於第一組,但他很倒霉;很難將 Roche 歸類。」
「要發覺不同的人專注於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種類的描述,這需要發揮我們大多數人的獨創性。謙卑的Pitts 和高貴的 Badia 有天壤之別,富有科學觀的 Burckhardt 和富有詩意的 Courtelleont ,不涉個人感情的 Hurgronje 與自傳式的 Roches ,名不見經傳的 Wild 與世界聞名的 Burton ,他們都相差懸殊。這樣的對比可以在保留下來的書面記載中找到;在 Burckhardt 對事實有序的積累和 Keane 歡快的敘述當中。但僅僅是奇怪的冒險這根紐帶就足以聯合這些特別的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目標和性情的人。」 這種奇怪的冒險導致他們都想看一看伊斯蘭大一神論中的異教徒儀式,這些儀式大概就是這樣的:穿上了朝覲服裝和洗完法定的淨浴之後,哈吉 ( Hajji ) 就參拜禁寺和親吻黑石。然後繞天房巡行七圈 - 頭三圈非常快,後四圈非常慢 - 模仿行星的運動。接下來他要行拜功: 「天房之主安拉,把我從火獄釋放,讓我遠離一切惡行,使我滿足於你給我的日常飲食,賜福我你所賜予的一切。」 在 「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的立足處」 也要行拜功。他還要飲嘗滲滲井 ( well of Zem Zem ) 裡的聖水,然後再次親吻黑石。之後朝覲者必須在賽法山 ( Safa ) 和麥爾維山 ( Marwa ) 之間奔跑。他還得去距離麥加幾公里的米那 ( Mina ) 和阿拉法特 ( Arafat ) 參拜,在阿拉法特要聽取一次大型的佈道。返回米那後,要朝象徵 「大惡魔」 的三根石柱扔石頭, 「中間那根」 和 「第一根」 要扔七顆小卵石。最後,宰殺羊或其他動物來獻祭作為朝覲任務的高潮。 Snouck Hurgronie 和 Dozy 在他們的專論中對這些奇怪儀式的起源給出了他們的理論。用 Kuenen 的話說,整個的朝覲就是 「被全盤吸收進伊斯蘭的不可理解的異教教義的一個片段。」 至於對黑石的崇拜,有一個傳統說哈里發歐麥爾 ( Omar ) 評論道: 「向真主發誓,我知道你只是一塊石頭,無所謂好歹,要不是我見先知吻你,我是不會碰你的。」 ( 《 Nisai 》 ,卷二,38頁)
有兩本書可以認為是朝覲儀式方面的權威: Weilhausen 寫的 《 Reste Arabischen Heidentums 》 ,68至249頁,和 Burton 的 《 Pilgrimage to Al Medina and Mecca 》 。
Burton 對這儀式的描述很完整:
「我們朝天房的東面角走去,黑石就放置在那裡。站在離黑石大概十米遠的地方,高舉著手,一遍遍地高呼: 『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祂的約就是真理,祂的僕人是獲勝者。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無匹無偶,一切讚頌、恩典和統治權,全是主的。』 之後我們盡可能地朝黑石靠近。當時擁擠的朝覲者讓我們沒辦法觸摸到它,我們把手舉到耳邊,在第一個拜功的位置,然後放下手,高呼: 『至大的安拉,我照你的信仰而做,為你的天經做證,以你的先知為模範 - 願安拉賜福他保守他!至善的安拉,我向你伸出雙手,我對你的渴求何其大!接受我的祈求,求你消除我的障礙,憐憫我的蒙羞,大降你的寬恕!』 此後,我們還是沒能夠接觸到黑石,我們就舉起手到耳朵的高度,手掌向著黑石,做出觸摸它的樣子,誦念著各種宗教頌詞,如太克比爾 ( Takbir ) 、 Tahlil 、和 Hamdilah ,祝福先知,吻右手的手指尖。先知在觸摸黑石的時候曾經哭泣過,並說這是留眼淚的地方。根據大部分作者的說法,第二任哈里發也吻過它。為此,除了 Shafa'i 教派之外,大部分穆斯林都必須用雙手撫摸黑石,並用嘴脣貼著它,或者用手指觸摸,也要親吻,或者用手掌在上面摩擦,然後沿表面滑下。在 困難的情況下,站在黑石前就夠了,但先知的做法 ( Sunnat ) 就是要去摸它。廬西恩 ( Lucian ) 說吻手是對太陽的崇拜。」
「然後開始巡游天房了 ( Tawaf ) ,我們的路線是 Mataf - 直接包圍著克爾白天房的低矮橢圓形磨光的花崗岩。我跟在向導 ( Mutawwif ) 之後不斷誦念: 『奉安拉之名,安拉是全能的!我要巡游七圈向全能的榮耀的至高的安拉!』 然後我們開始拜功: 『至大的安拉,我照你的信仰而做,為你的天經做證,以先知穆罕默德為模範堅持 - 願安拉賜福他保守他!』 直到達黑石與克爾白天房大門之間一個叫做 Al-Multazem 的地方。我們在這裡高呼: 「安拉哦!你有權柄,寬恕我違反你權柄的罪!」 面對大門,我們重複說: 「安拉啊,這屋宇是你的屋宇,聖殿是你的聖殿,保護是你的保護,這是從火獄裡皈向你的那個人的立足之地!在稱作 Makam Ibrahim 的小建築裡,亞伯拉罕 (易卜拉欣) 得你的庇護,脫離了火獄!- 請讓我的血肉、我的皮膚和骨頭永遠遠離火獄!」 當我們繞天房北面角 ( Irak ) 慢步的時候,我們呼喊: 「安拉啊,你確救我脫離了多神教、背逆、虛偽、惡談、和關於家庭、財產與後裔的邪惡思想!」 我們面朝噴泉 ( Mizab ) 的時候,重複著?: 「安拉啊,我實在地請求你堅定我對你的信仰,你的信仰永不衰敗,你的真理永不凋謝,我求得著先知穆罕默德 (願安拉賜福他保守他) 的幫助!至大的安拉,願我在你的綠蔭庇護下;在那日,除了你的蔭蔽,別無其他陰影,使我能飲到你使者穆罕默德 (願安拉賜福他保守他) 杯中的水!喝了一口就永遠不渴,贊頌榮耀無比的主!」 在西面角 ( Rukn al-Shami ) 繞行的時候,我們大呼: 「安拉啊,求你接受我的朝覲,寬恕我的罪惡, (在你眼裡) 使之成為值得讚美的努力、令你喜?的行為、永不枯竭的泉源,你是榮耀的,你是赦罪者!」 這個贊頌詞要念三遍,直至我們到達人群不是那麼混雜的 Yamani (南面角) 時,我們照先知的樣子用右手撫摸牆面,並吻手指尖。最後,在南面角和黑石之間,即巡游一圈之後,我們說: 「安拉啊,我確以你為庇護,讓我遠離不忠不義,遠離墳墓的折磨,遠離生死的困窘。我逃脫今世和後世的恥辱歸向你,求你從現在到未來的寬恕。主啊,賜予我今世和後世得昌盛,救我脫離火獄的懲罰。」
「這樣就完成了巡行天房一圈。開始的三個圈用稱作 Harwalah 的步子來走,非常類似於法語裡的pas gymnastique 或者 Tarammul ,也就是 「像在沙地裡那樣移動雙肩」 。後四圈叫做 Ta'ammul ,慢慢地悠閑地走,不是跑 ( Sai ) 。這七次巡游統稱為 Usbu 」 。 ( Burton 《去麥地那和麥加的朝覲》 ,164至167頁)
他繼續寫道 (169頁) : 「親吻完黑石後,我們擠過人群來到一個叫做 Al-Multazem 的位置。我們在這裡將我們的肚子、胸和右臉頰緊貼克爾白天房的牆,胳膊抬起超過頭頂,高呼: 『安拉天房之主啊!把我從火獄釋放,讓我遠離一切惡行,使我滿足於你給我每日的飲食,賜福我你所賜予的一切!』 接著就是請求寬恕 ( Istighfar ) : 『我祈求至高至大的安拉真主寬恕我,萬物非主,唯有永生永恆的真主,我要悔改來皈依祂!』 之後我們祝福先知,並為自己祈求我們心靈所最渴望的。」
除了要在 Al-Multazem 這個地方行拜功之外,還有十四處地方要行拜功。如我們將看到的,所有這些地點都與阿拉伯的古偶像崇拜有關聯。這些地方是:
巡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