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323
1
作者
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嚴重分裂荼毒伊斯蘭一千四百年-正在惡化
保羅·威勒里(http://www.independent.co.uk/biography/paul-vallely-8490790.html) 2014年2月19日 週三
敘利亞的戰爭早在被大眾熟知前就開始了。這場鬥爭實際上始於先知穆罕默德去世的公元632年。同樣的暴力事件、緊張局面或武裝鎮壓如今強烈撼動著整個穆斯林世界,從伊拉克和伊朗開始,橫掃埃及、巴林、沙特阿拉伯,延至也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所有那些摩擦與衝突背後都存在一個問題。週二,英國的穆斯林政治領袖-外交大臣瓦爾希女男爵-在阿拉伯半島東南角的戰略上位於波斯灣口岸的阿拉伯國家也門發表講話,其中她委婉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她建議,蘇丹國的宗教寬容為整個伊斯蘭世界提供了一個典範。它當然需要這樣一個開放及接納的榜樣。
中東地區衝突中大部分的共同點是遜尼派與什葉派穆斯林之間的分歧。只有阿曼與眾不同,因為人口占半數以上的第三大教派艾巴德派超過了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人數。如今在很多國家,遜尼派和什葉派水火不容。
伊斯蘭兩大教派之間的嫌隙就如著名的什葉派新月帶的地質斷層線,從北部的黎巴嫩開始,彎過敘利亞和伊拉克直到海灣地區、伊朗和更向東的地區。
遜尼派與什葉派穆斯林的分裂是中東歷史上最長的-然而,隨著兩個宗派成千上萬的信徒湧入敘利亞,正是這個分裂局面漸漸地塑造著這個動蕩地區的命運。遜尼派的聖戰基地(阿爾蓋達)自願軍和什葉派的真主黨武裝分子正加入混戰,這場戰爭馬上就要演變成兩個派系間的跨國內戰。
全世界有大約十五億穆斯林。其中,百分之十到二十-估計相差很大-是什葉派。大多數國家裡,這些什葉派居民在遜尼派的家園是少數。但在伊拉克、伊朗、巴林和亞塞拜疆,他們的人數超過了遜尼派。
敘利亞的不同之處是,在那裡什葉派的少數人統治著遜尼派的多數人。巴爾沙·阿薩德總統及其多數軍官中堅分子所屬的阿拉維派就是什葉派的分支。例子正是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的相反,當時這個遜尼派的鐵腕人物在占多數的什葉派中稱霸-直到伊拉克被攻破,選舉令什葉派上台,但這個混亂的國家差不多已經到了一個無人能操控的程度。
兩個教派的分裂甚至比惑亂歐洲幾個世紀的清教徒與天主教徒之間的緊張關係更久遠更深刻。基督教的兩個教派有1500年的共同歷史。相比之下,穆斯林兩大教派之間的嫌隙追溯到源頭-追溯到先知穆罕默德去世時的七世紀早期,關於新興伊斯蘭團體的領袖繼承人的紛爭。
在穆罕默德人生的最後十年裡,他完全擊潰了麥加的異教部族,由此統一了整個阿拉伯半島。大概十萬人歸服於穆罕默德和安拉的統治。那個年代阿拉伯半島的部族聯盟常常因為首領的去世或在達到短期軍事目標和戰利品被刮分之後而分裂。首領的兒子一般會繼位。但穆罕默德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而且,他的遺產是精神性也是政治性的。
他的大多跟隨者認為他最親近的夥伴阿布·伯克爾應該繼任。他們成了遜尼派。但少數人認為先知最近的親屬-他的女婿及侄兒阿里-應該繼位。
什葉是什葉阿里即「阿里黨」的縮寫。隨著穆罕默德的遺孀阿伊莎(她是阿布·伯克爾的女兒)率領兵力反對阿里,陰謀暴力接踵而來。最後阿里被殺,他的兒子侯賽因也被殺,迫害與殉教在什葉派精神中變得根深蒂固。多年來,分裂愈演愈烈。內戰的種子就此埋下。
這兩個教派都贊同古蘭經,但對哈迪斯聖訓持不同觀點,哈迪斯聖訓就是穆罕默德的跟隨者記錄他的生平言行的傳統。禮儀、律法、宗教活動的傳統很快產生分歧。以伊瑪目(imams)和阿亞圖拉(ayatollahs)為最高位元的宗教首領等級制度在什葉派中變得極其重要。相比之下,遜尼派穆斯林則認為他們與真主的關係中不需要仲介-一種已經被基地組織這類極端狂熱分子煽動起來的方式。遜尼派教徒樂於依賴由他們教派信徒主要掌控的國家。
阿舒拉節(Ashura)成為了什葉派最主要的宗教節日,那時信徒以擊打自己來紀念在公元680年卡爾巴拉戰役中死去的先知的孫子侯賽因。各種什葉派的分支就此形成,其中包括狂熱刺客組織,敘利亞的阿拉維派和阿迦汗領導的伊斯瑪儀派。一些神秘的蘇非派運動在遜尼與什葉派之間搭建了橋樑,但是強硬的遜尼派把什葉派崇敬聖人和尋訪聖墓的活動視為異端活動-這就是為什麼今天遜尼派極端分子在如伊拉克的卡爾巴拉等地什葉派朝拜時引發爆炸的原因。
更多閱讀: 敘利亞衝突:敵人穿越大馬士革的前線。然而,休戰能持續嗎?(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middle-east/syria-conflict-enemies-cross-the-front-lines-in-damascus-but-will-the-truce-hold-9139315.html)
在先知死後的一千四百年來的大部份時間,大多數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並沒有讓他們的宗教分歧製造衝突。儘管在一些遜尼派教徒的禱告中包含對阿里的習慣性譴責,但在很多時候很多地方,這兩個教派仍然可以和平共處。
然而,暴力事件不時被什葉派遭到殘忍的甚至是種族性的迫害行為點燃。1514年一個奧斯曼蘇丹國王下令屠殺四萬什葉派穆斯林。15世紀到19世紀間,印度莫臥兒帝國的歷代皇帝陸續處死什葉派學者,燒毀他們的圖書館,褻瀆他們的聖地。教派間的衝突在巴基斯坦不斷重現。
在有些時期有些地方曾經出現過和平狀態。1959年,位於開羅的受遜尼派學者影響最大的艾資哈爾大學接納了什葉派法學作為其中課程。在什葉派占多數的亞塞拜疆,有供兩個教派一起禱告的混合清真寺。但是,二十世紀初,沙特阿拉伯的皇族歧視什葉派官員並破壞什葉派的大部分聖地。隨著遜尼派原教旨主義分子即瓦哈比派教徒的興起,他們強烈限制什葉派的宗教活動,並拘禁其宗教領袖。沙特阿拉伯的一些學者稱什葉派是「比基督教或猶太教更惡劣」的異端。
基地組織的狂熱分子正是在瓦哈比派的意識形態中培育出來的。其中一些人認為什葉派教徒不僅僅是異端,更是叛教者-他們說,叛教者的處罰就是死。
多年以來,外人有時利用這分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英國殖民者在伊拉克使用一群遜尼派高級軍官鎮壓什葉派叛亂,為薩達姆的遜尼派少數人的統治掃清道路,在當中經常有什葉派宗教領袖被處死。遺留下來的是,過去一年中在巴格達六千多次殺戮,都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穆斯林互相加給對方的。如今,這殘忍的宗派主義已經蔓延到了敘利亞。
近年來,有兩個重大發展引發了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緊張局面的惡化。第一個是1979年在伊朗發生的伊斯蘭革命,親西方的沙阿王的統治被推翻,由阿亞圖拉·霍梅尼為首的什葉派神權政體取而代之。霍梅尼竭盡全力改善伊朗的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關係,但之後的其他宗教和世俗的領袖更加分裂。霍梅尼從一開始就與領導沙特阿拉伯的遜尼派貴族對抗-把他們稱為美國的馬屁精和「不得人心且腐敗墮落的」獨裁者。
從那時到現在,在中東地區伊朗人就一直與沙特阿拉伯人打代理人戰爭。
即使當今的伊朗容忍基督教會的存在,在德黑蘭上百萬的遜尼派穆斯林卻沒有自己的清真寺。政府高層中沒有一個是遜尼派教徒。遜尼派商人很難獲得進出口許可證。大量遜尼派平民找不到工作。沙特阿拉伯的狀況正好相反,什葉派教徒是歧視的受害者。
不時有人嘗試強調伊朗與沙特阿拉伯之間的緊張局面不是宗教性的。2007年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與伊朗總統馬哈茂德會面,他們公開擁抱,阿卜杜拉在發言中提出和解兩大教派勢力間的關係-並譴責那些企圖在遜尼派與什葉派衝突中煽風點火的人。
然而,這在現實政治中並未產生任何變化。兩個產油巨頭都視對方為自己國家利益的強大障礙。地緣政治才是現實,但宗教願景是它所戴的部族徽章。
喬治·布什和托尼·布雷爾於2003年發動的對伊拉克的侵略戰爭是使遜尼派與什葉派關係惡化的第二大因素。薩達姆·侯賽因帶領一眾遜尼派中堅分子以恐怖手段在伊拉克統治占多數的什葉派。美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伊拉克與伊朗的戰爭中支持薩達姆,五十萬士兵死於這些戰爭。
但是,美國在9/11事件後改變了對薩達姆的態度,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為伊拉克帶來民主。選舉結果是,重要領導的位置落入占多數的什葉派之手,他們排斥占少數的遜尼派-遜尼派的回應,就是對巴格達及其他地區發動汽車爆炸,殺死數千人。基地聖戰主義者湧入伊拉克與遜尼派恐怖分子一起襲擊什葉派政府。如今,兩極化的教派衝突已經波及敘利亞。
2011年阿拉伯之春到達敘利亞時,始於對阿薩德政府的腐敗、裙帶關係及踐踏人權之行為的抗議。但是在兩年內,針對政權的武裝起義就變形了。
帶有極端伊斯蘭主義動機、為創建他們所稱為的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ISIS)的叛軍數量,慢慢超過了被政治憤慨激起、卻只得到西方政府有限支持的叛軍。
這些聖戰主義分子來自伊斯蘭世界各地,但他們得到沙特阿拉伯的資金支持。最近來自黎巴嫩准軍事部隊真主黨的什葉派激進分子已經到達並支持阿薩德政權的阿拉維特派率領的軍隊。結果是內戰全面爆發。
所有這些意味著,整個什葉新月帶的遜尼派和什葉派教徒全部都被困於這場戰爭。只要一派的行動加劇,另一派就會感覺受到更大威脅並以更強硬的手段輪流回應。
因此,遜尼-什葉派的緊張局面在全球範圍內惡化。每當教派紛爭在身份、權利、利益和選舉權等問題上表現出來時,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土耳其、科威特、黎巴嫩、巴林、利比亞、突尼斯、馬來西亞、埃及,甚至是倫敦的遜尼-什葉派的緊張局面就隨之加劇。
這個緊張局面植根於更廣的經濟與地緣政治關注點。然而,風險-由分裂與緊張的悠久歷史帶來的-使遜尼派與什葉派的跨國內戰可能演變成一個自我應驗的預言。
這篇文章翻譯自Paul Vallely的在線文章「The vicious schism between Sunni and Shia has been poisoning Islam for 1,400 years – and it’s getting w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