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35

17

​作者

Dr. Ernest Hahn

伊斯蘭對耶路撒冷遲來的激進好戰和神秘主張

詹姆斯·M·阿蘭森(James M. Arlandson)https://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contact.htm)

 

三種宗教都宣稱對耶路撒冷擁有所有權。

然而,簡單古老的歷史更傾向於猶太人對聖城的所有權的(說法)。

那麼基督徒是否應該宣稱對它(聖城)有管控權嗎?

如果最悠久的歷史有利於猶太人,那麼為什麼穆斯林聲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呢?例如,為什麼他們要在聖殿山頂上建造岩石圓頂(Dome of the Rock)、阿克薩(al-Aqsa)清真寺或「最遠」的清真寺?

伊斯蘭對耶路撒冷的主張可能會受到質疑,因為兩個原因在歷史上來得太晚了。

 

伊斯蘭最遲對耶路撒冷的激進主張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領一支約3萬名聖戰者的軍隊北上與拜占庭人作戰。他在塔布克(Tabuk)停留,塔布克位於如今的阿拉伯北部,但在七世紀,它坐落在一片無人區,北部阿拉伯部落居住在那裏。他聽說拜占庭人已經集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但是謠言是假的,因為他們從未出現過。然而,先知的北行一定給北方部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能夠從他們那裏得到協議,實際上說,如果他們為生活在他的「保護」下的「特權」納稅,他們就不會受到侵略(即是:來自穆罕默德本人的侵略)。

怎麼塔布克十字軍的影響誇大都不為過。穆罕默德向他的追隨者展示了如何對待他死後穆斯林軍隊所面對的人民(古蘭經9:29)。(1)遭到攻擊的地區、城市的人民可以遭遇戰鬥而死;(2)他們可以成為穆斯林,並強制繳納丁稅—則卡特(天課,zakat);或者(3)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可以保持他們的信仰並繳納吉茲亞(人頭稅,jizya,丁稅)。在伊斯蘭的統治下,多神教徒和他們的宗教「自由」的希望幾乎蕩然無存。

穆罕默德於632年死於熱病。後來的穆斯林從他們的創始人那裏學到了很多。也就是說—

公元634年,穆斯林軍隊衝出阿拉伯半島,並開始了他們的征服,很快就到達了巴勒斯坦和附近其他地區。638年,穆斯林征服了耶路撒冷。五十年後,也就是公元688年,他們開始建造岩石圓頂。692年,他們完成了這項建築工程。

伊斯蘭控制耶路撒冷後,軍隊一直為之而戰,但令人驚訝的是,看起來,穆斯林軍隊和自封的伊斯蘭領袖為這座城市(和巴勒斯坦)發生的爭鬥比非穆斯林更頻繁。例如,摩西·吉爾(Moshe Gil)在《巴勒斯坦歷史:634—1099》(A History of Palestine: 634-1099)中說,法蒂瑪(Fatimids)王朝是一個北非什葉派王朝,是以穆罕默德的女兒命名的,因為統治者聲稱是她的後裔。法蒂瑪王朝在970年入侵巴勒斯坦,並在一個世紀的無止息的戰爭後摧毀了它,尤其是摧毀了在其中的猶太人口。

法蒂瑪軍隊…轉向巴勒斯坦…從理論上講,這是法蒂瑪王朝在巴勒斯坦大約一個世紀統治的開始。事實上,法蒂瑪王朝被迫捲入與幾個阻攔他們的人的戰鬥:如阿拉伯人…卡爾瑪迪斯人(Qarmatis);一支土耳其軍隊…敘利亞的阿拉伯部落…在幕後潛伏著的拜占庭人…總而言之,這是一場幾乎無休止的戰爭,甚至在最後十字軍到來之前就摧毀了巴勒斯坦,特別是在那裏的猶太人。(336頁)

再舉個例子,1071年,土耳其人圍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於1073年投降。因此,耶路撒冷擺脫了什葉派法蒂瑪王朝的控制,而落入到遜尼派的控制。接下來,歐洲十字軍於1099年征服了耶路撒冷,但隨後薩拉丁於1187年收回了耶路撒冷。

但是這個激進的主張到底有多強呢?當一支更強大的軍隊像1967年猶太人回應阿拉伯侵略時那樣佔領耶路撒冷時,會發生什麼?軍事基礎的強硬只能維持一時。那麼,擁有一座城市或土地的正確理由是什麼呢?

退一步看大局,事情就清楚了。如果伊斯蘭沒有在穆罕默德死後衝出阿拉伯半島發動征服戰爭,那麼就不會出現麻煩。但伊斯蘭其實是帝國主義,一心想要統治世界(https://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ultimate_goal.htm)。

要了解伊斯蘭十字軍東征的時間表,以及為什麼穆斯林首先發動他們的十字軍東征,以及為什麼人們皈依了這種晚期宗教,請參閱這篇文章(https://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crusades_timeline.htm) (中文「伊斯蘭十字軍戰爭的時間線,伊斯蘭帝國主義的真相」)(http://ysljdj.org/topic19/tc-19-35-i.html)。

因此,除了追隨穆罕默德的戰爭路線,最終導致塔布克十字軍東征並進行徹底的征服之外,不然,穆斯林為什麼要宣稱他們對耶路撒冷擁有所有權?

 

伊斯蘭晚期對耶路撒冷的神秘主張

事實上,穆罕默德從來沒有親自以腳踏其地的、務實的方式進入耶路撒冷。古蘭經從來沒有提到過耶路撒冷,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伊斯蘭研究教授、多產的穆斯林學者賽義德·侯賽因·納斯爾(Seyyed Hossein Nasr)的說法,穆罕默德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將耶路撒冷變成穆斯林的聖地(《耶路撒冷的屬靈意義:伊斯蘭的願景(The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Jerusalem: The Islamic Vision)》)。《伊斯蘭季刊》(The Islamic Quarterly)4(1998):第233-242頁。

首先,當先知在麥加使用敘利亞(即耶路撒冷)作為他的第一個齊布拉(是穆斯林在禮拜期間進行禱告時所需要朝向的方向,目前規定為麥加的克爾白所在之方位,qiblah);然後,在穆罕默德從麥加移民到麥地那之後,安拉允許他的先知在他到達16個月後轉向麥加祈禱(古蘭經2:144,149-150)。對納斯爾來說,這一許可在麥加和耶路撒冷之間提供了一種「神秘」的聯繫。

第二,當穆罕默德仍然住在麥加的時候,他記錄說,他在一個異象中進行了一次夜間旅行,去了一個更遠的地方,盡管耶路撒冷的名字從來沒有被提到。根據阿布戴爾·哈里姆(MAS Abdel Haleem)為牛津大學出版社翻譯的內容(2004年),該章節(或章節)中的兩段文字題為「夜行」,內容如下:

古蘭經 夜行章 17:1讚美真主,超絕萬物,他在一夜之間,使他的僕人,從禁寺(麥加)行到遠寺(耶路撒冷)。我在遠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跡象…

古蘭經17:59…我降跡象只是為了恫嚇

古蘭經17:60 當時我曾對你說:你的主是周知眾人的。我所昭示你的夢兆和在《古蘭經》裏被詛咒的那棵樹,我只以這兩件事物考驗眾人…

這個非經驗啟示包含兩個基本觀點:第一,正如第59節和第60節的上下文所顯示,穆罕默德在麥加遭受了一些迫害;多神教徒要求得到穆罕默德成為先知的標誌。他回答說,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他不能執行這些操作。安拉給他的唯一標誌就是異象。第二,這個啟示與古蘭經2:144的啟示相似,後者允許穆罕默德在實際行動之前接管天房聖地。這兩段話是相互支持的。古蘭經17:1寫道:「我們祝福了他們的環境」…安拉祝福這個地方(耶路撒冷,雖然古蘭經從來沒有說過這一點),因為幾年後他會祝福麥加。值得注意的是,後來的傳統說,在耶路撒冷,穆罕默德從聖殿山被提升到第七重天,這使得這個異象對於今天的穆斯林來說具有額外的意義。

這就是為什麼阿克薩或「最遠」的清真寺建在猶太聖殿的頂部,而不是靠近聖殿。但是,一個沒有提到耶路撒冷名字的非歷史啟示足以證明在歷史上的猶太聖地上建造伊斯蘭帝國主義的主要象徵呢?因此,似乎在第一個和第二個原因中,安拉賦予了麥加和(未命名的)耶路撒冷一種屬靈的聯繫—對於安拉最喜愛的先知來說,宗教啟示能變得多好呢?

納斯爾說,第三個因素是穆斯林對基督第二次降臨耶路撒冷的信仰。因此,根據納斯爾的說法,這座城對穆斯林和基督徒來說都是神聖的。但這是誤導性的,因為穆斯林神學錯誤地認為耶穌將作為穆斯林的領袖再來並打破十字架,以表明基督徒在追隨他們的真主方面是多麼錯誤(《布哈里聖訓》(3:34:425)這裏(http://www.usc.edu/dept/MSA/fundamentals/hadithsunnah/bukhari/034.sbt.html#003.034.425),這裏(http://www.usc.edu/dept/MSA/fundamentals/hadithsunnah/bukhari/043.sbt.html#003.043.656) (3:43:656),這裏(http://www.usc.edu/dept/MSA/fundamentals/hadithsunnah/bukhari/055.sbt.html#004.055.657) (4:55:657);《穆斯林聖訓》第289號(http://www.usc.edu/dept/MSA/fundamentals/hadithsunnah/muslim/001.smt.html#001.0289))。這些聖訓也沒有提到耶路撒冷。相反,傳統信仰認為他應該回到大馬士革,正如這個伊斯蘭網站所斷言的那樣(http://www.irshad.org/islam/prophecy/messiah.htm)。但為了論證的目的,我們假設納斯爾關於耶路撒冷的說法是正確的。那麼,他的斷言仍然站不住腳,原因現如下所述。

這三個非經驗因素(祈禱方向、夜間異象和耶穌再臨)的經驗和政治含義是巨大的:穆斯林對耶路撒冷(宣稱)的所有權。這三個因素結合起來,耶路撒冷現在是穆斯林的第三個聖地,因此是朝聖地和所謂佔據所有權的地方。

根據這種可疑的認識論(這個術語意味著研究我們如何獲取知識),啟示優先於歷史事實;事實上,啟示製造或創造了歷史。甚至納斯爾也接受這種無實體的、短暫的認識論:

不管有多少財富,權力,土地,或任何其他世俗的補償,不是所有的巴勒斯坦人,也不是所有的阿拉伯人,甚至不是所有現在生活在世界上的十二億穆斯林都能放棄耶路撒冷。對耶路撒冷的依戀是永久的,並且將與人類歷史本身一樣長久。(234頁)

他的推論提出了三個有爭議的主張。

首先,「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不能放棄耶路撒冷」這句話假設耶路撒冷自然應該歸穆斯林所有。有沒有可能納斯爾是在追隨穆罕默德的道路或聖行,就像先知在擁有麥加之前就宣稱擁有它一樣?

第二,這些同樣的話假設「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實際上擔心耶路撒冷以及對其控制權。然而,需要提供更多的證據來證明這種擔憂。例如,印尼或馬來西亞的千百萬人是否在乎不為任何「財富、權力或任何其他世俗的補償」而放棄它,這是值得懷疑的。納斯爾代表了太多的人。

第三,納斯爾在最後一句提到了「人類歷史」,但他的三個要素中恰恰缺少了這一要素。耶路撒冷對全世界的穆斯林來說是神聖的,主要是因為並非所有人都同意且無法在歷史中得到證實的非經驗啟示。歷史上根深蒂固的軍事征服是短暫的,因為另一支軍隊可能會接管(它)。

因此,瓦利德·艾爾·安薩利(Waleed El-Ansary)對耶路撒冷得出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結論:

也許實現中東和平的唯一途徑是使耶路撒冷非政治化。它不應該是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的政治首都,但在亞伯拉罕宗教傳統代表的神權政治下,被賦予作為精神主權實體的獨特地位…[《恐怖主義經濟學》,載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對傳統的背叛》(“The Economics of Terrorism” in Islam, Fundamentalism, and the Betrayal of Tradition),J.E.B·倫巴德編,《布盧明頓:世界智慧》(Bloomington: World Wisdom),2004年,第216頁)] 。

無論他的結論聽起來多麼高尚和崇高,作為一名基督徒,我從來沒有想過猶太人應該放棄對耶路撒冷的控制,讓一個代議制神權統治它。為什麼不呢?

 

基督徒對耶路撒冷的看法

沒有證據表明耶穌把耶路撒冷(或任何其他城市)變成了聖地,當然也不是像穆罕默德在公元630年對麥加那樣—用刀劍(征服)—耶穌也沒有要求人們去聖地朝聖。

的確,耶穌為耶路撒冷哭泣,因為整個耶路撒冷沒有接受祂的安慰(路加福音19:38-44);祂在那裏用鞭子潔淨了聖殿(路加福音19:45-46),但這是祂自己做的,這表明祂只是在發表神學聲明,而不是軍事聲明。如果他的意圖是軍事上的,那麼他有足夠的門徒和群眾來召集他們發動聖戰,試圖征服耶路撒冷。這也是事實,祂預言了她的毀滅(路加福音21:20);他在那裏設立了第一次聖餐(路加福音22:7-23);祂死在那裏(路加福音23:26-49);並在那裏復活了(路加福音24:1-12)。

所有這些事件都可以通過歷史和經驗來驗證,而不是非經驗的啟示;它們扎根於地上,而不是漂浮在空中。

此外,在約翰福音第4章,耶穌在井邊遇見一個撒瑪利亞婦人。祂向她要水喝,她依從祂給了水。然後祂讓她叫來她的丈夫。她回答說她沒有丈夫。為了治癒她的心,祂看出她所想並說出她已經有過五個丈夫,但是現在和她住在一起的人並不是她的丈夫。真相讓她大吃一驚,於是她把話題轉移到一場政治和宗教的爭論上,爭論的焦點是該在哪座山上做禮拜。祂回應道:

4:21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3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真理)敬拜祂…」(約翰福音4:21—23)

關鍵字是超越時間和地點的用心靈和真理。在這些經文中,耶穌始終堅持祂的使命,只是為了改變人們的心,而不是捲入地緣政治事務。在整本新約中,沒有一段經文有作者命令早期基督徒拿起武器去征服聖地或耶路撒冷。事實上,他們把有形的殿變成了人—信徒的團體、教會,現在是聖靈的殿,聖保羅說(哥林多前書3:16)。這為未來的基督教設定了遺傳密碼。

因此,納斯爾寫道:

…[由於]接受基督教的美德,基督徒有義務對耶路撒冷有一種特殊的依戀,就像他們的祖先一樣,他們甚至打了一個多世紀被稱為十字軍東征的血腥戰爭,宣佈要重新控制聖城,他們將歐洲的教會引向了耶路撒冷的方向,並在過去兩千年中前往聖城朝聖。(234頁)

關鍵字是「義務約束」。為什麼納斯爾要強加這種義務?血腥的戰爭嗎?面向歐洲中世紀教堂?自由意志的朝聖?這些對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普通福音派基督徒來說都是遠遠不夠的。例如,很難想像泰國或韓國的福音派教徒會因為這些原因而感到有責任,當然也不會因為不存在的新約原因而感到有責任。大多數美國基督徒並不覺得自己有義務。

對於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來說,跟隨自己的心去耶路撒冷朝聖以獲得屬靈上的益處是一回事,但遵循所謂的義務或命令繼續下去並堅持耶路撒冷應置於基督徒的政治控制之下,尤其是到了流血的地步,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基督教的第二次降臨教義(納斯爾在前一節提到的第三個因素),基督徒相信基督會在天父樂意(所定)的時候再來。到那時,凡為耶路撒冷爭競的,都必服在祂手下。的確,專業的聖經預言教師相信聖經教導猶太人擁有耶路撒冷,但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比閱讀時事並將其與聖經相匹配更簡單。

美國福音派,包括聖經預言教師,面臨著兩種認識論的基礎,需要做出一些選擇:(1)歷史,說猶太人擁有耶路撒冷;(2)新約中沒有證據表明基督徒應該擁有耶路撒冷。後來像十字軍這樣的追隨者所做的是另一回事,因為他們沒有為基督教設定遺傳密碼;只有基督和新約的作者才這樣做。

美國絕大多數福音派教徒選擇第一種認識論的選擇,僅僅是因為聖經和聖經之外的歷史都認為猶太人在基督徒和穆斯林出現之前就已經在那裏生活很久了。

的確,大衛王攻佔耶路撒冷是為了在宗教上統一國家(撒母耳記下5:1—9;歷代志上11:1—9),但是當偉大的帝國在彼此之間和其他對手之間發動戰爭時,把小以色列當作一條穿過的小路行軍時,會發生什麼呢?亞述、埃及、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人在爭奪全球統治地位時,把以色列視為世界舞台上的一個次要問題。在這段時間裏,猶太人一直留在這片土地上,在羅馬佔領下,猶太人曾短暫地被從耶路撒冷流放。但是他們回來了。為什麼北部的伊拉克人(古代亞述人)今天不希望移民到以色列,以「收復」這片古老的土地?為什麼今天的埃及人不移民到以色列?為什麼不是南伊拉克人(古巴比倫人)?希臘人?意大利人?在聖城和聖地的漫長歷史中,只有猶太人回來了,而其他人留下了—餘民。如果說有哪個民族對耶路撒冷擁有「神秘」的主權,那一定是猶太人。無論如何,清晰和簡單的歷史有利於他們,這總是比神秘主義更容易分析和量化。

接下來,在各種各樣的伊斯蘭王朝彼此相爭以及和拜占庭人之間的爭戰之後,多個世紀以來,以色列最終成為土耳其的一個偏遠省份(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民族),直到這個伊斯蘭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站在錯誤的一邊。這樣情況下,他們將自己的所有權讓給了勝利者—在這種情況下,英國。1948年,經聯合國批准,這片古老的以色列土地成為一個獨立的猶太國家,從而將這片土地恢復到其歷史所有者的手中。猶太人再次回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地和城市,盡管有些人從未離開—餘民。

此外,絕大多數美國福音派教徒也選擇了第二種認識論選項。基督教的創始人從來沒有說過它屬於基督徒,因為他把我們的視野提升到了超越地理的高度。

然而,即使穆罕默德從來沒有以可證實的方式踏足耶路撒冷,即使古蘭經從來沒有提到過這個城市的名字,但是基督徒和猶太人應該尊重後來的伊斯蘭啟示—「尊重」不同於「同意」—這表明耶路撒冷是穆斯林朝聖的地方。履行以非暴力方式前往猶太人聖城朝聖的承諾不會對任何人造成物質或政治上的傷害。

然而,穆斯林應該理解為什麼受過聖經教育和相信聖經的基督徒聲稱耶路撒冷的所有權屬於猶太人。歷史勝過啟示,當啟示及其推論可能帶有政治色彩並且不被所有人相信時,從認識論上講,歷史總是更好。耶路撒冷的歷史表明,早在伊斯蘭到來並在穆罕默德生前及之後發動征服戰爭之前,猶太人就擁有這座聖城。因此,穆斯林學者在像納斯爾那樣給我們強加神話和神秘的責任之前,應該徹底了解我們的立場。

 

結論

伊斯蘭對耶路撒冷的好戰和神秘主張是不夠的。這個宗教在歷史上出現得太晚了,無法主張對這座聖城的所有權。軍事上的勝利是短暫的,因此僅靠這些勝利是不夠的。非經驗性的啟示聲稱對一座城市擁有所有權,但從未提及這座城市的名字,這也是不可靠和可疑的—即使他們確實說出了這座城市的名字,情況也會如此。穆罕默德從未腳踏實地地踏足耶路撒冷。啟示不應淩駕於可證實的古代歷史事實之上。所以,伊斯蘭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

就新約基督教而言,盡管耶穌確實以腳踏實地的方式走過耶路撒冷,而且祂自己也是猶太人,但我們基督徒正在尋找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啟示錄21章),而不是地上的耶路撒冷。我們是在前往上帝之城(奧古斯丁稱之為)的朝聖之旅,而不是去一個世俗的城市朝聖。因此,對我們來說,跟隨耶穌,讓簡單的古老歷史優先於世俗和地緣政治的「啟示」並不難。

基督教和伊斯蘭—世界舞台上的兩個後來者—因此應該放棄對耶路撒冷(以及聖地)的任何主權要求。悠久的歷史並不利於他們。

然而,未經修飾、樸實無華的歷史告訴我們,猶太人應該能夠和平地生活在他們的聖城裏,並統治他們的聖城。

這篇文章還有一篇配套文章,您可以點擊這裏(https://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crusades_timeline.htm)(中文「伊斯蘭十字軍戰爭的時間線,伊斯蘭帝國主義的真相」)(http://ysljdj.org/topic19/tc-19-35-i.html)閱讀。

此文(https://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crusades.htm) (中文「伊斯蘭聖戰軍對比基督徒十字軍」) (http://ysljdj.org/topic19/tc-19-35-c.html)是本文後半部分的編輯、更新版本。

最後,這兩篇文章(這裏(https://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allahs_wars.htm)和這裏(https://answeringislam.org/Shamoun/q_amalekites.htm))將舊約中的戰爭與早期伊斯蘭的戰爭進行了對比。差異是廣泛而明顯的。

版權歸詹姆斯·馬爾科姆·阿蘭森(James Malcolm Arlandson)所有。

 

這篇文章翻譯自James M. Arlandson的在線文章「Islam’s belated militant and mystical claim on Jerusalem」

https://answeringislam.org/Authors/Arlandson/jerusalem.ht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