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442
1
作者
伊斯蘭是暴力宗教
目前席捲伊斯蘭世界的暴力浪潮,是否歸因於這個宗教的主要教義?來稿論極端主義之根源。
Ayaan Hirsi Ali
2015年11月9日
過 去幾星期,俄美兩國對抗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相繼升級。正當此手段殘忍的聖戰組織仍在敘利亞、伊拉克肆虐之際,Foreign policy網站之伙伴機構美國和平研究社(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請來《異端-伊斯蘭為何須馬上改革》(Heretic: Why Islam Needs a Reformation Now)作者Ayaan Hirsi Ali,與倡導和平伊斯蘭之先聲、美國和平研究社常任副社長Manal Omar,辯論目前新品種極端主義背後理念為何,又該如何對付。在阿蓋達、伊斯蘭國、博科哈拉姆(「禁止西方教育」)組織等紛紛崛興的年代,他們慣用的暴 力手段,究竟是否關乎這些組織的認信?(讀Manal Omar的文章請點擊這裡(http://www.amazon.com/Heretic-Why-Islam-Needs-Reformation/dp/0062333933)。)
14 年前911襲擊令美國與西方不得不正視伊斯蘭恐怖主義,布什總統繼而發動「全球反恐戰」;而在這十數年間,伊斯蘭的暴力特性似乎已經擴散。除了伊斯蘭國在 敘利亞與伊拉克擁兵自立外,利比亞與索馬里亦陷入無政府狀態,也門讓內戰撕裂,塔利班在阿富汗再崛興,博科哈拉姆(「禁止西方教育」)組織使尼日利亞無日 安寧;欲謀減低伊斯蘭主義暴力威脅之政客愈發現,事情非想像中那麼簡單。事實上,西方國家也看見愈多襲擊在國內發生,諸如2013年英軍鼓手Lee Rigby被殺案,波士頓馬拉松炸彈襲擊案,2014加拿大國會山莊槍擊案,今年1月諷刺性報章《查理周刊》總部、及巴黎一間猶太超級市場受襲,並最近美 國田納西州查坦努加(Chattanooga)軍隊召募中心及海軍機關襲擊案等。
這等暴力極端主義,可源於伊斯蘭聖典?或是環境因素使然,使當事人扭曲了伊斯蘭基本信仰?
要回答這問題,必先分野伊斯蘭教義,及信道的穆斯林。全球穆斯林族群其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背景各不同,但按信仰觀點與習俗,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 一類穆斯林造成最大問題-是原教旨主義者,渴望建立以伊斯蘭教法為本的政權。他們理想中的伊斯蘭,是大部分、甚至完全貼合7世紀時期的模樣,認為信士有義 務強制所有人按古時模式奉教。筆者稱之為「麥地那穆斯林」,此派視強推伊斯蘭教法為宗教義務,隨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時期的典範。穆斯林都尊重伊斯蘭教 法,但此派更視之為神聖法典,凌駕一切民法。因此理念基礎,此派即募兵參加聖戰。
第二類,在穆斯林世界屬大多數,此派忠於基本信條,虔誠禮拜,但不主張對非穆斯林動武或壓迫。筆者稱之為「麥加穆斯林」。此派最大問題是,這大多數穆斯林雖然守法、愛好和平,卻不願承認其宗教經典裡有狹隘、暴力的神學觀念與要求,更不願意揚棄這些部份。
但隨著伊斯蘭恐怖主義崛興,近日興起第三類穆斯林-是改革派,筆者稱之為「修正派穆斯林」。此派提倡政教分離及種種改革;部份人雖是叛教者,但仍然有不少信士,包括教士,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宗教必須改變,信眾才能免在政治暴力中永刧輪迴。
伊斯蘭的未來,並世界與穆斯林的關係,將取決於上述兩個少數派-麥地那派穆斯林或改革派-哪一個能得到大多數派麥加穆斯林的支持。因此,「極端主義暴力問題」其實是更深遠的思想潮流之表徵,這都植根於伊斯蘭教義。
要 探究伊斯蘭教義是否講暴力,必須看其創始人穆罕默德之典範,亦須看目前在穆斯林世界所見,暴徒引何經典支持其劣行。穆罕默德在麥加時,教族人棄絕諸神,接 受他傳的真主,又教人撫恤孤寡(伊斯蘭至今以此為傳教之主要手法,「傳教」阿拉伯語稱達瓦dawa),但當時信眾甚少,皈信伊斯蘭教者不多。於是,穆罕默 德創教後十年,即逃往麥地那,並聚眾而成遊勇,開始征戰。
誰欲奉安拉之名發動武裝聖戰,不難徵引古蘭經與聖訓以為理據,那大都是描述穆罕默 德在麥地那時期情況的文獻。舉例,古蘭經4:95說:「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而戰鬥的人,真主使他們超過安坐家中的人一級。」古蘭經8:60則勸穆斯林「以 恐怖威嚇真主的敵人和你們的敵人,以及他們以外的別的敵人,你們不認識那些敵人,真主卻認識他們」。還有古蘭經9:29,令穆斯林「討伐不信真主和末日, 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
主流伊斯蘭法學至今依然認為,所謂的「劍之章節」(古蘭經9:5、9:29)已經「廢棄、刪除或取代」那些勸導人「寛容、憐憫、講和平」的古蘭經節。
再 看穆罕默德典範,據六大權威聖訓集之一的《穆斯林聖訓集》,先知穆罕默德曾率兵出征不下19次,親自上戰場八次。耶魯大學宗教研究教授Gerhard Bowering在《伊斯蘭政治思想》(Islamic Political Thought)裡提到,627年濠溝之役後,「穆罕默德不憚嚴懲古萊什族,處死男丁,婦孺賣為奴」。如普林斯頓學者Michael Cook在《古代宗教,現代政治》(Ancient Religions, Modern Politics)所說,「對付不信道者之昭昭歷史,就此寫進伊斯蘭之奠基經典」。
伊斯蘭裡有雙重觀念,論者可以說,信士既隨從穆罕默德在麥加時期之典範,所以伊斯蘭是和平宗教;但也可以說,正如伊斯蘭國之舉措,穆罕默德曾領受啟示,令穆斯林發動聖戰,直至全球所有人都奉伊斯蘭,或甘願屈居其下,這是遵照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傳統。
關鍵問題不在乎伊斯蘭是否和平宗教,而是穆斯林是否遵從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時期之典範,不論他們是遜尼派或什葉派。
今天,麥地那時期思想鼓吹的宗教觀正在滋長,而西方人正努力理解它,嘗試疏理其中暴力與非暴力之關係。論到伊斯蘭暴力極端主義根源,主要有兩種看法,這兩個敵對觀點之不同用語,正好反映其分別。
普 及學者如喬治鎮(Georgetown)的John Esposito、作者Karen Armstrong認為,宗教(在此討論中即是伊斯蘭)受「環境」影響,而伊斯蘭主義之用暴力,歸根究底,皆因貧窮、政治上遭邊緣化、文化上被孤立,並種 種形式之異化疏離-不論穆斯林事實上、或是主觀地認為遭歧視,等種種因素使然。為伊斯蘭辯護者會用「種族主義」、「暴力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等字眼形 容當今世上奉伊斯蘭之名所發動之襲擊。就算提及「伊斯蘭」,也會說這個宗教是被扭曲、僭奪。此派論者忙不迭解釋,伊斯蘭即如眾宗教,也有惡待其他宗教之方 面,但此情況非伊斯蘭特有。某程度上,這也是政客的「官方」觀點,不僅美國政府如是,大部分西方國家亦然(雖然此派部份國家如英、加、澳亦開始改變政 策)。
但維護伊斯蘭此立場,從政策上言可說是徹底失敗,因為此說否認事實-古蘭經與聖訓確實提供理據,使人可以施暴、偏袒男性,乃至歧視別宗教。
至 於另一派觀點,如學者Patricia Crone及作者Paul Berman,則用不同詞語形容,諸如「政治伊斯蘭」、伊斯蘭主義、薩拉菲派、瓦哈比派、聖戰主義等,旨在道明現象背後之宗教根源。此派認為暴行源於一場 思想運動,為將伊斯蘭教法強加於人,甚至不惜動武,並且認為這場思想運動在中東、北非、東南亞甚至歐洲愈見流行。今年7月英國首相卡梅倫曾說:「單否認伊 斯蘭教與極端主義有關,這根本行不通,因為那些極端主義者的確自認是穆斯林。事實上,從伍利奇(Woolwich)到突尼斯,從渥太華到峇厘島,那等殺人 兇手都受同樣的扭曲說法影響,此說聲稱基於某種信仰。否定這點,對事情一點幫忙也沒有。」所言甚是。
「激進伊斯蘭源於伊斯蘭經典」之說,對 恐怖主義理解得透徹,亦認真看待宗教爭議,不會將宗教看成煙幕,轉而尋找所謂的「真正」動機-如「對社會、經濟不滿」。此派明白極端化之問題古已有之,不 僅是某個自殺式襲擊者一時衝動穿上炸彈背心,或某個武裝份子因一念之差手執機槍行凶,卻是源於清真寺和宗教學校,因為伊瑪目教學生仇恨、排斥別人,教他們 遵從麥地那時期的伊斯蘭。
西方政府曾經嘗試接觸「溫和派」穆斯林,也有伊瑪目與社區首領讉責恐襲,稱是純粹、愛和平之伊斯蘭代表;可惜此舉 並未促成有意義的想法交流。這些所謂溫和派伊斯蘭代表,堅持暴行無關乎伊斯蘭,於是古蘭經與聖訓內狹隘與暴力的教導從未被承認或揚棄;也從沒有人提過,要 從內部改變伊斯蘭,摒除道德上不合時宜之教義,與現代社會看齊,並真誠地寛容異信仰者。
政府專橫、內戰、無政府主義、經濟困境等種種因素, 固然有分令伊斯蘭主義運動擴展,但更重要的是,只有當西方社會,還有穆斯林本身意識到運動背後的宗教思想根源問題,認真對付,才能力挽狂瀾。若不處理思想 問題,就難對付暴力極端主義。對伊斯蘭教法與殉道的非暴力傳道,是所有聖戰之前奏,我們必須正視。
及時制止自殺式襲擊者引爆身上 炸彈,這無助於對抗麥地那觀點,因為總有死士很快可以補上。就算一舉殲滅伊斯蘭國、阿蓋達、博科哈拉姆(「禁止西方教育」)組織或者青年黨,也無補於事, 因為必有新的極端組織冒起。我們必須認真對付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用生命、自由、尋求幸福等更佳想法,取代死亡、狹隘、追求後世的信息,才能打贏此仗。
這篇文章翻譯自Ayaan Hirsi Ali的在線文章「Islam is a religion of vi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