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60
1
作者
恐嚇西方─從拉什到本篤
Daniel Pipes〈伊斯蘭暴力問題探討〉,《紐約太陽報》(“A Look at Islamic Violence,” NY Sun, 2006年9月26日)
教宗言論觸怒穆斯林,引發暴力行為;這種模式自1989年初現,情況一直在加劇。從該年起,曾六次有西方人言行觸怒穆斯林,從而引來死亡威脅,並觸發穆斯林世界暴力。細看這六次事件,有一定啟發:
1989:拉什?Y(Salman Rushdie)的小說《撒旦的詩篇》(Satanic Verses)使霍梅尼(Ayatollah Khomeini)下追殺令,要致他與出版商於死地。理由是該書「褻瀆伊斯蘭、先知、與古蘭經」。繼起的暴力事件引致20多人死亡,大都發生在印度。
1997:美國終審法院拒絕拆除法庭內一個造於1930年代的壁緣裝飾,上面有穆罕默德為立法者圖案;美國伊斯蘭關係議會(Council on American-Islamic Relations)提出抗議,引發印度暴亂,多人受傷。
2002:美國福音派領袖佛威爾(Jerry Falwell)稱穆罕默德為「恐怖分子」,致使印度有教會被焚毀,最少十人死亡。
2005:《新聞週刊》錯誤報道,指關塔那摩灣 (Guantanamo Bay) 美國調查員「為了盤問疑犯將古蘭經沖進?所」。著名的巴基斯坦板球手伊姆蘭汗(Imran Khan)提起這報道,引發整個穆斯林世界抗議,事件造成最少十五人死亡。
2006年2月:丹麥《玉蘭郵報》(Jyllands-Posten)刊登十二幅關於穆罕默德的漫畫;哥林哈根(Copenhagen)一位巴勒斯坦阿拉伯伊瑪目阿布拉班(Ahmed Abdel Rahman Abu Laban)激發穆斯林對抗丹麥政府,他成功了,導致數百人死亡,多發生於尼日利亞(Nigeria)。
2006年9月:教宗本篤十六引述一位拜占庭皇帝的說法,指伊斯蘭「邪惡和不人道」。事件導致幾所教會受炸彈襲擊,數名基督徒被殺。
從這六次事件可以看見,類似事件發生頻率幾近倍增,第一次與第二次事件之間相隔八年,第二至三次相隔五年,然後是三年、一年,到半年。
首次事件─霍梅尼對拉什?Y下格殺令─讓世界震驚,以前從沒有人想過,一個穆斯林獨裁者竟能左右一位居於倫敦的英國公民之寫作內容。十七年後,穆斯林高呼「刺殺教宗」(其中一次在倫敦西敏寺),這時大家已習以為常,一切都在預料之內。穆斯林愈來愈容易被激怒,西方人對此卻愈來愈麻木。
相比起來,歐洲事件(拉什?Y、丹麥漫畫、教宗本篤十六)所引發的回響,遠比美國(終審法院、佛威爾、把古蘭經沖進廁所)的大,反映伊斯蘭人士敵對歐洲人甚於美國人。
伊斯蘭人士漠視抽象含義。拉什迪魔幻式的現實主義、美國終審法院牆飾所表達的正面意義、把古蘭經沖進廁所這故事真實性之成疑(嘗試過在馬桶沖走一本書嗎?) 、丹麥漫畫的溫和特質、及本篤十六講話的抽象含義─穆斯林全不在乎。
似乎我們沒法預計何事會觸怒穆斯林群眾。如果說《撒旦的詩篇》傷害穆斯林感情,與許多中世紀、現代以至當代作品比較起來,這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其他美國福音派人士對穆罕默德的批評,比佛威爾更不留情面;美國南部的佈道家魏尼斯(Jerry Vines)曾說穆罕默德是「惡魔附身的孌童癖,有十二個妻子」,然而他卻沒有引發暴力事件。為何挪威佈道家索果德(Runar Soggard)稱穆罕默德為「心神昏亂的孌童癖」只引發地區爭議,丹麥漫畫卻引起全球騷動?
其中一個原因是,蜚聲國際的伊斯蘭人士(霍梅尼、美國伊斯蘭關係議會、伊姆蘭汗、阿布拉班)往往是關鍵人物,能將一般不快情緒化為憤怒的推動力。沒有伊斯蘭人士推波助瀾的話,往往可以相安無事的。
暴力的擴展程度似乎更難預料─誰會誰到幾幅漫畫導致死傷人數最多?教宗言論死傷人數最少?又為甚麼印度發生這麼多暴力?
這些事件也反映穆斯林對其他人缺乏相互的尊重。沙地阿拉伯政府禁止聖經、十字架,和大衛之星圖案,穆斯林也常常刊載令人倒胃的諷刺猶太人的漫畫。
上述六次憤怒和攻擊事件並沒甚麼陰謀,卻反映出單一、持續的恐嚇運動,以後肯定陸續有來。其基本信息是:「你們西方人再沒有權對伊斯蘭、先知、古蘭經說三道四,伊斯蘭法也規限你們。」同一信息將一再出現,直至西方人終於妥協,或穆斯林了解他們的努力失敗為止。
2006年9月27日:幾位讀者在上述六次事件以外作出補充,包括:
2004年11月荷蘭製片人梵谷(Theo van Gogh)遭謀殺。孟加拉醫生及作家納西倫(Taslima Nasreen)被處決。
然而這與上述模式不符,事件並非由西方人某一言行觸發穆斯林世界暴力,這只是針對兩名個人的。以下事件比較貼近這模式,卻發生於尼日利亞,情況明顯與在西方發生的有別。
2002年11月丹尼爾 (Isioma Daniel) 在《今日報》 (This Day) 撰文論世界小姐選舉遭穆斯林批評,作者回應說:「穆罕默德如何想?老實說,我想他大概也會娶其中一位世界小姐做老婆。」言論引發穆斯林─基督徒衝突,逾二百人傷亡及無家可歸,報社遭焚毀。
這篇文章是翻譯自Daniel Pipes的在線文章”Intimidating the West, from Rushdie to Bened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