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65

207

​作者

CARM

什麼是棕枝主日?

盧克•韋恩(Luke Wayne)(https://carm.org/author/luke-wayne/)

2018年2月23日

 

棕枝主日(Palm Sunday)是復活節(https://carm.org/other-questions/what-is-the-history-of-the-easter-holiday/)前的主日,這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紀念耶穌復活的主日的前一周凱旋進入耶路撒冷。棕枝主日就其本身而言是對耶穌作為彌賽亞(救主)和君王的慶祝,但對大多數慶祝的基督徒來說,它也標誌著為期一周的紀念耶穌最後日子的開始,特別是祂犧牲(獻祭)的死亡和復活。因此,棕枝主日通常不僅被視為紀念和慶祝的日子,也是對復活節本身的期待之一,以及慶祝十字架、空墳墓和耶穌代表我們最終戰勝罪惡和死亡。

 

為什麼叫「棕枝」主日

在耶穌復活的主日的前一周,祂進入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逾越節會在那周晚些時候開始,耶穌騎著驢子進入聖城,應驗了預言(撒迦利亞書9:9),祂受到人們充滿興奮和期待的歡迎。約翰告訴我們:

 

「第二天,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祂,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約翰福音12:12-13)

 

馬太和馬可提到,當耶穌進入聖城時,這些樹枝被放在耶穌面前的路上:

 

「眾人多半把衣服鋪在路上。還有人砍下樹枝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眾人,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耶穌既進了耶路撒冷,合城都驚動了,說,『這是誰。』眾人說,『這是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穌。』」(馬太福音21:8-11)
「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可福音11:8-10)

 

盡管馬太和馬可都沒有明確說那些樹枝是棕樹枝,但這些樹枝可以平鋪在地上供耶穌走過去,這一事實最符合棕樹枝的情況,當然,這在約翰的敘述中非常清楚。棕樹枝並不是唯一被剪下來放在耶穌腳下的樹枝,但約翰強調了棕樹枝,因為棕樹枝引發特殊的聯想,這可能也是事實。在古代猶太人和羅馬人的文學作品中,棕樹枝是勝利的象徵,也經常和桂冠一起被授予,以此來尊榮君王。在一些猶太人的著作中,我們同樣看到棕樹枝與讚美神拯救祂的子民有關:

 

「一百七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猶太人手拿棕欄枝【棕樹枝】進入衛城,沿途用歌聲、琴聲、拔聲和絲弦的樂器聲讚美上主,因為祂將以色列的仇敵消滅了」(馬加比一書13:51)【http://www.xiaodelan.love/BookInfo.asp?ID=10628】

 

不管怎樣,樹枝顯然不是該事件的主要焦點。路加的敘述根本沒有提到樹枝:

 

「走的時候,眾人把衣服鋪在路上。將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欖山的時候,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神,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路加福音19:36-38)

 

顯然,最重要的事實不是詳細記錄他們擺在耶穌面前的東西,而是強調一個事實,他們尊重耶穌,並承認耶穌確實是應許要來的彌賽亞(無論如何,至少暫時是這樣)。我們在列王紀下中看到類似的行為,當時耶戶(Jehu)第一次被宣佈為王:

 

「他們就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台階,使耶戶坐在其上。他們吹角,說,『耶戶作王了。』」(列王紀下9:13)

 

不過,雖然棕樹枝在整個敘事中是一個相對較小的細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成為整個事件的象徵,是尊榮耶穌作為彌賽亞君王的外表可見的肢體表現。這一概念似乎在啟示錄中因為類似的意象得到加強,萬國萬民的大群人前來尊榮基督:

 

「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與羔羊。』」(啟示錄7:9-10)

 

啟示錄(也是由約翰寫的)再次提到了對耶穌(羔羊)的尊榮,並且人們帶著棕樹枝前來高呼對祂的讚美。啟示錄第7章中使用棕樹枝是否專門是為了呼應耶穌的凱旋進城,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但這種意象的重疊有助於在後來各個時代的許多基督徒心目中鞏固棕樹枝的象徵,它代表了對耶穌的讚美,祂是戰勝了罪和死亡的得勝的基督,並將永遠統治萬國。因此,這一事件的年度紀念活動並不是「凱旋進城主日」這樣更直截了當的東西,而是藉著這個符號被稱為「棕枝主日」,盡管其含義實際上是一樣的。

 

基督徒應該慶祝棕枝主日嗎?

聖經沒有任何地方命令或者甚至暗示基督徒必須每年紀念耶穌凱旋進城的事件。確實,棕枝主日是在教會最初的幾個世紀裡構想出來的。它似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起來的,因為圍繞有關復活節慶祝的傳統變得時間越來越長,細節越來越複雜,直到歷史上很晚時期才形成。因此,任何基督徒在良知上都沒有需要慶祝棕枝主日的心理負擔。它只是一種(人為)傳統。

不過,每年專門拿出一天來慶祝耶穌作為凱旋得勝的君王和期待已久的彌賽亞,作為神的兒子和萬國的主永遠坐在大衛的寶座上,這個想法並沒有錯。雖然我們應該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謹記並尊榮耶穌是我們得勝的主和王,但定期舉行公開慶祝和紀念這一歷史事實,特別是作為我們在復活節前後對耶穌犧牲的死亡和榮耀的復活的整體紀念的一部分,肯定不是犯罪,甚至或許是相當有益身心的。在整個耶穌受難敘事的背景下,「凱旋進城」(Triumphal Entry)也應作為對我們的一個提醒:

 

「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翰福音1:11-13)

 

耶穌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作為得勝的君王受到眾人歡呼,僅僅幾天之後,祂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通過十字架,祂確實征服得勝了。藉著死,祂殺死了死亡,當祂的墳墓被發現為空時,再也沒有墳墓能拘禁那些在祂裡面的人。耶穌確實是得勝的君王,棕枝主日就是慶祝這件事。它不應被解析為基督徒的強制性義務,也不應被理解為在神面前的值得讚揚的功勞,但就人類自願的傳統而言,棕枝主日似乎是一個相當好的傳統。

 

這篇文章翻譯自Luke Wayne的在線文章「What is Palm Sunday」

https://www.carm.org/other-questions/what-is-palm-sunday/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