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662
3
作者
Jeffrey Kranz
妥拉:摩西五經簡介
Jeffrey Kranz(https://overviewbible.com/author/jeffrey-kranz/)
2019 年8月16日
妥拉,源自希伯來語中的「律法」一詞
摩西五書,意思是「五本書」或「五卷書」
摩西五經(又稱「摩西經」,或簡稱為「摩西」),傳統上認為這些書的主要來源是摩西
摩西律法,把第一個和第三個名稱結合起來
這些書卷都各自有其結構和故事,但是現在我們要縮小範圍來閱讀律法書的整體作用。
(https://overviewbible.com/wp-content/uploads/2019/08/IMG_20190808_171743.jpg)
「妥拉」是什麼意思?
希伯來語中妥拉(torah)的意思是「法律」或「法規」。如果你熟知這些書,那幾乎就是你需要的所有解釋了。先知摩西在這裡向以色列人介紹了十誡,以及其他許多「行為規範」和「禁忌」。如果你閱讀英語聖經,那麼你找不到「妥拉(Torah)」這個詞,相反,你通常只會看到「律法(the law)」一詞。
但這不是我們今天慣性思維中的那種法律。當聖經的作者提到「律法」時,他們通常指的是以下兩種情況之一:
1. 神與以色列之間的合作關係
人類制定現代法律是來維護社會秩序。但是摩西五經並不是立法;而是與忠心有關。妥拉的第二卷書出埃及記,講述了神如何在以色列和他自己之間締結盟約的故事:他是他們的神,他們是神的子民。這類協議在當時被稱為盟約(https://overviewbible.com/covenant/),在古代近東,這種協議頗為常見(https://overviewbible.com/covenant-john-walton/)。
盟約類似於合同或協定。在遠古時代,某些王國強大到足以越過自己的國疆行使權力。這些國王可能會跟較弱小的國家或城池結盟。這些小國的國王,通常稱為附庸國,會效忠於強國—即宗主國—的國王。附庸國將回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並會依靠宗主國提供的經濟機會和軍事保護。強大的宗主國從附庸國那裡獲得貢品和賦稅–更不用說有權吹噓另一國家受其統治了。
這些盟約通常包括附庸國需要遵守的規則。如果附庸國遵守了規則,那麼他們就可以享受宗主國的恩待。如果附庸國違反了規則,尤其是如果附庸國出賣了宗主國並幫助宗主國的敵人,他們將受到懲罰和詛咒。
以此類推,神自己在妥拉中擔任宗主的角色。他從埃及把以色列民拯救了出來,還和他們立了盟約。如果以色列遵守神的規則(他的律法),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享受神的指引和保護。如果他們不遵守,神就不再保護他們,以色列民將無法繼續擁有他們的土地。以色列同意這些條款,那麼律法的約就生效。
摩西去告訴百姓耶和華所有的話和律法時,他們就齊聲回答:「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然後,摩西寫下了耶和華所說的一切。(出埃及記24:3—4)
整本聖經的其餘部分都將這種盟約式的協議稱為「律法」。
2. 該盟約的具體條款
這些律例、典章,和法度是耶和華與以色列人在西奈山借著摩西立的。(利未記26:46)
「律法」通常指的是廣義上的盟約,但你還會在律法書中找到具體的「法律」。這些是「你們應當」和「你們不可」的條款。它們是設宴和獻祭的儀式。它們是關於飲食、性受、穿衣、和公義的規定。用來指引如何建立一個合宜的敬拜場所,諸如此類。
在出埃及記的後半部分都可以找到這些規定,而利未記幾乎完全是這類的規定。在民數記中夾雜著一些,申命記的中間部分也集中出現了一些。單獨的律法有幾百條,但它們可以歸結為兩個總體原則:
對神的愛和委身。以色列人不可崇拜別神,由於神的聖殿在他們的中間,因此他們在儀式上保持一定程度的聖潔。
對他人的愛與尊重。期望以色列人對邊緣化群體表現出慷慨,對富人和窮人都實行公義,不要使對方蒙羞。
某些律法存在的具體原因不清楚。對於古代猶太人為何認為豬肉和混合面料是違禁品,學者們提出了各種論點。要記住的重點是,他們相信這些習俗將他們與古代近東的鄰國區分開來,反映出他們的神與其他國家的神是分別為聖的。
3. 記錄盟約的部分經文
「律法」不僅是指盟約的具體條款和盟約本身,而且還指聖經中講述盟約故事的作品。盡管聖經的前五卷書本身就是各自獨立的,但它們仍構成一部作品,猶太人和基督徒稱其為「妥拉」。
摩西五書的總結
妥拉是一部五卷書的集合,每本書都為整體效力。以下是每本書的主要內容,以及每本書如何為摩西律法這個整體服務的。
1. 創世記
創世紀(總結的完整版:https://overviewbible.com/genesis/)講述了摩西五經的大致背景,設定了一些宇宙中的關鍵動力。古代的以色列人相信,他們的神是在混沌中創造世界的,並創造了植物、動物、和人類充滿在世界中。這位神掌管著物質世界和形而上的領域(地和天)及其間的居民。在聖經的開頭,神、人、以及其他靈物和平地相處其中。
但是,叛亂爆發了,至少有一個屬靈的叛徒(稱為「蛇」)誘惑人反抗神的命令—選擇自己來辨明是非。暴力升級,最終神將人世界和靈界劃分為不同的國家。(通天的巴別塔的故事(https://blog.logos.com/2017/11/really-happened-tower-babel/))古代以色列人認為,每個國家都得到了崇拜他們自己的神靈的神殿以尋求庇佑和供應。(申命記4:19—20;32:7—9)
「我必叫你 [亞伯拉罕] 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 […];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創世記12:2—3)
然而,這位淩駕於所有其他神靈之上的(「至高神」)選擇直接與人打交道,這個人我們知道是亞伯拉罕。他承諾給亞伯拉罕的後裔屬於自己的土地。最終,神計畫通過亞伯拉罕賜福每個民族,甚至是那些跟他沒有直接聯繫的民族。創世記以亞伯拉罕的孫子以色列為結尾,他的家人為了逃避饑荒搬到埃及去。
2. 出埃及記
出埃及記(總結的完整版[https://overviewbible.com/exodus/])講述了以色列出埃及(本卷書由此得名)並與神立約的故事。亞伯拉罕的後裔在埃及成倍增加,因此法老王(埃及萬神殿的一部分)把他們貶為奴隸。然後,神從殘暴的埃及人和壓迫他們的埃及神手中拯救了以色列民。
「又要敗壞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華。」(出埃及記12:12)
神將以色列民帶到曠野的西奈山腳下。在這裡,他們進入了在前文中討論的盟約。在整個過程中,神與一位名叫摩西的先知同工。他成為神和以色列民之間的中保,肩負著號召人民跟隨神並處理他們的抱怨和爭端的任務。他在以色列民面前代表神,在他們違反神律法的時候代表全族與神和解。
出埃及記的結尾是摩西與以色列民一起建造了一座移動的聖殿(稱為會幕)。然後,神從山頂降下來,充滿了會幕—如此,宇宙中最偉大的存在移居到了凡人的營帳中。
3. 利未記
利未記(總結的完整版[https://overviewbible.com/leviticus/])探討了以色列民這麼近距離地接近神有什麼能做的和應該做的事。這卷書大部分是給人和祭司遵守的規矩和禮儀,目的是讓他們自己和會幕成為適合神居住的地方。
本書的前半部分著眼於對以色列祭司的期望:維護會幕的人,以及代表其他人向神獻祭的人。這些祭司全部來自以色列的一個支派:利未支派。這卷書的名字源於祭司利未。
4. 民數記
民數記(總結的完整版[https://overviewbible.com/numbers/])描繪了從西奈山到應許之地迦南邊緣的兩次旅程。因為在書的開頭和結尾,摩西數點了人數,這卷書由此得名。第一次數點之後,摩西和以色列民搬到了應許之地的邊緣。但是,有一些探子說,迦南地的民太強大了,無法驅逐出去時,以色列民就反抗摩西和神—計畫殺死摩西,重新服侍法老和埃及人。
因為這一舉動,整整一代以色列民失去了應許之地。他們不想佔領這塊土地,但神不能撤回他的工作,讓他們的兒女重新被埃及奴役。因此,在接下來的40年中,神在曠野指路、保護、和訓練他們,直到下一代人取代了這一代。那一代人回到迦南地的邊緣,差不多準備佔領這片土地。
在整個民數記中,我們看到一種緊張關係為了舊約其餘部分的故事而建立起來:即使以色列始終不遵守盟約,神也設法保持盟約直到結束。當子民叛逆摩西和神時,神就懲罰他們,但總有一部分餘民得到神的饒恕。
5. 申命記
申命記(總結的完整版[https://overviewbible.com/deuteronomy/])既是妥拉的回顧,也是舊約其餘部分的預覽。書名本身來自希臘詞,意思是「第二條律法」,因為在申命記中,摩西再次向下一代的以色列民說明了神的律法。摩西回顧了神所有慷慨和大能的事蹟:他是如何將他們從埃及救出來,在西奈山打雷,在曠野供應他們。
摩西然後告訴以色列民,進入這片土地時,他們需要選擇是否侍奉迦南人的神。他們可以選擇遵守摩西所賦予的律法,享受神的保護和福氣。或者,他們可以放棄妥拉,自己選擇對錯(就像創世紀中悖逆的人)。如果他們通過違反盟約而成為神的仇敵,那麼神會移走他的保護,以色列再也無法保住自己的土地。
摩西強烈建議他們嚴格遵守律法。
這篇文章翻譯自Jeffrey Kranz的在線文章「The Torah: A Quick Overview of the Pentate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