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680

31

​作者

Mario Alexis Portella

認清伊斯蘭正在接管

認清伊斯蘭正在接管



英國彼得伯勒(Peterborough)的一座清真寺內,一輛警車停在門口,以防止可能發生的騷亂。

艾哈邁德·古爾汗·卡爾塔爾(Ahmet Gurhan Kartal)/阿納多盧(Anadolu),法新社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主流媒體已經報導過(https://www.nytimes.com/2024/08/03/world/europe/uk-stabbing-riots-far-right-protesters-explained.html),7月29日,在利物浦附近的海濱小鎮紹斯波特(Southport)的一個舞蹈課上發生了持刀傷人事件,造成三名少女死亡(https://www.theguardian.com/uk-news/article/2024/jul/30/people-in-critical-condition-southport-attack-stabbings),五名兒童傷勢嚴重,在此之後,「一些社交媒體紅人、反穆斯林極端分子和法西斯團體煽動騷亂。」

 

他們表示,極右翼受到網路虛假資訊的驅使(https://www.nytimes.com/2024/07/31/world/europe/uk-stabbing-southport-riot-police.html),認為襲擊者阿克塞爾·魯達庫巴納(Axel Rudakubana)是一名穆斯林移民,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威爾士基督徒,父母是盧旺達人。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譴責襲擊是「極右翼暴徒行為」。他補充說:「毫無疑問:參與這場暴力事件的人將受到法律的全面制裁。」

 

雖然有關騷亂的報導並不虛假,但它並不一定是全部事實。

 

這場引起英國公眾動亂的騷亂其實始於7月中旬,騷亂者既不是白人也不是英國人。在倫敦東部郊區的陶爾哈姆萊茨(Tower Hamlets)鎮,居住人口中40%是穆斯林,數百名男子暴力地走上街頭,投擲石塊,砸毀汽車和財物。倫敦員警廳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稱(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3651945/Bangladeshis-clash-streets-London-rioters-hurl-missiles-police-smash-cars-10-killed-anti-government-riots-Dhaka.html#v-510812688663790219),有「兩大群」男子在街上打架,並且有數百人參與了倫敦東部懷特查佩爾(Whitechapel)的大規模示威活動。這些暴力事件似乎與孟加拉規模更大、傷亡更慘重的反政府騷亂有關。當然,主流媒體幾乎沒有報導此事。

 

同樣,新聞很少報導,上周日,一名66歲的婦女和一名80歲的男子在以色列霍隆(Holon)被一名35歲的伊斯蘭恐怖分子阿馬爾·拉扎克·卡梅爾·奧德(Amar Razak Kamel Odeh)襲擊,遭遇致命性刺傷(https://www.thejc.com/news/israel/eighty-year-old-man-killed-in-double-murder-by-terrorist-in-central-israel-cywqpw6t),奧德住在約旦河西岸。類似的事件還有,上週五,在法國的馬恩河畔奧爾梅松(Ormesson-sur-Marne)(瓦爾德馬恩,Val-de-Marne)平斯芬特(Pince-Vent)購物中心附近,一名手持刀具的穆斯林男子威脅員警,並多次高喊「真主更大」(Allahu Akbar),隨後被捕並被拘留。

 

最直接的掩飾藉口是,如果不算辯解的話,穆斯林實施這種暴力,尤其當他們高呼「真主更大」時,是為了表明伊斯蘭是一種和平的宗教,而這些伊斯蘭主義者歪曲了伊斯蘭的意義。

 

這種說法與事實相去甚遠。

 

事實上,一場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社會變革正在我們眼前發生,然而大多數人卻拒絕承認伊斯蘭正在征服https://www.hungari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culture_society/europe_islamisation_migration_muslims_viktor_orban/)西方。

 

「真主更大」的含義

 

許多人從未費心研究過伊斯蘭,這需要對阿拉伯語有最低限度的了解,他們以為「Allahu Akbar」的意思是「神是偉大的」,而實際上它的意思是「真主(穆斯林的神)是最偉大的」。術語「akbar」是阿拉伯語的最高級,而不是描述性詞語,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比較性詞語,翻譯過來(https://www.behindthename.com/name/akbar)就是「更大」或「最偉大的」。

 

「真主更大」是一句賦予穆斯林力量(https://islamqa.info/en/104119)並讓他們感到比其他人優越的頌詞(https://www.gatestoneinstitute.org/11326/allahu-akbar),這就是為什麼伊斯蘭激進分子在殺人時會高喊這句話。它最早記載在伊本·易司哈格(Ibn Ishaq)的編年史《真主使者生平》(Sirat Rasul Allah),這是伊斯蘭先知去世幾個世紀後寫成的第一部傳記:

 

「我猛撲向他,砍下了他的頭,然後朝營地的方向跑去,大喊『真主更大』,我的兩個同伴也照做了。」伊本·易司哈格回憶起先知在軍事突襲前給他手下的命令:「與所有阻礙真主的人戰鬥,殺死那些不信仰真主的人。」【1】

 

雖然根據(https://www.gatestoneinstitute.org/11326/allahu-akbar)《穆斯林聖訓》的記載,它當然也在溫和的情況下使用,但真主的先知於公元628年對居住在麥地那以北90英里(145公里)的海拜爾(Khaybar)的猶太人發動了襲擊,戰鬥口號是:「真主更大,海拜爾將面臨毀滅。」【2】

 

定義伊斯蘭

 

古蘭經說明,「真主所喜悅的宗教【din】,確是伊斯蘭(順從,submission)。」(古蘭經3:19)Din是阿拉伯語中「宗教」的意思,「通常是指一全套生活方式…它通過人們意識到的方式滲透到整個社會結構中。」【3】從其閃米特語的詞源來看,它也可以理解為一個遭受(https://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ten-sefirot-din-gevurah)「審判」的人。

 

根據伊斯蘭學者的說法,順從(islām)既是通過先知所降示的宗教的專有名稱,也是一種詮釋了遵循真主意志的狀態。許多穆斯林認為,古蘭經3:19表明,通過先知所降示的宗教是真主唯一接受的宗教,但它的普世含義是,「這已被歷代許多伊斯蘭權威所強調,即這節經文中的『伊斯蘭』(islām)指的是順從真主,即使它不是在伊斯蘭作為通過古蘭經降示的特定宗教的語境下。」【4】

 

「伊斯蘭」(Islam)是本源詞(maṣdar)-一個動詞名詞或行為名詞:阿拉伯語詞根s-l-m(al-Silm)的第四種形式,意為「順從」或「投降」。【5】因此,作為動詞名詞的「伊斯蘭」是「一種行為:它是一個人所做的事情,通過踐行伊斯蘭,一個人使自己成為…一名穆斯林」。【6】如今,按照伊斯蘭論證法,許多學者傾向於用al-Salaam來定義al-Silm,意為「和平」(peace)。

 

伊斯蘭(islām)沙拉姆(salām)(和平)這兩個詞源於同一個詞根,但它們之間沒有直接關係。在阿拉伯語中,詞根s-l-m相當於猶太語和所有閃米特語中的sh-l-m,意為「健康、平安」。在阿拉伯語中,沙拉姆(salām)意為「平安」,薩拉瑪(salāma)意為「健康」,伊斯蘭(islām)意為「投降」或「順從」。伊斯蘭(islām)源於動詞aslama,意為「順從」或「讓自己完全屈從」。因此,伊斯蘭(islām)是讓自己屈從或順從真主的行為。【7】

 

認清威脅

 

在美國,第一位、或許也是唯一一位既認識到伊斯蘭的征服性質又採取行動的總統是湯瑪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1786年,在傑弗遜、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當時分別擔任駐法國和英國大使-與的黎波里(Tripoli)駐英國大使西迪·哈吉·阿卜杜勒·拉赫曼·阿賈(Sidi Haji Abdul Rahman Adja)的會晤中(https://www.politifact.com/barbary/),阿賈要求繳納相當於這個新國家整個預算的六分之一作為貢品。

 

當傑弗遜問為什麼,因為新生的美國從來沒有攻擊過的黎波里時,這位酋長解釋說:「這是聖戰。」

 

在這次外交交流之後,他們在給國會的一封信(http://raymondibrahim.com/2018/06/10/barbary-islamic-terrorism-americas-first-military-victory/)中解釋了巴巴里國家(Barbary States)(在利比亞)迄今無法解釋的敵意的來源:

 

「我們冒昧地問了幾個問題,關於他們【巴巴里人】聲稱要向沒有傷害過他們的國家發動戰爭的藉口,並指出,我們認為全人類都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既沒有傷害過我們,也沒有挑釁過我們。大使回答說,根據他們的先知的法律記載,在他們的古蘭經中,所有不承認他們權威的國家都是罪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在任何地方向他們發動戰爭,把他們能俘虜的人變成奴隸,每個在戰場上犧牲的穆斯林都一定會進入樂園。」

 

伊斯蘭及其巴巴里信徒的自我辯解,以他們先知和神的名義的所作所為,深深地困擾著湯瑪斯·傑弗遜。美利堅民族有著宗教寬容的傳統。事實上,傑弗遜本人曾與他人共同起草《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並影響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https://www.hungari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culture_society/thomas-jefferson-the-unsung-hero-of-individual-rights/)的通過,該修正案同樣賦予了宗教自由。不過,伊斯蘭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宗教都不一樣。國會最終授權傑弗遜在就職後派遣海軍艦艇攻擊襲擊和綁架美國商人的巴巴里穆斯林。

 

如今,聖戰者將自己偽裝成溫和的、被同化的穆斯林,

 

他們更難被單獨對待,因為他們穿的是西裝而不是炸彈背心,更喜歡「打官司」而不是打仗,【8】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被媒體和西方政府的眾議院接納為和平的支持者。他們一副兩面三刀的做派,公開宣導自由企業、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同時又參與以伊斯蘭教法(sharia)為基礎的顛覆活動,鼓勵仇恨、區別對待和暴力。

 

就像傑弗遜直面伊斯蘭的征服本質一樣,西方領導人也必須採取同樣的行動,以免局勢真正失控,就像在英國似乎已然發生的那樣。

 

【1】伊本·易司哈格(Ibn Ishaq),《真主使者生平》(Sirat Rasul Allah),紀堯姆(A. Guillaume)譯,《穆罕默德生平》(The Life of Muhammad)。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1982年,第671-672頁。

【2】A. Z. Muhammad, “Allahu Akbar.”

【3】謝哈布·艾哈邁德(Shahab Ahmed),《什麼是伊斯蘭?成為伊斯蘭的重要性》(What Is Islam?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Islamic)。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87頁。

【4】賽義德·侯賽因·納斯爾(Seyyed Hossein Nasr)主編,《古蘭經研究》(The Study of the Quran)。紐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15年,135頁。

【5】參見Ahmed, 2016, 5. Ahmed cites L. Gardet, “Islām i. ‘Definition and Theories of Meaning’, Encyclopedia of Islam, Vol. 4. Leiden, E.J. Brill, 1978, 171–74。

【6】Ahmed, 101.

【7】薩米爾·哈利勒·薩米爾(Samir Khalil Samir),《關於伊斯蘭的111個問題》(111 Questions on Islam)。三藩市:伊格內修斯出版社(Ignatius Press),2008,65頁。

【8】威廉·基爾派翠克(William Kilpatrick),《基督教、伊斯蘭與無神論:西方靈魂之爭》(Christianity, Islam and Atheism: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the West)。三藩市,伊格內修斯出版社,2012年,第194–195頁。

 

馬里奧·亞歷克西斯·波特拉(Mario Alexis Portella)是佛羅倫斯大主教管區總監(Archdiocesan Chancellor of Florence),也是聖瑪麗亞·德爾·菲奧雷大教堂的小教士(Minor Canon of the 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del Fiore)。他擁有羅馬拉特蘭宗座大學(Pontifical Lateran University)教會法和民法博士學位;他還擁有福特漢姆(Fordham)大學中世紀歷史碩士學位和聖約望大學政府與政治學士學位。他著有《伊斯蘭:和平的宗教?對自然權利的侵犯和西方的掩蓋》(Islam: Religion of Peace? The Violation of Natural Rights and Western Cover Up)和《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的修道主義:兩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遺產》(Ethiopian and Eritrean Monasticism: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wo Nations)。

 

這篇文章翻譯自Mario Alexis Portella的在線文章「Recognizing the Islamic Takeover」

https://www.hungarianconservative.com/articles/opinion/riots_uk_islam_takeover-of-the-west_opin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