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7
10
作者
以便尼派與伊斯蘭信仰的關聯性
以便尼派與伊斯蘭信仰的關聯性
一 、以便尼派(Ebionites)名稱的起源
以便尼派Ebionites這詞源自希伯來語的 'אֶבְיוֹן (’evyôn),意為「自甘貧窮的人」或「貧寒人」。該詞最早出現並非貶義之詞,而是初期猶太基督徒群體的自稱,耶路撒冷曾出現猶太裔基督徒,為了促進神國的擴張,甘心變賣所有,交給教會發配,大家過著公社的生活(使徒行傳4:32-37)。新約聖經中,沒有直接提到「以便尼」這名字。這名字的稱呼,最早是由第二世紀的教父愛任紐(Irenaeus)和俄利根(Origen)等人,曾以此稱呼初期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
由於耶路撒冷教會,在向猶太人傳講耶穌是神的兒子,神是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這信息會妨礙猶太人對基督福音的接受,耶路撒冷教會,只能先傳講耶穌是彌賽亞、先把耶穌的神性啟示,保留或隱藏起來。對猶太同袍傳講耶穌就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約翰福音1:41;1:46;4:29)。
值得留意,羅馬官方後期曾用了另一個名詞;來稱呼基督徒:【拿撒勒黨sect of the Nazarenes】。這稱呼在新約曾出現,起初不是作為教派的名稱,而是作為對耶穌追隨者的廣義稱呼。使徒行傳 24:5「我們看這人(保羅)如瘟疫一般,是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的,又是【拿撒勒教黨】的一名首領。」此處的拿撒勒教黨指的是保羅和他的外邦信徒。耶穌經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馬可福音1:24;使徒行傳2:22;使徒行傳3:6)。
因此,信仰耶穌的,也被羅馬官方稱為,【拿撒勒的教黨】。提出這詞的辯士,指控保羅就是這黨的頭目,是帶頭攪亂天下的。顯然,被控告那震撼羅馬社會的,主要還是指保羅和他的外邦教會的基督徒,即,安提阿教會派出去的傳教士。這群隸屬外邦人安提阿教會信徒,他們其實是與耶路撒冷隸屬猶太人的教會信徒,在信仰耶穌的福音信息上,尤其論到耶穌的神性認知,是有巨大差別的。在新約教會歷史中,有時候,【拿撒勒派】若指與耶路撒冷教會有關聯的信徒,則主要是指他們是猶太信徒中。他們只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的信徒,除了120個得到聖靈澆灌的門徒,有些後期入教的猶太基督徒,開始拒絕保羅的基督論(加拉太書2:4;5:2-4;使徒行傳15:1)他們經常在保羅走過的地方攪局,宣稱不接受摩西律法系統的(守律法,行割禮)將無法得救。這一派後來被命名為【以便尼派】。羅馬官方提到的拿撒勒教黨,指的是保羅所服侍的信眾,他們承認耶穌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是生命的主,是神在肉體中顯現的(提摩太前書3:16)。這群隸屬安提阿教會的信徒,主要是由非猶太人組成,他們從保羅的教導中,領悟了耶穌基督具有神性的教義,接受保羅為外邦教會的使徒,接受福音書,保羅書信。
反觀耶路撒冷教會的會眾,他們過於看重自身的猶太信仰文化,從摩西律法衍生出來的生活習慣,看重割禮,遵守摩西律法,守潔淨等禮儀 ;只對自己的猶太同胞傳福音,傳的時候先隱藏,甚至否認耶穌的神性。耶柔米(Jerome)在寫給奥古斯丁的第七十五封信中,曾提到耶路撒冷這些【以便尼派】的猶太受眾。俄利根(Origen)在其《駁克爾蘇斯》(Contra Celsum)中也提到他們。而教父伊皮法紐斯Epiphanius在其著作《異端大全》(Panarion)中,明確的區分了「外邦人教會」和猶太教中有人信耶穌就是彌賽亞,卻否認了耶穌的神性的「以便尼派」。這兩個初期教會的群體,從教會信仰傳統看,兩群人都是信耶穌的,但卻各自擁有不同的耶穌是否具有神性立場的信徒。
二、以便尼派與初期耶路撒冷教會對耶穌基督神性(Christology)的立場
耶穌死裡復活第40天後升天前,要求門徒要等候聖靈的充滿(使徒行傳1:4),升天後第10天,聖靈突然在五旬節早晨,降臨充滿在等候的門徒身上,當天耶路撒冷有許多前來守五旬節慶的猶太人,他們看見聖靈降臨的現象,又看見一百二十位耶穌的門徒,在被聖靈充滿下,用別國的語言,稱頌神的偉大,就大大的稀奇。他們聽信了彼得的解說:這就是先知約珥應許的應驗。當天相信並接受耶穌就是彌賽亞的猶太人,人數就有三千,開創了耶路撒冷的教會。耶路撒冷的教會,全由猶太人組成,他們在信仰生活,文化上,仍然保留純正的猶太教傳統:守割禮、守安息日、守節慶,守食物律法,參加聖殿崇拜,把非猶太人排除在外。猶太人的摩西十條大誡命中,其中頭四條是要保守耶和華神格的純正。耶穌被大祭司下令處死,是因為耶穌承认自己就是神的兒子。這明顯觸犯了第四條誡命:妄稱耶和華的聖名。這就造成初期的耶路撒冷教會,在傳揚耶穌時,會先強調;耶穌就是神贖罪的羔羊,耶穌是應許中的彌賽亞,神藉著他的十字架,洗滌了我們的罪,使我們與神和好。教會先刻意的隱藏耶穌的神性,三一真神的觀念。
當主耶穌的十二個門徒還存活的時候,耶穌是擁有神性的彌賽亞,這真理在耶路撒冷教會內部,還繼續保留,傳講和相信。基督具有神性,更藉著後期四本福音書的記錄,流傳下去。然而,耶穌基督具有神性,是神的兒子,神聖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這真理對猶太人是有妨礙的。耶路撒冷教會對外宣講福音時,會暫時不提,雖然還沒有丟棄。只等猶太人歸信基督加入教會,才來強調耶穌是具有神性的基督,耶穌是道成了肉身,耶稣是神的兒子。值得留意的,教會在公元150年以前,新約聖經還在鑒定的過程中。猶太人就因為搞革命,猶太國被羅馬亡國於公元135年。活著的猶太人,包括耶路撒冷的猶太教會會眾也被趕出猶太地。他們甚至沒有新約的二十七卷福音書。初期猶太基督徒,非常看重自身猶太教的宗教文化,生活與食物習慣,不願接觸非猶太人。十二使徒也一心專注在對同胞傳講福音,不主動去傳給非猶太人(使徒行傳11:19)。較後有一些來自塞浦路斯和古利奈的信徒,到了安提阿。才開始向希臘人傳。巴拿巴被耶路撒冷教會派去安提阿鑒查,非猶太人歸信耶穌的事宜。由於外邦歸信基督的人越來越多,巴拿巴就去大數邀請了保羅,過來堅固安提阿教會(使徒行傳11:22-26)。安提阿教會漸漸發展成為向外邦人宣教的基地。
使徒保羅從小受到嚴謹的猶太教律法師的訓練。他起初非常反對,痛恨基督教會傳講耶穌就是彌賽亞。他曾參與追殺基督徒的工作。直到主耶穌親自向保羅顯現。他才發覺耶穌不只是彌賽亞,更是具有神性的彌賽亞。他的新認知震撼也傾覆了,他多年對猶太神學與宗教的訓練。保羅決定退到阿拉伯曠野閉門思過,勤讀聖經三年。神又把他提到第三層天,看見與聽見許多屬靈奧秘,保羅對耶穌是彌賽亞,更是具有神性的神子,他對耶穌的神性,終於有了徹底和清楚的認知。猶太政治與宗教領袖,繼續對羅馬帝國搞革命,他們誤解了撒迦利亞書 14:1-5的經文,以為革命失敗,也能促進彌賽亞裂天而降,彌賽亞要拿著鐵棒擊打列國(詩篇2),消滅敵對的勢力。革命的結果,導致耶路撒冷的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壞。猶太人繼續的搞革命,於公元135年,導致全國被滅。彌賽亞始終沒有來,剩下存活的猶太人,被趕出猶太地,猶大國從此亡國。耶路撒冷教會的猶太裔信徒,也遷移他鄉,過著流亡的生活。耶路撒冷的猶太基督徒,繼續隱藏耶穌的神性,經過两,三百年後,甚至丟掉了基督的神性。早期猶太裔基督徒,最大的敗筆,就是始終過度看重自己宗教文化的優越,又繼續拒絕與安提阿外邦人的教會往來。在教義上,公開拒絕承認保羅的「非猶太化」神學,自我分裂成為純屬猶太文化式的教會群體。
三、以便尼派Ebionites的基督論,導致後期的「異端」
1. 基督論的主張:亡國被趕散的猶太裔教會信徒,保存信耶穌是彌賽亞,卻隐藏甚至拒絕了耶穌的神性地位。他們曾被外邦基督教會的教父們,採用【以便尼Ebionites:自甘貧窮的人】來稱呼他們。這群以便尼信徒,幾百年後,從隱藏基督的神性,變成丟失了基督的神性。在失去第一代使徒的監護,最終導致了猶太裔基督徒所傳揚的耶穌,乃是一位不具神性:一個純粹的人類。他只是神所揀選的一位先知性人物。以便尼派曾支持「代養說」(Adoptionism):天上曾有三次發出如雷貫耳的聲音,宣稱耶稣是神的兒子:【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 3:17, 17:5;約翰福音 12:28)。這【代養說】在議題上只是個假設,沒有實際的神性意義。猶太教中信耶穌只是彌賽亞的群體,拒絕保羅的神學,甚至私下視保羅為背道的異端。猶太基督徒繼續堅信耶穌只是彌賽亞,是個人類,是律法的完成者,但避談耶穌的神性。
第三世紀,外邦教會內部,出現了亞流Arius的神學主张:【道曾經沒有;道是被造的】。外邦基督教會,終於站出來捍衛基督的神性,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主導下,在尼西亞這地方,召開大會商議討論有關基督的神性。教會史學家亞他那修(Athanasius) 和稍後的索克拉底(Socrates Scholasticus) 等人,記錄說約有318位主教,出席了此次的尼西亞會議(Council of Nicaea),會議通過了一個簡單明確的信仰告白,:我們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神的獨生子,為父所生,在萬世以前為父所生,是從神出來的神,從光出來的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受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同質(homoousios)。這句信經的告白,直接批判了類似亞流主義,以及以便尼派等派系信仰立場為異端。視他們信仰了一種「低等的基督論」。加上猶太裔基督徒,繼續拒絕與外邦人教會往來。這些猶太裔基督徒,崇尚公義、信心也需要配合行為,強調社會與行為的正義、強調對神的順從。信眾的社群特徵是簡樸、守律法、反羅馬政權,具有濃厚的末世論色彩。
2.教父們對以便尼派的評價
隨著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主張基督「與父同質」)確立正統的耶穌基督的神性論,以便尼派的立場,則被視為重大異端。他們甚至被稱為「異端的猶太基督徒」。
多位早期教父在他們的著作中,對以便尼派Ebionites有所記載,開始視其為異端:
教父 | 著作 | 對Ebionites的看法 |
依任紐(Irenaeus, 公元2世紀) | 《反異端》(Adversus Haereses) | 指出他們堅持摩西律法,否認耶穌的神性 |
俄利根(Origen, 公元3世紀) | 《評駁哲學家凱爾蘇斯》 | 認為他們是拒絕保羅、接受舊約的猶太基督徒 |
尤西比烏斯(Eusebius) | 《教會史》 | 將Ebionites視為以猶太教觀念,叛離福音正統,而被主定罪,丟棄者 |
特土良(Tertullian) | 多處著作 | 將他們歸入拒絕三位一體的異端派別 |
耶柔米(Jerome) | 注釋《加拉太書》 | 描述他們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尚有影響 |
四、猶太亡國後,耶路撒冷教會(以便尼派)的遷徙與發展
1. 遷徙路徑
公元70年聖殿被毀後,以便尼派Ebionites的基督徒,從耶路撒冷逐步遷移出去
佩拉(Pella):約旦河東岸的希臘化城市,是最早避難所。
敘利亞、加利利、阿拉伯沙漠邊境:與猶太教、基督教、異教交錯之地。
拿巴泰王國(現約旦南部和沙特西北):有些學者認為這裡的宗教氣候(強烈一神信仰+反偶像主義)對他們友好。
亞喀巴灣、北阿拉伯半島:部分流派向南遷徙,與日後伊斯蘭文化圈重疊。
2. 亡國後以便尼派的群體特色
持續守律法,反對聖殿制度,但不接受耶穌為神。
拒絕使徒保羅所宣導的「因信稱義」。
有認為其某些思想被納入了諾斯底派(幻影/化身說)、伊斯蘭早期反偶像的信仰教義中。
五、以便尼派對伊斯蘭信仰的潛在影響
1. 文化與思想交叉
在麥加、麥地那等地,穆罕默德生活的時代(公元六到七世紀),阿拉伯半島邊緣存在許多非主流「猶太-基督教混合群體」,如;以便尼派Ebionites ;拿撒勒人派(Nazarene);諾斯底教派、其中也有一些異端基督教文獻在流傳,如;多馬福音;彼得啟示錄,希伯來福音書,等流通廣泛。
而尤其是以便尼派Ebionites的基本信仰特徵與伊斯蘭極為相似:
教義 | Ebionites | 伊斯蘭 |
嚴格一神論 | ✔ | ✔ |
反對耶穌神性 | ✔ | ✔ |
接受耶穌為先知/彌賽亞 | ✔ | ✔ |
拒絕保羅(外邦教會) | ✔ | ✔(基督教的基督論,救贖論與神論) |
拒絕偶像崇拜 | ✔ | ✔ |
強調行為與律法 | ✔ | ✔ |
2. 古蘭經中【被稱義的順服者猶太基督徒】與【被指控篡改經文】的信仰偏差基督徒:
古蘭經中提到有一類猶太基督徒,他們被稱為順服真主,得到真道的歸順者,他們「不走極端」,接受耶穌為彌賽亞,但不神化耶穌,這些人是存在阿拉伯的以便尼派Ebionites的群體(古蘭經4:171,5:72-75)。一些學者如Hans-Joachim Schoeps(德國猶太思想家、歷史學家、宗教哲學家);G. Strecker(德國新約學者,主要研究新約神學、保羅書信、希伯來書、以及新約正典形成過程)。他們認為,穆罕默德所接觸的「猶太/基督教徒」,實際上是猶太-基督教的變種,他們應該就是那隱藏基督神性,最後丟棄了基督神性的以便尼派,而非安提阿的外邦人基督教會(後續發展成為大公基督教會Ecumenical Church)。安提阿教會的基督徒,他們是堅信尼西亞信經的正統基督教會。反而因信仰耶穌是具有神性的彌賽亞,而被古蘭經指責為篡改福音本質的人。
2.1古蘭經中被稱為「敬畏真主的義人猶太/基督徒」;
在古蘭經中,的確有提及猶太/基督教徒的群體,他們被稱為是信仰了純真的伊斯蘭信仰。得到真道,是真正敬畏真主的人、這等人的善行會被真主紀念,真主會以樂園回報他們。古蘭經3:115「他們所行的任何善事,真主絕不忽略。真主是全知敬畏者的。」古蘭經2:62「信道者、猶太人、基督徒和薩比爾教徒Sabians中,凡真誠信真主和末日,並行善者,將獲得他們在主那裡應得的報酬。」請留意以上兩段經文,那可是麥地那時期的啟示。有得到真道,被真主算為得救的人,他們是麥加、麥地那的猶太裔基督徒。他們仍忠於信仰獨一真主的啟示,是受真主悅納的。這類人被稱為「義人」(ṣāliḥūn) 或「行善正直的基督徒」(naṣārā ṣāliḥūn)。古蘭經113–115、2:62。這些非穆斯林義人,其信仰的根本依據,在於信仰一神(Tawḥīd)論;相信「末日審判」;有「合法的善行」ʿamal ṣāliḥ(包括食物)。他們被稱為信仰耶穌的信徒,與拿撒勒naṣārā有關。古蘭經提到的這等人,從教會初期歷史的演變中,極有可能就是猶太人中,信耶穌只是彌賽亞的以便尼派。正如早期的伊斯蘭學者塔巴里al-Ṭabarī指出,Naṣārā 更傾向於指當地某類的基督徒。從基督教歷史演變,他們就是猶太國滅亡以後,分散出去的以便尼派猶太人基督徒。
2.2. 古蘭經中被譴責篡改了福音,以及傳講基督論有偏差的基督徒
於此同時,古蘭經也有經文嚴厲批評,有些基督徒在信仰上有偏差,特別提到他們將耶穌視為神的兒子(古蘭經5:72–73);他們傳講三位一體的神論(古蘭經4:171);他們傳講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大部分的早期伊斯蘭學者認為,這些被指責的基督徒,是君士坦丁會議之後的外邦大公主流教會Ecumenical Church(尼西亞信經之後,外邦人(非猶太人)教會,確立了耶穌的神性與三位一體的神論),被穆斯林學者視為,那是完全脫離耶穌原有的教導,是「過分之信仰」。我們相信這些被指責,篡改了耶穌(爾撒)最原初的耶穌信仰者。這些被指責的,就是純正的大公教會的基督徒。
2.3. 以便尼派信仰中,丟失基督神性的異端,繼承在伊斯蘭信仰中:
猶太教中信耶穌只是彌賽亞的以便尼信徒,他們信神是絕對一神一位格(Tawḥīd);古蘭經同意耶穌具有超人類的降生(童女懷孕所生;古蘭經19:16-21;古蘭經3:45-47),但爾撒只是一個人、後期的猶太教基督徒,絕對不提耶穌具有神性的教義。顯而易見,伊斯蘭對猶太先知傳統 的延續,有積極的認同;甚至宣稱伊斯蘭信仰,就是舊約眾先知制度的延續,其啟示的傳承,從亞當到諾亞,到亞伯拉罕,到摩西,到耶穌基督。再到穆罕默德為止。他們信的就是伊斯蘭信仰。穆斯林與猶太人的追求一樣,繼續強調律法與聖行生活的規範,以及不可與信仰分割的倫理主張。最重要的,保持了猶太人的合法飲食,割禮,洗滌的淨禮概念。這說明了猶太人的以便尼派的信仰核心,已經傳承進入了伊斯蘭信仰的核心。
六、總結以便尼派的論點
項目 | 內容 |
名稱來源 | 希伯來語「貧窮的人」(‘evyôn) |
與耶路撒冷教會關係 | 延續猶太基督教會的傳統,是初期教會「傳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信徒」 |
基督論觀點 | 拒絕耶穌神性,主張耶穌為人,被神采納其為彌賽亞 |
教父評價 | 多數視其後期的發展為異端,如愛任紐、俄利根、耶柔米等皆有提及 |
猶太亡 國後發展 | 向東遷徙至佩拉、阿拉伯北部、拿巴泰地帶等地 |
對伊斯蘭的影響 | 間接促成耶穌人性論、反保羅主義、一神論、重視生活行為倫理觀的運用 |
七、伊斯蘭與以便尼派(Ebionites)的關聯
很多西方伊斯蘭學者與宗教史學家如 Wansborough、Nevo、Schoeps 等人指出:古蘭經中正面提到的「真誠信仰的猶太/基督徒」,其描述非常接近以便尼派Ebionites的特徵:拒絕三位一體;拒絕耶穌神性;接受耶穌為彌賽亞(非神,非聖子);追隨摩西律法的概念;崇尚敬虔生活,實行割禮潔淨之禮儀。這種「義人猶太/基督徒」的正面表述,顯示出在穆罕默德時期的麥地那地區,仍存有信耶穌只是彌賽亞的猶太基督徒的團體:以便尼派;以及其他如「賽比安人Ṣābi’ūn」(塔巴里al-Ṭabarī認為賽比安人是「承認安拉存在,卻不信任何使者」的信徒或是「介於猶太人與基督徒之間」的異教徒)等模糊的先知宗教群體。雖然古蘭經中沒有出現「以便尼派」這個名稱,但它描述的那「行善的猶太基督徒」,在信仰與神學上的表述,確實是以便尼派的信仰重新呈現。
八,誰是瓦拉卡 Waraka ibn Nawfal?
瓦拉卡Waraka ibn Nawfal是穆罕默德原配夫人卡底賈Khadijiah的近親;被稱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熟悉「福音」Injīl;通曉希伯來語(說明他極有可能是猶太人),能「抄寫福音」;被稱為「拿撒勒」Nasara基督徒);根據伊本·伊沙格 Ibn Ishaq的見解,他參與見證了穆罕默德與卡底賈Khadijiah的婚姻。成年後的穆罕默德曾受教與他。當穆罕默德第一次在山洞中見到天使,被天使三次掐脖子,幾乎要死的體驗,讓他陷入惧怕與情緒被困擾,太太卡底賈Khadijiah帶他來見瓦拉卡 Waraka,Waraka對他夫婦倆說,這是真主的眾先知們,經常會見到的那位天使加百列,這位天使「正是向摩西顯現的那位」;
1.瓦拉卡Waraka 的宗教身份:以便尼派信仰的承襲者
首先,瓦拉卡擁有和熟悉舊約聖經(當時聖經還沒翻譯為阿拉伯文)說明他是位猶太人,又被稱為拿撒勒Nasara基督徒,即,他是「猶太教中信耶穌是彌賽亞的基督徒」。只有猶太基督徒,才嚴謹遵守神獨一神論的信仰。當時的大公教會(外邦人的基督教會)信奉耶穌是神的兒子,神是三位一體的神(聖父,聖子,聖靈)歸信的基督徒,都被稱為神的兒女。
瓦拉卡Waraka 是啟蒙穆罕默德,關於聖經中一神一位格論的信仰。若Waraka屬於大公教會,則會與穆罕默德的一神一位格信仰產生衝突,因此,瓦拉卡絕對不是大公教會的成員。Waraka 屬於 以便尼派Ebionite,這是個猶太-基督教派別,他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卻不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Waraka他信仰「一神」,並熟悉「福音」擁有原文聖經;「通曉希伯來文」或「敘利亞文」,表明他具有崇高聖經真理的知識和宗教地位。受教後的穆罕默德,沒有承認耶穌是神,或承認他是神的兒子;也反對三位一體的神觀,穆罕默德重視守律法稱義的道路。這完全符合以便尼派的信仰立場。因此,許多學者推測:瓦拉卡Waraka 是屬於猶太-基督教傳統中的以便尼派(Ebionites)。
維爾梅什 Geza Vermes(著名的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研究學者,特別對死海古卷和歷史耶穌的研究著稱。)、漢斯·昆Hans Küng(重要的天主教神學家,以其改革立場而聞名。他曾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擔任神學顧問,後因對教宗無謬論等教義的批評,而與梵蒂岡發生衝突。他強調宗教之間的對話與全球倫理)、傑飛利布茨Jeffrey Bütz (新教背景的聖經學者和作家,關注基督教的起源與猶太教關係,著有《耶穌的 兄弟雅各》和《達芬奇密碼之謎》等書)這幾位宗教學者指出:瓦拉卡Waraka 代表了麥加或阿拉伯北部的殘存「非三位一體型基督教」的傳承代表。
2.穆罕默德的「一神論」是誰啟發的?
學術與歷史研究觀點普遍認為,古蘭經確實包含了大量與聖經相似的故事和人物。亞當、諾亞、亞伯拉罕、約瑟,摩西、大衛,所羅門,耶穌等,古蘭經最少提到聖經裡約20位舊約先知的名字,50多個聖經故事,這些內容涵蓋了古蘭經最少420多節經文(有說多達800多節经文)。故,穆罕默德絕對不是機戒式,被動式的,被天使一句句口述,而把古蘭經寫下來,穆罕默德雖然不識字,但不意味著,他完全不了解周圍的宗教思想;他後來傳講的聖經歷史故事,肯定是他從近親和朋友處聽來的,必是有人傳授教導他的。
阿拉伯半島在第6-7世紀,已有外來的猶太教群體,居住在麥加和麥地那;該地也擁有基督教的大公教會基督徒,以及一些猶太裔基督徒(以便尼派)。穆罕默德在年輕時,曾替卡底賈Khadijiah管理商隊貿易、而認識了卡底賈Khadijiah的親屬瓦拉卡(Waraka)、開始接觸聖經的教義。瓦拉卡是讓穆罕默德深入體驗,猶太教中的彌賽亞信仰。是對穆罕默德宗教最重要的啟發者之一,也確認其蒙召的正當性。其實,有歷史傳言宣稱,穆罕默德的妻子卡底賈,包括叔叔Abu Talib、Abu Al-Hakam與祖父Abd Al-Muttalib晚年,主要都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參「耶穌基督,穆罕默德與我」,作者:Mohammad Al Ghazali,頁9。
3.伊斯蘭早期與現代學者,如何解讀 瓦拉卡Waraka 的角色
3.1古典伊斯蘭學者:伊本·凱希爾Ibn Kathīr(14世紀):認為 瓦拉卡Waraka 是「聖經真理的見證者」,他肯定印證了穆罕默德的蒙召之路;塔巴里al-Tabari認為 瓦拉卡Waraka 是最早對穆罕默德啟示作出積極回應者,但古蘭經沒有明確稱他為穆斯林;伊本·阿西爾Ibn al-Athir:列其為「未見古蘭經啟示完成而 亡的正信者」。
3.2現代伊斯蘭學者:認為瓦拉卡屬於ahl al-fatra(耶穌與穆罕默德之間的啟示空白期)時期已經得道之人:此類人如果順從聖經的伊斯蘭真理,可蒙寬恕得救;一些當代表述甚至稱他為「穆斯林的先知學者」,盡管未皈依,卻具有信仰核心。Waraka 被稱為是早期「拿撒勒」(基督徒);其教義與以便尼派高度吻合,被許多早期史料描繪,他是為穆罕默德「使命」,最早「確認者」。甚至被部分穆斯林學者稱為「隱秘的信士」或「未見啟示時代的穆斯林」。
按以上論述,瓦拉卡Waraka ibn Nawfal 的角色,可以歸納如下:他是伊斯蘭啟示初期,最關鍵的確認者與支持者;屬早期非三位一體的一神教傳統(以便尼派);他在穆罕默德先知職分上扮演「神選印證者」的角色。
九.以便尼派與伊斯蘭教義的相似
以便尼派(Ebionites)與伊斯蘭教義之間,存在一些歷史、信仰與教義層面的相似性,這引發了神學與歷史學者對其「思想連續性」或「間接信仰傳遞」的廣泛討論。雖然沒有確切證據表明,伊斯蘭信仰直接承襲自【以便尼派】,但兩者在信仰上有師徒關係,在信仰教義上,有同類的一神論、基督觀、律法觀,割禮,潔淨之禮等信仰立場,有許多顯著的共通點,這使得它們之間的關係值得深入分析。以便尼派與伊斯蘭的核心信仰:堅信只有一位獨一的真神(神是不收養,不生養的);接受耶穌為一個人類,一名伊斯蘭先知、是彌賽亞(非神);拒絕保羅的神學思想(尤其是三位一體、他廢棄了律法等);強調遵守摩西律法(割禮、飲食規條);採用《希伯來福音(非四福音)》的觀點。
9.1《希伯來福音》簡介(Gospel of the Hebrews)
《希伯來福音》一直沒有被大公教會承認為正典福音書,用阿蘭文Aramaic或希伯來語寫成;主要被猶太基督徒團體(以便尼派)所使用,其內容類別似福音書,但其神學立場,傾向講耶穌的先知與人性,不強調耶穌的神性與神兒子的身份。
9.2、《希伯來福音》與古蘭經文本的對比
以下列出若干《希伯來福音》碎片內容與古蘭經中相關內容的對照:
耶穌為「僕人」與「聖靈的承載者」
文獻 | 內容 |
接受聖靈的議題 《希伯來福音》(Jerome,Commentary on Isaiah) | 「在耶穌受洗時,聖 靈降在他身上,仿佛像鴿子居住在他內,使他成為真神的僕人。」 |
古蘭經4:172 | 爾撒彌賽亞,並不以為恥的,成為真主的僕人 |
古蘭經19:30 古蘭經2:87 |
|
📌兩者相似點:耶穌被稱為「真主的僕人」,接受聖靈,而非擁有神性。
否認耶穌為「神的兒子」的議題
《希伯來福音》片段(由耶柔米Jerome引述) | 「就在那時,聲音從天上傳來:你是我兒子,我今日生了你」拿撒勒派將這信息注解為:先知與彌賽亞的呼召,非字面的兒子 |
古蘭經19:35 | 「真主絕不會收養兒子!」 |
古蘭經112:3 | 「神不生養,神也不收養」 |
相似點:耶穌被神「揀選」而非「生」,強調功能上的兒子,非本質的神子。
古蘭經19:34「這是麥爾彥的兒子爾撒,就是你們所爭論的真理之言。」的議題
這是約翰福音14:6 的經文語句: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雖然這句話在正典四福音中,屬最高基督論的表達,甚至是神性的表 達,因為人類是尋找道路,真理,生命的人。不能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但在猶太基督教文獻,《希伯來福音》或《多馬福音》)中,其語氣被「柔化」,更接近於只是強調耶穌道德典範,受命者的角色。而非屬性的強調。《多馬福音》Logion 6:耶穌說:「若你們尋求我,你們將找到我,因為我在你們中間…」古蘭經43:63:「耶穌說:我確已帶來明證,我來是為證實你們手中的律法,我也為你們闡明分歧…」古蘭經3:51:「真主確是我的主和你們的主,所以你們應當崇拜他,這才是正道。」
古蘭經這裡的「爾撒是真理之言」(ṣirāṭ al-mustaqīm)的表述,與「我是真理之道」思想上構成某種平行語義,都是指通向真主的唯一路徑,但在伊斯蘭中,該路徑是經由耶穌作為人間先知,而非神性的體現。
希伯來福音與古蘭經神學概念的相似性
概念 | 希伯來福音:猶太基督教 | 古蘭經 |
耶穌是「僕人」而非「神子」 | ✔ | ✔ |
耶穌只是接受聖靈天啟的「人」 | ✔ | ✔ |
遵守律法 | ✔ | ✔(效法摩西律法) |
否認神子身份 | ✔ | ✔ |
耶穌是彌賽亞,沒救世主的神格 | ✔ | ✔ |
9.4以便尼派與伊斯蘭教義的相似性
教義主題 | 以便尼派 | 伊斯蘭 |
神的獨一性 | 神是獨一的,非三位一體 | 真主是獨一的(tawḥīd),絕無配偶 |
耶穌的地位 | 人子、先知、彌賽亞,不是神 | 先知爾撒ʿĪsā不是神,不是神的兒子,也不曾被釘十字架 |
反對三位一體 | 完全反對,認為是異端 | 明確否定三位一體:古蘭經4:171 |
聖母觀 | 否認童貞女懷孕神蹟 | 古蘭經承認童貞生子,但卻明確否認耶穌神性 |
拒絕保羅神學 | 認為保羅是假教師 | 保羅未被承認為正信先知或使徒 |
律法遵守 | 遵守摩西律法:包括割禮、潔淨,飲食這是聖行依據 | 研發出伊斯蘭律法sharia這些就是聖行,極其強調飲食、割禮等規範。 |
重視施捨與「貧窮者」 | 名稱即自甘貧窮人,強調團體互助 | 扎卡特(施捨)是五功之一,也強調慈惠奉獻Sadiqah義務分周濟貧困者 |
這些相似點,使許多學者紛紛提出,穆罕默德生活時代麥加和麥地那,存在以便尼派的「一神論基督徒」群體,他們直接影響了穆罕默德的伊斯蘭信仰,以及令伊斯蘭無法接受大公教會的神觀。
9.5、小結:間接傳承的可能性
雖然古蘭經並沒有直接引用《希伯來福音》,但直到穆罕默德死前,他還是承認福音書的純正權威(古蘭經3:3;古蘭經5:46-47)。他所表達許多與耶穌相關的神學立場,與以便尼派所使用的希伯來福音高度一致;這樣的觀點確實是受到了:穆罕默德的啟蒙師傅瓦拉卡Waraka ibn Nawfal 或類似一神論Hanafi基督徒的影響.。
10. 伊斯蘭信仰,陷入了敵基督靈義的異端
當耶穌基督完成神救贖的計畫,門徒約翰在聖靈的啟示下,寫了幾封書信勸勉教會,內容提到要提防敵基督的靈,對教會的迷惑。約翰說這靈已經來了,它來特要否定耶穌的本質、以及扭曲祂與父神的關係。
約翰一書 2:18 小子們哪,如今是末時了。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在已經 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
約翰一書 2:22-23 誰是說謊話的呢?不是那不認耶穌為基督的嗎?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 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
約翰一書4:3 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你們從前聽見他要來,現在已經在世上了。
約翰二書 1:7 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
敵基督的定義:
敵基督這詞句是約翰發明的,按約翰以上經文的啟示,敵基督的定義已被記錄在:約翰一書 2:22-23 【誰是說謊話的呢。不是那不認耶穌為基督的嗎。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這經文啟示的偉大之處,就是約翰給【敵基督】下了定義。敵基督不是抵擋基督,而是【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英文楊氏直譯聖經YLT譯本,給這節經文做了如此的翻譯This one is the antichrist who is denying the Father and the Son。然後,約翰一書 2:18 說【 小子們哪,如今是末時了。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了】。那敵基督的The Antichrist:原文是單數:預指末世耶穌第二次回來前7年,世上的舞臺會出現這一位【敵基督】。而【好些敵基督Antichrists】:原文是複數:預指整個新約教會,過去2千多年的歷史中,要出現好些宣揚反對【父與子】信仰,逼害教會的各類宗教,政治領袖。甚至要出現教會內部異端邪說的攪局。
敵基督的本質和工作
從以上經文我們被提示,敵基督是個會說謊話的靈,迷惑人的靈,他特別要扭曲和否認耶穌基督以下幾點的本質:
1. 否認耶穌就是彌賽亞(全世界的唯一救贖者)。
2. 否認三位一體或耶穌是神的兒子 【否認父與子的信仰】
3. 否認耶穌的道成肉身。
4. 否認並反對從神生的信仰 (重生)
按以上的論述,世上有哪個宗教信仰,擁有敵基督的靈意?世上五大宗教中,有哪個信仰的經書,提供了「敵基督」靈意的教導?1猶太教,2佛教,3道教,4印度教,5伊斯蘭。答案是明顯的:信息就藏在古蘭經的伊斯蘭信仰裡。首先,古蘭經延伸出一條,屬敵基督靈意的教法規:塔希德(Tawhid,認主神的獨一的)。Tawhid就是相信神絕對的獨一性。古蘭經要求人們遵守獨一神論unitarian monotheism。真主是絕對獨一的。它不僅是教義,還是絕對的戒律。「承認主神是獨一的」LA-ILAHA-ILALAH。這是古蘭經最重要的戒律啟示。古蘭經已經把【否認父與子】的啟示,寫進古蘭經。
i) 古蘭經否認耶穌的神子身份
古蘭經把否定耶穌是神的兒子,寫進古蘭經成為啟示。【妄言真主就是麥爾彥(瑪麗亞)之子麥西哈(基督)的人,確已不信道了(古蘭經5:17) 】…【基督教徒說:「麥西哈是真主的兒子」。這是他們信口開河,仿效從前不信道者的口吻。願真主詛咒他們。他們怎麼如此放蕩呢!(古蘭經9:30)】。【他們說:「至仁主收養兒子。」你們確已犯了一件重大罪行。為了那件罪行,天幾乎要破,地幾乎要裂,山幾乎要崩。這是因為他們妄稱人為至仁主的兒子。至仁主不會收養兒子。(古蘭經19:88-92)。古蘭經112:1-3【你說:「真主是獨一的主; 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 他沒有生產,也沒有被生產」(神不收養,不生養的意思 )】。古蘭經不但反對耶穌是神兒子,也反對神有任何形式的「聖子論」,「聖父與聖子」的信仰教義。毫無疑問,古蘭經在這些經文裡,顯示出了敵基督的宗教體系。
2) 古蘭經否認三位一體(父與子信仰)
被伊斯蘭認為是褻瀆神的信仰,還包括信仰三位一體的人:古蘭經5:73 【妄言真主確是三位中的一位的人,確已不信道了。除獨一的主宰外,絕無應受崇拜的。如果他們不停止妄言,那末,他們中不信道的人,必遭痛苦的刑罰】。古蘭經4:171【你們不要說三位。你們當停止謬說,這對於你們是有益的。真主是獨一的主宰,讚頌真主,超絕萬物,他絕無子嗣】。
信仰三位一體,也被定義為是不信道的妄言。落在不信這信仰的人頭上,只有「痛苦的刑罰」。古蘭經甚至把否認【父與子】信仰的論點,放在耶穌的口中:穆罕默德說,當耶穌活生生的。被提到天上去時,神詢問了耶穌:
古蘭經5:116 「麥爾彥之子爾撒啊!你曾對眾人說過這句話嗎?『你們當捨真主而以我和我母親為主宰』。爾撒(耶穌)說:『我讚頌你超絕萬物,我不會說出我不該說的話。如果我說了,那你一定知道。你知道我心裡的事,我卻不知道你心裡的事。你確是深知一切幽玄的。』」 經文的意思是,耶穌自己在神面前,否認他曾啟示了三位一體的教導。
3) 古蘭經否認了耶穌十字架的救贖聖工
論到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古蘭經說:猶太人說:「我們確已殺死麥爾彥之子麥西哈.爾撒,真主的使者。」他們沒有殺死他,也沒有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不明白這件事的真相。為爾撒而爭論的人,對於他的被殺害,確是在迷惑之中。他們對於這件事,毫無認識,不過根據猜想罷了。他們沒能確實地殺死他。不然,真主已把他擢升到自己那裡。(古蘭經4:157-158)
穆斯林認為:所有發生在耶穌身上的事,都被當年的猶太人、基督徒誤解,並錯傳了信息。穆斯林有個共同的傳說:耶穌沒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古蘭經的經文,就這點說的得很清楚了。「他們沒有殺死他,也沒有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不 明白這件事的真相。為爾撒而爭論的人,對於他的被殺害,確是在迷惑之中」。
為了反駁基督教會提出,當年羅馬官方與民間,都擁有這件事的歷史記錄,說明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確實被羅馬政權,釘死在十字架上,還有猶太人的《塔木德》(Talmud),以及耶穌門徒福音書的記錄,都異口同聲的,見證了耶穌確實被羅馬兵釘死在十字架上。由於伊斯蘭的神觀,人性觀,救贖觀,耶穌的十字架救贖,被認為是沒有意義的。穆斯林的注經家,論到耶穌的十字架時,他們的解說是,耶穌根本沒有死在十字架上,哪来的复活?他們發明了兩種的謊言,來欺騙穆斯林:
1:替代論:此論說;當耶穌在行刑的路上,被擁護他的門徒攔路攪局,在你推我擠的混亂中,耶穌乘亂逃走,被神直接提到樂園去。稍後羅馬兵抓拿了看起來像耶穌的門徒猶大,代替了爾撒,把猶大掛在木頭上。
2:昏死論:此論說;神容許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讓他昏死,執法的羅馬官方以為他死了,就讓耶穌的門徒取走屍體去埋葬時,真主突然讓耶穌醒過來,交代了一些事,就逃到印度的北部去了。這兩個論點,從此蒙蔽了穆斯林的耳朵,聽不進耶穌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的信息,看不見耶穌復活後,所顯出的榮耀,剛強,永不朽壞的靈性身體。無法看清人類的罪與死的問題,已經在耶穌基督裡,廢除,解決了。
4)古蘭經否認從神(重)生的救贖信仰:
古蘭經教導:人類被要求要向安拉做如此的宣告:古蘭經17:111你說:一切贊頌,全歸真主!他沒有收養兒女,沒有同他共用國權的,沒有為免卑賤而設的輔助者。你應當讚頌他的尊大。 當穆斯林提到安拉名字或書寫安拉之名時,要立刻表明這詞句 :SUBHANAHU WA TA‘ALA (S.W.T.) 意思是,安拉是崇高的=他不收養,也不生養。這宣告要配合古蘭經112:1-4來理解:【他是真主,是獨一的主; 真主是萬物所仰賴的; 他沒有生產,也沒有被生產; 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
穆斯林天每一提到安拉的名字時,就要重複又重複的宣告,【赞美安拉,他是崇高的】,並立刻要提醒自己,安拉是不生養,不收養的。這就是在宣告敵基督的靈意,我【不認父與子】信仰,也不信從神生的信仰。
古蘭經中敵基督的靈,怎樣影響著穆斯林呢?
古蘭經信仰否認了,基督教五個最重要的教義。受到古蘭經攻擊最重的基督信仰五大教義是:
否認「三位一體」,
否認「耶穌是神的道與神的靈成了肉身」,
否認「耶穌是神的兒子」,
否認「耶穌十字架的贖罪」,
否認「從神生(重生之道)」。
從信仰看:古蘭經信仰符合約翰所定義的:充滿敵基督之靈意。
結論
1.猶太人曾不專一的信仰耶和華神,同時兼拜巴力,神降災,讓猶大國被信仰巴力的巴比倫帝國,於公元前586年毀滅。70年後歸回的以色列人痛改前非,不敢再妄稱耶和華的名。堅定遵守一神論信仰。
2.被擄歸回後的以色列人,從歸回先知的書卷猶太人知道,神要差以利亞回來,預備以色列人領受復興。在新舊兩約期間的空檔期,出現了愛色尼人Essenes,他們是一群敬虔的猶太教徒把自己分別出來追求神國,離開繁華世界的追求與其他敬虔的夥伴,過著公社的生活。在施洗約翰的見證下,耶穌就是彌賽亞,是要給世人用聖靈施洗的神羔羊,許多愛色尼追隨者,開始去追隨耶穌。
3.當耶穌基督藉著他所說,所做的,不但表明自己是基督,甚至把自己的身份表達的更崇高,是神的兒子,馬太福音26:63–64;他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看見他就是看見了神,約翰福音14:9;神在他裡面,他在神裡面,約翰福音14:10。耶穌基督因為在大祭司面前,承認自己是神的兒子,被判為褻瀆神,以妄稱耶和華的罪名被處死。
4.耶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有四十天之久和門徒在一起,重新與門徒講解彌賽亞必須代贖受死的真理理由。門徒親眼看見,親手觸摸過耶穌復活後的身體,知道這是榮耀,不朽壞,不會死的靈性身體,耶穌乃是人類中第一個人,擁有這個榮耀,不死的靈性身體。死亡與罪的問題被耶穌基督徹底解決了。加上聖靈的降臨與充滿。門徒們不再害怕死亡和威脅,傳講耶穌就是基督,他已經藉著他十字架的代贖,救贖了我們人類。
5.初成立的耶路撒冷教會,全是由猶太人組成,他們認為現在已經進入了末世,神國開始了也快要降臨了。他們效法愛色尼人的敬虔追求,變賣所有周濟窮人,過著公社生活,被當代稱謂【以便尼人(自甘貧窮)。他們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保存自己的猶太信仰,生活文化等習慣。由於耶穌基督是被大祭司該亞法,以自承認是神的兒子,而被判了死刑。當時的耶路撒冷教會,若向猶太人傳講耶穌是彌賽亞,是神(道)成了肉身(約翰福音 1:14),這樣的信息絕對有礙於猶太人的接受。故此,耶路撒冷教會在傳揚耶穌,先傳講耶穌就是彌賽亞,先隱藏耶穌的神性。猶太人的耶路撒冷教會,不對非猶太人開放。神就外邦人的安提阿地區,興起了外邦人的安提阿教會。由保羅作為外邦人的使徒,他從一位堅決反對並殺害猶太基督徒的人,悔改歸信基督。他被主耶穌光照啟示,又有上達第三天的經歷。神透過他由把純正的基督教福音傳到地極。從提摩太前書 3:16的啟示,就可以知道,保羅不但確認耶穌就是彌賽亞,耶穌還是創造的道成了肉身,是神在肉體中顯現: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6. 猶太國宗教領袖,繼續拒絕不肯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甚至迫害信這道理的基督徒。耶路撒冷的教會,為了不妨礙猶太人信耶穌,就只傳講耶穌是彌賽亞,先隱藏耶穌的神性。另外一边的猶太宗教領袖,繼續呼籲猶太人搞革命,以為彌賽亞會裂天而降。这導致了猶太亡國於公元135年。耶路撒冷教會被趕散出去,為了自身族群的生活習慣,這些猶太人基督徒,拒絕與外邦人的安提阿教會信徒往來團契。幾百年後,到第六世紀的中東地區,出現了【以便尼派】猶太人中,信仰耶穌就是彌賽亞信徒的蹤跡。他們在古蘭經被稱為【拿撒勒的基督徒「Nazarenes」或「Nasara」(原文為 النَّصَارَى / an-Naṣārā)。
7.穆罕默德的第一任妻子卡底賈Khadijah bint Khuwaylid,有位近親瓦拉卡Walaka,此人擁有新舊約聖經,精通希伯來語,是個宗教領袖,學者們相信他是 屬於【以便尼派】的Nasara信仰者。他啟蒙也印證了穆罕默德的信仰。細讀與分析古蘭經中的內容,可以看見古蘭經里提到兩類的基督徒,有符合伊斯蘭不信彌賽亞具有神性的基督徒;也有信仰耶穌是神兒子的,信神聖三位一體的基督徒。從基督教會發展歷史看,基督教會確實曾分為屬於:1)耶路撒冷的教會,信仰耶穌只是彌賽亞,卻隱藏最後丟棄了彌賽亞神性的猶太人教會;2)信耶穌是彌賽亞,也是神的兒子,神是三位一體的安提阿教會,後續發展成為大公教會。
8.門徒約翰預告了敵基督之靈要來針對耶穌基督的本質進行攪局,混亂神救贖的基督論。敵基督的定義被啟示為:【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敵基督就是【不認父與子】的。我們從伊斯蘭的信仰裡看見,敵基督靈意的欺騙與攪局,敵基督的教義,完全發揚在伊斯蘭信仰裡。穆斯林信仰耶穌,接受耶穌是穆斯林(順服真主者),穆斯林信仰這位只是凡人的耶穌,已經1400多年。可悲他們中間沒有一個是得救的。因為啟示了敵基督的使徒,警戒了其中的偏差:約翰一書 5:12-13「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伊斯蘭敗在不承認爾撒(耶穌)具有神性,不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就無法獲得從神生(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