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827

1

​作者

神話:穆罕默德曾與猶太人和平相處

627年3月的某個時候,這位伊斯蘭先知在沙特阿拉伯的麥地那將800名男人和男孩斬首


真相:

古蘭經5:45—48肯定了舊約中的「以眼還眼」原則,但也補充了基督教的寬恕比報復更高尚原則。如果有證據證明這些話並不一定適用於對待非穆斯林,那麼是在穆罕默德對待猶太人,特別對是巴努·古萊扎(Qurayza)部落的行為。

穆罕默德和他的移民大隊在622年到達麥地那,完全依賴於與阿拉伯人一起生活在那裡的三個猶太部落的熱情招待。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兩個曾經歡迎他的部落,巴努·卡努卡族(Banu Qaynuqa)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pages/muhammad/qaynuqa.aspx)和巴努·納迪爾(Banu Nadir)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pages/muhammad/nadir.aspx)都會遭驅逐,一旦他們的客人得到了征服和沒收權力,他們的土地和財富就被穆斯林奪走。穆罕默德巧妙地利用分裂實現了這一點。

這位伊斯蘭先知謹慎地選擇了注定滅亡的部落的次序。例如,他知道其他兩個部落不會來幫第一個部落,因為他們在最近的一次衝突中結盟。他也知道第三個部落不會幫助第二個部落—因為關於「血錢(blood money)」的爭論。

剩下的最後一個部落是巴努·古萊扎族。和其他部落一樣,巴努·古萊扎族是一個由農民和商人組成的和平族群,他們最終沒有反抗就向穆罕默德投降了。盡管伊斯蘭的先知相當明智,沒有在前兩個部落戰敗後下令對他們進行大規模屠殺(這肯定會加強古萊扎族的抵抗),一旦最後一個部落交出了他們的財富和權力,穆罕默德就沒有實際的理由去抑制他的種族滅絕的衝動。

這位伊斯蘭的先知在一場屠殺中將來自巴努·古萊扎族部落的800名投降的男子和男孩(以及至少一名婦女)斬首,這讓今天的穆斯林辯護者極為尷尬(據伊本·凱西爾(Ibn Kathir)的說法,這一數字大概是400到900 v.3 p.170)。這一插曲不僅與伊斯蘭是和平宗教的觀點完全相悖,而且也駁斥了伊斯蘭是基督教承接者的說法,因為即使是最專注的宗教批評者也很難想像耶穌和他的門徒會做這樣的事。

只是在現代(因為伊斯蘭發現自己不得不在公開辯論中與道德成熟的宗教競爭),大屠殺的故事才變得有爭議。一些穆斯林否認這一事件,主要是只是因為不便。其他人則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事件。但是,這一事件在希拉(Sira,穆罕默德傳記)中有詳細記載。

因為伊斯蘭不會道歉,特別是對穆罕默德個人的所作所為,當代的穆斯林通常試圖說服自己,說巴努·古萊扎族部落受害者的命運是應得的,他們一定在戰鬥中攻擊了穆斯林,造成了許多人的死亡,迫使穆罕默德屈服於他的人民的意願,以同樣的方式作出回應。

不幸的是,這些事件的記錄,正如早期穆斯林歷史學家所引述的目擊者,並不支持這個神話。事實上,當時是巴努·古萊扎族在穆斯林和他們的麥加敵人之間陷入了一種絕望的處境。

622年到達麥地那後不久,穆罕默德展開了對往來於他故居麥加的商隊的突襲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pages/muhammad/raid-caravans.aspx)。他會偷竊財產,殺死任何保衛者(伊本 易斯哈格(Ibn Ishaq)/希夏姆(Hisham)424—425)。古萊扎的猶太人與此事無關。和麥加人一樣,猶太人也是商人,他們認識到在沒有犯罪的環境中安全做生意的價值。他們既不鼓勵穆罕默德的突襲,也不分享他的不義之財。

這樣過了幾年,麥加人最終意識到,他們必須設法掌握麥地那,因為穆罕默德的團夥把麥地那作為強盜活動的基地。627年,他們派了一支軍隊到那城的郊區,似乎准備在所謂的壕溝之戰中拿下麥地那(穆斯林在該城無掩護的北部和西部挖了一條壕溝,以阻止麥加的軍事推進)。

古萊扎居住在麥地那東部,遠離戰場,陷入困境。盡管他們對穆罕默德的戰爭不負責任,但他們還是被捲入了戰爭,特別是當一位使者(一位先前被驅逐的猶太領袖)接近他們,並要求他們不要協助穆罕默德抵抗圍攻(在那時,古萊扎族人向穆斯林提供了挖掘工具,但沒有向戰士提供)。

古萊扎族人的首領甚至不想招待特使,但他被騙允許特使進入他的家(伊本 易斯哈格/希夏姆674)。一到那裡,特使就開始說明這場戰爭是針對穆罕默德的,他的倒台迫在眉睫。就連穆斯林歷史學家也注意到,這位古萊扎族長感到自己是被迫處於這艱難的處境:

當卡布(Ka'b)聽說胡亞伊(Huyayy’)要來時,他當面關上了堡壘的門,當他請求進入時,他們卻拒絕見他,說他是個不祥之人…然後胡亞伊指責他[不熱情好客]…這激怒了卡布,他猛地把門打開。(胡亞伊)對他說:「天哪,卡布,我給你帶來了不朽的名聲和一支偉大的軍隊…他們已經達成了堅定的協議,並向我保證,在我們消滅穆罕默德和他的部下之前,他們不會離開。」卡布說:「神作證,給我帶來了不朽的恥辱和空虛的烏雲,除了雷鳴和閃電,裡面什麼也沒有。胡亞伊,你有禍了,別管我了。」(易司哈/格哈卡姆674)。

然而,在麥加人的「哄騙」之後,古萊扎族領袖終於讓步,同意在衝突中保持中立。他既不會派遣戰士們來保衛這座城,也不會協助攻取在即的人數眾多的軍隊。穆斯林會獨自處理他們與麥加的古萊扎族人挑起的衝突。

衝突的頭二十天「沒有發生戰鬥」(伊本 易斯哈格/希夏姆676),只是隔著戰壕進行了幾次交火(射箭)。在那天,一個要去攻破防禦、而半途而廢的努力,對麥加部落來說證明是致命的,因此他們的首領相信,除非古萊扎族人從另一方加入戰鬥,否則他們不可能獲勝。然而,這個猶太部落拒絕了,因此迫使麥加人放棄圍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而決定了他們自己的命運(伊本·凱西爾v.3 p.154)。

在壕溝戰役中,共只有6名穆斯林被殺。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被仔細記錄下來(伊本.易斯哈格/希夏姆699)—沒有人被古萊扎族所殺,也沒有人因為古萊扎族的行為被殺害。

然而,隨著戰鬥的結束,穆罕默德讓他的軍隊出其不意地轉而攻擊古萊扎族要塞,聲稱其領袖的中立違反了這位伊斯蘭先知五年前親自為這部落起草的最初的麥地那盟約。這個「條約」的原始語言並不明確。但經過之後的渲染,看起來似乎是有所預謀的。

例如,麥地那部落不可能僅僅因為他們公開反對他,就給予穆斯林屠殺他們的權利,然而在古萊扎族人事件發生之前,幾位傑出的猶太領袖和詩人已經在穆罕默德的命令下被暗殺了。624年,在穆罕默德的「殺死落入你們手中的所有猶太人」(塔巴里(al-Tabari)7:97)命令下,至少有一名無辜的商人遭到他的穆斯林商業夥伴的殺害。穆罕默德還攻擊了另外兩個加入了同樣的協議的猶太部落,搶劫了他們的財產,然後把他們從自己的土地上趕了出去。

穆罕默德對猶太人的虐待和他對麥加人無情的敵對給麥地那帶來的麻煩,很可能是麥加人為了贏得他的中立地位而向古萊扎族領導人推銷的一部分,同時也暗含著如果麥加人占領了這座城市,他將遭到屠殺的威脅。在卡布的角度來看,穆罕默德找到藉口襲擊和掠奪他的部落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與普遍的誤解相反,古萊扎族並沒有攻擊穆斯林。事實上,如果他們發動襲擊,穆罕默德和他的強盜團夥肯定就垮台了,因為城市南端完全暴露在古萊扎族的手下。極為諷刺的是,不參與暴力的決定後來決定了這些猶太人的命運,在嚴重高估伊斯蘭對非信徒生命價值的受害者中,他們只是一長串中的第一批。

沒有參與戰鬥,顯然駁斥了辯護者說古萊扎族做了一些令他們應得到他們的命運的事情的這個論點。他們顯然不知道這一點,否則他們早就為生存而戰了。

根據穆罕默德的說法,是天神加百列(吉卜利里,當然只有他自己看到)下令圍攻古萊扎族。經過二十五天的圍困,猶太人屈服了,向伊斯蘭的先知投降了。正如伊本 易斯哈格/希夏姆所說,他們「服從使者的審判」(易斯哈格/希夏姆688)。

辯護者們流傳的另一個誤解是,穆罕默德沒有對古萊扎族人判處死刑,因此不應對此負責。穆罕默德試圖把責任推卸到另一方身上,這存有部分事實。然而,從敘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穆罕默德贊成隨後的屠殺—他選擇的「仲裁人」和他對「判決」的反應進一步證實了這一事實。

首先,這位伊斯蘭先知哄騙了古萊扎族人,讓他們同意把自己的命運交到「自己人」手中。事實上,這是一個皈依伊斯蘭、參加過壕溝戰役的穆斯林。古萊扎族人不知道的是,薩伊德·本·穆阿德(Sa’d bin Muadh)也是在戰鬥中受致命傷的少數穆斯林之一(易斯哈格/希夏姆689),人們有理由認為這影響了他的判斷。根據聖訓,他極度渴望繼續殺害「異教徒」,甚至當他躺在帳篷裡奄奄一息的時候還這樣想。(布哈里聖訓5:59:448)(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quran/bukhari/059-sbt.htm#005.059.448)

其次,當薩伊德頒布法令,要殺死古萊扎族人的男人,強迫他們的婦女和兒童成為奴隸時,穆罕默德沒有表示出絲毫的反對。事實上,這位伊斯蘭的先知也確認了這一野蠻的判決是安拉的判決(布哈里聖訓5:58:148)(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quran/bukhari/058-sbt.htm#005.058.148)。

想一下,歷史上的穆罕默德,與今天穆斯林試圖向我們保證他是「和平與寬恕」者之間的對比。鑒於古萊扎族人沒有殺害任何人的事實,一個真正的和平人士難道不應該只是尋求與他們對話,試圖確定他們的不滿,找到共同點,然後讓雙方都有尊嚴地解決問題嗎?

相反,伊斯蘭的先知命令用繩子把這些人綁起來,挖了壕溝,然後開始分批斬首俘虜。現場肯定像希特勒的死亡之隊的鏡頭,一小群、一小群無助的猶太人,他們沒有傷害任何人,卻被帶出來被迫跪在地上,在自己被砍頭前低頭注視著別人的身體,隨後身體被下推到壕溝裡。

有證據表明穆罕默德親自參與了屠殺。不僅在最早的記錄中直白地說使者「把他們召來」,「把他們消滅了」,而且在古蘭經中也有這種說法。古蘭經33:26提到古萊扎族人,「你們殺戮一部分,俘虜一部分。」阿拉伯語中的「你們」是複數,但古蘭經被當作為是安拉向穆罕默德的話,所以他被排除在外是沒有道理的。

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穆罕默德在大屠殺中找到了樂趣,特別是在得到一名年輕漂亮的猶太女孩(剛剛「喪偶」,因此可以成為他的性奴)之後(伊本 易斯哈格/希夏姆693)。

其他女性就不那麼順從了。歷史學家記錄了一名婦女的反應,當她的家人被殺害時,她簡直失去了理智。劊子手顯然發現她的狂笑令人惱火,也將她斬首。正如阿伊莎後來描述的那樣:

「我永遠不會忘記盡管她知道自己會被殺死但她依然大笑」(艾布·達烏德14:2665)(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quran/dawud/014-sat.htm#014.2665)

(人們可以原諒阿伊莎的遲鈍。當她和她的丈夫坐在一起觀看這場屠殺時,這位穆罕默德的妻子只有12歲)。

13、14歲的男孩也被處死,只要他們到了青春期。穆斯林們命令男孩們脫掉衣服。那些有陰毛的人就被割喉(艾布·達烏德聖訓38:4390)(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quran/dawud/038-sat.htm#038.4390)。試圖確定他們是否有真正參與戰鬥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根本就沒有戰鬥人員。沒有發生戰鬥!

穆罕默德把一些寡婦和幸存的孩子當作奴隸分給他的男人做性奴和苦役。巴努·古萊扎族人積累的財富也被分割了。因為這部落一直以來是和平的農業和貿易族群,沒有足夠的武器和馬匹迎合穆罕默德的品味,所以他為獲得更多武器和馬匹,在遠方的奴隸市場上用一些古萊扎族女性「換取馬匹和武器」(易斯哈格693,伊本·凱西爾v.3 p.172)。

除了為什麼沒有殺人的人會被處死和奴役這一主要問題外,也有人提出其他問題。如,古蘭經說,一個負罪者,不負別人的罪(古蘭經53:38),然而,部落的每一個成員都因為另一個不情願成員被迫做出的決定而受到懲罰。

在古蘭經中,偶爾訓誡要停止殺害那些停止戰鬥的人,又如何呢?投降的古萊扎族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戰鬥過。

雖然穆斯林辯護者在處理這一事件帶來的挑戰時通常會采取欺騙手段,但古萊扎族人的命運只是這個和平宗教制造眾多屠殺事件中的第一起。無論是1066年格拉納達的4000名猶太人,還是1399年一天內的10萬印度教徒,還是20世紀初數百萬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以千萬計的無辜者死於伊斯蘭虔誠的信徒的大規模處決中…

然而,那些追隨穆罕默德的人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有道歉,因為他們的先知以親自屠殺古萊扎族人作為屠殺異教徒的榜樣。

這篇文章翻譯自在線文章「The Myth: Muhammad Lived at Peace with the Jews Part 3: The Banu Qurayza」

https://www.thereligionofpeace.com/pages/muhammad/qurayza.asp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