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96

139

​作者

Bassam M. Madany

對沙克爾·納布盧斯博士《失去機會的六十年》的思考

對沙克爾·納布盧斯博士《失去機會的六十年》的思考

 巴薩姆·邁克爾·馬達尼(Bassam Michael Madany)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範圍內的暴力衝突,隨著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和平條約的簽署,許多其他預示性的事件也隨之發生,尤其是在中東地區。戰爭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解體。這個龐大的實體自16世紀初以來一直控制著中東地區。1918 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消亡,黎凡特被勝利的盟軍控制。經過國際聯盟的授權,法國控制了敘利亞和黎巴嫩,英國控制了巴勒斯坦和約旦。這種安排讓阿拉伯人非常失望,因為他們曾經得到過戰後獨立的承諾。

 

當阿拉伯人意識到他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時,巴勒斯坦立即出現了另一個問題。1917年11月2日,在戰爭結束前,英國政府就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聲明如下:「國王陛下的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家園,但有一項諒解,即不得採取任何可能損害巴勒斯坦現有非猶太人社區的公民權利和宗教權利,或損害猶太人在任何其他國家享有的權利和政治地位的行動。」

 

英國當局很快就發現,履行《貝爾福宣言》中的承諾是多麼困難。事實上,盡管英國在巴勒斯坦和約旦駐扎了30年,試圖使其能發揮作用,但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能的。在20世紀20年代末和整個30年代,耶路撒冷和國內其他地區爆發了暴力示威活動。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強烈反對猶太移民進入該國。1936年,英國試圖通過限制進入巴勒斯坦的猶太移民數量來安撫阿拉伯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由於逃離歐洲大屠殺的猶太人大量湧入,巴勒斯坦的局勢變得非常嚴峻。但英國當局並沒有為他們進入巴勒斯坦提供便利。每當載有數千名猶太難民的船隻抵達巴勒斯坦海岸附近時,英國海軍就會攔截這些船隻,船上的乘客被帶到塞浦路斯,安置在臨時難民營裡。

 

由於無法找到解決巴勒斯坦日益惡化的局勢的辦法,英國把這個問題提交給新成立的聯合國組織。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在紐約成功湖召開會議,批准了巴勒斯坦分治計畫。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都拒絕了這個計畫,並組成了志願團體進入巴勒斯坦,以阻止聯合國發起的分治計畫的實施。

 

英國人再也無法維持法律和秩序,決定在1948年5月15日結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這一天也是以色列國宣佈誕生的日子。來自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外約旦和埃及的阿拉伯軍隊立即進入巴勒斯坦,幫助那裡的阿拉伯居民對抗新生的猶太國家。

 

以上內容簡要敘述了巴以問題的起因,是我評論約旦知識份子沙克爾·納布盧斯(Shake al-Nabulsi)博士在阿拉伯語線上日報《Elaph》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的背景。他的文章標題是《大衛營的輸家和贏家》The Losers and the Winners from Camp David)。當時正值埃及和以色列於 1979 年 3 月 26 日簽署《大衛營和平協定》(Camp David Peace Accord)30周年。作者評論了這一重大事件,並提出了阿拉伯人無法從大衛營吸取教訓的理由,他寫道:

 

這一事件標誌著第一次有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並開始與以色列建立和平關係。《大衛營協議》徹底震動了其他阿拉伯國家。他們繼續抵制與以色列和平相處的任何進一步措施。他們不能理解安瓦爾·薩達特(Anwar Sadat)總統通過他的行動,收復了埃及在納賽爾(Nasser)總統時代發生的毀滅性的軍事和政治冒險中失去的一切。

 

現在,在薩達特(Sadat)邁出歷史性的一步30年之後,一些阿拉伯人似乎變得更加理性,他們開始質疑自己繼續拒絕與以色列達成和平是否明智。他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30年前採取的行動是多麼愚蠢,當時他們將埃及從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中除名,稱其為「塔納比拉(Tanabilat)咖啡館」1,並將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從開羅遷至突尼斯。他們不滿足於所有這些不合理的措施,他們禁止納吉布·馬哈福德(Naguib Mahfoudh)的著作2和根據其小說改編的電影!事實上,他們對埃及的誹謗已經到了視之為與他們的死敵以色列同流合污的地步!

 

但是,只要阿拉伯人堅持他們的狂熱主義和消極態度,表現出缺乏自信,繼續津津樂道於戰爭文化,就不會有巴勒斯坦國!非常可悲的是,這種不幸的態度繼續主導阿拉伯世界的話語,一些江湖騙子政治領導人的言論就是證明,他們不斷呼籲對以色列進行武裝抵抗! 

 

根據巴里·魯賓(Barry Rubin)的說法,阿拉伯領導人高舉「抵抗」的旗幟只是為了轉移其人民對困擾其社會的不斷積累的問題的注意力。他們欺騙大眾,聲稱西方和以色列正在變得越來越弱,並預測以色列國即將消失,一位卓越的阿拉伯領導人將帶領巴勒斯坦人收復家園!

 

另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是,盡管埃及和約旦都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條約,但卻拒絕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這是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人犯下的最大政治罪行。由伊斯蘭主義和民族主義團體領導的反對關係正常化運動是他們採取的最愚蠢和無知的政治行動,而這一切都是有利於以色列。這使以色列得以向全世界宣佈,我們想要和平,但阿拉伯人拒絕了,即使他們自己的統治者已經接受了它!』因此,以色列標榜自己是一個受到迫害的國家,繼續需要保護西方,特別是美國的保護,因為所有阿拉伯人都一直反對它。


以色列的極端右翼政黨,如利庫德(Likud)集團和以色列家園黨(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Yisrael Beitenu),對巴勒斯坦人的立場得到了證實;而工黨和那些曾與阿拉伯人簽署和平條約的政黨的立場則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使得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宣佈,被稱為『土地換和平』的政策已不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在未來,如果以色列同意與其鄰國達成和平協議,新的條件將必須是『以和平換和平』

 

以色列政府和人民、以色列議會(Knesset)和媒體都認識到,實際上,與阿拉伯人的和平一文不值!」例如,盡管埃及在沒有損失一分錢或一名士兵的情況下奪回了西奈(Sinai)半島,包括塔巴(Taba)度假勝地,從而騰出大量資金用於發展專案(以前用於軍備的資金),盡管埃及獲得了 500 億美元的外國援助;但以色列換來的只是其駐開羅使館,使館設在一個公寓裡,大使及其工作人員幾乎被囚禁在那裡;作為交換,以色列得到的只是將其駐開羅大使館安置在一間公寓裡,大使和他的工作人員實際上被囚禁在那裡。他們的行動都有埃及特勤局(Mukhabarat)的跟蹤。以色列不被允許參加埃及的任何文化活動,甚至連一年一度的開羅書展也不行!約旦的情況也是如此。在與埃及和約旦有過痛苦的經歷之後,我們怎麼能指望以色列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特別是與敘利亞簽署更多的和平條約呢?

 

但是,盡管有這些障礙,以色列在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上仍然在繼續取得進步。與此同時,阿拉伯人在所有這些領域節節敗退。以色列軍隊仍然是中東地區最強大的軍隊;以色列的人均收入約為18000美元,相當於除去海灣國家後整個阿拉伯世界人均收入的總和。在文化領域,以色列的科學和文化成就位居世界前列。耶路撒冷的希伯來(Hebrew)大學、海法(Haifa)大學和特拉維夫(Tel Aviv)大學是世界著名的三所大學,而在400所最負盛名的大學中,沒有一所阿拉伯大學名列前茅。開羅大學(僅)排名401!

 

最後,我們得出結論,以色列的所有成功都是通過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失敗來實現的。如果以色列面對的敵人不是巴勒斯坦人及其愚蠢的領導人,而是一個強大的敵人,他們早就會成功地建立了他們的巴勒斯坦國。唉,這些年來,他們的領導層是真的軟弱和無能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第一位領導人是哈吉·阿明·侯賽尼(Haj Amin al-Husseini )4。他曾經就讀於開羅的愛資哈爾大學,但在一年後就被趕下台了!至於亞西爾·阿拉法特(Ismail Haniyya),他的資歷是曾經在科威特市市政當局擔任土木工程師。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Ismail Haniyya)在擔任加沙領導人之前,曾是一座清真寺的伊瑪目(領拜人,Imam)。與巴勒斯坦領導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色列人可以誇耀的是被稱為第一位國際銀行家的羅斯柴爾德王朝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和在以色列誕生後成功擊敗右翼猶太復國主義恐怖組織的以色列之父大衛·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

 

我在1986年出版的論述這一問題的書中指出,巴勒斯坦人在尋求建立自己的國家的過程中失去了許多黃金機會。在冷戰期間,由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他們的領導人認為他們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在進行了這場賭博之後,他們沒有預見到蘇聯的垮台,從而迫使他們與僅存的超級大國—美國—打交道。他們沒有考慮到,自1967年以來,美國與以色列達成了戰略協議,將以色列視為其第 51 個州。目前,以色列沒有在短期內與阿拉伯人簽署和平協議的動力。如果它走上這條道路,就必須非常謹慎。與阿拉伯人實現和平的條件很可能會極其苛刻。」

 

分析

 

這位約旦作家感歎道,在長達六十年的時間裡,巴勒斯坦人及其阿拉伯朋友的頑固不化使他們失去了幾次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見證一個有生存能力的巴勒斯坦國誕生的良機。

 

評論

 

對於這篇極其坦率和尖銳的批評,幾乎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他談到了許多重要的話題,包括耶路撒冷大穆夫提(伊斯蘭教法說明官,Mufti)在英國委任統治下擔任領導職務期間的碌碌無為。他是《貝爾福宣言》的早期反對者。

 

此外,非常有趣的是,他提到了以色列學者巴里·魯賓,這讓讀者感到驚訝,巴里·魯賓在各種機構,特別是在全球國際事務研究中心(GLORIA)、《中東國際事務評論》(MERIA)、《中東季刊》(Middle East Quarterly)等機構發表過大量學術論文。(見下文注釋)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跡象。

 

在這篇有價值的文章中,我唯一錯過的是沒有深入討論伊斯蘭世界觀本身是如何影響和支配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的思想的。在這種心態背後,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它們對任何與猶太國家真正正常化的想法都表現出如此強烈和持續的抵制。

 

我深信,這種激烈的抵抗源於伊斯蘭對安拉賦予他們的阿拉伯征服權的信仰。阿拉伯穆斯林認為,由於他們的祖先在歷史的早期征服了巴勒斯坦,他們對這片土地擁有永久的權利。因此,他們很難接受一個外來國家生活在他們中間。在阿拉伯歷史上的前一千年裡,安拉不是一直陪伴著他們進行征服(啟示,Futuhat)嗎?那為什麼在過去的一百年裡,事情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出了什麼問題?」他們中一些勇敢的思想家正慢慢開始對世界歷史進行更開明的解讀。帝國興衰;歷史不會重演。還記得整個歐洲都認為是一成不變的「君權神授」嗎?這個概念也崩潰了。是的,國王和王后在歐洲各地仍然擁有豐富多彩的君主政體,但每個人都知道真正的政治權力在哪裡。難道阿拉伯人不能接受他們歷史上的這種進步嗎?也許,對另一個伊斯蘭哈里發的渴望可以被更具挑戰性和民主性的治理和國際關係理念所取代。

 

這篇文章在《大衛營協議》簽署三十周年之際發表這篇文章意義重大,樂觀主義在人類胸中永存。也許會有更多的阿拉伯知識份子會效仿我們尊敬的作者,將「現實政治」(Realpolitik)6帶入現代阿拉伯知識份子的思想當中。

 

夏柯爾納布希博士(Dr. Shaker al-Nabulsi)於2014年2月去世。要了解有關他工作的更多資訊,請點擊此處URL:http://www.memri.org/report/en/print7807.htm

 

Elaph 報文章的阿拉伯文本可在以下網址查閱:

 

http://www.elaph.com/Web/ElaphWriter/2009/3/423218.htm

 

注:

 

1. 「塔納比拉咖啡館」。阿拉伯語,形容懶惰和無所事事的人,他們在咖啡館裡浪費時間,聊天和吸食水煙(naguilah,又被稱為Huka)。塔納比拉(tanabilat)是土耳其語tanbal的複數,意為懶惰,在一些阿拉伯國家中被使用。

 

2. 納吉布·馬哈福德(Naguib Mahfoudh)是埃及著名的小說家和社會評論家。享年94歲。他一生創作了 50 部小說,是第一位獲得 1988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阿拉伯作家。

 

3. 巴里·魯賓(Barry Rubin),全球國際事務研究中心(Global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GLORIA)主任,《中東國際事務評論》(Middle Eas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MERIA)編輯;也是《中東季刊》(Middle East Quarterly)的編委會成員。

 

4. 20世紀20年代初,英國當局任命哈吉·阿明·侯賽尼(Haj Amin al-Husseini, 1895—1974)為耶路撒冷的大穆夫提。他領導反對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住在德國,並幫助在巴爾幹地區組織穆斯林旅,與德國軍隊並肩作戰。

 

5. 西奧多·赫茨爾(Theodor Herzl, 1860—1904)出生於布達佩斯,在維也納接受教育。1894年,他參加了對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 (Alfred Dreyfus) 上尉的審判。德雷福斯是一名猶太法國軍官,他被誣告並被判叛國罪。這一事件使赫茨爾相信,猶太人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擁有自己的國家。1896年,他寫了《猶太國》(Der Judenstaat)。1897年,他在瑞士巴塞爾組織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

 

6.       現實政治(Realpolitik)是一種德語表達,指的是基於實際而不是意識形態因素的政治。

 

這篇文章翻譯自 Bassam Michael Madany 的在線文章 「Reflections on Dr. Shaker al-Nabulsi “Sixty Years of Lost Opportunities”」

https://www.academia.edu/19141710/Reflections_on_Dr_Shaker_al_Nabulsi_Sixty_Years_of_Lost_Opportuniti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