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 伊斯蘭的擴展
走進伊斯蘭世界
思考問題:
1. 伊斯蘭擴展到了其它文化,給這些文化帶來了哪些好處?
2. 有哪些歷史性的原因,吸引人們皈依伊斯蘭?
3. 在世界文明的進程中,伊斯蘭做出了哪些貢獻?
4. 過去伊斯蘭和基督教社會之間的對抗,對今天世界上的矛盾衝突有怎様的影響?
課程目標:
從穆斯林的觀點出發,描述伊斯蘭的擴張:
1. 簡要描述伊斯蘭的人口和地域分布情况:西至西班牙,向東沿絲綢之路經中亞至中國、印度、菲律賓以及印度尼西亞,并擴張到非洲,最終到西歐和北美。
2. 闡述伊斯蘭的擴張在政治、文化、貿易以及知識進步領域有何體現。
3. 闡述為什麽很多情况下,伊斯蘭所征服的社會都很歡迎它的到來,并將其統治看作是一種從高壓統治中的解脱。為什麽説這種宗教上的轉變大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强制的。
4. 描述這些早期的相互影響是如何埋下了導致後來衝突的隱患:打着宗教的幌子進行政治和文化上的鬥争,包括過去歐洲對伊斯蘭擴張的反應;現今人們對穆斯林國家的偏見;穆斯林世界對西方國家的偏見。注意這種互相曲解的事件發生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活動中。特彆考慮十字軍東征以及殖民主義的影響。
本課閲讀:
重點閲讀: 引言 .....................................36頁
穆斯林文明簡史............................38頁
伊斯蘭的傳播和發展........................40頁
基本閲讀: 伊斯蘭和文化的發展........................46頁
完整閲讀: 十字軍東征的噩夢..........................R5頁
完整英文閲讀請登録:http://www.encounteringislam.org/readings
中文在:www.ysljdj.com
引言
在穆罕默德死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穆斯林統治了從西班牙到阿富汗這一地區。伊斯蘭為什麽能如此迅猛擴張,這一切又是怎様實現的呢?伊斯蘭社會到底是什麽様的呢?人們在教授歷史知識時,往往過分强調了征服异己,而忽略了穆斯林社會在政治、經濟領域的統領地位,以及他們在自然科學與技術、法律、兿術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在我的高中歷史教材裏,穆斯林進軍西班牙和法國,與哥特人洗劫和焚焼古羅馬相提并論。
學生時代的我并没有質疑所教給我的一切。也没有停下來去想一想是誰在保存希臘文化,使之在文兿復興時期得以被「重新發現」。也没有想過哥倫布是出于怎様的動機,去尋找一條新的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路徑。我從來没有學過關于非洲、亞洲,包括黛爾黑、豪薩族,蘇爾尼西亞,土爾其斯坦和雲南等地博大精深的伊斯蘭文明。直到後來我去了東非,再後來又去土耳其學習時,才發覺自己所受教育中的疏漏。
和其他人一様,每當我聽到伊斯蘭是「靠刀劍來傳播」的,我就會想象穆斯林的鎮壓是多麽的血腥,造成的大規模的破壞。確實,早期穆斯林的征服實際上就是戰争,穆斯林稱它們為聖戰。然而,比起十字軍東征和蒙古人的入侵戰而言,它們還算是好的。如果早期的將軍很殘忍地對待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的話,會被哈裏發驅逐出去。許多穆斯林軍隊并没有將异教徒處死,而是對他們施以經濟和政治壓力,逐步使他們皈依。伊斯蘭也通過貿易關系和傳道來擴張,而不是通過强制措施。例如,蒙古人皈依了伊斯蘭就是通過傳道實現的,而不是通過戰場的勝仗。
雖然穆斯林同様有他們偏見的一面,許多時候他們不承認受惠于希臘哲學、自然科學和天文學成果,但是世界上很多領域的進步還要歸功于穆斯林的文化成就。今天,對這些成就的評價會影響到我們與穆斯林的關系。為了了解穆斯林對世界的看法,我們是否願意把我們的荒誕和偏見放置一邊呢?這様才公平,不是嗎?
今天,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仍然會使用到許多阿拉伯詞語,比如「alchemy(魔力)」、「alcohol(酒精)」、「algebra(代數)」、「algorithm(算法)」、「alkali(碱性)」、「antimony(銻)」和「azimuth(方位角)」等等,這些還僅僅是在字母A裏!阿拉伯用語充斥在我們技術性語言從A到Z的方方面面。從我個人來説,我十分感激不必用羅馬數字來結算支票簿,這得益于使用了阿拉伯數字體系。克裏斯多佛哥倫布啓航去尋找新大陸的時候,所使用的地圖和器械也都來源于穆斯林的技術。被譽為歐洲文兿復興和科學方法之父的羅杰•培根(1214–1294),將伊斯蘭世界當作他最寶貴的靈感來源;他向歐洲人所解釋的那些現象,穆斯林早已經發現了。而且和普遍認為的相反,鬱金香并不是起源于荷蘭,而是來自土耳其。
當穆斯林的統治在世界上延伸時,人們并没有一股腦兒立即就皈依了伊斯蘭。非穆斯林(稱為次等公民)通常受到保護,但是他們要通過交賦更高的税來獲得政府的保護,這是當時統治政府的一般做法。許多在穆斯林統治下生活的人寜願選擇這種相對比較慈善的體制,而不願受他們在「基督教」拜占庭統治下所面臨的壓迫。當然,這些非穆斯林只是二等公民,很少有公民權。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中的許多人確實也皈依了伊斯蘭,為的是確保交納比較低的賦税或者是减輕對他們的壓迫。其他人不斷地逃離「基督教」的統治,以取得穆斯林統治者之下的受保護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例如,猶太教徒逃離西班牙宗教法庭)。
在歐洲處于黑暗時代時,伊斯蘭却欣欣向榮,在文化、兿術、醫藥、法律、工程和軍事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穆斯林學者使古希臘時代著作重見光明,同時也使他們自己的理論得到發展,雖然當今許多人已經遺忘了他們的名字:Al-Battani, Ibn al-Baytar, Al-Biruni, Al-Idrisi, Hunayn ibn Ishaq, Al-Khawarazmi, Omar Khayyam, Ibn Rashud (Averroes), Al-Razi, Ibn Sina (Avicenna), Abu al-Qasim al-Zahrawi, and Al-Zarqali。有個研究歷史的學者描述了歐洲文兿復興的真正起源:
真正的文兿復興是在阿拉伯人和摩爾人文化復興的影響下發生的,而不是在十五世紀開始的。西班牙才是歐洲復興的摇籃,而不是意大利。當基督教的歐洲一步步沉淪進入野蠻之後,他們走向了無知和墮落的黑暗深淵。而此時,在撒拉遜人(Saracenic)的世界裏,許多城市如巴格達、開羅、科多瓦、托萊多正在成為文明和文化活動的中心。新的生命正是在那兒興起,并在後來成為人類進步的一個新階段。自從人們感覺到穆斯林文化的影響,新生命就開始了它的勃勃生機。1
經過生意人和神秘主義者等傳教人員的努力,伊斯蘭繼續傳播開來,甚至在十字軍東征和穆斯林的領土被蒙古人占領期間也没停止過。通過壟斷并控制絲綢、奴隷和香料的貿易路綫,穆斯林漸漸擁有了世界上許多財富和權勢力。直到科特斯(Cortez)來到了新大陸并獲取了他能為西班牙找到的所有黄金之後,經濟平衡才傾向到有利于歐洲的一方。雖然奥斯曼帝國的蘇丹領導制在亞洲受到挫敗,但奥斯曼帝國又維持了四百年的霸權統治,其他穆斯林統治者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亞、中國和印度尼西亞也是如此。
[1] [1] 林世界。但非常不幸的是,歐洲帝國主義在穆斯林世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 [1] [1] [1] 甚至現在,基督教社會和穆斯林社會之間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裂痕與宗教上的一様多。 大部分穆斯林人民直到19世紀60年代才從歐洲殖民統治下獲得自治權。直到1990年代其它的穆斯林國家才從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今天,世界最貧困人口中60%是穆斯林,80%世界難民是穆斯林,81%穆斯林為主的國家没有直接選舉權。
不管出于什麽原因,如今的穆斯林社會已没有了過去的輝煌。一些穆斯林把這完全歸咎于西方的貪婪和霸權,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是穆斯林没有始終忠于伊斯蘭。并且提出,一些問題可能是來自于真主的懲罸。為應對如此嚴峻的挑戰,如今的穆斯林正在經歷着變革與復興。
作為基督國度的子民,我們如何解釋歷史,并對歷史作出回應?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認識到,耶穌基督來推翻了這個世界的邏輯,建立了安拉的屬靈王國。權勢、財富、成功,甚至學問都不一定是安拉祝福的迹象,或者表明站在了「安拉這一邊」。基督教社會和穆斯林社會都錯誤地判斷了這點。耶穌説:「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争戰,使我不至于被交給猶太人」(约翰福音18:36)。
- K.S. 編輯
注釋:1.Robert Briffault, Rational Evolution: The Making of Humanity (New York: MacMillan, 1930),p. 138.
穆斯林文明簡史
作者:布魯斯 Bruce Sidebotham [1]
征服時期的倭馬亞王朝(公元632-732)
穆罕默德死後,伊斯蘭發展迅速。政治統治區擴展到叙利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巴勒斯坦、埃及、北非和伊比利亞。基督教的主要文化中心,像安提阿、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和迦太基等都落入了伊斯蘭的統治之下。
伊斯蘭統治在一些地方一度勝過基督教地區的統治。伊斯蘭的對手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受内部矛盾的嚴重困擾,很快屈服于能够公平决斷它們内部鬥争的這個新的霸主。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仍然是基督教統治的中心,而此時,大部分歐洲地區正處于「黑暗時代」。
鞏固時期的阿巴斯王朝(公元732–1250)
在西班牙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的伊斯蘭影響并没有滲透進法國及其周邊的歐洲地區,因為法蘭克人的將軍查理•馬特爾(Charles Martel)阻止了穆斯林柏柏爾人對法國波瓦第爾和圖爾斯的進攻步伐。
伊斯蘭文明經歷了幾百年的黄金時代。其文化在阿拉伯和波斯社會,還有如科爾多瓦和後來成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的新興城市巴格達等一些城市得到空前的繁榮。在早期希臘著作的基礎上取得了極大的文化進步。這些希臘著作涵蓋科學、法律、哲學、醫學、兿術、建築、和詩歌等諸多方面。政治勢力範圍從阿拉伯半島遷移到了埃及、巴格達、波斯,最後到了土耳其。
在東方,許多人遭受着快速擴張的蒙古帝國的凌辱,蒙古帝國還使土耳其人入侵屬于拜占庭帝國小亞細亞和今天中亞。蒙古人和土耳其人都最終歸順了伊斯蘭,後來將伊斯蘭傳播到印度和中國,下一個時期在那裏建立了帝國。
在十字軍東征時期(1095-1272),基督徒奪取了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的部分重要地區。十字軍東侵所引起的相關事件,給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間的關系造成了巨大的傷痕,但并没有顯著地破壞整個穆斯林統治。歐洲文兿復興的興起,就是受了十字軍所帶回來的穆斯林文明知識和進步的巨大影響。
復興時期的奥斯曼王朝(公元1250-1700)
奥斯曼土耳其的穆斯林帝國是當時最大的一個帝國,整整統治了該地區六百五十年。奥斯曼人在1268年收復了十字軍占領的城市安提阿,1291年收復了艾可(叙利亞),1453年奪取了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國在歐洲的擴張于1683年受阻于維也納。這段時期,伊斯蘭登陸巴爾乾半島,這一舉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現代科索沃和波斯尼亞的危機埋下了禍根。
通過征服和貿易,伊斯蘭在十至十二世紀之間擴張到了印度和東非。在西非,廷巴克圖(Timbuktu)變成了伊斯蘭的文化中心。十三至十五世紀,傳教士、神秘主義者和商人將伊斯蘭帶進了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蒙古的征服促進了伊斯蘭在整個中亞、南亞和東亞地區的傳播和强化。中亞的統治者在南亞被稱為蒙兀兒(Mughal),這些統治者控制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直到十九世紀。印度的第一位蒙兀兒統治者巴柏爾(Babur,1483-1530)既是中亞貼木兒(Timur,1336-1405)的後裔,又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另一位蒙兀兒統治者沙賈漢(Shah Jahan)在印度伊斯蘭鼎盛期建造了泰姬瑪哈陵(Taj Mahal)。
穆斯林控制了這一時期發展的許多全球性貿易。他們對香料的壟斷使得哥倫布于1492年設法尋找另外的貿易路綫,這使他發現了美洲大陸。新大陸的發現也導致了西班牙、葡萄牙和其他敵對的西歐帝國的發展。同一年,穆斯林摩爾人被趕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
衰落的殖民期(公元1700-1979)
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曾經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國,如今却腐敗不堪,官僚横行,越來越四分五裂并最終瓦解。與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結盟之後,奥斯曼帝國于1922年正式宣告結束。帝國制的西方勢力漸漸統治了幾乎整個穆斯林世界。從此,「基督教」的西方要左右國際關系,并為現代的穆斯林世界設定行政界綫。
隨着穆斯林世界陷入政治衰敗,有些穆斯林譴責「基督教」的西方引起了穆斯林世界的不統一,不穩定,和他們相對脆弱的局面。許多穆斯林地區快速增長的人口,石油帶來的豐厚財富,還有對西方社會的憎恨,這些都點燃了伊斯蘭傳教活動和政治活動的烈火。這些不解的情結,加上經濟的不穩定,促使部分穆斯林世界通過各種方式發生變革,不管是通過復興、改革還是革命。
現代内部危機期(1979年至今)
1979年,伊朗保守派廢除了温和派沙阿(Shah)國王的王位,這是現代伊斯蘭歷史的轉折點。許多國家的「伊斯蘭主義者」穆斯林一直致力于重新將穆斯林社會團結在伊斯蘭律法之下,他們取得了一些成效。伊斯蘭主義者試圖捍衛穆斯林,有時不惜采用極端的手段,尋求把穆斯林從外來思想和影響中解放出來。然而,許多穆斯林寜願選擇温和的或者是非宗教的生活方式。從阿爾及利亞到菲律賓,從車臣到蘇丹,伊斯蘭主義極端組織在與非宗教政府和他們自己的温和派同胞作鬥争。對于形形色色的伊斯蘭主義者而言,這種鬥争與其説是一種宗教運動,不如説是一種政治的戰鬥口號和過去榮耀的象征。
伊斯蘭的傳播和發展
作者:格林 Colin Chapman
先知時代以來,伊斯蘭是如何發展的,如果對此没有一些基本認識的話,就不可能理解當今的伊斯蘭。這點對于基督徒來説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十四個世紀以來,伊斯蘭一直伴隨着基督教在發展,而且很多時候,與基督教界的關系并不融洽,總是磕磕碰碰。
下面是Kenneth Cragg總結的基督徒在反思這段歷史時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難:
導致伊斯蘭興起的諸多因素中,有一點就是由于基督教會方面的失敗。缺乏愛心,不够純潔,不够熱情,是屬靈方面的失敗。真理由于其傳道者的屬靈上的過失而受損。伊斯蘭是在不完美的基督教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後來,借着其自己内部的勢力,聚集力量來與純潔的基督教信仰分庭抗禮 …
從基督教的角度講,這是伊斯蘭興起的内在悲劇。它産生并傳播一種新的信仰,以取代一個它從來都知之甚少的基督教信仰。數世紀來,兩大信仰的外在關系長期不快。這種不認識基督教所奉基督的狀態,因體制性基督教會繼續缺乏愛心和忠心而日益加劇。1
伊斯蘭早期的傳播
下面列出了我們需要注意的一些主要事件及其發生時間(都是公元後):
632 年 穆罕默德去世。
632-661年 首批四任哈裏發統治麥地那。
661-750年 倭馬亞王朝在大馬士革的統治。
661年 遜尼派和什葉派分裂。
710年 穆斯林軍隊抵達印度河。
711年 穆罕默德伊本喀希姆在信德(巴基斯 坦東南部)領導運動。
714年 穆斯林占領西班牙。
732年 穆罕默德死後一百年,伊斯蘭帝國從 西班牙延伸至波斯。
732年 查理•馬特爾在法國的波瓦第爾和圖
爾斯打敗了穆斯林軍隊。
750-1258年 阿巴斯王朝在巴格達的統治:伊斯蘭 的黄金時代。
909-1171年 法蒂瑪王朝統治埃及。
约1000年 伽色尼的馬哈茂德入侵旁遮普(印度 西北);穆斯林在拉合爾設立政權。
阿拉伯語世界
許多人會將穆斯林與阿拉伯世界聯系在一塊。雖然全世界大多數的穆斯林并不都是阿拉伯人,但伊斯蘭確實植根于其創立者穆罕默德的阿拉伯文化和語言。而每年千百萬穆斯林前往朝覲的地方——伊斯蘭聖城麥加和麥地那都位于阿拉伯半島。
北非、阿拉伯半島和中東地區包含有二十一個講阿拉伯語的國家,擁有近二億八千萬人口。組成阿拉伯世界的這些國家是不同種族的,包括阿拉伯人、柏柏爾人、貝多因人、圖阿雷格人和埃及人,總共有二百零九個種族。
埃及曾是個基督徒占多數的國家,直到伊斯蘭建立幾百年後才打破這種格局。如今,其百分之八十六的人口是穆斯林。六千四百萬人口中的大部分人居住在肥沃的尼羅河流域,成為了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之一。多數埃及人仍然是農民。盡管有些埃及人仍舊穿着長到脚踝的傳統長衫,然而許多城裏的男人也穿起了藍色牛仔褲和運動鞋。
其他一些主要的阿拉伯人聚居地集中在澳大利亞、加拿大、伊拉克、以色列、利比亞、阿曼、沙特阿拉伯、蘇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和也門。
摘自:Operation World, www.joshuaproject.net.
研究伊斯蘭在最初幾個世紀的傳播時,我們需要特彆注意在伊斯蘭統治下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社會地位,評論許多人還存有的伊斯蘭是靠武力擴張的陳舊觀念。
第一,有些地方的基督徒是歡迎伊斯蘭來統治的。例如,在叙利亞,伊斯蘭的統治把他們從拜占庭的高壓下解放出來。在埃及,它幫助了科普特人廢除了傀儡式的族長,重新召回了他們自己被流放的族長。科普特人加入穆斯林的軍隊一起驅趕拜占庭人。
第二,所有生活在伊斯蘭統治下的非穆斯林都要交納土地税(kharaj)。猶太教徒和基督徒需要繳納額外的人丁税(jizyah)才可被當作是受保護的臣民。他們不允許參軍,也不需要交納穆斯林的課税。
第三,在印度次大陸、東亞、西非和東非,伊斯蘭是通過生意人來傳播的,其中的許多人最初是來自阿拉伯半島。蘇非派在伊斯蘭的傳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伊斯蘭是「用刀劍來傳播的」這個説法是非常片面的,是過度單純化的講法。因為這是一個廣受争議的問題,在此很有必要比較一下針對伊斯蘭在最初四百年裏擴展情况的各種叙述。這些叙述出自四位作者之手,他們都從不同角度來論述了這個問題,而且都是根據特定的時期特定的地域來描述伊斯蘭的傳播。
不同的叙述
第一個叙述由一個穆斯林Hammudah Abdalati所寫,説的是早年阿拉伯半島上那些拒絶信奉伊斯蘭的人所背負的各種壓力:
那些抵制伊斯蘭拒絶貢税,與其他教派合起來維持他們狀况的人舉步維艱。他們從一開始就采取作對的方式,故意制造麻煩,不象穆斯林新來者,新的皈依者和他們交納貢税的同胞。這種行為,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意味着背叛;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是卑鄙的;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是冷漠的;從軍事意義上説是具有煽動性的。所以從實際出發,它需要被鎮壓。不是為了安撫新來者,而是為了這些叛逆者生活所在地的國家。只有此時才使用武力,好讓這些人清醒過來,意識到他們的責任:要麽無條件地接受伊斯蘭成為穆斯林,要麽做個忠實的臣民,交納貢税,能與他們的穆斯林同胞相安共處,享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2
穆斯林婦女的頭巾
「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瞠 …」(古蘭經24:31)。
她裹在一件黑色飄逸的長袍裏,只可以看見她的眼睛。 [1] 她朝我這看了看,我微微笑了笑,結結巴巴地打了個招呼。她抬起眼睛,我們四目相對。在這個亞洲國土上,我們都算是外國人,這次相遇,讓我們彼此找到了朋友。我們分享喜悦,嘲笑男人和婚姻。我也談到信主。
我要是象其他人那様,僅僅擦肩而過,不看那個遮着面紗的穆斯林婦女,那我也會錯失這個機會。是不是因為我們害怕或不知道該對她們説什麽呢?也許我們只是不理解她們為什麽穿得與衆不同。
嚴格遵守婦道的穆斯林女性,覺得戴面紗是件非常自豪的事情。面紗又稱為hijab,burqa,chador,或abaaya。它蓋住頭發,有時還遮住臉。根據當地的習俗,穆斯林服裝可以是全身長度的沙特式長袍(chadris);或者是象埃及普遍流行的那様,身上穿着現代款式的服裝,但頭上系着頭巾(只露出臉);也可以是象巴基斯坦人那様,穿着寬松的褲子和長套衫,頭上寬松地披着一塊絲質的圍巾。女性戴頭巾是一個政治宣言,一個宗教或文化身份的象征,一個家庭榮譽的展示,一種得到安全和尊重的方式。
一位在倫敦受過教育的,二十九嵗的沙特阿拉伯女性説道:
西方人認為頭巾是壓迫、阻礙或鎮壓女性的一種標記,我認為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對我而言,我戴頭巾是因為它是我個人和宗教選擇的標志。因為我在西方生活過,看到了所有的腐敗和道德敗壞…… 現在我更加深信我們當地的傳統,我更加離不開它們。我想保留我的阿拉伯-伊斯蘭身份,對我來説,這就是一種表示的方式。
摘自:Annee W. Rose, www.frontiers.org.
第二個叙述由一個基督徒的伊斯蘭學者所寫,名叫Michael Nazir-Ali,他描寫了阿拉伯半島内由哈立德(Khalid)領導的一些戰役,而哈立德是穆罕默德死後立即當權的一位卓越的軍事領袖:
伊斯蘭擴張的許多功勞得歸于哈立德。除穆罕默德之外,哈立德在將伊斯蘭發展成世界勢力方面所做的貢獻比任何其他人都要大。然而,我們雖然佩服他的軍事能力,却無法恭維他的道義。他對Malik ibn Noweira背信弃義就是個典型的例子。Malik的部落投降哈立德,Malik已經聲明信奉伊斯蘭。然而,他還是與他的妻子和孩子被一起抓進了大牢,并在深夜被謀殺。哈立德當場就强行娶了Malik的妻子。這在當時的穆斯林軍隊中引起了一場騷亂。對哈立德的一份正式的譴責信擺在了艾布•伯克爾(Abu Bakr)的面前。盡管歐麥爾(後來成了第二任哈裏發)極力主張對哈立德嚴懲不貸,然而哈立德只是受到輕微的指責。當歐麥爾成為哈裏發的時候,他解除了哈立德的權力,開始是解除他在東方的指揮權,最後完全撤除了他所有的指揮權。據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哈立德的晚年是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的。3
第三個叙述,講的是對中東和北非的一些主要的征服戰,也是由一個基督徒的伊斯蘭學者所寫,他叫John Taylor:
當伊斯蘭在許多文明世界迅速擴張的時候,它首先擴張的是其軍事和政治攻勢;然而,要使被征服之地的居民自願成為穆斯林的話,有時還要花上幾個世紀的時間。另一方面,軍事和政治擴張的背後,哈裏發們心裏的動機就是最終要使這些人皈依伊斯蘭。象其他任何朝代一様,士兵的心裏所想的就是希望得到戰利品;但穆斯林征服軍的紀律相當嚴明,嚴禁肆意地進行毁壞活動。4
第四個叙述,講的是十世紀對北印度的征服戰,由曼徹斯特大學比較宗教學教授Trevor Ling所寫:
迦色尼的統治者馬哈茂德為了搶奪旁遮普印度教廟宇中以黄金和寶石所做成的財寶,發動了一系列侵略戰争。現在被譯成「聖戰」的伊斯蘭jihad(吉哈德)觀念,恰巧為這種侵略提供了一種宗教動機。如馬哈茂德自己對他的行為所做的解釋明確地表明了這點。他認為自己從事的是一場反對异教徒和偶像崇拜者的戰争。他的行為讓他贏得了「馬哈茂德,偶像粉碎者」的稱號。據説他還下令屠殺過許多婆羅門教士。他在土耳其穆斯林入侵北印度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那種人們經常認為是伊斯蘭在各地進軍的典型形象,拿着刀劍。正是為了反對這個觀點,1913年,T. W. Arnold在《The Preaching of Islam》一書中關于伊斯蘭擴張的叙述,對此提供了極其寶貴的修正。5
聖書
穆斯林把古蘭經和聖訓,還有舊约摩西五書(妥拉Torah)、詩篇、和福音書當作是聖書。古蘭經還肯定了這些早期經典的教義:
你説:「我們確信真主,確信我們所受的啓示,與易蔔拉欣、易司馬儀、易司哈格、葉爾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啓示,與穆薩、爾撒和衆先知所受賜于他們的主的經典,我們對于他們中的任何人,都不加以歧視,我們只歸順他。」(古蘭經3:84)
假若你懷疑我所降示你的經典,你就問問那些常常誦讀在你之前所降示的天經的人們。從你的主發出的真理,確已降臨你,故你切莫居於懷疑者的行列。(古蘭經10:94)
然而,穆斯林却不信聖經,因為他們認為聖經已經被敗壞了:
只為他們破壞盟約,我棄絕了他們,並使他們的心變成堅硬的;他們篡改經文,並拋棄自己所受的一部分勸戒。除他們中的少數人
外,你常常發見他們奸詐,故你當饒恕他們,原諒他們。真主確是喜愛行善者的。自稱基督教徒的人,我曾與他們締約,但他們拋棄自己所受的一部分勸戒,故我使他們互相仇恨,至於復活日。那時,真主要把他們的行為告訴他們。信奉天經的人啊!我的使者確已來臨你們,他要為你們闡明你們所隱諱的許
多經文,並放棄許多經文,不加以揭發。有一道光明,和一部明確的經典,確已從真主降臨你們。
(古蘭經5:13-15)
但穆斯林受鼓勵去親自讀一讀聖經:
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所啟示你的經典,他的言辭,決不是任何人所能變更的。你絕不能發現一個隱避所。(古蘭經18:27)
摘自:Encountering the World of Islam
十字軍東征和中世紀穆斯林
與基督徒的關系
基督徒能很容易發現,十字軍東征在全世界的穆斯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盡管它們早在七百多年就已經結束了,但對許多穆斯林而言,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例如魯西迪事件、海灣戰争、波斯尼亞衝突等等,讓很多人覺得十字軍東征從未結束過。下面列出了一些關鍵事件及其發生時間:
1060年 開始了驅逐摩爾人出西班牙的戰役。
1096-1291年 十字軍東征。
1169年 薩拉丁從基督徒手中占領了耶路撒冷。
1206年 穆斯林土耳其人入侵北印度;在德裏建 立蘇丹政權。
1220-1249年在成吉思汗的統治下蒙古入侵波斯; 巴格達遭摧毁。
1291年 阿卡(Acre)淪陷。
1390年 馬木路克王朝在埃及建立;開羅成了穆 斯林世界的中心。
1396年 土耳其人入侵東歐。
1453年 君士坦丁堡陷入奥斯曼土耳其人手中。
1503-1722年 薩非帝國統治波斯。
1512-1918年 奥斯曼帝國;以土耳其為中心。
1526-1858年 蒙兀兒帝國在北印度的統治。
1565年 撃退土耳其對馬爾他的進攻。
1683年 撃退土耳其對維也納的進攻。
Ling只用了一句話就准確地總結出了十字軍東征所留下的後遺症:「十字軍東征的一個長期後果,就是世代惡化了基督徒和穆斯林的關系,并且造成了雙方對彼此的大量錯誤認識與誤解。」6
同様地,Albert Hourani也談論到了許多世紀以來,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鬥争所遺留下的猜疑和仇恨:
從聖戰、十字軍東征和吉哈德很容易看出基督徒與穆斯林的歷史關系。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穆斯林在基督教領土上的首次大擴張--叙利亞、埃及、北非、西班牙和西西裏;基督教的首次奪回之地--西班牙、西西裏和聖地;奥斯曼勢力在小亞細亞和巴爾乾半島的擴張;然後是近兩個世紀歐洲勢力的擴張:所有這些過程都在雙方産生并保持了一種猜疑和敵對的態度,并且仍然在提供,如果不是造成憎恨的理由,至少是一種可以自我表白的語言。7
然而,Hourani繼續解釋説,在西歐這兩種信仰之間的關系還要比此更復雜:
但十字軍東征和聖戰并没有涵蓋基督教界與伊斯蘭界之間政治關系的整個現實,更没有解釋基督徒對伊斯蘭的態度,和穆斯林對基督教的態度。的確,這兩個宗教社會帶着敵意跨地中海的對峙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在他們眼裏,也帶有一種不自然的認同。
當西歐首次面臨穆斯林勢力的挑戰時,它并没有真正了解它在和什麽争戰。恐懼和無知的結合産生了各種傳説,有些是荒唐的,但全部都是不公平的。8
哪裏是中東?
遠東、次大陸、近東、中東,所有這些術語都曾用來指亞洲甚至是非洲的某一特定地區。但這些稱呼没有為人普遍接受的含義,而且經常給居住在上述地區的人帶來負面的意義。被標為「遠東」和「次大陸」的地方,其實更應該稱為東亞和南亞。然而,「近東」,尤其是「中東」没有一個確切的替代叫法。
有時「近東」被説成是包括中亞(國名中帶有斯坦(-stan)後綴的國家)和伊朗(波斯)。有時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被包括在「中東」的範圍之内,雖然它們在語言上、歷史上和文化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北非在語言上的關系,土耳其在歷史上的關系(通過奥斯曼帝國),它們也被錯誤地標為「中東」的一部分,盡管土耳其人(和伊朗人)非常反感説自己是中東人。
現代的土耳其確實有一個與衆不同的地理名詞:安納托利亞(Anatolia)。沙特阿拉伯、也門和其他阿拉伯海灣國家也有個獨立的地理名詞:阿拉伯半島。象安納托利亞、阿拉伯半島、中亞、北非和波斯這様的叫法才准確地描述出了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也被它們的居民所接受。更新我們的術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西方人不再稱東南亞為「印度支那」)。雖然我們把伊拉克(古美所不達米亞)、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叙利亞稱為「西南亞」似乎有些不順當,但總比稱為「中東」要准確得多。
摘自:Encountering the World of Islam
歐洲的殖民主義和傳教運動
有些人無疑會反對將西方的殖民主義與基督教的差傳使命聯系在一起。一方面是傳教士,另一方面是士兵、商人和管理者,將兩者聯系在一起會讓他們感覺不太舒服。然而,從穆斯林世界的理解來看,這兩種運動從根本上是來自相同的動機,那就是基督教的西方想控制世界的野心。
1757年 英國開始向印度擴張。
1792年 威廉克裏開始在印度的差傳工作。
1798年 拿破倫挺進埃及。
1805-1812年 亨利馬丁在印度和波斯宣教。
1857年 印度兵變,獨立戰争爆發。
1910年 愛丁堡宣教大會召開。
1917年 英國艾倫比將軍攻占耶路撒冷。奥斯曼土耳其人被撃敗。奥斯曼帝國宣告結束。
1922年 哈裏發政權被阿塔土克廢除。
1948年 以色列國建立。
在歐洲和地中海,穆斯林和基督徒的關系經歷了幾個世紀的不愉快之後,十八世紀中葉的殖民時代則進一步加劇了穆斯林世界的危機。這裏,Kenneth Cragg解釋了兩個世紀以來,「基督教」帝國主義對穆斯林世界意味着什麽:
伊斯蘭主要生存于分布廣泛的非穆斯林政府之下。西方帝國主義的控制基本上没有影響到宗教方面。它并没有關閉清真寺,禁止齋月或朝覲,也没有禁止這種信仰。從所有這些「宗教」標准(在西方人眼裏看來)而言,伊斯蘭是完全自由的。但是,在政治方面,穆斯林在許多領域没有自治權。從伊斯蘭的基本信仰來説,伊斯蘭是必須要自治的。從哈裏發的歷史長河上看,伊斯蘭都是統治者。從聖遷以來,伊斯蘭一直是政教合一的。
所以,如果穆斯林没有統治權,無論在宗教實踐上有多麽自由,也不算有完整意義上的伊斯蘭。它處于流亡狀態,其困惑與痛苦在十九世紀引起了許多争論。例如,在印度,伊斯蘭變得迷惘和蕭條。9
無條件的愛
安拉賜下他的兒子為全人類而死,讓他們得着了救贖,這充分彰顯了安拉對人類無限的大愛,也證明了全人類都是安拉所愛的人。他的大愛是無條件的愛,是不要求回報,也不期望回報的愛。安拉的愛促使我們用安拉在基督裏展現給我們的無私的愛來愛他人。
既然愛是一種選擇,一種行動(不是一種回應或影響),那我們就可以通過對穆斯林鄰居的尊重來展示這種愛。我們可以持不同于穆斯林的觀點,但我們不應該藐視穆罕默德、伊斯蘭教義,或其宗教領袖。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言語和行動(比如問候,稱呼和禮貌)來表達我們對穆斯林朋友、他們文化和世界觀的尊重。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獨特性。只要不要讓政治、宗教或種族問題阻擋我們的道路,我們就可以找到建立彼此友好關系的橋梁。
盡管古蘭經説真主(安拉)是至善至慈的,但許多穆斯林從根本上將真主看作是審判者和君王。結果,伊斯蘭成了一個充滿律法和制度的宗教。穆斯林生活在擔心受怕當中,不確定真主是否會看顧他們,渴望經歷他慈愛的大恩典。安拉的大愛能為此開啓大門。
聖靈能幫助我們有愛心。他的第一個果子就是仁愛(參見加拉太書5:22-23),是安拉愛我們的那種愛,是讓我們被世人看出來的那種愛(參見约翰福音13:35)。請求聖靈激發你對穆斯林的特彆的愛。我們是耶穌的手和脚。藉着我們,穆斯林就能够經歷到基督的愛。我們要説我們愛安拉,就必須像他那様去愛人。
摘自:Fouad Masri, www.crescentproject.org
伊斯蘭的改革與復興運動
在這種絶望與受挫的背景下,我們就可以理解以下伊斯蘭改革和復興運動的九個領導人物的重要性了。我們必須牢記,推動復興的動力有多少來自外部的影響,又有多少來自内部的原因,這往往不是可以簡單下結論的。
1. 瓦裏·阿拉(Shah Wali Allah,1702-1762)。他生于德裏,為印度的伊斯蘭復興而努力。對他來説,這意味着要革除滲入伊斯蘭的印度教元素,并鼓勵穆斯林看到希望,穆斯林政府將會再次登上歷史舞台。在瓦裏阿拉的伊斯蘭觀點中,「一個廣泛的人文主義的社會學基礎被籠罩上伊斯蘭的社會和經濟教義,并冠以蘇非派的世界觀」(Fazlur Rahman)。巴基斯坦歷史學家S. M. Ikram認為,「他對印度伊斯蘭的宗教重建所做的貢獻超過了任何其他人。」10
2. 穆罕默德·阿布德阿·瓦哈蔔(Muhammad Abd Al-Wahhab,1703-1792)。他是一位阿拉伯酋長。在多年游歷伊拉克和波斯之後,他在四十嵗那年回到阿拉伯半島,開始了純化伊斯蘭的運動。他抨撃的目標是:(1)民間伊斯蘭方面,比如敬拜聖人,到聖人的墓上拜祭,相信先知和聖人的代求,還有其他他所認為是「迷信」的宗教形式;(2)穆斯林當中道德標准的日益低下;(3)添加進伊斯蘭基本信仰的内容和來自蘇非派、哲學家和神學家的各種思想的做法。他主張將古蘭經和聖行作為唯一可靠的伊斯蘭來源,拒絶所有其他後來的穆斯林經典。
瓦哈蔔開始的這個運動所産生的果效被Trevor Ling概括如下:「瓦哈蔔運動向伊斯蘭内部敗壞的道德發起挑戰,特彆强調穆斯林生活和思想方面道德元素的重要性,這些都産生了持久的作用,以至于成了後來無論是阿拉伯半島上還是穆斯林世界其它地方各種改革運動的一個普遍的特征。」11
3. 賽義德·艾哈邁德·汗(Sayyid Ahmad Khan,1817-1898)。他生于德裏,對于現代科學知識所采取的態度,比許多其他穆斯林要積極得多,認為現代科學知識完全可以與伊斯蘭相融合。他也盡量使穆斯林同胞們相信,伊斯蘭和基督教有許多共同之處。Trevor Ling説,「他在使印度穆斯林對伊斯蘭在現代世界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認識起了極大的作用。」12
4. 加馬爾丁·阿富汗尼(Jamal al-Din al-Afghani,1839–1897)。他比較關注穆斯林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反對外來元素對政治、文化和宗教領域的入侵。為了聯合整個穆斯林世界,他成為了號召建立伊斯蘭世界統一國家的泛伊斯蘭運動的領袖。
5. 穆罕默德·阿蔔杜(Muhammad Abduh,1849–1905)。他是執教于開羅阿資哈爾大學(Al-Azhar University)的一位埃及神學家,他對許多正統神學家的墨守成規和保守主義持批判態度,認為他們的頭腦似乎與現代世界完全隔絶。他主張比較自由與開放的伊斯蘭,認為信仰和理智是協調一致的,信仰和現代知識之間没有必然的矛盾。他希望在伊斯蘭律法的條條框框之間有更大的彈性,認為在某些情况下,傳統的律法應該被新的律法取代,因為新的律法才更適合現實的社會背景。然而,他不准備應用現代的批判思想來研究古蘭經。他的教義在中東興起了一種新的世俗的現代主義,有些追隨者呼籲政教分離。同時,阿蔔杜的運動遭到主張回歸古蘭經和聖訓教義的原教旨主義群體的反對。
6. 穆罕默德·伊克巴爾(Muhammad Iqbal,1873–1938)。他多年來擔任穆斯林聯盟的領袖,該運動創立于1906年,旨在鼓舞印度穆斯林的政治抱負。從1930年起,他就主張在印度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因為他的廣泛影響,他被普遍認作是「巴基斯坦國的精神奠基者」13(他死了九年之後,巴基斯坦獲得獨立。)在談論到伊斯蘭律法時,他認為需要以一種激進的方式來解釋律法。他還作為詩人和哲人而聞名于世。
7. 毛拉納·艾布·毛杜迪(Mawlana Abu al-Ala Mawdudi,1903–1979)。他是一位記者,而且是自學成才的伊斯蘭學者,1944年他創辦了一個叫伊斯蘭促進會的組織。雖然他起初反對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但1947年當巴基斯坦國成立的時候,他的主要目標變成了「將巴基斯坦政府徹底伊斯蘭化,并且清除一切西方道德、精神和政治價值與實踐。」14
8. 哈桑•班納(Hasan al-Banna,1906-1979)。他是在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一個小村莊裏長大的。他父親畢業于開羅阿資哈爾大學。從他父親那裏,他學到了許多伊斯蘭的知識。當他在蘇伊士運河上的Ismailiyya當老師的時候,他敏鋭地意識到穆斯林世界政治上、文化上、經濟上的蕭條。他和一些朋友宣誓團結在一起,自稱為穆斯林兄弟會(Ikhwan al-Muslimun)。
1930年代和1940年代期間,這個兄弟會運動發展得非常迅速。因為該組織主張以伊斯蘭律法為國家法律,當時的政府因此正式取締了該組織。在兄弟會的一名成員刺殺了取締該運動的那位總理之後,班納自己也被秘密警察暗殺。雖然兄弟會在一些阿拉伯國家受到正式的查禁,但它仍然很活躍,還繼續呼籲恢復伊斯蘭律法,有時通過和平手段,有時通過革命和暴力來實現他們的想法。
9. 阿亞圖拉•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1900–89)。他出生于一個宗教世家,父親和祖父都是宗教學者。他十九嵗的時候就開始在什葉派學者的指導下學習宗教科學,大部分是在德黑蘭南部的聖城庫姆。老師和同事很快注意到他,因為他能將很深奥的靈性和神秘主義與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强烈關注相結合。
他很反對伊朗的君主制,視其為想用文化、社會和政治的力量來消滅伊斯蘭的極權主義專政。1943年,在他首次公開批駁政府之後,他成了一名受歡迎的領袖,他表達了其擁護者的心聲。1963,他抗議一系列政府措施,認為這些措施將使國家陷入更深的外來影響,他因此而被捕,後來又獲釋。
在土耳其、伊拉克和法國的流亡期間(1964–79),他的講道和演説通過伊朗清真寺的網絡而廣為散布,傳播方式既有文字印刷品又有有聲磁帶。于是,1979年,伊朗國王流亡國外後,他返回德黑蘭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1988年,《撒旦詩篇》一書出版幾個月之後,他在宗教法令(fatwa)中宣布判處該書的作者Salman Rushdie死刑。他仍然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的領袖,直到1989年去世。
看過了以上對伊斯蘭内部的復興與改革運動的概述之後,我們應該能够理解面臨今天穆斯林世界的一些問題了。
尾注:
1. Kenneth Cragg, The Call of the Minaret (London: Collins, 1986), p. 219.
2. Hammudah Abdalati, Islam in Focus (London: World Assembly of Muslim Youth, 1980), p. 150.
3. Michael Nazir-Ali, Islam: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Carlisle, UK: Paternoster, 1984), pp. 35–36.
4. John Taylor, Introducing Islam (Cambridge: Lutterworth Press, 1971), p. 33.
5. Trevor Ling, A History of Religion East and West (New York: Macmillan, 1982), p. 300; he cites T. W. Arnold, The Preaching of Islam (publisher unknown, 1913).
6. Ling, p. 302.
7. Albert Hourani,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p. 4.
8. 同上, p. 9.
9. Cragg, Islam and the Muslim (Maidenhead, Berkshire,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78), pp. 78–79.
10. Author did not source Rahman or Ikram.
11. Ling, p. 300.
12. 同上p. 384.
13. 同上p. 387.
14. 同上., p. 395.
伊斯蘭和文化的發展
作者:沙特阿拉伯王國大使館
伊斯蘭是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宗教,因為拯救人類的根本上是對獨一真神安拉的認識,結合信仰和對安拉的完全信靠。古蘭經充滿着叫人使用他的知識去思考、默想和了解的經文,因為人生命的目的就是去發現真理。這真理不是彆的,正是敬拜獨一的真主。
聖訓也有多處提到知識的重要性。象先知這様的話,「甚至在中國尋求知識」,「從出生到死亡都要不斷尋求知識」,「確實,有知識的人就是衆先知的繼承人」,一直回響在伊斯蘭的歷史長河中,它們激勵着穆斯林無論何時何地都設法尋求知識。在其大部分歷史中,伊斯蘭文明一直是真正注重知識的見證。這就是為什麽每一個傳統的伊斯蘭城市都擁有公立和私立的圖書館,還有一些城市象科爾多瓦和巴格達以擁有四十萬藏書的圖書館而誇耀于世。這些城市也有書店,有些書店出售大量的圖書。這也是伊斯蘭社會中的學者通常最受人們尊敬的原因。
對前伊斯蘭科學的同化
隨着伊斯蘭向北傳播至叙利亞、埃及和波斯帝國,它直接面臨着那些遺留在中心城市的古希臘科學的衝撃。現在這些城市變成了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幾個世紀以來,亞歷山大一度是一個主要的科學和文化的中心。在亞歷山大培植出的希臘文化受到拜占庭人的抵制,他們在伊斯蘭到來很久以前就焚毁了當地的圖書館。然而,亞歷山大的文化傳統并没有滅絶。它被東部的基督徒轉移到了安提阿,從那裏開始進一步向更遠的東方傳播,到達諸如奥德賽(Odessa,黑海的港口城市)這様的城市,東部的基督徒跟拜占庭完全對立,他們希望擁有自己獨立的文化中心。而且,波斯王沙普爾一世(Shapur I)將榮迪沙帕爾(Jundishapur)建立成波斯的第二大文化中心,可以與安提阿相媲美。除了邀請在叙利亞教授知識的基督徒學者和用巴拉維語作為講授語言的波斯人之外,他甚至還邀請印度的醫師和數學家到這個主要的文化中心講學。
在倭馬亞王朝時期,穆斯林建立起新的伊斯蘭秩序,就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些保留下來的的文化中心,并設法熟悉這些文化中心所教導和培育的知識。他們開始協調一致地努力翻譯他們所能得到的一切哲學和科學著作,不但翻譯希臘語和叙利亞語(東部基督徒學者所使用的語言)的著作,而且還有巴拉維語(前伊斯蘭時代波斯的學術語言),甚至是梵語(印度的古典文學語言)。許多有成就的翻譯家都是阿拉伯裔的基督徒,比如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Hunayn ibn Ishaq),他還是一位杰出的醫學家。還有一些翻譯家是波斯人,比如伊本·穆格法(Ibn Muqaffa),他對開創一種表達哲學和科學作品的阿拉伯新散文風格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翻譯大運動從八世紀初葉一直持續到了九世紀末,哈裏發馬蒙在九世紀初葉時建造的智慧宫(Bayt al-hikma)使該翻譯運動達到了頂峰。
伊斯蘭社會面臨着各種古希臘哲學和科學的挑戰。為了用自己的語言和依照自己的世界觀來理解和消化它們,穆斯林便廣泛動員起來,努力將大量的作品文獻翻譯成阿拉伯語:亞裏斯多德及其學派的大多數哲學和科學著作,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許多作品,還有希臘天文學、數學和醫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比如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歐幾裏得原理,希波克拉底和加倫的著作),都被翻譯成了阿拉伯語。此外,還從巴拉維語和梵語中翻譯了許多天文學、數學和醫學方面的重要著作。結果,阿拉伯語成了許多世紀以來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語言,許多古希臘智慧和科學也就是用這種語言保存下來的。
穆斯林并非出于擔心在政治或經濟上受人支配而對其他文明的科學和哲學著作進行翻譯,而是因為伊斯蘭本身的結構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他們也没有把這些形式的知識看作是「非伊斯蘭」的,只要它們肯定真主唯一性的教義。伊斯蘭認為每一個來自真主的真正啓示的中心就是真主的獨一性。一旦這些科學和哲學承認了獨一性原則,穆斯林就會把它們當作是自己的東西。穆斯林讓這些知識成為他們世界觀的一部分,并開始以他們所翻譯的、分析的、批判的和吸收的知識為基礎,培育出伊斯蘭自己的科學,并且抵制一切與伊斯蘭看法不一致的東西。
數學科學
與獨一性教義的抽象特征相一致的數學科學,始終吸引着穆斯林。數學科學在傳統上包括天文學、數學本身,和許多今天所稱為的物理學。在天文學方面,穆斯林將印度、波斯、古近東,尤其是希臘的天文學傳統整合成一體,掀開了八世紀以來天文學歷史嶄新的一頁。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 Almagest of Ptolemy,有關天文學、地理學和數學方面的論文集,公元150年)的英語名顯示出這個名字出自于拉丁文的阿拉伯語翻譯(源自阿拉伯語的al-majisti,最偉大的意思),穆斯林對這本文集進行過徹底的研究,它的行星理論受到幾位伊斯蘭東西方天文學家的批評,導致十三世紀的納速拉丁圖西(Nasir al-Din al-Tusi)及其學生尤其是庫特蔔丁謝拉滋(Qutb al-Din al-Shirazi)對這個理論進行了大量的批判。 學習古蘭經的男孩兒
穆斯林也很仔細地觀察天空,發現了許多新星。蘇非(Abd al-Rahman al-Sufi)的天體論書籍被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el Sabio)翻譯成了西班牙語,這本書對歐洲語言裏恒星的命名産生了很深的影響。英語中許多星體的名字起源于阿拉伯語,比如畢宿五星(Aldabaran,源自阿拉伯語dabaran,跟着昴宿星轉)。穆斯林從事了許多新的觀察,觀察結果記録在叫做zij的天文圖表裏。其中最敏鋭的一個觀察者就是巴塔尼(Battani)。他的工作被許多其他觀察者接手來繼續完成。馬蒙的天文表(在巴格達的觀察),開羅的Hakimite天文表,扎卡裏及其同事的托萊多天文表,納速拉丁圖西的Il-Khanid天文表(在馬拉蓋的觀察),烏魯伯格的天文表(在撒馬爾罕的觀察),這些都是伊斯蘭最著名的天文表。它們對西方的天文學發展發揮着巨大的影響,一直影響到泰戈布拉赫時代(Tycho Brahe)。實際上,穆斯林是首先建造天文台作為科學研究機構的人,這第一個天文台就是圖西在波斯建造的馬拉蓋天文台(Maraghah),它成了後來歐洲天文台間接的模型。穆斯林還發明了許多用來觀察天相的天文儀器,最有名的一件就是星盤觀測儀(觀察天體的位置測出其海拔高度)。Ibn Samh甚至還完成了機械星盤的發明,它可以説是現代機械時鐘的鼻祖了。
天文學觀察也有其實際的應用,比如為朝拜者找到了麥加方向,還有推算出了年歷(年歷的英文是almanacs,這個詞本身就出自于阿拉伯語)。穆斯林還將他們的天文學知識應用到計時和歷法當中。至今尚存最准確的陽歷,就是十二世紀在歐瑪爾海亞姆(Omar Khayyam)指導下所發明的賈拉裏歷法(Jalali),波斯和阿富汗仍然延用這種歷法。
至于數學方面的成就,象天文學一様,受到來自古蘭經的直接推動力,不但因為古蘭經裏面涉及到了數學結構,而且因為古蘭經裏所描繪的遺産法需要相當復雜的數學公式來計算。穆斯林在數學方面同様綜合了希臘和印度的數學成就。第一位偉大的穆斯林數學家就是九世紀的花拉子密(al-Khwarazmi)。他寫了一部算術方面的專著,它的拉丁文譯本將我們熟悉的阿拉伯數字帶到了西方。直至今天,派生于他的名字的一個詞「guarismo」,在西班牙語裏的意思就是數字或阿拉伯數字,而「algorithm(算法)」一詞仍然為英語所使用。
花拉子密還是第一個寫有關代數學著作的人。穆斯林在早期希臘和印度基本代數學著作的基礎上發展了這一學科。「algebra(代數學)」這個詞正是取自于花拉子密的一本書其書名的開頭部分,這本書叫作《Kitab al-jabr wa’lmuqabalah》。Abu Kamil al-Shuja’ 用五個未知數討論了代數的方程式問題。這一學科在其他一些人比如卡拉吉(al-Karaji)的研究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海亞姆(Khayyam)將其推向了頂峰,他將三次方程按種類和級彆進行了分類。
穆斯林在他們兿術當中反映出的幾何學成就也是勝人一籌的。九世紀的班努•穆薩兄弟(Banu Musa) 也許是第一位杰出的穆斯林幾何學者(幾何學專家)。他們同時代的塔比特(Thabit ibn Qurrah)運用窮盡法,為積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許多穆斯林數學家,比如海亞姆和圖西,也研究過歐幾裏得第五公設,以及在歐幾裏得幾何的範圍内證明這個公設的問題。
穆斯林發展的另一支數學分支就是三角學,比魯尼(al-Biruni)將它作為數學的一個獨立分支而建立起這門學科。穆斯林數學家,特彆是巴塔尼(al-Battani)、阿蔔爾維法(Abu’l-Wafa)、伊本尤努斯(Ibn Yunus)和伊本海賽姆(Ibn al-Haytham),還發展出球面天文學,并將其應用到天文學問題的解决當中。
穆斯林熱衷于研究幻方和親和數,這些研究導致他們發展出數論。Al-Khujandi發現了費馬定理(Fermat’s theorem)- 「一個數的立方不可能拆成兩個數的立方和」- 的一個特例。卡拉吉(al-Karaji)分析了算術和幾何級數,比如13 + 23 + 33 +…+ n3 = (1 + 2 + 3 +…+ n)2 。比魯尼也研究過級數,而卡尚尼(Ghiyath al-Din Jamshid al-Kashani)則將數論在穆斯林當中的研究帶到了頂峰。
「我不得不考慮永生的問題」
穆拉特(Murat)出生在烏兹彆克斯坦的一個穆斯林家庭。年輕的時候,他跟一些外國基督徒一起踢足球,後來開始和他們一起學習聖經。當穆拉特病重住院的時候,他的基督徒朋友會來看望他。穆拉特説,「他們奉耶穌的名為我禱告,我就從病魔中得到釋放。我仍然喜歡伊斯蘭,但我能看到耶穌之名的大能。」
雖然穆拉特開始在對基督的理解中成長并歸信了基督,當他父親死了的時候,他却經歷了波折。作為一個兒子,他的家庭責任就是完成盛大的當地伊斯蘭的葬禮。生活在家裏,他面對着巨大壓力,而且只能按伊斯蘭的教導去做事。穆拉特的母親反對他繼續敬拜基督,而他又不想做讓他母親不高興的事情。他知道她比自己聰明。早在幾年前,她勸戒過他不要娶他所愛的那位同學為妻,但他没有聽,後來他們的婚姻以離婚告終。現在她告訴他不要跟隨基督。
在叙利亞牧羊
最後,穆拉特意識到他必須跟隨基督,即使那様做意味着會給他的家庭帶來痛苦和麻煩。「如果我按我母親的話去做,可能會使她很高興,但我就會去地獄。我不得不考慮永生的問題。我能够在這一輩子聽她的話,但我以後來生怎麽辦呢?」
摘自:Marti Smith, calebproject.org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穆斯林的貢獻特彆體現在三個領域。第一個就是繼阿基米德之後對物體比重的測量和杠杆平衡的研究。在這個領域,比魯尼和哈滋尼(al-Khazini)的著作出類拔萃。第二個領域,他們批判了亞裏斯多德的抛物綫運動理論,并試圖量化這種運動。伊本西納(Ibn Sina)、Abu’l-Barakat al-Baghdadi、Ibn Bajjah和其他一些人的批評導致了衝量和動量思想的發展,在西方直至伽利略早期作品對亞裏斯多德物理學的批判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個領域就是光學領域,伊斯蘭科學在這一領域造就了在托勒密和維特絡(Witelo)之間最偉大的一位光學大師,他就是十一世紀的哈森(Ibn al-Haytham,拉丁文稱作Alhazen)。哈森在光學方面的主要著作《Kitab a al-manazir》,就是在西方廣為人知的《光學辭典》(Thesaurus optics)一書。哈森解决了許多的光學現象(其中一個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研究了透鏡的性質,發現了針孔成像現象,正確地解釋了視覺過程,研究了眼睛的結構,并首次解釋了為什麽太陽和月亮在地平綫上看起來會更大一些。兩個世紀後,庫布(Qutb al-Din al-Shirazi)和卡馬爾(Kamal al-Din al-Farisi)又繼續了這一對光學的研究。庫布是第一個對彩虹的形成原因作出了正確解釋的人。
必須提醒的一點是,象許多其他科學領域一様,在物理學方面,穆斯林也會通過各種觀察,測量和實驗來研究問題。他們發展出了後來所謂的實驗方法,這點必須予以肯定。
醫藥科學
先知的聖訓包含許多有關健康,還有飲食習慣的教導。這些話成為了後來人們所熟悉的先知醫學(al-tibb al-nabawi)的基礎。因為在伊斯蘭中,非常注重身體的健康和衛生,所以在伊斯蘭早期的歷史中,穆斯林就開始致力于醫藥領域的探索。他們再次借鑒了希臘、波斯和印度的一切可以得到的醫學知識。起初,穆斯林當中的一些偉大的醫師大部分都是基督徒,但是到了九世紀的時候,確切地説,是隨着塔百裏(Ali ibn Rabban al-Tabari)的綱要書《智慧的樂園》(Firdaws al-hikmah)一書的出現,伊斯蘭的醫藥技術開始嶄露頭角。塔百裏將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ic)和伽林式(Galenic)的醫學傳統與印度和波斯的醫學傳統綜合起來。他的學生拉奇(Muhammad ibn Zakariyya al-Razi)是强調臨床醫學和觀察的最偉大的醫師之一。他是診斷學、身心醫學和解剖學大師。他是第一個診斷出并能治愈天花的人,第一個使用酒精作為消毒劑的人,第一個將汞作為腹瀉劑來使用的人。他的《醫學集成》(Kitab al-hawi)一書是伊斯蘭醫學史上最長的著作,直到十八世紀,西方都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位醫學權威。
然而,所有穆斯林醫師中最偉大的一位當屬伊本西納(Ibn Sina)了,他在西方被譽為「醫學之王」。他的主要巨作《醫典》綜合集成了所有伊斯蘭的醫學,成為歷史上所有醫學經典中最著名的一部。在歐洲近六個世紀以來,它都成為解决醫學問題的最具决定性的權威之作,在仍然保留伊斯蘭醫學的地方,比如巴基斯坦和印度,它仍然是作為教科書在使用。伊本西納發現了許多藥物,確診并治愈了象腦膜炎等多種疾病。但他最偉大的貢獻是在于他在醫學哲學領域的造詣。他創造出一種醫學體系,在這種體系裏面,醫療實踐得以實施,身體和心理因素、藥物、飲食等都被有效結合。
在伊本西納之後,伊斯蘭醫學分成了幾個分支。在阿拉伯世界當中,埃及仍然是醫學研究的主要中心,特彆是在眼科醫學方面,在哈基姆(al-Hakim)執政期間達到了醫學頂峰。開羅擁有最好的醫院,醫院還從其他地方請來醫生,包括有著名《健康日歷》的作者伊本巴特蘭(Ibn Butlan),還有伊本那菲斯(Ibn Nafis),他提出了血液小循環(肺循環)理論,比被普遍認為是這一理論發現者的邁克爾•賽爾維特(Michael Servetus,西班牙人,1511–1553)早了很多年。
引文
艾布•伯克爾説話的時候,歐麥爾坐了下來。艾布•伯克爾贊頌榮耀真主,説道:「毫無疑問﹗「誰要敬拜的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死了,誰要敬拜的是真主,真主是活着的,且永遠不會死。」
---布哈裏,《布哈裏聖訓》
「蘇丹的頭巾好過主教的帽子」(引自一位十字軍東征時期東正教教會領導人的話)。
---Michael Llewellyn Smith,《君士坦丁堡的没落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歷史創造者」篇。(London: Marshall Cavendish, Sidgwick & Jackson, 1969), p. 189.
西方的伊斯蘭國家,包括西班牙,得益于一些杰出醫術家的出現,比如科多巴的 Sa’d al-Katib,他寫了一部婦科醫學的論著和外科學方面最偉大的穆斯林醫生,十二世紀的扎哈拉維(Abul-Qasim al-Zahrawi),他的醫學名著《醫學手册》(Kitab al-tasrif)就是西方人廣為所知的《Concessio》。我們還必須提到的有出了好幾位杰出醫師的伊本•祖爾家族(Ibn Zuhr)和馬立克(Abu Marwan ‘Abd al-Malik),他是馬格裏布(Maghreb)最杰出的臨床醫師。著名的西班牙哲學家伊本圖非勒(Ibn Tufayl)和伊本路西德(Ibn Rushd)也都是卓越的醫師。
在伊本西納的影響下,伊斯蘭醫學繼續在波斯和伊斯蘭世界的其他東方國家進一步發展,出現了許多波斯醫學概要,比如Sharaf al-Din al-Jurjani的《醫學寶庫Treasury》,Fakhr al-Din al-Razi和Qutb al-Din al-Shirazi的《醫典注釋》。甚至在蒙古入侵之後,醫學的研究仍然在繼續,這可以從Rashid al-Din Fadlallah的著作裏看出。而且第一次出現了有關中國醫學的翻譯書籍,并且在穆斯林當中顯示出對針灸療法的興趣。伊斯蘭醫學傳統在薩菲(Safavid)時期得到復興,當時有幾種疾病,比如白日咳,都是第一次被診斷和治愈,而且開始了對藥理學的極大關注。許多波斯的醫生,比如設拉子(Shiraz)的Ayn al-Murk,還在那個時候去了印度行醫,在這個次大陸上開創了伊斯蘭醫學的黄金時代,也種下了伊斯蘭傳統醫學的種子,在這塊土地上這顆種子至今依然生機盎然。
在繼承伊本西納醫學的基礎上,奥斯曼帝國世界也是醫學活動的大舞台。奥斯曼土耳其人因為建造了大醫院和醫學中心而特彆聞名。這些醫療機構不但有治療身體上的疾病的病房,而且還有治療心理疾病的病房。奥斯曼人還是首先受到現代歐洲醫學影響的人,不光在醫藥學方面而且還在藥理學方面都廣受影響。
説到伊斯蘭醫院,有必要指出的是,所有伊斯蘭主要的城市都有醫院。象巴格達這様的一些城市中的醫院是教學醫院,而有些醫院,比如開羅的納斯裏(Nasiri)醫院却有數千個病床,幾乎能治療任何疾病。在這些醫院中非常注重衛生,al-Razi寫了一本關于醫院衛生方面的專論。有些醫院還專攻某些特殊的疾病,包括心理疾病。開羅甚至有專門治療失眠症的醫院。
伊斯蘭的醫學著作也經常關注藥理學的重要性,許多重要的著作,比如《醫典》包含有專門研究這一主題的書籍。穆斯林不但是諸如迪奥斯科裏斯(Dioscorides)著作裏所包含的希臘藥理學知識的繼承人,,而且是波斯和印度廣博草藥藥典的繼承人。他們研究了許多藥物,尤其是草藥的醫學效用。在醫藥領域貢獻最大的是來自于馬格裏布
烏兹彆克斯坦的宗教學校 Shir Dar Madrasa
的科學家,比如Ibn Juljul 、Ibn al-Salt和穆斯林藥理學的奠基人,十二世紀的科學家伽菲奇(al Ghafiqi),他的著作《簡易藥物學Book of Simple Drugs》一書對穆斯林熟識的植物的醫藥特征描述得最好。伊斯蘭醫學將藥物的使用與日常的飲食有效地結合了起來。按照伊斯蘭教義發展而來的整個生活方式就是綜合了這些方面,盡管現代醫學被引入了大部分的伊斯蘭世界,但它至今都没有滅絶。
博物學和地理學
伊斯蘭世界的廣泛擴展,使穆斯林的博物歷史學得到發展。其研究不僅基于地中海世界,如希臘的自然歷史學家,而且包括大部分歐亞地區甚至非洲。將各地礦産、植物和動物的知識組合到一起,最遠至馬來世界(將印度洋和太平洋隔開的,延伸至澳大利亞的東南亞群島)。伊本西納在他的《醫療手册》一書中第一次將它們綜合了起來。象麻蘇迪(al-Mas’udi)這様的大博物學家將自然歷史和人類歷史融合在一起。比魯尼在研究印度的時候,致力于博物學和該地區地質學方面的研究,正確地描述了恒河盆地的沉積性地貌。他還寫過穆斯林當中最杰出的有關礦物學方面的著作。
至于植物學方面,最重要的專著寫于十二世紀的西班牙,那就是加非其的著作。這個時期也是著名的有關農業方面的阿拉伯語著作《農業之書》(Kitab al-falahah)寫成的時期。穆斯林在動物學尤其是對馬的研究方面顯示出很大的興趣,賈瓦裏其(al-Jawaliqi)的經典著作可以為此見證。他們還對獵鷹和其他捕獵鳥類有過研究。賈希滋(al-Jahiz)和達米利(al-Damiri)的著作在動物學領域特彆有聲望,對動物的研究有純粹動物學方面的,也有涉及文學,道德甚至神學的層面的。還有專門寫創造奇迹的書,Abu Yahya al-Qazwini的《創造的奇妙》也許是最著名的一部了。
同様,在地理學方面,穆斯林將他們的地平綫延伸到了遠遠超過托勒密王朝的地方。因為陸地和航海旅行,還有伊斯蘭世界統一的結構使得思想的交流變得容易,而且朝覲使來自伊斯蘭世界各地的朝覲者聚集一起交换思想(除朝拜真主屋宇之外),這些因素使得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廣泛地區的大量知識都匯集到一起。Al-Khwarazmi是九世紀穆斯林中該領域的奠基人,從他開始,穆斯林地理學家開始研究除美洲以外幾乎整個地球的地理。他們將地球劃分成傳統的七種氣候,每種氣候都從地理學和氣候學角度來進行仔細的研究。他們還開始繪制地圖,有些地圖顯示了非常准確的地貌特征,比如尼羅河的源頭,西方在很久之後才發現。穆斯林地理學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易德裏斯(Abu Abdallah al-Idrisi,1093–1154),他在西西裏島羅杰二世的宫廷裏工作,將他的名著《世界地理》(Kitab al-rujari)獻給了他。他的地圖是伊斯蘭科學史上最偉大成就之一。實際上,就是借着穆斯林地理學者和航海家的幫助,麥哲倫才能够跨越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甚至哥倫布在發現美洲大陸的時候也用到了他們的地理知識。
化學
「alchemy」(煉金術)一詞,還有其派生詞「chemistry」(化學)都是來源于阿拉伯詞語al-kimiya。穆斯林精通亞歷山大,甚至某些中國元素的煉金術,并且在很早期的時候就造就了他們最偉大的煉金家,八世紀的查比爾•伊本哈揚(Jabir ibn Hayyan)。將煉金術的宇宙性和象征性方面放到一邊不考慮的話,我們可以斷言是這種技術導致了不同物質的實驗法,并且在拉奇的手上轉變成了化學學科。直至今日,某些化學儀器比如蒸餾器(al-anbiq)仍然承用它們原始的阿拉伯名字;伊斯蘭煉金術裏的汞-硫理論仍然是化學中酸碱理論的基礎。拉奇將物質劃分成動物、植物和礦物的理論仍然盛行,伊斯蘭煉金家和化學家所積累的大量有關物質的知識在東方和西方都流行了幾個世紀。例如,伊斯蘭兿術中染料的使用,從地毯到繪畫或是制作玻璃,都與這部分知識有很大的關系,西方是完全照搬過來的,因為在十一世紀之前還没有將阿拉伯著作翻譯成拉丁文,煉金術并没有在西方得到研究和實踐。
技術
伊斯蘭繼承了先前一千年各種技術形式的經驗,這些經驗來自進入了伊斯蘭的各族人民和成為了伊斯蘭世界的國家。大範圍的技術知識,從羅馬人建造水輪到波斯人的地下水系,成為了新秩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穆斯林還從遠東引進某些技術,比如從中國帶來的造紙術,後來他們將此技術又傳給了西方。他們發展了許多以早先知識為基礎的技術,比如鑄造著名的大馬士革劍(來自大馬士革的有高度裝飾的金屬制品),這種技術源于伊朗上幾千年前的煉鋼技術。同様地,穆斯林發展了新的圓屋頂建築技術、通風方法、染色技術、紡織技術、灌溉技術和衆多其他應用科學,有些東西延用至今。
總之,伊斯蘭文明强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如我們在伊斯蘭城市的傳統設計上所能看到的那様,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力量,人類則順應自然而不是逆着自然來和諧地創建。有些穆斯林的技術工兿,比如一千多年屹立不倒的大壩,抗地震的圓頂屋,展現冶金技術之高超的煉鋼術,證明了穆斯林在許多技術領域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成就。事實上,十字軍在其試圖占領聖地的時候,正是這種高超的技術首先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技術被十字軍帶到了歐洲的其他地方。
安拉對穆斯林的應許
世界三大宗教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其起源都可追溯到一個有强烈信仰的人,亞伯拉罕(希11:11,17-19)。安拉與亞伯拉罕立了一個约,應許賜福于他的子孫和所有萬族(創12:1-3;15:1-19)。在新约中,我們被告知,因着信耶穌,我們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着應許承受産業的了」(迦書3:26-29)。亞伯拉罕在聖經中被稱為安拉的朋友(代下20:7;賽41:8;雅2:23);在伊斯蘭中,他同様有這個稱呼,Khalil Ullah(至交的意思,古蘭經4:125)。穆罕默德的阿拉伯半島各部落和穆斯林至今追溯他們的祖先到亞伯拉罕跟夏甲所生的兒子以實瑪利,而不是亞伯拉罕跟撒拉所生得兒子以撒。
不幸的環境導致夏甲逃離了她的家,但安拉給了她極大的憐憫。當以實瑪利出生的時候,安拉應許夏甲説她的子孫將極其繁多不可勝數(創16:9-11;17:20;21:8-21;25:13-16)。今天有超過十億三千萬的穆斯林(每五人中就有一個)視自己為從她所出。
夏甲呼喊的時候,安拉給她的孩子取名以實瑪利,就是安拉聽見的意思(創16:11)。并且,「安拉保佑童子,他就漸長」(創世記21:20)。安拉與夏甲和以實瑪利的關系是安拉對人類無限大愛的典型體現。即使在今天,安拉也没有忘記千百萬的夏甲和以實瑪利的後裔。他仍然垂聽他們的祈求。
以賽亞書(60和61章)描述了一壯觀的景象,地上的萬民都聚到天上:「你舉目向四方觀看。衆人都聚集來到你這裏」(60:4)。這一章節和許多其他章節都為我們的穆斯林朋友應許了希望。以實瑪利的兒子們將帶着他們的羊群敬拜復活的基督:「基達(阿拉伯沙漠的一個地方)的羊群,都必聚集到你這裏,尼拜约(以實瑪利的第一個兒子)的公羊,要供你使用。在我壇上必蒙悦納」(60:7)。
摘自:Don McCurry, Healing the Broken Family of Abraham (Colorado Springs: Ministry to Muslims, 2001).mtmsims.org
建築學
伊斯蘭文明的一個主要成就當屬建築學領域,它將建築工兿和審美兿術完美地結合。伊斯蘭建築學上的偉大杰作——從科爾多瓦大清真寺和耶路撒冷的聖岩圓頂寺,到印度的泰姬陵,充分展現了伊斯蘭兿術原理和非凡建築技術的完美搭配。西方許多杰出的中世紀建築,事實上要歸功于伊斯蘭的建築工兿。當你看到巴黎聖母院或其他哥特式大教堂的時候,你就會想起穆斯林的建造技術。尖端拱門和内部庭院等等許多這些中世紀和文兿復興時期的歐洲建築,會提醒觀看者想起它們最初的原型是來自于伊斯蘭的建築。實際上,偉大的中世紀歐洲建築傳統是與伊斯蘭世界最直接相關的一個西方文明元素。伊斯蘭建築的魅力可以在摩爾人風格的建築中體會到,這些摩爾式建築無論是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還是在美國西南部都能看到。
伊斯蘭科學和文化對西方的影響
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應該是具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的摩洛哥的伊斯蘭斐兹大學,也就是我們熟悉的Qarawiyyin。伊斯蘭文化通過西班牙大大地影響着西方,因為居住在那裏的穆斯林、基督徒 建于公元786年La Mezquita de Cordoba
和猶太教徒,在許多個世紀中大部分時候都和平共處。十一世紀開始,伊斯蘭作品被翻譯成拉丁文,主要在托萊多進行這種工作,翻譯的人通常是猶太學者,他們能讀懂阿拉伯語而且通常還能寫阿拉伯語。因為有了這些翻譯品,使得西方了解到伊斯蘭思想,又藉着伊斯蘭思想了解了希臘思想,西方的文化學派也開始百花争艶。甚至伊斯蘭的教育體制也被歐洲仿效。直至今日,大學裏的職位「chair」一詞反映出阿拉伯語kusi(字面意思是椅子)的意思,它是供伊斯蘭大學裏老師教學生時坐的。隨着歐洲文明的發展并在中世紀達到巔峰,伊斯蘭的影響在文化領域或兿術形式裏幾乎無所不在,無論是在文學上還是建築上。這様一來,伊斯蘭文化成了西方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盡管在文兿復興到來的時候,西方不但推翻了自己中世紀的歷史,還試圖不承認它與伊斯蘭世界所長期共享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基于文化方面的尊重,而不在乎宗教上的對立。
第一課的基本閲讀到此結束。請看閲讀和活動推薦。
問題討論:
1. 伊斯蘭從其原始背景擴展的時候,被其他文化所吸收。它是如何改變了那些文化?
2. 伊斯蘭是以什麽方式保留了那些文化,并使那些文化和世界受益?
3. 非穆斯林社會的人是因為什麽理由被今天的伊斯蘭所吸引?
4. 在你的文化當中,謙虚的意思是什麽?該怎様做才是謙虚的?
5. 排除利益關系,你會怎様應對外來勢力對本社會的控制?
? |
?
[1] Bruce Sidebotham博士在印度尼西亞花了七年時間進行跨文化的服事。他領導了一個向未觸及福音的人群服事的機構,叫做起床號行動,專門培訓和配備跨文化服事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