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 伊斯蘭信仰
走進伊斯蘭世界
思考問題:
• 基督徒和穆斯林在信仰上有哪些共同點?
• 對穆斯林來説,什麽是最重要的信仰元素?
• 作為一名基督徒,對你來説什麽是最重要的信仰元素?
課程目標
從穆斯林的角度來描述伊斯蘭的基本實踐與信仰。包括:
1. 履行念功、拜功、齋功、課功、和朝功等功課。
2. 信一神論、信天使、信古蘭經、信先知、信末日審判和信前定。
3. 烏瑪在實踐古蘭經和聖訓中所起的作用,領導地位和長老制,輿論和類比,對伊斯蘭教法的解釋和聖戰。
本課閲讀
重點閲讀:引言…..............................................................54頁
古蘭經、聖訓、和伊斯蘭教法......................56頁
伊斯蘭的宗教實踐:信仰支柱......................59頁
基本閲讀:伊斯蘭的基本信條..........................................65頁
完整閲讀:伊斯蘭價值體系的基本觀念.........................R11頁
引言
當我作為編輯,第一次與穆斯林朋友分享我的信仰時,我認為,只要我證明了基督教是真教,我的朋友就會改變。但我没有意識到,人們很少會因為合乎邏輯的辯論而改變自己。同様,當我對穆斯林歷史與文化的理解和欣賞越來越深入的時候,我的朋友們當然也承認我的努力,但他們還是難以理解,為何我了解的越多,却仍然不能信服,成為一個穆斯林的邏輯。我們大部分人都未理解,心靈的變化是一個屬靈的問題。的確,我的穆斯林朋友也贊同,一個人的信仰不是彆人能够改變的。古蘭經説:「對于宗教,絶無强迫」(古蘭經2:256)。畢竟,我們也不指望哪個運動隊的隊迷,一旦碰到他們的隊戰績不佳時,就改變他們的熱情轉而支持其它隊。他們對一支運動隊的支持和付出是不會受該隊的輸贏影響而摇擺不定的。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彆人能認同我們的信念,特彆是我們精神上的信仰。但過去對于我來説,尊重我朋友的文化和歷史,要比理解他們的宗教説服力和邏輯推理容易得多。其中部分困難是那時我不熟悉伊斯蘭的信仰體系、邏輯和用詞。而且,我也還没有認識到,我的穆斯林朋友真誠地接受伊斯蘭所教導的一切。另一個障礙是,我那時總是將自己的主觀見解理想化,他們也同様如此。但事實上,我們并没有看到哪個人會遵循這理想去做。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所需要做的,就是停止極力地説服彆人,不再自以為我們的生活彰顯出了我們宗教的完美。因為,大部分所謂的穆斯林和基督徒的生活根本就是不符合他們的宗教教義。在作了這些態度上的轉變後,我們才能够一視同仁。
在這一課裏,我們的部分目標是視伊斯蘭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合理的宗教,具有全面的令人信服的邏輯性。許多人認為,伊斯蘭為人們提供了可行的簡單、清晰的指導路綫,去完成安拉對人類的要求。他們也在伊斯蘭實踐中發現了偉大的意義。另外,古蘭經和聖訓可以影響他們每一天的生活,因為它們似乎為怎様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問題都提供了解答。打個比喻説,盡管我們不會「跳槽」,與穆斯林一起「坐在他們隊那一邊的板凳上」,但對他們的宗教更多的了解,將有益于相互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新的橋梁向穆斯林解釋我們的信仰。
也許在你生命中的某一刻,你會遇見一位有吸引力的富有思想的穆斯林。我們希望你能有准備敬
施舍給窮人
佩并尊重他/她,并與其温文爾雅地交談,能贊同的地方就贊同。即使對伊斯蘭有不同的見解,也不要覺得不舒服或冒犯彆人。我曾希望我的穆斯林朋友們會如此待我。事實上,他們所表現出的行為舉止總是比我的更好。
墨守陳規的基督徒和穆斯林
一些伊斯蘭的形式是刻板和墨守陳規的,它們没有充分地講到人們心中的真正問題:與安拉不和的關系。如果我們基督徒把我們膚淺的設想和宗教行為,與穆斯林的相對照的話,我們也會得出一些同様刻板,而且過份簡單化的對安拉的見解。我們的宗教説服力是根本不同的,也本當如此。它開始于安拉救我們的心靈脱離罪惡,而不是我們外在的行為。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表達信仰的方式,那將是什麽様子呢?我們不是説「我做這個那個,因為我是個基督徒」,而是説「因着我對安拉的信仰,我被他當做親愛的孩子慈愛地領養。當安拉把我重塑成他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形象時,他正在從裏到外地轉變我的身份和行為」。聖經所講的基督教是一個信賴的關系,而不是一個要遵循的規則體系:「安拉是靠心來感知的,而不是靠理由」(Blaise Pascal)。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的穆斯林朋友和我的主要分歧不是在于行為的問題,而是在于我們的救主的問題。事實上,許多人(不僅僅是穆斯林)對基督教有不好的看法是由于他們着眼于我們的行為,而没有被引導去關注基督自己。
有效地分享
既然如此,我們可能還有衝動,想要跳過本章先去看穆斯林對基督信仰持何异議的講述。我們要在第八課談到這點。這似乎要等很久,但不無道理:當我們真正與穆斯林朋友表達我們的觀點時,我們要准備好有效地分享我們的信仰。
當我們漸漸了解伊斯蘭并且開始理解穆斯林的世界觀時,會發現在我們的信仰之間有橋梁,也會發現有需要基督大愛的地方。伊斯蘭信仰大多注重外在的行為。我們要觀察穆斯林朋友基本的行為和他們公開的宗教信念。但是,當我們這様做,并這様學習的時候,我們應該探究更深層的理解。為什麽他們要那様做?他們看重的是什麽?他們是怎様看待他們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以及現實
本身的?讓我們按照路綫圖,開始這次學習他們宗教之旅吧。後面的課程將超越外在印象,深入他們的内部世界。
在檢驗我們的分歧時,希望我們已經糾正了誤解,縮小了之間的差距,更加理解他們的生活。當消除了誤解,并能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進行溝通時,我們就能在我們朋友的價值觀和觀念上與之建立友誼。因為是了解穆斯林的宗教,所以我們的許多資料來源都是直接取自他們的聲音,未加辯駁。如美國當地的一句諺語所告誡的那様,我們必須「穿着他們的鞋來走第一步」。
----K.S. , 編輯
印度-雅利安人
南亞的印度-雅利安人,人口超過了十億,并形成了2,573個族群,主要居住在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這四個國家的穆斯林比例從5%到96%,總的信徒數量接近三億九千萬。南亞確實是穆斯林世界的中心,因為四大穆斯林人口國中,它就有三個。象印度教人口一様,南亞的穆斯林是根據種姓等級來劃分的。
這一地區的一個重要穆斯林族群就是安莎利人(Ansari),人口估計在一千一百萬到一千六百萬之間。從歷史上看,安莎利人都是以紡織為生。他們紡織絲綢、地毯,還制作其他一些手工兿品,該地區因此而聞名。
|
??? 大部分安莎利人居住在印度半島北部國家的小城鎮和小山村裏,他們在那裏 組成了緊密穩定的群體。有些人以制作精
美的手工兿品如黄銅制品和木工兿品為生計。其他人,有的耕種,有的做些小買賣。與大部分印度的穆斯林一様,他們多數比較貧窮,在種姓等級中被認為是下等階級。他們常使用招魂術來防禦惡魔。傳統上,一個安莎利人家庭的一家之主是最年長的男性,他指揮着兒子們,還有他們的妻子與孩子。
來源:Operation World, www.joshuaproject.net
古蘭經、聖訓和伊斯蘭教法
作者:Keith E. Swartley
要對伊斯蘭教法在穆斯林世界所占有的地位有概念性的了解,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它的根源,以及這些根源的意義和影響。最具權威的經典就是古蘭經。
古蘭經,真主(安拉)的奇迹
古蘭經,所有穆斯林的聖典,被認為是來自真主的奇迹,是永恒的,是不可人為創造的,是用阿拉伯語從天上直接降示下來的。它的存在被穆罕默德當作是他使者身份的明證(見古蘭經10:37-39)。它的内容體現于虔誠穆斯林的行為當中,與聖經不同,古蘭經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文化,這個人就是被啓示了真主話語的那一位。
因為古蘭經主要是通過口頭文化來傳播的,所以在穆罕默德在世期間没有被搜集整理成書的形式。它是由穆罕默德的同伴們通過吟誦、熟記、實踐、抄寫而保存下來的。第一任哈裏發艾布•伯克爾責成穆罕默德的助手扎伊德(Zayd),搜集、匯編散存各地記録下的或口傳的經文(公元634年),特彆注意收集穆罕默德最親密的同伴和最早期信徒的經文。在第三任哈裏發奥斯曼(Othman)統治時期,匯編完成的古蘭經版本被定為正式統一的版本。公元657年,所有先前的其它版本一律定為非法,并被焚焼掉。
古蘭經的結構與風格
古蘭經共分成114章,稱作蘇拉(Suras)或啓示,每章都有不同的名稱。各章不是按主題或年代順序來編排的。除了第一章之外(見本書第一課「古蘭經説什麽?」),其餘各章均按經文的長短排列,從最長的一章排到最短的一章。最早期的章節可以追溯到穆罕默德在麥加的那段年代,是最充滿情感并抒情的章節。
穆斯林一直强調古蘭經是真主的話語,其證據就是它的文學手法無可比擬:「只要你能理解它的意義,并聽人用阿拉伯語誦念,你就明白它確是真理。」[1]
後來在麥地那這些年所啓示的經文就没那麽有詩情畫意,而更多是强調倫理的説教。早期章節顯示出對基督徒和猶太人較為寬容,而後期的則反映了態度上的大轉變,從視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傳統為一體,到將伊斯蘭建立成獨特的宗教(將麥加當作其崇拜中心)。通常,每一本古蘭經都包括索引或列表部分,上面顯示哪一章出自于哪一個時期。穆斯林學者不會對古蘭經進行歷史或文本的考證。因此,伊斯蘭内部尚未象基督徒考查聖經那様,對古蘭經的歷史真實性和與原文的一致性進行查證。
許可做的事 —— 清真
阿拉伯語清真「halal」一詞的最簡單翻譯就是「寬松的」,意思是不受限制的。大多數穆斯林接受,除非是古蘭經或聖訓明確禁止的事,凡事都是清真(許可)的。
古蘭經在教導穆斯林該如何活出聖潔的生命以蒙真主喜悦方面有許多指示。穆斯林被要求多行善少行惡,這様在末日審判的日子,將他們所行的事放在天平上稱量的時候,善行就會重于惡行。
至于善功的份量較重者, 將在滿意的生活中;至于善功的份量較輕者, 他的歸宿是深坑。(古蘭經101:6-8)
清真的東西(Halal)通常指的是,哪些食物、飲料、藥物、化妝品和其他産品是可用的。伊斯蘭的飲食規定非常類似于猶太教的飲食規定。然而,古蘭經允許,當穆斯林處于他們所無法駕馭的環境時,有適當的彈性:
為你們捕獲的動物,也是可以吃的;…當誦真主之名。(古蘭經5:4)
摘自: Annee W. Rose, www.frontiers.org.
古蘭經的翻譯
穆斯林認為,不可能完全確切地把古蘭經翻譯出來,只有大概的意思可以用其它語言表達出來,而且必然缺乏原文的完美性。因此,穆斯林盡管有他們的本土語言,他們還是用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雖然如此,古蘭經還是有了多種文字的版本。這些譯文都被看作是古蘭經的評注或解釋,書名也可能是像下面的這本書那様:《宏偉古蘭經的含義:解釋性的譯本》譯者,穆罕默德·馬默杜克·皮克索(Mohammed Marmaduke Pickthall,卒于1936年)。
大部份的穆斯林(世界上80%的穆斯林)本土語言并不是阿拉伯語,有很多人還是目不識丁的。盡管有這些障礙,虔誠的穆斯林往往通過聽阿拉伯語的古蘭經來記住整個古蘭經。在穆斯林布道時,教訇一般都是先用阿拉伯語念讀或引用古蘭經,然後再用本地語言闡述它的意思。這様釋義古蘭經正好適合聽者理解阿拉伯用語。
穆斯林對古蘭經的尊重與敬畏達到了着魔的地步。它被當作是配受崇拜的東西。讀古蘭經的時候,它通常被放在裝飾華麗的架子上……穆斯林經常談論阿拉伯文的美,特彆是當它被吟頌的時候。不需要理解它的含義,只要死記硬背或和尚念經般地讀它就有好處。[1]
聖訓
除古蘭經外, 穆斯林還依賴于聖行(Sunna,正道,生活方式),這些都記録在《聖訓》中。各種聖訓集收録了所有穆罕默德和早期穆斯林(先知的同伴們)廣為人知的一些言行。穆罕默德的言行被認為是伊斯蘭最好的榜様。主要有六部聖訓集(傳統,或先知話語)。每一部都是由某一位早期的伊斯蘭學者所收集、考證和編輯起來的,每一部都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他們是:布哈裏,穆斯林,提爾米基,阿布達伍德,奈薩儀和卡滋維尼。也有其他一些聖訓集被各種穆斯林社區所信賴。最受推崇并被經常引用的聖訓集當屬布哈裏(810-870)
所匯録的聖訓集了。布哈裏考查了600000多條疑為可能的聖訓,保留了7397條(分成97章)為真實可信的。穆斯林布道者和作者隨意引用聖訓,。雖然穆斯林普遍認為聖訓次于古蘭經,但他們還是經常參照聖訓作為他們日常行為的指導。例如,古蘭經解釋了每日五次拜功中的兩次,穆斯林查找聖訓得到了其他三次的解釋。
阿布白爾扎説:「使者做了晨禮(禱告),他共念了60到100段天經節文。完了後,跟拜者才能彼此看清(對方)的面孔。當太陽偏西時,使者做了晌禮。當使者做完晡禮拜後,我們的一個同伴去了一趟麥地那較遠的郊區。他回來後,太陽的光還很强。(第二叙述人忘了昏禮(禱告)有何説法了)。對于推遲宵禮到夜間的三分之一或半夜,他都無所謂。」(布哈裏聖訓)[1]
伊斯蘭教法
來源于古蘭經和聖訓的規定和准則,後來被編撰成一套司法判例和法律來使用,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伊斯蘭教法(Sharia)。伊斯蘭教法是伊斯蘭的基本法,是伊斯蘭社會的憲法,被認為是安拉的意志應用到了生命的每一方面。有幾個伊斯蘭國家以伊斯蘭教法作為他們立法的基礎(比如沙地阿拉伯和伊朗)。在每一種情形下如何做出反應,取决于伊斯蘭的法律解釋(fiqh,教法學)。在通過教法學决定伊斯蘭教法的時候,不同的派彆所依據的方法和來源也不一様。總的説來,除了古蘭經和聖訓之外,决定伊斯蘭教法的其他方面有:伊制馬爾(ijma),即公衆(通常是宗教學者或法學家代表)的共同意見;格雅斯(qiyas),即應用以前的案例為原則,通常用來做類比推理;還有伊智提哈德(ijtihad),就是獨立推理。在有些穆斯林派彆裏,只有宗教學者或被正式委命的法學家才有資格翻譯或解釋古蘭經,比如愛資哈爾大學(al-Azhar University)的最高委員會有資格大部分遜尼派翻譯或解釋古蘭經,而阿迦汗(Aga khan)有資格為伊斯瑪儀派翻譯或解釋古蘭經。
教法學派彆
盡管大部分穆斯林都强調統一性,都希望忠實于律法,但他們在如何解釋律法方面,象其他宗教社會那様,可能存在着分歧。伊斯蘭内部主要存在有四個教法學派(Madhhabi)。遜尼派,什葉派和蘇非派在每一個教法學派裏面都有分布,每一個學派還有許多的分支。
1. 哈乃斐派(Hanafi school)是最早也是分布最廣泛的學派,由阿布•哈尼法(Abu Hanifah,卒于767年)所創立,三分之一穆斯林都屬該學派,尤其是在土耳其和中亞。該派允許通過類比推理(qiyas)對古蘭經做比較自由的解釋,解釋結果注重個人的意見(ray)或選擇(istihsan)普遍的民意。
2. 馬立克派(Maliki school)是由馬立克(Malik ibn Anas al-Asbahi,卒于795年)所創,它盛行于北非和一些阿拉伯海灣國家。該派制定教法時非常重視聖訓,尤其是那些由穆罕默德最親密同伴所收集的聖訓。事實上,在制定教法時,它依賴的是麥地那的慣例。該派也重視個人意見和運用類比。
3. 沙斐儀派(Shafi’i)由穆罕默德·奥斯曼·沙斐爾(Muhammad ibn Idris ibn al-Abbas ibn Uthman ibn Shafi ‘i,卒于819年)所創,在埃及、巴勒斯坦、约旦等國具主要權威,在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尼等也極有影響。該派對古蘭經的解釋也比較自由,注重公衆(umma,烏瑪)的權利,由公衆領袖(ulama,烏力馬),通常是一個宗教評判團體(quda)的公議定結果。這些領導者會頒布宗教法令(fatawi)。這個派彆專門選擇直接屬于穆罕默德的聖訓,其他人的一概不考慮,他們拒絶將個人意見和普通民意作為教法來源。
4. 罕百裏派,由伊本罕百勒(卒于855年)創立,是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地的名門正派,在巴基斯坦、叙利亞和伊拉克有許多的信衆。該派是一個最小的也是最保守的派彆。它拒絶一切异于古蘭經和聖訓上的合理創新。即使是蘇丹和哈裏發也無權乾涉由宗教審判團所做出的决定。沙地阿拉伯的瓦哈比派就屬于罕百裏教法派。
給基督徒的幾點建議
當我們從穆斯林朋友那裏更多地了解到古蘭經、聖訓和伊斯蘭法時,會發現穆斯林對它們有不同的解釋,但我們應該記住,許多基督徒對聖經的解釋和一些主要的神學問題也存在分歧。即使我們的信仰是以聖經為基礎的,但在理解和應用聖經時,保持謙卑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應當以對耶穌基督的信仰為基礎展現我們基督徒的身份,而不是以堅持基督教或聖經的某一特定解釋為基礎。
Endnotes:
1. Greg Livingston, Planting Churches in Muslim Cities (Grand Rapids: Baker, 1993),p.193.
2. Bruce McDowell and Anees Zaka, Muslims and Christians at the Table(Phillipsburg, N.J.: P&R,1999),p.72.
3. Sahin Bukhair, The Collection of Hadith, narrated by Abu al-Minhal; vol.1, bk. 10, no.516.
采取主動
無論當我們與穆斯林共事時,或是在商場裏看見他們時,還是在飛機上坐在他們旁邊時,我們都不應只等着他們主動來與我們攀談交友。我們應當主動跨出第一步。穆斯林婦女那保守的衣着和謙遜的行為看起來似乎是個障礙,但其實與她們建立友誼恐怕比與男性更容易。她們中的許多人都很孤獨,從没有經歷過基督的愛。出于禮貌,只有女性才能與穆斯林女性建立友誼。我們一開始應該邀請我們所認識的穆斯林共進午餐或喝喝咖啡、品品茶。你還可以多請幾個基督徒一起過來。
每次遇到一個穆斯林的時候,我總是默默地禱告:「親愛的主耶穌,我准備分享你的信息。請為我打開這扇大門。」基督總是有求必應﹗有一次我坐在一架從貝魯特飛往伊斯坦布爾的航班上,旁邊坐着一位黎巴嫩的學生。我們系好安全帶之後,我禱告道:「親愛的主耶穌,我正在准備分享你的道。求你打開分享之門」。後來果真如我所願了。
我們甚至還可能有機會與整個一家人建立起友好的關系。如果我們讓他們能够接納我們,與我們一起分享他們的生活方式,那我們之間的友誼將會更深也更有意義。藉着我們,安拉就能向我們的穆斯林朋友展示基督信仰和基督大愛的真諦。穆斯林的文化和生活都是圍繞着關系轉。這就意味着他們很願意與人建立關系,不大可能會回絶我們接近他們的任何主動行為。
安拉叫我們友善好客,要歡迎人們進入我們的生活、家庭,願意將他們請到家裏,樂于分享我們的時間、事奉和經歷。當我們分享基督信仰的時候,我們友善熱情的行為最能説明問題了。如果你也象我那様禱告的話,准備迎接安拉的回應吧﹗
摘自:Fouad Masri, www.crescentproject.org
伊斯蘭的宗教實踐:信仰支柱
作者:C. George Fry, James R. King
一首古老的福音贊美詩告誡信徒要「信靠順服」。穆斯林也是如此,他們的宗教義務包括信任(信真主,信他的自我啓示,信他眷顧人類)和順服(行真主喜悦的善功,服侍人類,體現價值)。事實上,服從或者説順服正是伊斯蘭的根本。正如弗裏斯约夫斯•楚翁(Frithjof Schuon)所評説的那様,伊斯蘭有一個智力、知識與推理的「垂直面」,和一個意志、倫理與義務的「水平面」。世界上的權力需要公正地使用;對社會的義務需要不折不扣地履行;世界的和諧,統一與多姿多彩,需要用心來感知和表達;肉體的欲望需要有節制地宣泄。[1]通過做好事或行善功(din),穆斯林竭其所能,向真主盡義務,為他所屬的社會做貢獻。
對舊约裏的猶太人而言,道德、民事和禮儀律法都規定在摩西五經裏面了。對早期的基督徒而言,律法顯示在登山寶訓和使徒保羅的書信中。 穆斯林的道德與宗教義務概括在五大(或許有六大)信仰支柱(Arkan)裏面,它們為組成伊斯蘭部分教義的若乾神學宗旨提供了道德和倫理上的平衡。
信仰表白(清真言)
在所有亞伯拉罕的宗教中,就時間和重要性而言,表白信仰是首要的義務。念誦信條,就表示了信徒已經理解、贊許了這個神學信息,并已使信息内在化。念誦信條也是檢驗信仰是否正統的一種方式,它還成為信仰者自己與安拉和社會之間所立的一個约。這些在伊斯蘭、猶太教和基督教當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所有一切都是藉着念誦信條來表達自己對本信仰的深信不移。
這一關鍵的伊斯蘭概念,阿拉伯語是sh-h-d,帶有表白或作證的意思。Tashahhud的意思是「作出某人的見證」,或者是「表白信仰」。麥什德(Meshed,伊朗一城市)是一個以特彆强烈的方式來表白信仰的地方。信仰見證(Shahada)是以一種禮拜的形式來表達的。所有世界宗教中最著名的一句禮拜贊念詞就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除了念誦這句清真言之外,入伊斯蘭没有正式規定的方式,所以對這種見證的方式有一些相當嚴格的指示:清真言必須大聲地重復誦念,并且要能完全理解(即必須在理智上、情緒上和意志上都能理解它);誦念的時候必須要真誠,要有真摯的愛心,思想毫無保留或猶豫;必須發誓會將這種信仰保持到死不變;必須正確地以正統的形式念出,没有任何非正統的改變。誰要是能用心靈誠實來承認這個真言,誰就是一個穆斯林了。與新教教會,羅馬教會和正統基督教教會那詳細復雜的信仰聲明比起來,這是多麽令人瞠目結舌地簡單與直接呀﹗
這句清真言一開始就肯定真主的存在:「萬物非主,唯有真主。」這個簡單有力的一神論宣言進一步説明,伊斯蘭是在亞伯拉罕的傳統上建立起來的。我們可以想到,創世記的頭一句就是「起初安拉…」(創世記1:1),使徒信經的第一句就是「我信上帝(安拉)…」。就用這短短的一句話,伊斯蘭清除了形形色色煩擾基督教信仰的异端邪説:無神論(不存在神),不可知論(神是否存在未為可知),唯物主義和自然主義(物質世界是唯一的真實體),泛神論(神與世界同一),自然神論(神不介入人類事務),多神論(存在許多位神)。伊斯蘭的清真言大膽肯定了有神論:只有一位神(真主),他是造物主,至善至慈者,供給者,審判者,和自我啓示者。猶太教徒和基督徒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念誦這部分的清真言,因為穆斯林在這裏所聲稱的就是詩瑪篇(Shema)和使徒信經以它們各自的方式所聲稱的。
穆斯林的清真言接着説真主向人類啓示他自己的條件:「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我們注意到,用這麽簡短的一句話,伊斯蘭竟然大膽地將真主(安拉)和穆罕默德放在了一起,這鬥膽的一筆導致了西方的許多人將這種信仰誤稱為「穆罕默德教」。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雖然穆斯林確實將穆罕默德推崇為人類歷史上至高無上的天啓使者,但他們敬拜的并不是他。伊斯蘭是一個服從于真主的宗教,不是一個有關個人的宗教。然而,若不是穆罕默德給人類帶來了真主的信息,對真主(安拉)就不可能有完全的認識。
清真言在所有的各種場合都要贊念:一個嬰兒出生時在他耳邊輕念;人死後對着他的尸體誦念;戰争時它是鼓起勇氣的號角;和平時代,無論是清早還是深夜,都可以從城市的尖塔上聽到它。在穆斯林的生命中,這句信言時刻都挂在他們的嘴邊,記在心裏。
安拉是真主(上帝)嗎?
我從來没有遇到過一個有穆斯林背景的基督信徒認為他先前崇拜的完全是一位假神。相反,當現在帶他在主耶穌基督裏真正認識了安拉後,他們往往充滿了驚奇與感激。
John D. C. Anderson, 「The Missionary Approach to Islam,」 Missiology 4, no. 3 (1976), p. 295.
崇拜和祈禱
拜功是穆斯林的第二大義務。敬拜真主是頌揚他為宇宙的造物主、保護者和審判者。雖然敬拜包括許多的元素:布道、教導、誦經、吟唱和團契,但所有宗教敬拜的本質就是崇拜(或者説贊美神)和交通(或者説禱告)。基督教敬拜將聖禮(新教中的浸洗和聖餐)放在了最顯著的位置。然而,在伊斯蘭裏,占據這個地位的是拜功,尤其是宗教禮拜(salat),它是在清真寺(公共敬拜之地)或私下裏所念的禮拜經文和必須做的固定姿勢。非正式的祈禱叫作都阿(du’a),來源于一個意思是「呼求」的字根,它還包含有祈願、呼籲或請求的意思。
古蘭經對禮拜的形式没有明確的規定。我們知道穆罕默德試驗過各種做法,從最早的年代起,穆斯林就遵循着某種固定的禮拜習俗。現在有種説法認為,穆罕默德在即位或夜行期間,受安拉的指示讓他規定這些做法。
穆斯林禮拜的一個特點是它有嚴格的時間安排。一個正統派的穆斯林必須每天拜功五次,雖然最初穆罕默德自己也只是早晚各拜一次。猶太教徒在耶穌時代每天禮拜三次 : 早上,中午和晚上 。中世紀基督教修道士一日禮拜八次。伊斯蘭傳統規定了每日拜功的五個時候: 晨時、晌時、晡時、昏時、宵時。盡管這五次拜功可以在公共敬拜之地或私下裏拜,但如可能的話,信徒最好還是到附近的清真寺裏行禮。參加星期五中午的主麻拜是穆斯林不可推卸的義務。主麻拜要持續近一個小時,包括聆聽清真寺禮拜主持者的講道。在這次禮拜之前和之後,穆斯林可以做他們非宗教的事務。星期六通常是休息日,最好是用這一天來沉思静悟屬靈的問題。
穆斯林禮拜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嚴格地遵守禮儀規矩,所有步驟在傳統中都有仔細的規定。禮拜前由宣禮員(muezzin,穆安津)在清真寺的尖塔上呼唤禮拜的開始。今天,這種優美的呼聲經常用磁帶録下來,通過尖塔上的喇叭向外廣播。穆斯林進入拜功房之前,必須脱掉鞋子,免得弄贜了拜功用的地毯。禮拜之前,如果可能的話,還必須用水净洗,要不然就用沙子。洗的時候,從脚底一直要洗到脚踝,從手臂到手肘,還要洗臉,包括洗耳孔。
净洗儀式之後,穆斯林才能加入禮拜者的行列。因為拜功儀式中涉及各種各様不同的姿勢,所以男人和女人不在一起做禮拜,而是分開的。集體禮拜在清真寺鋪開的一張大地毯上進行。如果是在家或在行業的地方做禮拜,則就地鋪一張小小的拜功席。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建造在清真寺正殿墻正中間的小拱門(或小閣子),指示着麥加的方向。(穆斯林導游經常把這様的閣子錯叫為「祭壇」)。墻那裏還建有敏拜樓或者是突起的講道壇,星期五,布道者就站在那裏宣講。
伊斯蘭教的禮拜呼唤是人發出的,不象猶太教用公羊的角吹響,基督教是用鈴聲。隨着這呼聲,會衆聚集到領禮者的後面,接着禮拜儀式正式開始了。帶領禮拜的人有不同的稱謂,有叫伊瑪目姆(阿拉伯國家),有叫毛拉的(伊朗),或者是hoja(土耳其)。禮拜包括頌揚真主的榮耀、誦經和各種身體的活動和姿勢。一輪的俯卧(sujud)和鞠躬(ruku)構成了一拜(rakah),不同的服事有不同的拜數。拜功所涉及的姿勢包括:(1)舉意(Takbir i-Tahrimah),舉起雙手,站立;(2)鞠躬(ruku);(3)口誦「贊頌主者,主必聞之」(Tasmi’),站立;(4)口誦贊聖詞(Takbir as-Sijdah),跪下,兩手彎曲附地,叩首至鼻尖觸地;(5)口誦祝安詞(Salam),跪下;(6)末坐(Munajat),跪下,雙手舉起。
禮拜的姿勢
對西方的基督徒而言,這種對禮拜姿勢的特彆重視,咋看起來似乎很新鮮,但細想之後,我們就會記得禮拜時主教派的跪姿,路德教會的站姿,長老會的坐姿,和五旬節派的舉手姿勢。在某些宗教儀式上,俄羅斯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有些地方,也能看到完全俯首叩頭的姿勢。所以雖然伊斯蘭規定的禮拜姿勢似乎有點奇怪,但在基督教中也有某些類似的東西。
服事和課功(施舍)
如果説伊斯蘭五大支柱的第一功滿足了人們宣布和表白信仰的需要,第二功滿足了人們崇敬和禮拜的需要,那第三大支柱課功,似乎又填補了另一種需要,那就是去服事彆人,滿足他們在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實際上,以亞伯拉罕為根源的這三大宗教的核心就是服事或事奉。舊约中有許多照顧貧窮者幫助受難者的訓導。在早期的基督教會中,執事處就是為照顧窮人而設的;在古蘭經中,多次 清楚地强調,一個人必須拿真主給予他的豐盛,與命運不佳者共同分享。這裏值得一提的的是,卡非爾(Kafir)的本意實際上是「忘恩負義」的意思,而通常却翻譯成「不信道者」。
阿拉伯語裏面有兩個與施舍有關的重要詞。較常見的一個就是扎卡特(zakat),詞根的意思是「成長」或「變純净」;它似乎意味着,施舍行為就是净化靈魂的一種方式,也許來源于伴隨斂財不可避免的愧疚感。另一個詞就是薩達卡(sadakat),它的本意是「真正的」或「誠摯的」;指的是任何對于真主的服事都是神聖的。有些權威人士在這兩個詞當中發現,出于義務和自願的給予還是有區彆的。確實,這在伊斯蘭當中是個受争議的問題,問題自然是:規定的施舍是否真的有益于屬靈的增長?例如在某些國家,施舍實際上成了一項國家税收(扎卡特郵票可以在郵局裏買到)。然而在其他一些地方,捐贈是作為一個自願支付給清真寺人員的行為,或者是直接對窮人的施舍。
要求施舍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卧各夫制度(waqf,在土耳叫作evkaf),這個阿拉伯語的本意是「停下來」,「去致力于」或「獻身于」某事。卧各夫就是很富有的(或者不太富有)的穆斯林臨死時留下的一筆捐贈款,用途往往很明確:為圖書館裏的學者買筆和紙,或是建造供動物們飲用的街邊小泉,或是每年在先知誕辰日請文法學校的孩子們吃頓飯,或者是建所醫院,建座大學。捐贈款可大可小,但在現代社會,管理這様一種捐贈却是非常復雜,幾乎每一個伊斯蘭國家都設有宗教基金部,監督管理着這些捐贈基金,使其能有效地利用和合理地分配。其職能有點象美國的健康與人類服務部。
繳納天課的義務是所有伊斯蘭支柱中最寶貴的一個。在被認為是雙惡魔的資本主義和共産主義之間,伊斯蘭顯示了一種中間的立場。穆斯林覺得,施舍會將資本主義規範成一種社會責任感,又是對社會主義的修正,因為他們强調,與人分享財富的唯一合理的理由,是對真主豐盛恩典表達感激之情。穆罕默德在這點上大概與雅各的看法一致,雅各書中寫道:「在安拉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没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書1:27)。
你的世界觀
我們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的文化視角來評價這個世界的。對所擁有事物的評判,對接觸方式的評判,對自我感覺的評判,無不受到我們文化的影響。
外在的行為體現了我們真正的價值觀和信仰。我們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所尊重看重的東西;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所認為正確的東西。這些價值觀和信仰可能有异于我們理想的標准。我們宣稱信奉這些標准,但這些標准并不能准確地反映我們每日的生活。
占據我們生命核心地位的社會價值觀和信仰體現了我們的世界觀及對現實的看法。我們一切的選擇、反應和决定都受世界觀的左右。我們的語言和審美觀也是如此。我們很容易描述我們的行為,但很難描述為什麽這麽做。世界觀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時刻都在用它,却意識不到它。我們就像水裏的魚一様,無法描述水是什麽様子,因為從没有離開其中。
在一些非洲社會,因許多孩子在孩童時期就已夭折,所以妻子得不到很多孩子。這些社會是不是就會把擁有許多孩子,視為他們的財富和未來呢?在其他的文化中,同等昂貴的做法是為每一位小孩提供自己的房間。在這様的世界觀中,是不是因為個人隱私和自主權被看得如此之重要,以至于父母必須為了擁有更大的房子而拼命工作呢?
當基督進入我們生命裏面的時候,他就開始改變我們的世界觀了。經常有些基督徒只尋求改變外在的行為,而没有想到首先要改變是人的心靈。這導致了條文主義。因為基督是在中東文化環境内來到人間,所以為了成為他的見證人,我們必須接納穆斯林朋友的世界觀。我們也應該相信,為了轉變人們的心思和生命,安拉會在每一種社會的世界觀中作工。
摘自:Encountering the World of Islam
齋戒(禁食)
每個合格穆斯林所必須履行的第四大功課就是在齋月(ramadan),即在「最吉祥最高貴的那個月份」[1]裏要齋戒。齋戒的阿拉伯語是saum,意含「節制,節欲」,也指節制能够帶來的一切道德上的啓迪。伊斯蘭認為齋月是穆罕默德最初領受古蘭經啓示之月,但齋月時的一些紀念儀式,似乎從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禁欲教義(尤其是猶太教的贖罪日)中也能找到根源。而且,有關聖月的思想觀念在前伊斯蘭時代的阿拉伯半島上就已經存在了。
齋月的白天裏,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不允許下咽任何固體食物或流汁,包括自己的唾液。烟也不能吸,嘔吐與放血也同様不允許。如果打破了這個禁令,即使是在醫師的吩咐下做的,那麽這一天的齋戒也必須在另外一個時候補回來。到了天黑的時候,才允許吃喝東西。這個時候是大吃大喝還是很簡單地應付一頓,這似乎反映的是一個信徒的虔敬問題。據説,黎明時天邊的黑線和白線可以截然區分的時候,就意味着白日的來臨(參見古蘭經2:187)。
因為穆斯林的歷法是根據月亮的相位來定的,所以月份是變動的(大概35年是一個輪回),這様一來,齋月有時候就出現在很寒冷的季節,有時候又出現在很炎熱的月份。Ramadan的意思是「大熱天」,這表明它最初是在夏天。如果情况果真如此的話,那禁止喝水對信徒來説是個可怕的考驗,將他們的耐性拉到了極限,因而脾氣會急躁。通常齋月期間會規定縮短工作時間和上學時間,這様人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呆在家裏,非常虔誠的穆斯林可能會在清真寺裏度過最後的十天。
齋戒月以看到新月開始。如果有雲遮住了,月亮的出現時間可能會延遲。齋月以懸挂街燈和鳴槍宣布開始。齋月的結束以開齋節(Id al-Fitr)作為標志,這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人們穿上新裝,互换賀卡,互贈禮物,走親訪友,做豐盛佳肴,觀看電影等等。人們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通過克己人類經過了耐力的考驗,并克服了他們自己的低級本能。惡勢力被阻止,地獄之門關閉了,通往天堂之路開啓了。許多穆斯林視不守齋戒行為和忽略每日拜功一様嚴重的事情,甚至更惡劣。那是藐視公共道德准則的行為,是無神論的表現。
麥加朝覲
伊斯蘭的第五大功課就是朝功,前往麥加的朝覲,這是每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履行一次的義務。去某一處特定的宗教聖地朝聖的現象,在所有民族所有宗教當中都能找到:基督徒、印度教徒、佛教徒和猶太教徒都有。這也是所有歷史時期都能看到的現象。即使在前伊斯蘭時代,麥加就已經是一個聖城了,它是异教貝多因人的朝聖目標。然而,古蘭經讓這一做法日益凸顯,更加着重。穆罕默德本人為朝覲者制定了特定的儀式。隨着幾個世紀的演變,這個朝覲義務變成了一種讓人難以置信的復雜的社會現象,有來自世界各地朝聖者參加。這裏我們只是粗略地概括一下。[1]有關朝覲的權威描述在古蘭經的第二章,這章是許多重要宗教指南的來源。
朝覲的目的地是麥加城,那是穆罕默德的出生和早年生活的所在地,也是形成古蘭經的啓示開始降示的地方。即使在前伊斯蘭時期,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是那著名的聖殿克爾白天房(Ka’aba)和天房裏的聖黑石。根據伊斯蘭傳統的説法,這聖殿最初是由阿丹(亞當)建造的,與諾亞方舟故事有關的那次大洪水也許破壞或摧毁了聖殿,後經亞伯拉罕(易蔔拉欣)和以實瑪利(易司馬儀)重建。在穆罕默德之前的年代裏,殿裏面放置着許多异教徒諸神的神像,後來穆罕默德銷毁了這些偶像;現代初期,一個熱衷于破壞偶像的狂熱的伊斯蘭宗派認為,克爾白天房本身就已經變成了一個崇拜的對象,所以企圖拆除它。現代學者鑒定了天房裏的這塊黑石,原來是塊隕石。民間宗教把它當作是有超自然力量的辟邪物。在穆罕默德生命的最後幾年,他完成了從麥地那到麥加的朝覲之路;死後,他的做法得以延續和定格。最終,天房周圍的房子全部拆除了,騰出地來建起了一座清真寺(Al Masjidal-Haram,禁寺);幾個世紀以來,禁寺又經過了多次的擴建。
在特定的朝覲月裏(Dhu al-Hijja),朝覲者從世界各地聚集到麥加:有錢的就乘飛機抵達吉達,還有人坐船或汽車,通常是成群結隊而來。貧困的人就只能耐心地一步步艱難行走而來。許多人在旅途中經受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可能要走幾年之久。如果在途中或麥加身亡,會被認為是一種特彆的祝福。
在離麥加约四十英裏的沿海城市吉達,所有的男性朝覲者,無論貧富,都得穿上兩塊無縫合綫的白布衣衫(izar和rida),他們想要達到内心的平安,也想與周圍的人建立和平氣氛。穿上這兩塊白布并有平静的心態兩者都説明進入了受戒狀態(ihram)。正常的歡愉之事在這個時候是禁止的。在去往麥加的路上,朝覲者的證書要經過沙地阿拉伯警方的查驗,只有真正的穆斯林才能進入聖城。這裏的住宿條件從最簡樸到最豪華,各檔次都有。顯然,詐取朝覲者的錢物成了該地區當地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現在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沙地政府還對衛生條件進行嚴格的監管。
朝覲以對身體規定部位的净洗儀式開始。隨後,朝覲者進入神聖的克爾白天房地帶,經過平安門(Bab as-Salaam),再到易蔔拉欣之地,然後到達朝覲的中心目標——令人敬畏的克爾白天房,這正是穆斯林一生向此頂禮膜拜的地方。有些朝覲者可以進入天房内部,而其他人只是用臉貼在墻上。所有人都争着想親吻放置在適當高度,巨大銀質支架上的聖黑石。
聖經對于伊斯蘭的五大支柱的教導的
聖經包含了類似于伊斯蘭五大支柱的基督教訓戒。這些訓戒為我們與穆斯林建立友誼之橋提供了另一種方式。
1. 念功(Shahada)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申命記6:4)
2. 拜功(Salat)
「不住的禱告」(帖撒羅尼迦前書5:17)。「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6:5-6)
3. 課功(Zakat)
「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哥林多後書8:7)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6:3-4)
4. 齋功(Saum)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着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6:16-18)
5. 朝覲(Hajj)
「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欲。這私欲是與靈魂爭戰的。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得前書2:11-12)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着我們,就當放下各様的重擔,脱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希伯來書12:1)
來源:Encountering the World of Islam
接着就是塔瓦夫(Tawaf)儀式了,即繞克爾白步行七周,象征着穆斯林此刻將他們的思想轉向真主的方式。完成了頭三次規定的繞行之後,朝覲者要拜訪希只爾(al-hijr,石榖),穆罕默德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他那著名的夜行。然後他們要在麥加城外的兩座山之間奔跑,宗教儀式上叫做Sa’y(奔走)。這個特殊的儀式是為紀念易蔔拉欣的奴妻夏芝蘭(夏甲)和她的兒子易司馬儀(以實瑪利)。他們倆在撒拉的堅持下,被抛弃在荒郊野外。夏甲此刻的處境非常悲凉,她的兒子又快渴死,據説夏甲在這兩山之間來回奔跑,直到真主使地下冒出了泉水,冒泉水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滲滲泉(Well of Zamzam)。
朝覲儀式舉行到一半的時候,朝覲者進入麥加城外的帳篷裏,要在慈悲山脚的阿拉法特山榖舉行站立儀式。這著名的「站禮」要求持續站立整個下午,在虔誠者的腦海裏深刻地體會到真主與他們生命的同在,深刻地感覺到真主對他們罪的寬恕。他們還記得,穆罕默德來過這個地方,并在此地發表了他的辭朝演説。這個儀式意義深重,許多權威人士將它視為整個朝覲中的高潮或重點。到了晚上,朝覲者會收集四十九顆小石子,這是他們第二天早上要帶到米那(Mina)去的,為的是將它們投向代表惡魔和他的誘惑力的三根石柱。通過投石(Jamra),他們回想起以實瑪利差點被他的父親亞伯拉罕用來獻祭的情形(有些穆斯林學者認為以實瑪利是代替以撒獻祭的)。亞伯拉罕挫敗了魔鬼易蔔劣厮(iblis)的誘惑,易蔔劣厮就逃走了。
在獻祭的地方宰殺小動物的儀式,是為了紀念真主接受了亞伯拉罕用一只公羊代替他兒子獻祭的請求。宰牲儀式之後,男性的朝覲者需要剪發。朝覲早期階段對許多事項的禁令也解除了。現在,所有的朝覲者返回麥加,第二次繞行克爾白天房,然後趕快回到米那,進行第二次的投石儀式。最後一次返回麥加要等到第十三天,第三次繞行天房,朝覲者通過告彆門之後,整個朝覲活動就完全結束了。
然而,聖訓教導朝覲者,當他們在漢志(Hejaz)地區時,應該拜訪麥地那。因為穆罕默德埋葬在麥地那清真寺圓頂之下,所以許多人都會拜訪麥地那。而當朝覲者在麥地那的時候,他們也會參拜穆罕默德妻子們和同伴們的墓地,代他們禱告。此後,朝覲者要盡可能快地返回家,以免太熟悉聖物會减少它們的法力。朝覲者回到家,會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衷心祝賀,還能擁有以前從不曾體會到的聲望。
聖戰(Jihad)
聖戰有時被看作是穆斯林的另一大義務,甚至可能會把它當作是第六大支柱。它被普遍解釋成是對不信道者發起的信仰之戰,但更基本的意思是「為主道而戰」。古蘭經2:190-193概括出了其基本的定義:
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你們在那裏發現他們,就在那裏殺戮他們…… 你們當反抗他們,直到迫害消除,而宗教專為真主;如果他們停戰,那末,除不義者外,你們絶不要侵犯任何人。
在彆處,我們看到有兩種人被列為戰鬥對象之列——不信真主,不遵真主戒律的人(古蘭經9:29),和基督徒,即「以物配主的人」(古蘭經2:235)。然而,必須指出的是,許多年以來,這個詞對聖戰原始本意的强調,即為主道奮鬥和付出,與對軍事性含義的强調是同等的。伊斯蘭用刀劍逼迫皈依的現象并没有被歷史所證實,甚至近來有人將對以色列的戰争視為聖戰,這種企圖也没有得到太多的附和。然而,在諸如利比亞和伊朗等國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重新抬頭,也許意味着這個詞在當今時代更多地回歸到了其軍事意義上去了。最後還要注意的是,許多權威人士將聖戰視為履行第一大義務,即見證信仰的一種特殊的形式,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義務。
Endnotes:
1. Frithjof Schuon, Understanding Islam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1972), p.29.[See Glossary for a fuller explanation of din.]
2. A useful account of some major Islamic rites is Gustave von Grunebaum’s Muhammadan Festivals (New York: Henry Schuman, 1951).
3. Classic account by a Westerner who made the pilgrimage safely is Richard Burton’s Personal Narrative of a Pilgrammage to Al-Madinah and Meccah(1855-56). A two-volume set of the 1893 edition is available from Dover. The Nov.-Dec. 1974 issue of Aramco World is devoted to the pilgrimage. Also see an article in National Geographic, Nov. 1978. Most recent account is Mohammed Amin’s Pilgrimage to Mecca (London: Macdonald and Jane’s, 1978).
伊斯蘭的基本信條
作者:Hammudah Abdalati
一個真正信實的穆斯林相信以下幾點主要的信條:
1. 信唯一真主。他相信真主是唯一的,至上的,永恒的,無限的,全能的,至善至慈的造物主和供養者。為使這個信仰落到實處,要求信徒完全信賴和寄希望于真主,服從他的意志,倚靠他的幫助。它保證了一個人的尊嚴,叫他脱離了恐懼和絶望,遠離了罪惡和混沌。
2. 信真主的使者。他不加任何區彆地相信所有真主的使者。每一個所知的民族都有一名真主派出的告誡者或使者。這些使者是一切公正與良善的化身。他們是由真主揀選出來的,教導人類并傳遞他神聖信息的人。他們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被差派下來的,每一個我們所知的民族都有一個或多個使者。某些時期,真主會同時向同一民族派兩名或更多得使者。古蘭經提到了其中二十五個使者的名字,穆斯林應相信他們所有的人,并接受他們是真主授權的使者。除穆罕默德之外,他們是「民族的」或「當地的」使者。但他們的信息,他們的宗教基本上是一様的,都稱為伊斯蘭,因為它們都來自同一位神,也就是真主;都服務于同様的目的,即指引人類走真主的正道。所有的使者,無一例外,都是凡人,只是賦予了神聖的啓示,受真主的委派以履行某些任務。在所有使者當中,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封印的使者,具有先知身份的最高榮耀。這不是一個武斷的態度,也不僅僅是一個隨口説説的信仰。象所有其他伊斯蘭信條一様,它是一個可信的、合乎邏輯的真理。這裏提及一些偉大使者的名字可能也是很有用處的,比如諾亞和亞伯拉罕,以實瑪利和摩西,耶穌和穆罕默德,願真主的平安和祝福臨到他們。古蘭經這様告誡穆斯林:
我們信真主,信我們所受的啓示,與易蔔拉欣、易司馬儀、易司哈格、葉爾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啓示,與穆薩和爾撒受賜的經典,與衆先知受主所賜的經典;我們對他們中任何一個,都不加以歧視,我們只順真主。(古蘭經2:136,參考3:84,4:163-165,6:84-87)
另外,古蘭經還明確表述説,作為一個宗教,伊斯蘭的信息是先前所有啓示的頂點。真主説:
他已為你們制定正教,就是他所命令努哈的、他所啓示你的、他命令易蔔拉欣、穆薩和爾撒的宗教。你們應當謹守正教,不要為正教而分門彆户。以物配主的人們,以為你所教導他們的事是難堪的。真主將他所意欲者招致于正教,將歸依他者引導于真理。(古蘭經42:13)
3. 信經典和啓示。作為第二信條的結果,一個真正的穆斯林相信所有的經典和真主的啓示。它們是導航燈,是使者們所領受的,用來指引他們各民族行真主的正道。古蘭經中特彆提到了易蔔拉欣、穆薩、達伍德和爾撒的經典。但在古蘭經的啓示降示給穆罕默德之前很長的時間裏,有些經典和啓示已經丢失或敗壞了,其他一些被遺忘、忽視或隱藏了。保存至今的唯一可靠和完整的經典就是古蘭經了。原則上講,穆斯林是信先前的經典和啓示的。但它們完整和原始的版本在哪裏呢?它們也許還在死海的海底,可能還有很多卷没有被發現。也許等到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考古學家在聖地經過連續的發掘,向公衆展示了完整和原始的證物時,還能得到有關它們的更多信息呢。對穆斯林來説,則完全不存在這様的問題。古蘭經在他們手上,是完整的、真實可信的,毫無遺漏,也不期待有更多的内容。它的真實性無庸置疑,没有一個認真的學者或思想家敢對其真實性提出疑問。古蘭經是真主讓它成為這様的,他將它啓示出來,并自己擔負起保護它的責任,使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篡改和敗壞。所以,古蘭經作為一個標准或規範給了穆斯林,所有其他經典都要按這個標准來評判。一切與古蘭經相符的都被接受為神聖的真理,一切不同于古蘭經的不是被拒絶就是被擱置。真主説:「我確已降示教誨,我確是教誨的保護者」(古蘭經15:9,參考2:75-79;5:13-14,41,45,47;6:91;41:43)。
4. 信天使。真正的穆斯林相信真主的天使。他們純粹是屬靈的聖潔無邪的精靈,不需要吃喝睡。他們没有任何欲望,也没有物質需要。他們日夜服事真主。天使有很多位,他們各司其職。如果我們用肉眼不能看到天使,也没有必要否認他們實際的存在。世上有很多事情是肉眼所不能見的,或是説難以感知的,然而我們還是相信它們的存在。很多地方我們從没有見過,有很多事物,比如空氣,我們既不能用肉眼看到它,也聞不到它,觸摸不到它,或品嘗到它,更聽不到它;然而我們確實承認它們的存在。信天使的依據源自于伊斯蘭的這條原則,就是知識和真理不完全局限于能感知的東西(古蘭經16:49-50;21:19-20)。
5. 信末日。真正的穆斯林相信末日審判。這個世界總有一天會走到盡頭,死了的人將會復活,站着接受他們最後公正的審判。我們在今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有的每一個想法,所移動的每一個脚步,所懷有的每一個思想,所説過的每一句話,都被數算,并准確地記録下來。在末日審判的那一天,它們都會被拿出來點算。那些有好記録的人將獲得豐厚的報酬,并被熱烈歡迎入住真主的天堂;而那些有不好記録的人則會受到懲罸并打入地獄。天堂和地獄究竟是什麽様子?能准確知道并描述出來的唯有真主。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傳統中有一些關于天堂和地獄的描述,但它們不能只照字面來理解。穆罕默德説,在天堂裏,有眼睛從未看過,耳朵從未聽過,腦袋從未想過的東西。然而,穆斯林相信做了善行的人一定會得補償和報酬,做了惡行的人必受懲罸。這就是末日審判,那是所有人最後的歸宿。
如果有人認為,他們聰明有餘,能够逃脱因錯誤行為而受的懲罸,正如他們有時逃脱了凡間法律的懲罸那様,那他們就想錯了。他們不能够在末日審判的時候也如此僥幸。他們將毫無防備地被當場抓獲,没有任何律師或辯護人為他們辯護。他們所有的行為都看在真主的眼裏,被他的執行官記了下來。同様,如果虔敬的人行了善功來討真主的喜悦,而在這個暫時的今世似乎没有得到贊賞或感激,他們最終會在審判日那天得到完全的補償和被廣泛地認可。對所有人而言,審判都是絶對的公正。
信末日審判是解决我們世界中許多疑難問題的最後答案。有些人犯了罪,忽略了真主,沉迷于酒色,然而他們似乎在事業上很成功,生活也很豐盛,也有一些善良的謹記真主的人,而他們誠實的努力在今世换來的報酬似乎較少,遭遇的苦難反而更多。這與真主的公義相矛盾,很讓人迷惑不解。如果犯罪之人可以安然逃脱人世間的律法,而且還過得更富裕優越,那給良善的人留下的是什麽呢?促使人們積極向善的動力是什麽呢?一定要有什麽懲惡揚善的辦法。如果這個世界没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知道没有經常或馬上就做到這一點.),總有一天定會做到的,就是末日審判這一天。這不是寬恕世間的不公或容忍這種閙劇,也不是為了麻痹被剥削者或寬慰剥削者。相反,它是警告脱離正道的人,提醒他們,真主的公義遲早會完全顯明。
6.信真主無限的能力和計劃。真正的穆斯林相信,真主永遠全知全能,可以安排和執行他的計劃。真主對這個世界并不是漠不關心的,也不是無動于衷的。他的知識和能力一直都在作工,以維持他廣闊無疆的世界有序運轉,并保持對他的創造之物完全支配自如。他是英明而有愛心的,無論他做什麽都必然有好的動機和有意義的目的。如果我們確認這點的話,我們就應該真誠地接受他所計劃的一切,盡管我們有時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甚至認為它是不好的。我們應該對他有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够接受他所做的一切,因為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我們的思想是基于個人的考慮。反之,他的知識是無限的,他的計劃是以全宇宙為出發點的。
這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人類成為宿命論者或任由擺布的無助者。它只是在真主所關注的事和人類的責任之間劃分了一條界綫。因為我們生來就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能力和自由度上都有局限性。雖然我們不能做所有的事情,然而他慈愛地只要我們為所能做的事情擔負責任。我們做不了的事情,或者他自己做的事情,則不在我們的責任範圍之内;他是公義的,給了我們有限的能力來匹配我們有限的本性和有限的責任。另一方面,真主有無窮的知識和能力來執行他的計劃并不妨礙我們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内執行自己的計劃。相反,他告誡我們去思考、去計劃、去做出最佳的選擇。但如果事與願違,我們也不應該失去信心,或陷入精神緊張和煩惱的深淵。我們應該一次次地爬起來再試,如果結果還是不盡人意,那我們就知道,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并不需要為這個結果負責,因為
禁止的事
象舊约律法中的禁令一様,伊斯蘭也規定了哪些是被禁止的做法(haram,非法的)。穆斯林必須借着真主的指引,將信心和行為(信仰和實踐)結合起來以實現他的救贖。他委身于主道,包括避免某些行為,從事某些積極的實踐,包括五大支柱。
為保護人類不顛狂、不墮落、不軟弱、不放縱、不下流、不迷亂,伊斯蘭從飲食、娱樂和性生活方面都規定了禁令。下面列舉了一些:
• 所有使人醉的東西(葡萄酒、焼酒、啤酒、烈酒、毒品,等等)。(古蘭經2:219;4:43;5:93-94)。
• 猪身上的東西及其肉制品(鮮肉、熏肉、火腿、猪油);用爪或牙獵捕食物的食肉動物(虎、狼、豹等等);食肉的鳥類(老鷹、秃鷹、烏鴉等等);嚙齒動物、爬行動物、蟲子等等,還有死了的動物,用不恰當的方式宰殺的鳥(古蘭經2:172-173;5:3-6)。
• 一切形式的賭博和無益的運動(古蘭經2:219;5:93–94)
• 婚姻之外一切的性關系,在公共場合一切誘惑性的、或是會引起淫念和猜疑的、或是顯示無禮和不正經的談話、走路、眼神和着裝(古蘭經23:5–7; 24:30–33; 70:29–31)。
摘自:Annee W. Rose, www.frontiers.org.
超越了我們能力和責任範圍的事情,就只屬于真主了。穆斯林稱這個信條為信前定(qadaa,qadar),簡單説來,就是真主無窮的知識預定了萬物,萬事只歸真主裁决(古蘭經18:29; 41:46; 53:33–62;54:49; 65:3; 76:29–31)
7. 信生命的目的。真正的穆斯林相信,真主的創造是有意義的,生命有超過人類身體需要和物質活動的莊嚴目的。生命的目的就是敬拜真主。這不是簡單地理解為,我們必須一生都持續地隱居和絶對地静悟沉思。敬拜真主就是去了解他,愛他,服從他的命令,將他的律法用在生命的每一方面,通過行善弃惡來服事他的事業,公義地對待他,對待我們自己和其他人。敬拜真主就是要活出生命,而不是逃避生活。總之,敬拜真主就是要將他至高的品性滲透進我們自己的生命。這絶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也不是將事情過度單純化。它是最全面最根本的。所以,如果生命有了目的,如果人被造出來就是服務于這個目的的話,那他就不能逃避責任,他就不能否認他的存在,或忽視他所必須扮演的重大角色。當真主要予以他任何責任時,他定會提供給他所有必需的幫助。真主賦予他才智和能力來選擇他的行為過程。因此,真主强烈建議人要發揮其極至,以完全服務于其存在的目的。他要是没能做到,或是濫用他的生命,或是忽略他的義務,那他該為他的錯誤行為對真主負責(古蘭經21:17–18;51:56–58;75:37)。
8. 信人類高貴的地位。真正的穆斯林相信,人類在所有已知的受造物中享有特高級彆的地位。人占據着這與衆不同的地位,因為只有人類被賦予了理性的本領,屬靈的願望和行動的能力。但他的等級越高,他的責任也就越大。他在地上占有真主的管轄權。真主委任的,作他的執行代理的那個人必須有某些能力和權柄,并且至少潜在地被賦予了榮譽和尊嚴。這就是伊斯蘭中人類的地位;不是從生到死一直受譴責的種族,而是一個有威嚴、有能力創造崇高成就的種族。真主從人類當中揀選使者的這個事實就證明了人類是值得信賴的,是能乾的,也證明了人類可以獲得極大的充滿良善的庫藏(古蘭經2:30–34; 6:165; 7:11; 17:70–72, 90–95)
9. 信伊斯蘭是全世界的宗教。真正的穆斯林相信,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是穆斯林。這裏的意思就是,人的出生過程符合真主的旨意,是實現他的計劃,和對他命令的服從;還意味着,每一個人被賦予了屬靈潜質和知識傾向,如果他有正當途徑接觸伊斯蘭,并任其發展内在本性,就可以成為一個好的穆斯林。只要以恰當的方式向他們展示伊斯蘭,許多人都會欣然地接受伊斯蘭的,因為它是真主為那些想滿足道德和精神需要,想滿足本能願望的人,為那些無論是從個人還是社會,無論是在國内還是國際,都想過一種富有建設性和健全生活的人而制定的准則。這是因為伊斯蘭是全球的宗教。真主是人性的締造者,他知道什麽對于人性是最好的(古蘭經30:30; 64:1–3; 82:6–8)
10. 信自由、責任和罪。真正的穆斯林相信,每個人生來是脱離了罪惡的,也没有任何繼承來的美德,他就像一本空白的書。當人達到了成熟的年齡,只要他發育正常,身心健全,他就應該為他的行為和想法負責。人無罪,直到他犯了罪為止,不但如此,他還可以根據他自己的責任,按照他的計劃,自由地做事情。這雙重的自由――脱離了罪的自由和做有效事情的自由――使穆斯林的良知擺脱了遺傳來的罪的沉重壓力。它使人的身心從擔心原罪教義的不必要的緊張情緒中釋放了出來。
伊斯蘭的這個自由觀念,建立在真主的公義原則和個人直接對真主負責這個基礎之上。因為没有人能贖出另一人的罪,每個人必須擔負起自己的擔子,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穆斯林認為,如果阿丹(亞當)確已犯了第一起罪,那要贖罪也是他自己的責任。有些假設,比如真主不能寬恕阿丹,必須要彆人來為他贖罪,或者阿丹没有去祈求寬恕,或祈求了但真主没有同意等等,這些假設都是極不可能的,都背于真主的公義和仁慈,也不符合他的寬恕品質,與他有寬恕的大能相矛盾。産生這種假設的人是對常識的無禮藐視,是對真主概念的公然違背(參見上面的第九條;古蘭經41:46; 45:15; 53:31–42; 74:38)
基于這種理性的考慮,還有古蘭經的權威,穆斯林認為亞當意識到了他犯的罪,象任何一個明智的罪人一様,向真主祈求寬恕。同様地,穆斯林也認為,至善至慈的真主寬恕了亞當(古蘭經2:35-37;20:117-220)。因此,穆斯林不可能接受這種説法:認為亞當和全人類一起,受到譴責,没有被寬恕,直到耶穌來為他們贖罪。所以,穆斯林并不認為,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只是為了一次性永遠贖去人類所有的罪。
這裏,讀者必須警惕,以免得出任何錯誤的結論。穆斯林并不信耶穌被他的敵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因為十字架受難教義的基礎相背于真主的仁慈和公義,這也違背了人類邏輯和尊嚴。對這個教義的不信任絲毫没有减少穆斯林對耶穌的尊重,没有降低耶穌在伊斯蘭中的崇高地位,也没有絲毫動摇穆斯林認為耶穌是真主一位杰出先知的信仰。相反,通過對這個教義的拒絶,穆斯林以更高的敬意接受耶穌,將他最初的信息視為伊斯蘭的必要組成部分。所以,讓我重申一次,要成為一個穆斯林,必須毫無區彆地接受和尊重真主所有的先知。
11. 因着信仰和實踐就能得拯救。真正的穆斯林相信,人類必須通過真主的指引才能得拯救。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得着救贖,人們必須將信心和行動結合,將信仰和實踐結合。有信心没行動,跟有行動没信心一様都是不够的。换句話説,當一個人對真主的信心變成了他生命的動力,并且他的信仰轉化為現實的時候,他才能得着拯救。這完全與伊斯蘭的其他信條協調一致。它表明,真主不接受口頭上的服事,就信仰的實際要求而言,真正的信徒就不能漠不關心。它還表明,没有誰能代表另一個人來做這些事,或者在他和真主之間協調(古蘭經10:9–10; 18:30; 103:1–3)。
12. 未接觸者無罪。真正的穆斯林相信,真主向一個人顯明真道之後,才會要求他負責。所以真主要派許多的使者和啓示下來,而且他也明確表示,在給予指引和警告之前所做的事是不受懲罸的。所以,一個人要是從没接觸過任何真主的啓示或使者,或者那個人是一個神智不健全者,那他不用為違背真主的指示而承擔責任。這様的人僅僅要為没有做正確的常識叫他做的事情負責。但一個人要是明明知道真主的律法,還故意違犯,或者是背離了他的正道,那他就要為他的錯誤行為受到懲罸(古蘭經4:165; 5:16, 21; 17:15)。
這一點對于每個穆斯林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有許多人從没聽説過伊斯蘭也没辦法了解它。這様的人可能是誠實的人,如果他們認識了伊斯蘭的話,也許會成為一個好的穆斯林。如果他們不知道,也没有辦法知道伊斯蘭的話,他們也不必為没有成為穆斯林而負責。相反,有條件向這様的人群展現伊斯蘭的穆斯林,如果没有邀請他們加入伊斯蘭并向他們宣傳伊斯蘭的話,就要為此擔負責任。這要求地球上的每一個穆斯林不僅要在口頭上宣講伊斯蘭,而且更重要的是完全活出它來(古蘭經3:104;16:125)。
13. 性本善。真正的穆斯林相信,真主所創造的人性良善多于邪惡,成功改過的可能性大于絶望失敗的可能性。這個信仰源自于這個事實:真主分派給人類某些任務,并派使者帶來啓示作為人類的指引。如果人類生來就是無可救藥的,不可能改過自新,那有絶對智慧的真主如何能够委他以重任,怎能叫他做什麽,不做什麽呢?如果這一切都是徒勞的,真主怎麽還會那様做呢?真主看顧人類并且為人類的利益着想,這個事實證明人類既不是無助的也不是無望的,而是慕善、向善的。有了對真主正確的信仰,和對人類應有的信心,即使在我們這個時代,奇迹也肯定會發生。要恰當地理解這點,我們必須仔細地閲讀古蘭經中的相關章節,思考它們的意思。
家庭和孩子
你的主曾下令説: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倆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末,你不要對他倆説:「呸!」不要喝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説有禮貌的話。你應當必恭必敬地服侍他倆,你應當説:「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像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様。」(古蘭經17:23-24)
穆斯林在家庭和社區内很重視相互依賴的關系。大家庭可能都是住在一起,許多穆斯林在他們自己家族的産業裏上班。决定通常由集體做,主要是男人作出决定。穆斯林婦女可以獨立作决定,只要它們不與家庭領導層的意見相矛盾。
為了保證單身女子不落單,她們的婚姻很可能由父母或親戚們操辦。在只有婦女和小孩時,女家長制盛行。在丈夫對婆婆比對妻子更好的情况下,為人妻子往往壓力會很大。
許多穆斯林婦女覺得,在家裏照顧整個家庭的飲食起居是件很光榮的事情。[參見榮譽與耻辱。]婦女在對孩子進行伊斯蘭式的教養方面,具有很大的影響。男孩一般都比女孩受寵。如果一個人的妻子不能生育的話,男人會感到很羞耻,反之,要是生了男孩則會大大地慶祝一番。
盡管有許多表面的束縛,千百萬的穆斯林母親都會受到丈夫和孩子的愛護和尊重,甚至一直到老。穆斯林很難理解為什麽有的老年婦女被送進養老院,與他們家庭分開,由陌生人照料。穆斯林孩子有責任撫養他們年邁的雙親,有義務盡可能地讓他們過舒適的生活。
摘自: Annee W. Rose, www.frontiers.org.
補充閲讀: Miriam Adeney, Daughters of Islam: Building Bridges with Muslim Women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2002). www.ivpress.com
14. 信仰要藉着確信來完全。真正的穆斯林相信,盲目地跟隨或不加疑問地接受(除非信徒相當地確信)某個信仰,是不完全的信仰。如果這個信仰是激發行動的,并且如果信仰和行動是引向救贖的,那這個信仰必定是没有任何欺騙或强迫,建立在不可動摇的信念的基礎上的。换句話説,如果一個人因為他的家庭傳統,或者在强迫下接受了伊斯蘭,抑或是盲目地仿效,而稱自己是穆斯林的話,那他在真主眼裏可不是一個完全的穆斯林。一個穆斯林必須將他的信仰建立在基礎牢固的信念之上,消除任何合理的懷疑和不確定。如果他對他的信仰不敢肯定,那真主會邀請他到敞開的自然之卷裏探尋,叫他運用推理能力,思考古蘭經教義。他必須尋找那無可争辯的真理,直到找到為止。如果他有足够能力足够認真的話,最終的確能够找到(古蘭經2:170;43:22–24)。
這就是伊斯蘭主張要有牢固信念,反對盲目仿效的原因。伊斯蘭教導每一個真正熱心的思想家最大限度地發揮他的才能。但如果一個人不够資格或對自己不大有信心,那他應當只在他有限的範圍内追求他的思想。這様的人應該依靠可靠的宗教來源,這些宗教來源本身已經很足够了,他不需要再妄加判斷,因為他没有能力判斷,這是非常合乎規則的。没有誰能稱自己是個真正的穆斯林,除非他消除了腦子裏的一切疑慮,他的信仰是建立在堅固的信念之上。因為伊斯蘭只有建立在堅强的信念和自由選擇之上時才是完全的。不能强加給任何人,因為真主不會接受强迫的信仰。如果不是發自内心的自由和健全的信念,真主也不會認為那是真正的伊斯蘭。因為伊斯蘭確保信仰自由,許多非穆斯林群體一直居住在穆斯林國家,享有完全的信仰和意識自由。穆斯林能采取這種態度,是因為伊斯蘭禁止宗教上的强迫。它是從裏面放射出的光芒,因為自由選擇是責任的奠基石。這并不是表示父母對他們子女没有責任,也并不表示可以寬恕他們對子女屬靈上的漠不關心。實際上,他們必須做好一切,盡可能幫助子女建立堅固的屬靈信仰。
要在牢固的基礎上建立信仰,這裏有各種可以并列選擇的方法,比如屬靈的方法,主要依據的是古蘭經和穆罕默德傳統。還有理性的方法,最終也會引向信真主。這裏不是説屬靈方法就缺乏充分的理性,也不是説理性方法就脱離了啓迪性的靈性。事實上,兩種方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個人有充分的理性,他可能會采取理性方法,也可能會采取屬靈方法,或者是兩者兼有,并對他結論的正確性充滿自信。但如果一個人不能够徹底地弄個清楚明白,或者是對自己的推理能力缺乏自信的話,他可能會采取屬靈方法,滿足于從宗教經典中所得到的知識。這裏要説的是,無論你是使用屬靈方法還是理性方法,抑或是兩者兼之,你最終都會相信真主。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同等重要的,被伊斯蘭所接受。如果引導得當,最終的結果都一様,即相信至高者(古蘭經5:16–17; 12:109; 18:30; 56:80–81)。
15. 古蘭經:真主唯一完美的話語。真正的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的話語,通過天使吉蔔利裏(加百列)啓示給了穆罕默德。古蘭經是一點一點地在各種場合逐漸啓示出來的,為要回答疑問,解决問題,平息争端,成為人類追求真主真理和永恒幸福的最好指南。古蘭經裏的每一個字母都是真主的話,每一個響聲都是真主聲音的真實回蕩。古蘭經是最初也是最可靠的伊斯蘭來源。它是用阿拉伯語來啓示的。它現在仍然,并且還將保持其原始和完整的阿拉伯語版本,因為真主自己已經承擔起保護古蘭經的責任,讓它永遠成為人類最好的指南,捍衛它不受敗壞(古蘭經4:82; 15:9; 17:9; 41:41–44; 42:7, 52–53)[1]
16. 穆罕默德傳統(聖訓):伊斯蘭第二大來源。真正的穆斯林相信,古蘭經和穆罕默德傳統之間有明顯的區彆。古蘭經是真主的話語,而穆罕默德傳統是古蘭經在實踐中的解釋。穆罕默德所起的作用是傳達他所領受的古蘭經信息,并解釋、全面地實踐古蘭經。他的解釋和實踐匯集起來,就成了我們所知的穆罕默德傳統。它們被當作是伊斯蘭的第二大來源,并且必須與第一大來源,也就是當作標准和准則的古蘭經完全協調一致。如果傳統和古蘭經之間有任何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那穆斯林只以古蘭經為准,并將其他説法當作是懸而未决的問題,因為没有一個真正的穆罕默德傳統是與古蘭經不一致的。
備注
在討論這部分伊斯蘭的主要信條時,我們有意展示了不同于傳統的陳述。我們不將它們限定為五大或六大信條。相反,我們盡可能地包含更多的信條。但這裏必須指出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信條都是以古蘭經教義和穆罕默德傳統為基礎的,或是直接來源于它們。本來可以引用更多的古蘭經經文和傳統,以表明這些信條的基礎來源,但由于篇幅關系,這裏就省略了。然而,要詳細研究的話,可以直接拿古蘭經和穆罕默德傳統來參考。
我們盡量少用西方的一些術語和技術性語言,比如「前定」、「宿命論」、「自由意志」等等。我們有意這様做是想避免混亂和太學術化。大部分在非阿拉伯語人群中所使用的宗教術語,當它們應用于伊斯蘭的時候都會導致誤解的發生,并可能留下錯誤的印象。如果采納外來宗教的術語應用于伊斯蘭的話,那不可能表達本書的目的。如果我們這裏使用外來宗教術語的話,那我們就得附加許多條件和評論,以澄清伊斯蘭的面貌。這也會增加篇幅的長度。所以,我們盡量用普通直白的語言來進行詮釋。
問題討論:
1. 本課中,對穆斯林信仰的了解是否讓你吃驚?本課的哪些部分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穆斯林?
2. 伊斯蘭似乎更着重哪些真主的性格?
3. 伊斯蘭對人性的評判是什麽?
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