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經典與先知
向伊斯蘭及向其它信仰傳教
1.要比較基督徒與穆斯林對經典與先知的信仰,最佳方法大概是形容其各自特點。我們將從兩個角度處理這問題:先從外在觀點入手,就是說,探討穆斯林與基督徒對經典與先知的看法;再看兩種信仰之間的內在神學差異。
第一部分
2.我曾聽過無數類似對話,細節可能不同,但模式、主要內容都一樣:
穆斯林:我們穆斯林接受四部經典:討拉特(Taurat,摩西五經)、沙布爾(Zabur,大衛詩篇)、印支勒(Injil,福音書)、古蘭經。這都是從天降示的,都是真主的話語。
基督徒:那就是說,我們基督徒可以當你們同樣地讀過四部經典,都很熟悉每一部嘍?
穆斯林:不是的。首三部經典我們不用讀,因為它們當中全部有永恆重要性的東西都集合在第四部,都在古蘭經裡啟示出來了。
基督徒:既然你們認為首三部已經沒有永恆價值、現在不管用了,那麼說你們接受四部經書有甚麼意義呢?
穆斯林:古蘭經說四部都是真主的話啊,所以應該被尊崇。
基督徒:你若仔細讀這些書,你都稱為真主的話的,就會發現摩西律法書與穆罕默德的法律大相逕庭,古蘭經與印支勒也很矛盾。這樣看來,四部經書怎會都是真主的話呢?
穆斯林:古蘭經說猶太人與基督徒改寫了經書內容,迎合自己的目的。
基督徒:換言之,你相信首三部經書都落伍了、沒用了,而且又是讓猶太人和基督徒胡亂改寫過的。但你們仍然接受這三部沒用的、給篡改過的經書,卻又從不會去讀它,儘管它們在世界各地都有。你從不花時間讀它們,又堅持這是真主的話。這不是有點胡塗嗎?有甚麼好處呢?
穆斯林:你要知道,我們接受原本的經書,不是你們現在那篡改過的版本。
基督徒:你一定知道,有不能反駁的證據顯示,在穆罕默德出生前最少二、三百年,那三部經書就是現在這樣子,沒改變過。所以穆罕默德不可能說猶太人和基督徒把經書改了。再說,穆罕默德時代,這些經書還沒有阿拉伯文譯本,他根本沒可能讀過。
穆斯林:我們的先知從啟示知道,前三部經書給改了。我們接受古蘭經文的說法,對你的歷史證據沒有興趣。原本的經典是真主的話。
基督徒:你所說的是那三部「原本」的經典現在不存在於地球上,那麼你們接受的是甚麼?
穆斯林:我們接受所有四本經書…等等,等等
3.討論一直繞圈子,沒有人能搞清楚。那位好發問的基督徒所以摸不著頭腦,是因為不明白為何穆斯林幾乎盲目的接受這三部經書,像接受古蘭經一樣。這種「接受」似乎只是抽象理論,與生活或宗教都沒有正面關係。
4.如果那位基督徒繼續問下去,他大概會更驚訝,因為那位穆斯林會告訴他,安拉總共降示了104部(不同說法經文數字不一樣)經文,先降示阿丹(亞當),他是第一位傳遞經典的人。除了上述四部經典以外,其他篇幅較短的經文稱為撒海發(Sahifa,小冊子),大部分小冊子在完成使命後都給收回天上。然而穆斯林說信經典與信先知,也包括這些小冊子(儘管一般穆斯林未必知道)。
5.若你問穆斯林,既然安拉收回其他經文小冊回天上,為甚麼又讓這三部落伍、經篡改、又無用的經典留在世上,對方的答案也許讓你驚訝。他會說,因為世上仍有猶太人和基督徒,他們都是「經書人民」,又因為穆罕默德說「經書人民」應該讀自己的經典,所以真主就不把這些經書收回去了!
6.這樣,你們的討論就回到起點。西方人大概認為,穆斯林關於經典的教導實在難以理解。我因而相信,伊斯蘭這種信念並非真的源自經書本身,而是為迎合某些其它事。
7.偶爾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有些基督徒提出,伊斯蘭對基督教經文的看法,一如我們對猶太教經典的看法,其中分別只在於,穆罕默德比基督晚六百年出現,所以穆斯林將基督教信仰與猶太教歸為同一類,都是已經落伍的。
8.這說法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我們稱舊約和新約為兩個組成部分,但聖經仍是一本。我們保持、保護、尊敬,也推廣舊約,一如新約。教會的「公意」(idjma)認同新舊約都是原原本本的經典,兩者唇齒相依。
9.基督徒視舊約為原型、象徵,是後事的影兒,是未來成全的預言和應許;這些原型、象徵與預言之於今天仍有用處,一旦我們看見了實體,就因為理解和明白先前的象徵與影兒而認出祂來。新約若不置放在舊約背景下理解和接受,我們根本無法理解、接受它。理性派與自由派神學對這方面的理解可說一塌糊塗,他們竟然認為可以將基督獨立抽出來,置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視為理性或人格;這是不可能的。
10.然而,我們基督徒接受舊約,必須在新約的前設下。我們先接受了那個實體、真際,然後再考究從前的原型、影兒、象徵與啟示,以更透徹認識祂。我們按著新約看,這些象徵等等因此有了新意義。換言之,教會主張我們基於舊約理解新約,然後本於新約明白舊約;能這樣看的話,神的真理就在耶穌基督裡完全彰顯。
11.這立場與態度,跟穆斯林接受四部經書完全不同。我曾告訴許多穆斯林說,基督徒印製、派發許多舊約聖經,數量比猶太人所做的多許多。但你何時聽見有穆斯林團體印製新或舊約聖經的?這足以證明基督徒對經書的立場與態度,與穆斯林全然不同。
12.換言之,我們所以認同和接受舊約,因為這與基督教攸關;不然的話,我們早對舊約置諸不理了。
13.經典與先知可謂唇齒相依,所以在繼續探討這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穆斯林與基督徒有關先知的教導。
14.穆斯林說,世上有124, 000位 (數字時有差異) 先知,他們都有一樣的本質,儘管重要性不一。穆斯林最擅長作系統歸類,對這些先知也不例外。他們說在先知裡,有313位是使徒,九位「堅貞者」,八位使者(rasul,負責不同的「人民」),六位頒律法者,另外六位有特別稱號的。在124,000先知裡,古蘭經提及二十八位,還有些不肯定是否先知的,如亞歷山大大帝。
15.這種分類,雖然開始設立的時候非常嚴格,但後世卻不太認真看待,在伊朗,都只以一個字─使者(Paighamber) ─統稱,用以翻譯好幾個不同的阿拉伯名詞。
16.傳統提及124,000位先知裡,一般不識字的穆斯林只知道阿丹(亞當)、努海(挪亞)、穆薩(摩西)、爾撒(耶穌)和穆罕默德,他們對這些先知的認識,大都源於一本波斯傳說《先知的故事》(Qisas-ul-Ambia),這書在穆斯林世界裡譯成多種文字通行,內容並不可靠,即使作為一本傳說。
17.我們會以為,有學識的穆斯林應該會查考原典,多認識這些伊斯蘭裡的重要人物,事實並非如此。正統穆斯林一般只會從古蘭經、及本於古蘭經的伊斯蘭著作認識這些人;但就是伊斯蘭學者也承認,若他們使用這方法,就是默認古蘭經是不足的;他們數年前在Lahore舉行的國際伊斯蘭會議上清楚承認這點。
18.總的來說,關於穆斯林如何認識、接受誰為先知,如何分類和給與尊敬的頭銜,最終全無意義,最少並無直接意義。我們繞了一圈,重回起點。
19.那麼基督教對先知的態度又如何呢?無可置疑,我們是實用主義者,不會為先知分類,賦與尊稱,然後擱在一旁或奉到神龕裡。我們承認我們的信仰是先知和使徒的信仰,他們領受了「一次過傳給眾聖徒」的信仰,也就是說,使徒按著舊約先知所寫的經文理解、詮釋基督。新約很多處地方直接或間接引述舊約先知經文;新約作者如此做,是模仿我們的主的,祂也用舊約經文為自己作見證 (馬太福音22:42;路加福音24:27;約翰福音5:39等) 。神與祂子民的關係、對他們的態度,祂的絕對聖潔、祂的憤怒、對罪與罪人的看法,還有祂對子民的忍耐、愛與信實,都在舊約裡、祂的先知多次與舊約子民的衝突反映出來。這都是預言性的,最終在我們的主裡成全,正如使徒所教導的。
20.我想說的是,在基督教裡,信徒從經書與先知本身就可以認識這兩者,其中義意是不假外求的;而在穆斯林信仰裡,你得為信經書和先知找理由,因為這些信仰對象是在信仰之外。了解伊斯蘭教條、熟悉穆斯林做法的人大可以問:為甚麼不乾脆說:「我信和接受穆罕默德為包羅萬有的先知,信包羅萬有的古蘭經。」就這樣好?穆斯林所表達、穆罕默德所傳的不正如此嗎?(參本書29章)
21.我相信這問題的答案,牽涉更大、更複雜的背景。穆斯林非常恐懼任何人為傾向的事;而值得留意的是,穆罕默德對真主掌管宇宙方式的觀念,與當時國王如何管治廣大版圖、如何牽制遠方部族的方法很相似;當時領袖是專制君主,藉諭令管治,他手下有使者、郡長、侯王和王子等傳達諭令,必要時有軍隊以武力執行。在穆罕默德眼裡,安拉也這樣管治世界,祂在每事上頒布諭令,然後由天神在自然界執行。下雨不因為自然律,乃由於安拉意旨;瘟疫不因為細菌傳播,而是安拉意旨。穆罕默德相信,安拉對使者傳達諭令的時候,附近有精靈躲藏著偷聽了,下來告訴某些人,他們就成為占卜術士─明顯是古老的間諜系統。
22.在這龐大行政架構內,安拉也使用先知、使者、使徒、警告者,還有其他人類使者,他們負責人的事務;而安拉在宗教、道德各方面諭令,包含在不同經文裡。
以安拉為有效管轄帝國的凱撒,就好像羅馬人認為偉大的凱撒是神一樣,不過思路倒過來罷了!
23.我想說的是,穆斯林相信、接受經典和先知,這「相信」並沒增加人對經典和先知的理解,卻反映出穆罕默德對真主掌管宇宙的觀念,這是安拉管理全宇宙的方式,最少在人類世界的運作如是。穆罕默德並不在乎經書或先知的實際數目,也不太在意真主藉兩者下達人界的諭令是甚麼。
24.其中的主要觀念是,經書和先知觀以某種方式吻合這位萬王之萬管治宇宙的方法。然而若從這點引申出去,接下來就是,穆罕默德與他的經典在世界歷史上並非個別現象。穆罕默德與他的古蘭經無疑是整個神聖行政系統一部分,阿拉伯經書與阿拉伯先知因此具備了背景和存繼必要,民眾接受穆罕默德為先知,接受安拉透過他傳下來的經書古蘭經實在也很合理;但最重要的是,這是最後的先知和經書。人類現已成為一體,不再需要本土警告者,也不需要本土語言寫成的不同經文。因為通訊的發展、學習的傳播,用任何一種主要語言、由一人傳達,都可以達到全世界的人了。因此真主將之前所有經書有永恆重要性的東西總結起來,都在古蘭經裡確認。換言之,古蘭經之獨特性不在於這是從天降示的,乃因為它是芸芸使者傳達警告裡最後一本經書,而穆罕默德是「眾先知的封印」。簡單地說,如果阿拉伯經書與先知是最終末的,那麼在此之前必然有其他經書和先知;這說法完全符合穆罕默德關於安拉管治的概念,也符合伊斯蘭的啟示論─即古蘭優於所有其它啟示。
25.關於接受經書與先知這問題,有個很現代的觀點。如前所述,現代穆斯林想盡辦法證明古蘭經教導人要寬容、善待其他宗教人民;既然安拉曾派出124,000位使者到世上來,從創世以來又降示了逾一百部大大小小經文,那麼有幾部留在世上也很合理的,其中最明顯例子,要算猶太教和基督教,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現代穆斯林緊抓住這種說法,且容我舉例說明。現代史上佛教大雄節(Jayanti)慶典第一次在卡拉其(Karachi)舉行,為期三日,慶祝佛陀出生、覺悟與入滅(佛陀出生後2,504年),有趣的是,為這次慶典主持開幕的是當地教育部長,他是穆斯林。部長在致辭時說,伊斯蘭與佛教有許多共同點,他首先提及─寬容。他說,兩種宗教都提倡寬容,以對抗怒氣,兩種宗教都支持四海一家的說法。最後他說,巴基斯坦禮讚佛教的清正。
26.寬容各宗教的現代看法,也見諸基督教宣教士,稱為「Logos spermatikos」,即神在世界各地播下見證種子。理性派(無論基督徒或穆斯林)相信,可以培育這顆種子成為成熟的「道」─無論是基督徒或穆斯林的「道」;就算不成功,最少能寬容別宗教的人民。當然,這說法完全誤解了寬容(參本書第7章),但本章不會再討論這問題了。
27.重點是,信經典和先知這穆斯林教條,讓現代穆斯林提供了踏腳石,他們致力使伊斯蘭成為世上諸宗教的一員。儘管在這個大家庭裡,他們要算「老大哥」了,卻仍得與別人共存,不像第一代穆斯林般是嚴格排他的傳道宗教。
第二部分
28.現在我們從問題的內在神學層面,探討基督徒與穆斯林在這方面教導的關係。對基督徒而言,要從實際根本上看兩種教導之別實在不易,因為這不僅牽涉我們基本的神學思想,更要對世俗政府有若干理解。雖然就是小孩子都知道,專制君主是極權統治者,然而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活在極權國家究竟是甚麼回事,在那裡,君王只消一點頭就可以將人處死─不受情況或法律制衡,只在乎一個人的意旨。在西方,雖然有些國家仍行君主制,但君王的作用只是維持傳統,並沒有管治實權。像萬王之王、萬軍之主等名詞,都源於大能者掌控世界的古老時代,他們金口一開就成為諭令,萬民都要遵守。
29.今天這類名詞成為有限的宗教用語,以形容抽象概念。這種做法的危險在於,有些毫無詩意的人不明白箇中象徵意義,將這等用詞作字面解,不問情由如實應用,結果當然是錯謬百出。像萬王之王、萬軍之主等詞若作字面解,則無可避免要牽涉俗世政權,包括政府模式。如前所述,這模式是來自諭令。在這背景下,對神權自會生出某種特殊概念,不僅伊斯蘭如是,猶太教亦然。
30.在羅馬書第13章,你會看見當時人對政府的典型看法。保羅說,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若不要懼怕長官,就要行善,但如果你作惡,就應當懼怕了,因為他是特特管這事的。因此,當長官頒布諭令,百姓知道了就要遵守,以免受罰。今天在極權國家裡,人民往往躲在法律後面,盡量避免與警察接觸,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由此有了樊籬。長官的諭令成為人民的珍寶,成為他們的擋箭牌。所謂生不入官門,人民盡量避免與長官接觸,以免他生氣、運用權力消滅他們。
31.如果管治者是安拉或耶和華,情況也一樣。祂的律法會成為一堵牆,分隔祂與子民;就是說,人守律法,是盡量避免惹動神(真主)、與祂接觸。他愈愛法和守法,就愈安全、愈能規避神(真主)。
32.先知和使徒的看法,卻與此大相逕庭。以賽亞這樣理解耶和華神 (以賽亞書65:2) :
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他們隨自己的意念行不善之道。
詩人說 (詩篇103) :耶和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祂憐恤敬畏祂的人如父親憐恤兒女,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約翰那著名的經文 (約翰福音3:16) 說: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後書5:20) 寫道:神是藉著使徒勸人,使徒替基督求人與祂和好。
33.引述幾節經文,是要說明,儘管基督教的確有如「萬王之萬」「萬軍之主」等象徵表達,但這位萬王之王也啟示自己為天父,這不僅指祂是人類之源,更重要的是,祂像父母一樣顧念人。祂在道成肉身的主裡啟示自己,打破了人藉神聖諭令築起的牆,為要住在我們中間。祂成為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人要直接與祂接觸,無法規避。基督教教導我們,人若利用那原本屬神的事情築起樊籬、擋開祂,是徒勞無功、也是不虔不義的行為,這樣做正違反了神的諭令!
歷代先知都指出,一手按律法獻祭,另一手流孤兒寡婦的血,這是莫大褻瀆。許多穆斯林負重走到麥加朝聖,企圖做點事贖大大小小的罪,不就是想避開真主的懲罰嗎?然而明白信仰的基督徒知道,人不能利用經書或先知避開不與神接觸,就算他們最終發現,神原來是(或變成了)憤怒的火劍,人也絕不應避開祂。任何「虔敬」人若想藉著守律法躲開神,逃避以馬內利,祂一定會以雷霆之勢說不,祂要拆除人所築成的樊籬。然而這個「不!」是從父親口裡說出來,祂記念我們不過塵土;祂在基督裡叫罪離開我們,還東離西那麼遠。
34.因此,基督徒看經書與先知的用處,並不像猶太人和穆斯林。
35.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世俗掌權者藉頒布諭令,使百姓遵循某種特定方式生活;理論上-即使有時實際上並非如此-掌權者的宣告構成古蘭經所說的「清晰指引」,百姓所領受的不僅是要求,更是命令。然而掌權者自己卻往往不受這些法令約束,他不用守法的。作為頒令者,他凌駕律法。同樣地,人若從字面理解「真主是掌權者」,就是說,祂不用委身公義,因為祂是凌駕公義的主。真主的律法與諭令教導人何謂公義,能約束他們生活取態;但律法卻從沒顯明安拉本身蘊含哪種公義(如果有的話),因為祂是凌駕任何公義的概念的。因此,伊斯蘭的經書與先知並非要讓人了解安拉與人的真正關係,只是要他們守祂的律法、旨意和諭令;所以伊斯蘭的啟示媒介就是經書與先知。
36.教會的情況正好相反。聖三一神第二位格、聖父的兒子稱為道,這道從太初就有了,與神同在,祂就是神。神自己道成肉身成為人─或可說成為「肉體」。然而祂所以能啟示出來,並不因為看見、聽見祂,乃因為三一神第三位格─聖靈─開我們的眼,以致人看見、聽見以後,能明白這是神與人接觸。當中沒有經書或先知為仲介,而是神在自己裡面、藉著自己,彰顯祂與人的關係。雖然神有絕對自由和主權,但我們發現祂約束自己,委身自己於一連串行動。而祂所賜的信心教我們知道,這一連串行動是為了拯救祂的受創物不致滅亡,因為人無法靠己力自救。
總的來說,啟示之目的,是讓人知道神約束自己,親自委身;而啟示的仲介正是三一神自己。神親自與人接觸,沒有仲介。
37.這樣說來,經書與先知對基督徒有何用嗎?我可以說:「完全沒用」,或者「在各方面都有用」,兩種說法都對。經書與先知都是軟弱的世俗器皿,裡面盛載了豐富,但他們本來甚麼都不是,就只是器皿而已。口渴的人只想喝水,對盛水的杯子根本沒興趣;但另一方面,沒有盛器的話也喝不了水。神在歷史的經緯間啟示自己,在某段時空、某地方道成肉身住在世上,因此我們需要可以證明和可靠見證與記錄,讓每個時代的每個地方的所有人都認識這道。我們可以說,從見證與記錄而來的知識,也歸類為道,人雖然可聽可見這道,但若沒有聖靈工作,他們根本認不出這是神與人接觸。然而靠著聖靈工作,見證與記錄本身的身份和重要性就泯除了,人只知道自己站在神臨在裡,聽祂說話。
38.誰若耐心研究這些事,不難看出穆斯林與基督徒的經書與先知觀根本大相逕庭,不過用詞、表達相同而已。
思考問題
1.根據27段,為何與穆斯林討論「經書」往往徒勞無功?2.為何穆斯林相信古蘭經前的經書都給敗壞了、給篡改了?
3.請扼要說明經書在伊斯蘭與基督教信仰系統裡各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