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信奉聖經上的末世論
伊斯蘭會是我們的未來嗎?聖經末世論和伊斯蘭末世論的研究
在這一個部份中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為甚麼要研究末世論?但在開始討論這一問題之前,我想先談一談人們為甚麼不研究末世論的幾個原因。
原因一:研究末世論的人都是怪異的人。
我並不了解你,但我想許多人不去研究末世論的一個原因是我所認識的許多研究末世論的人都似乎古裡古怪的。你親自注意到了這個現象嗎?過去的幾年中,我參加過幾個「家庭小組」,基本上就是基督徒在人們家裡每週一次的小聚會,以相互交通和啟迪。似乎每一次都不例外的是,在每個組別裡總有一個人似乎被末日的問題所困擾。無論討論的問題是甚麼,他們總是想談論末日的問題。它的確可以成為真正的聚會殺手,它真的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個人方面的一個擔憂就是我不想被別人看作是「那些傢伙中的一個」。也許你和我一樣都不希望被看作是個古怪的人,正因為這個原因,讓很多人對於末世論的學習退避三舍。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能向你保證一件事情嗎?我們剛剛談到的那一類人其實在他們開始研究末世論之前就有一點點不同於常人了。末世論不應該為每一個古怪或社會技能欠缺的人負責。如果你現在是那種不會疏離人的人,那在你熟悉末世論之後還依然是不疏離人的人。此外,基於考慮別人會怎樣想而作的決定不應該成為任何人作決定的基礎(箴言29:25)。使徒保羅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的行動和行為是受對別人如何想他的掛慮驅使的,那他不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拉太書1:10)。我希望我們能在這點上有一致的認識。
原因二:末世論是不可能理解的。
人們不願去學習末世論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它如此混亂,不可能理解得了,所以為甚麼自討苦吃呢?讓我沒有任何條件地明白地說一句,這個假設是一個無恥的謊言。我承認末世論的世界可能很容易讓人糊塗,但它之所以變得如此是因為人為因素的干擾,有些人不喜歡聖經上關於這些事情的清楚描述,因而試圖設計出解釋體系,以讓這些清晰的意思繞來繞去。但對於盡量按他們這種推理思路來思考的人來說,這些故弄玄虛的神學解釋體系也顯而易見的。關於末日有幾個非常不一樣的透視點。有些人認為對聖經的末世論部份(甚至整卷書!)應該從採取寓言性或象徵性的角度理解,而其他立場認為應該盡量從聖經的字面意思來理解。這就是說如果我們讀到聖經的哪個部份比如歷史敘述,我們就應該照它上面寫的那樣去解讀。如果它是一首詩,我們就把它當詩歌來讀。如果它是一個比喻,我們就把它當比喻句來讀。但如果它是寫歷史,我們就不要把它當寓言來讀。這只是常識性問題。你手裡的這本書不是一本寓言書。不需一個神學家給你解釋。神沒有在祂的聖經裡寫進不可能理解的信息。是的,有些東西是很難理解,但困難不應該成為逃避嘗試的借口。只要勤奮地研究並且持有常常肯切禱告的心(後面將深入討論這個問題),那聖經將對你豁然開朗,甚至更加複雜的問題都會變得完全可以理解。
原因三:末世論是個與我們不相干的話題,還有其他更相關的問題需要關注。
有些人覺得有比學習末世論更加相關更加緊迫的問題需要專注。他們認為我們應該把工作致力於幫助解決我們周圍的人的現時需要,而不是瞪著雲彩,仰望天邊,海闊天空地談論未來虛無縹緲的東西。有人可能會說福音信息是關於救贖的好消息,不是關於敵基督假先知和迫害等等內容的壞消息。我仍然能理解這些感受。但如果我們只是把「聖經的末世論」縮減為最簡單的功能,我們研究的本質上就是耶穌的再臨。研究如敵基督和假先知這樣古怪和令人恐懼的概念並不是研究末世論的主要原因,研究它們主要是因為它們是在真正的焦點即「王的再臨」這一健康的末世論之前將發生的跡象。雖然耶穌和祂的使徒們花了大量時間談論日常的問題比如建立健康的關係,學會感恩,說方言,選執事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末世論在他們的講道和教導中也佔有非常突出的一席之地。而且這些人生活的時代先於我們兩千年。我記得有一個特別的傳教士講過一句滑稽但非常真實的話,他說我們比任何在我們之前的人都要更接近於末日。所以如果耶穌和祂的使徒在兩千年前都不認為末世論是無關重要的,那為什麼我們要有任何的不同呢?如果他們都把這些遙遠的未來事件當作是他們講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為什麼我們不這樣做呢?我們丟失他們所理解的甚麼東西呢?
學習末世論正面的理由
理由一:末世論和地獄之火的講道拯救了我。
我讀過的第一本基督教書籍就是由一位著名的末世學老師約翰沃彿德(John Walvoord)所寫的。我不太確切地記得驅使我買這本書的動機是甚麼。無論為著甚麼原因,許多不是基督徒的人對末世學非常的著迷,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幾個月之後,當我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給主的時候,正是我第一次從沃彿德的書中遇到的那些許多的有關末世論/神憤怒之類的經文強烈地對我說話,在我作出這個最重要的決定時它們佔據了我的整個腦海,這決定就是悔改我以前的思維和生活模式換取好得多的東西。影響我皈主的這些經文並不是今天的大多數基督徒以一種敏感的方式試圖跟別人分享福音信息時所經常使用的那類經文。今天在許多基督徒圈子裡面,如果哪位講道者說類似「脫離了這彎曲的世代」的話(使徒行傳2:40),那他可能會被看作是一個有幾分激進或守舊的硫磺烈火論傳教士。我在這裡想說的是末世學是福音信息的組成部份。它在新約聖經裡是福音信息的一部份,它也仍然應該成為今天的福音信息的一部份。如果它不像是對慕道者敏感,那就讓它這樣罷。我們在新約裡有這樣的例子。許多牧師真的需要自問:為甚麼我背離了新約的模式?作為基督徒,我們是不是真正想過我們可以比施洗約翰、耶穌和使徒們做得更好呢?所以雖然我理解在正常的每日的健康的基督徒生活背景下,比如建立關係、學會感恩、崇拜聚會等等,有無數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問題需要去學習去了解,但從聖經的角度來講,末世學不能夠排除在外。把末世學排除在福音佈道或門徒造就或任何信徒日常靈修功課之外,就是把完全的新約/使徒的福音信息打了折扣。下面列出了信奉健康的聖經末世論的六個非常基本的理由。
理由二:耶穌,我們學習末世論的榜樣。(耶穌會怎麼做呢?)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太顯然了,但請仔細思考一下這個簡單的事實:耶穌研究末世學。當然,聖經的末世論部份不是耶穌所研究過的唯一部份,但無論如何祂確實研究過它們。如果你是一個基督徒,那你就已經決定倣效耶穌了(馬太福音28:19,20)。在福音書中,我們看到耶穌經常引用聖經的末世論部份。很明顯,耶穌不但知道聖經中末世論部份的內容,而且祂還理解並能正確地解釋它們豐富的預言性內涵。在祂開始地上事奉的時候,我們看到耶穌從猶太會堂起來,讀了先知以賽亞的書: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祂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祂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祂,祂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於是把書卷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祂。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加福音4:16-211)
在耶穌給祂門徒的最後信息中,祂回答了他們的問題,「什麼時候有這些事(聖殿的毀滅)發生呢?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馬太褔音24:3)?」在回答他們的問題的時候,耶穌直接引述了先知但以理的書,這是聖經中最徹底的論述有關末世論的書之一:
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行毀壞可憎的站在聖地。(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馬太褔音24:15,16)
在同一章中,因為耶穌徹底掌握了聖經末世論的部份,所以祂再次引用了以賽亞的話並且提到了先知約拿,以明確這一點。讓我重複一下我的觀點:耶穌研究了末世學。然而今天許多的信徒因為各種原因卻忽視了聖經中末世論的部份。除非我們認為我們不知怎麼就比耶穌更加高明或者更加接觸現實,否則我們作為祂的追隨者當然就應該同樣懇切地追求對聖經末世論的牢固掌握。
理由三:神把它放到了聖經裡。
再次說明一下,我在這裡並不是有意讓自己聽起來像個很明智的傢伙,我只是希望你們看到這點的力量有多麼明顯。如果聖靈都覺得有關末日的東西適合大量地(我的意思就是大量的)佔據聖經的篇幅,那為甚麼我們絕大多數的基督徒要忽略聖經的這些篇幅呢?當讀到末日部份例如啟示錄的時候,為甚麼如此多的基督徒往往表現出幾許憤世嫉俗或不屑一顧的態度呢?雖然神從來沒有明確地說過「你們應當研究末世論」,但祂借助於在聖經中把它置於如此突出的地位這一簡單的事實也就等於告訴我們這句話了。我們必須自問:「如果神不想讓我們研究和理解這些東西,那祂為甚麼要把它們放到那裡?」想一想這個事實:聖經中有超過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文包含預兆性/預言性的內容2,如果我們不理會這百分之二十五的內容(當然連同那些名聲不太好一直令人討厭的家譜),那我們可以大刀闊斧地削減聖經了。但在我們削減之前,我想我們還必須首先拋棄這句經文:「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3:16)。對不起,畢竟我是想做個自作聰明的人 … 我很抱歉。
理由四:這部份內容太嚴重了容不得忽視。
任何讀過啟示錄的人都知道我們許多人可能活著就能看到的那些事情太嚴重了。啟示錄描述說地上有一半的居民將會滅亡(啟示錄9:18)。我們讀到有關瘟疫、戰爭和地震的經文(啟示錄6章)。「你所能想像的最可怕的惡夢」在啟示錄幾乎都沒有不被包括在內。但我們沒讀到啟示錄前就能意識到這些事的嚴重性。當我們讀馬太福音第24章和第25章時,我們看到耶穌講了一些整個聖經中最可怕最悲慘的話。請思考片刻,耶穌在這裡所說的現實和這句話的份量有多嚴重:
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24:9-13)
如果這都不能讓你憂心和恐慌的話,那我實在對你無話可說了。我在神的愛裡面有十足的安全。我堅信耶穌為我的罪而死。我毫不懷疑,宇宙間沒有甚麼東西能把我從神的愛裡分離。但我也完全意識到我的罪。我知道我陷入自我欺騙的狀態時就像喝醉了酒一樣。上面的話不是說「許多人將遠離教會」,而是說「許多人將遠離信仰」和「大多數人的愛將變冷淡了。」這絕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這些是我們認識的人。這些是我們曾經與他們有過美好相交關係的人。這些是我們的弟兄我們的姊妹。這事是真的,它是極其嚴重的,我們簡直忽略不起。
理由五:我們健在時就可能會看到這些事。
這點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聖經敘述的這些事情是真實的事情。我們現在活著的讀到這份材料的許多人很有可能在去世之前就能看到耶穌真正的再臨。現在你可能會說,每一代人都認為他們這一代是最後的一代。雖然許多人會辯論說預料耶穌再臨的這種普遍的情感在教會裡一直存在著,但我完全反對這種想法。當然一直有無數的團體,許多是邊緣性的組織,預期耶穌的再臨會發生在他們這一代,但多更多的人不預料基督隨時再臨。實際上比較公正的說法應該是說我們生活的這一代是自從使徒時代以來,全球見證最後時刻即將到來的第一代。個人看來,當我每次聽人強調說教會的每一代都普遍相信基督將會在他們那一代再臨的時候,我就想聽聽看他們為自己和別人這樣辯解的理由是甚麼。每次強調這點的時候,無外乎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沒有預期祂再臨的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找藉口。再次,我們需要問自己尤其是那些教會的領導者的問題是:我們的態度是不是跟早期教會那些人的態度一樣?或者我們是不是採取了一種態度,它看起來更不像我們在新約裡所看到的態度,而是更像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的精神呢?理由六:給我們智慧並預備我們的心。
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把末世論作為我們日常屬靈食糧的一部份,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通過這樣做,我們可以得著預備。這種預備主要不是物質上的預備。它不是食物的儲備,也不是說找一條逃離你的城市的安全路線(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是)。它主要是一種屬靈的預備。這種預備或者說「準備」的出現在於兩個原因,兩者一個都不應該忽略。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基於末世論的研究在我們心裡具有的屬靈效應。這些屬靈效應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其中一個效應就是追求個人的聖潔(希伯來書12:14)。當我們讀到如聖經中所描述的那樣,在耶穌從天上榮耀再臨之前將發生的這些可怕的恐怖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會渴望去掉所有的罪並且一心希望有一天能面對面地看到祂。的確,「凡向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祂潔淨一樣」(約翰一書3:3)。當我們讀到把我們描述成基督新娘的經文時,我們就會渴望為我們未來的丈夫潔淨自己並保持我們的貞節:
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以弗所書5:27)
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哥林多後書11:2)
我們還肯定會生發出一種很強烈緊迫感,催促自己禱告、傳揚福音甚至投身植堂事工。我們可能會深感到與耶穌的其他追隨者經常聚會相互勸勉的必要性(希伯來書10:25)。研究末世論還有許多其他積極的屬靈益處。所有這些效應都是一個更大的累積效應的組成部份,這個大效應將讓我們「有準備地」度過前面的可怕的大日子,直到耶穌最後再臨的那一天為止。
末世學可以讓我們做好預備的第二個理由是通過它所透露的東西我們可以有先見之明和對未來了解。簡單說來,就是先知先備,凡是預則立。如果我們的確剛剛處於耶穌再臨之前的那一代,那這個因素就至關重要了。末世論的研究不但可以預備我們的心而且還給了我們可以守候的未來事件的明確描述。它們是在地球上將會發生的實實在在的事情,為了逃脫或避免它們我們需要從內心裡面去了解它們(馬太福音24:15,16;啟示錄14:9)。真正的準備應該既要懇切地禱告與祂不斷地交通,還要對我們周圍外在的正在展開的跡象和事件有一個知己知彼的回應。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優先於一切其他問題的「一件最緊要的事」就是與神交通(馬可福音12:29,30;詩篇27:4;路加福音10:42),但祂也希望我們不要對甚麼都一無所知。這又是一個祂為甚麼跟我們分享那麼多信息的原因。耶穌說:「看哪,我預先告訴你們了」(馬太福音24:25)。
所以正是了解和屬靈的準備在我們心裡結合並且活靈活現地使我們真正做到「有所準備」。這種準備狀態在聖經裡是用諸如「清醒」、「警戒」、「警覺」等等詞語來描述的。我們多次被警告說要經常保持這種狀態。在馬太福音24章和25章中,我們發現耶穌再三地說著這樣的事情如「你們要儆醒」(馬太福音24:42,25:13),「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馬太福音24:4)。每次我們接觸到聖經的末世論部份時都會遇到這種類型的警告/勸戒。
我們被吩咐要保持警惕的心:
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彌迦書7:7)
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的,敵基督的。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所作的工,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約翰二書7,8)
我們被吩咐要時刻儆醒: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恐怕他忽然來到,看見你們睡著了。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儆醒。(馬可福音13:35-37)
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6)
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儆醒,紀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使徒行傳20:30,31)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以弗所書6:18)
的確,聖經把生活在對末日的無知中的人比喻成睡著了或喝醉了的人:
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撒羅尼迦前書5:6)
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
實際上,酒醉是描述那些跟啟示錄中那「巴比倫妓女」淫亂的人的一種特定的狀態:
拿著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地上的君王與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亂的酒。(啟示錄17:1-3)
這些措辭,比如「要鎮定」、「要留意」、「要警惕」、「要注意」、「要小心」說的都是一種非常故意的活動。所以讓我們所有人都把這些警告謹記在心。讓我們所有人都追求跟我們美麗的王有更深的愛的關係和日常的交通,讓我們不要忽視了祂提前用可怕的言語給我們所展現的信息。
理由七:末世論可以作為任何預言性事工的基礎。
依我看來,一直被大多數教會的預言事工人員所高度忽視的另一個理由是正確地掌握聖經上的末世論是任何真正預言性事工的必要基礎。我說這句話針對的是任何被呼召到這預言性的特別事工裡的人和任何感覺被呼召全體要成為有預言能力的人的教會。我在這裡所說的預言能力不僅僅是神賦予的向另一個人講鼓勵性的、教訓性的甚至是指導性的話的天賦或能力。我這裡所講的這些預言事工或教會是指能從神的角度出發預言出準確的或相關的特定事件的能力。我說的是那些能夠成為與全世界或他們城市和社區相關聯的力量的個人或教會。我確信,如果缺乏在正確了解聖經末世論基礎上的對未來的一種清晰的異象,那教會作為一個真正的預言的群體就會大打折扣,就會缺乏有效性和公信力。對於任何從事預言事工的個人來講,後果也是如此。
讓我更清楚詳細地道來。聖經給了我們未來世界非常明確和詳細的信息。這些事情對於整個世界具有無可比擬的社會、經濟、宗教、和最重要的屬靈的含意。如果有人認為自己被呼召做一個對未來聲音的預言人,用來自神的能力向世界和不冷不熱的西方大教會(舊約的大多數預言是針對不冷不熱的以色列人的)宣講未來的事,那首先領會聖經裡已經清楚寫成的預言性的話語就是絕對必要的事情了。
這裡有一個證明我觀點的現成的例子就是神親自在以色列之地重建猶太民族的事實。祂還在幾千年前就明確說過祂要做這事。猶太民族重回他們的家園無疑是聖經預言逐漸揭曉的一部份。以色列的重生是成就神的美好應許和跟猶太民族之約的神的諸計劃中的一個必需的步驟。目前,有一股大規模的重燃的反猶太主義浪潮遍佈全世界。然而當今的反猶太主義不叫反猶太主義,而是冠以「反猶太復國主義」的假面具3。因為對於聖經中所佈置的神在以色列國和猶太民族方面的目的缺乏了解,所以導致許多基督徒不知不覺地(甚至是完全有意地)支持反猶太主義的事業和神學。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整個歷史上,教會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著這同樣的錯誤。事實上基督教會在其歷史上所犯下的無可質疑的最重大的一些錯誤正是由於對未來末世神的國的性質缺乏了解,對以色列在神國中的地位缺乏了解。君士坦丁統治下教會國的建立,和十字軍東征都是在虛假的末世論基礎上關於神的國和猶太民族地位的有害的神學所導致的直接結果。試想如果教會沒有陷入到這些錯誤當中,那世界可能會有怎樣的不同呢。以色列國還遠遠談不上完美,當然並不是無可指責的(當然,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這麼說),但如果沒有聖經中對以色列的這些清楚的預言性話語作為基礎,那許多基督徒就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洞悉圍繞著當今以色列國和猶太民族這方面問題的許多事情的本質或根源。在試圖妖魔化以色列而不斷進行錯誤和無理的宣傳背景下,這種情況尤其突出。這只是一個例子,告訴我們缺乏對末日聖經預言的事件時間軸的瞭解如何可以導致一個好心的聰明的基督徒在他或她眼前卻看不到正在發生的一切。若一個跟神的想法合拍的人不是成為世界的一個相關力量,這樣一個人反而有可能實際上去援助那些靈感來自撒旦的人的計畫。我知道這個問題存在著非常大的爭議,但我非常堅定我的觀點。
任何先知傳達的啟示都需要建立在聖經已定的預言的牢固基礎上。那些想成為有預言能力的人如果首先沒有吸收和消化先知的末世論福音的話,那他們的事工就會大大地失去效力。如果有人認為沒有切實地理解福音的信息就能夠成為真正有效的預言的代言人的話,那大多數基督徒都會把他們的預言當作是一種欺騙。而福音信息就是末世論預言性的信息。福音信息不僅僅是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的信息。耶穌的十字架是福音信息的基石,但福音信息的結局就是祂的再臨。聖經末世論最高的中心元素就是耶穌的再臨從耶路撒冷完全掌管全地!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的福音信息如果沒有祂的再臨就不是完整的福音。聖經末世論讓福音信息變得完整。「因為預言中的靈意,乃是為耶穌作見證」(啟示錄19:10)。或者可以這樣說,關於耶穌給世人的信息(神國的福音信息)和聖經的末世論(預言中的靈意)是合一的,是同一回事。為了在預言的靈意中流淌,神希望祂的先知能理解全部的福音信息,因為它完全就是整個的「耶穌的見證」。
如何研究末世論:一種聖經的模式
像耶穌那個時代的人那樣,耶穌從小小年紀起就開始學習聖經,但我還相信祂經常謙卑地來到父神的面前,在禱告中請求父為祂打開聖經(馬可福音1:35;路加福音5:16;馬太福音14:23)。我認為可以很有把握地這麼說,耶穌逐漸理解到祂來到世界並最終死在十字架上的呼召,不僅僅是由於祂是神化成肉身的道這個事實,而且還得力於祂對聖經勤勉的學習再加上通過聖靈在禱告中與父神的交通。雖然聖經沒有明確講明耶穌禁食的具體頻率,但我相信祂應該是經常性地禁食(約翰福音4:32,馬太福音17:21,希伯來書5:7)。耶穌在地上的日子時刻都被聖靈充滿(路加福音4:1)。如果我們想成為耶穌真正的追隨者,想知道聖經對於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命和我們家人的生命它們的未來是怎麼說的,那我們必須勤奮地學習聖經,不斷地經常禱告和禁食。就這麼簡單。沒有捷徑。神應許我們說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尋求祂,祂就會應允我們: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耶利米書33:3)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加福音11:9)
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13)
禱告和禁食加上不顧一切尋求神的態度將能感動神回應的心。我認為關於末日,這就是我們需要遵循的模式。我們發現這種模式出現在先知但以理的生命中。讓我們看看但以理書9:1-4是怎麼說的:
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流士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說,主阿,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 …
請注意這模式。但以理從聖經上讀到前先知耶利米的話,並認識到他就生活在預言所說的那年代。他的回應就是我們的榜樣:「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 …」
但以理在還沒有禱告完的時候,天使加百列向他顯現:
我說話,禱告,承認我的罪和本國之民以色列的罪,為我神的聖山,在耶和華我神面前懇求。我正禱告的時候,先前在異象中所見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飛來,約在獻晚祭的時候,按手在我身上。他指教我說,但以理阿,現在我出來要使你有智慧,有聰明。你初懇求的時候,就發出命令,我來告訴你,因你大蒙眷愛。所以你要思想明白這以下的事和異象。(但以理書9:20-23)
太好了!如果你在理解末日問題時感覺有任何方面的困惑或無望,請想一想這個故事和這種模式。當我們通過學習、禱告、禁食,祈求智慧、理解和啟示等等做到了我們的那一份的時候,神就會應許做到祂的那一份,用超自然的力量來應允你協助你。祂將來到我們面前為我們開啟聖經的奧秘甚至啟迪未來世界的事情。特別是這種超自然的啟迪才正是我們在往後的日子裡所需要的。但請記住:雖然未來可能看起來讓人覺得可怕,但我們不是單槍匹馬地去面對它。耶穌應許我們祂將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28:19,20)。祂答應過我們不會把我們當作孤兒丟下,而是與我們同在時刻幫助我們: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翰福音14:18)
祂非常明確地應許過,說在末日的時候將有一些人閃耀著祂的光輝,向別人傳遞智慧和光芒:
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以理書12:3)
民間的智慧人必訓誨多人。然而他們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火燒,或被擄掠搶奪。(但以理書11:33)他說,但以理阿,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必有許多人使自己清淨潔白,且被熬煉。但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惟獨智慧人能明白。(但以理書12:9-10)
遺憾的是也有一個明顯的負面趨勢,許多人將會墮落,通過「淨化」和磨難得以重塑,但這裡要指出的是,神說到了末日,祂將興起一些「明亮發光」的人。他們將帶領「多人歸義」,和「給許多人智慧」。我們已經討論過獲得這種智慧的聖經模式了:與神交通,禱告和禁食,謙卑勤勉地學習神的話語。通過這種模式,神將讓許多人避免被黑暗勢力戰勝或困擾。相反,他們將「發光如同天上的光,使多人歸義,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
腳註:
或者再看一看施洗約翰的建議:「約翰對那出來要受他洗的眾人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向稱,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路加福音3:7-9)。
David Pawson When Jesus Returns, page 2,3.
Phyllis Chesler, The New Anti-Semitism, (Jossey Bass, 2003), 4, 87頁, (和之間的大部份)
參考書目
Abdullah, Professor. M., Islam, Jesus, Mehdi, Qadiyanis and Doomsday, (Adam, New Delhi, 2004)
al-Araby, Abdullah, The Islamization of America, (The Pen vs. the Swor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2003)
Armstrong, Karen, Muhammad: A Biography of the Prophet (Harper Collins Books, 1993)
Amini, Ayatollah Ibrahim, Al-Imam Al-Mahdi: The Just Leader of Humanity, Translated by Dr. Abdulaziz Abdul Hussein Sachedina, (Qum, Iran: Anasaryan Publications, 1997)
Brother Andrew, Light Force, (Grand Rapids, Fleming H. Revell, 2004)
Chesler, Phyllis, The New Anti-Semitism, (Jossey Bass, 2003)
Gabriel , Mark A., Islam and the Jews, The Unfinished Battle (Lake Mary, Florida, Charisma House, 2003)
Gabriel, Mark A., Jesus and Muhammad (Lake Mary, Charisma house, 2004)
Gilchrist, John, Jesus to the Muslims, (Benoni,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1986)
Guillaume, A., The Life of Muhamma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Henry, Matthew, Matthew Henry Complete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 (Henrickson, 1991)
Hitchcock, Mark, The Coming Islamic Invasion of Israel (Multnomah, Sisters, Oregon, 2002)
Izzat, Muhammad ibn, and Muhammad ‘Arif, Al Mahdi and the End of Time (London, Dar Al-Taqwa, 1997)
Jenkins, Phillip, The Next Christendom, 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2)
Josephus, Falvius, Wars of the Jews, The New Complete Works of Josephus, William Whiston (Translator), Paul L. Maier (Kregel Academic & Professional, 1999)
Joyner, Rick, Shadows of Things To Come, (Thomas Nelson, Nashville Tennessee, 2001)
Kabbani, Shaykh Muhammad Hisham, The Approach of Armageddon An Islamic Perspective (Canada, Supreme Muslim Council of America, 2003)
Kathir, Ibn, The Signs Before the Day of Judgement (London, Dar Al-Taqwa, 1991)
Khaldun, Ibn, The Muqaddimah, translated by Franz Rosenthal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Inc., 1958)
Kelani, Abdulrahman The Last Apocalypse, An Islamic Perspective, (Fustat, 2003)
Mallouhi, Christine A., Waging Peace On Islam, (Dowers Grove, Intervarsity, 2000)
Mcdowell, Bruce A. and Anees Zaka, Muslims and Christians at The Table (Phillipsburg, New Jersey P& R Publishing, 1999)
Pawson, David, The Challenge of Islam to Christians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2003)
Pawson, David, When Jesus Returns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95)
Sachedina, Abdulaziz Abdhulhussein, Islamic Messianism, The Idea of the Mahdi in Twelver Shi’is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bany, 1981)
al-Sadr, Ayatullah Baqir and Ayatullah Muratda Mutahhari, The Awaited Savior, (Islamic Seminary Publications, Karachi)
Shafi, Mufti Mohammad and Mufti Mohammad Rafi Usmani, Signs of the Qiyama and the Arrival of the Maseeh, (Karachi, Darul Ishat, 2000)
Shahid, Samuel, The Last Trumpe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ristian-Islamic Eschatology (US, Xulon, 2005)
Shoebat, Walid, Why I Left Jihad, (US, Top Executive Media, 2005)
The Reliance of the Traveler and Tools of the Worshipper, a Classic Manuel of Islamic Sacred Law, Translated by Noah Ha Mim Keller, (Amana Publications, Beltsville Maryland, revised 1994)
Tyan, E., “jihad”, Encyclopaedia of Islam, 2nd ed. (Leiden: Brill, 1965)
Unger, Merrill F., Beyond The Crystal Ball (Chicago: Moody Press, 1974)
Van Kampen, Robert, The Sign (Crossway, Wheaton, Illinois, 1992)
Veliankode, Sideeque M.A., Doomsday Portents and Prophecies (Scarborough, Canada, 1999)
Yahya, Harun, Jesus Will Return, (London, Ta Ha, 2001)
Yahya, Harun, The End Times and the Mahdi (Katoons, Clarkesville, 2003)
Zwemer, Samuel S., ed. Roger S. Greenway, Islam and the Cross: Selections from “The Apostle to Islam”, (Phillipsburg, P&R Publishing, 2002)
Zubair Ali, Mohammed Ali Ibn, Signs of Qiyamah (Abdul Naeem, New Delhi, 2004)
更多詳細內容,請訪問作者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