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以空白搜尋找到 4235 個結果

  • 22-2為穆斯林慕道友的九步聖經學習

    為穆斯林慕道友的九步聖經學習 為穆斯林慕道友的九步聖經學習 為穆斯林慕道友的九步聖經學習法 書 以下這些是九步聖經學習教案,讓你能夠以一種漸進的、易懂的而又透徹的方式來傳達耶穌裡的好消息。 下面的篇章中,你將發現每一步的學習都有該教的內容、我們要慢慢地灌輸的真理、需要留意的問題、背景信息、觀念、資料,等等。這裡只是一個大綱,教你怎麼樣把每一步的學習分解成可讀性的5-6句經文的「大塊」,你可以邊讀邊中斷以解釋和教導。這裡沒有寫好的詳細課程。 每一步學習都設置了一段(沒有更多)聖經經文,幾乎都是按聖經年代順序的故事。用留有一種可複製的模式來教導和訓練。不要在聖經裡翻來翻去,而是專注於這一段。否則沒有人能夠跟上或稍後能照你原先的做。讓它短和簡單。 這些學習教案特別摘取了那些在古蘭經裡提到過的聖經故事和人物,因此這些東西在穆斯林當中並不陌生。?了你自己的背景信息,我們在每一步學習中已經概述了古蘭經對這個故事的講述,我們有時還給出主意如何避免無用的討論。 每一步教案末尾都列出了一節需要記住的概括性經文。 這些學習教案意在為你提供一種思路和素材來源, 並非 拿它們跟你的穆斯林朋友一起使用。隨著經驗的增長,有甚麼個人心得可以添加上去!這不是你必須完成的程序,而是一種素材和想法的資源,一套你想或不想遵照的指南。始終要密切關注你所教的人的特定需要! 你可能會說:「九步學習明顯太多了,很難叫一個人有興趣足以完成這九個階段的聖經學習。」這是個嚴肅的問題。我們儘量壓縮學習的數量,但這種漸進式的、真理對真理的教學花時間。而且我們絕大多數的穆斯林朋友將領會不了關於神的所有重要的基本真理和祂為人類的計劃,除非我們花時間去仔細培植。我們可能會感覺有種「傳揚福音」的強烈驅動力-但如果他們顯然不能明白它的意義,這對我們的朋友有幫助嗎? 如果你確實感覺你必須比這個大綱的進度要快一些,那你可以比如合併一些學習步驟,遵照下面的六課時的大綱: 學習一和二(創造和墮落) 學習三(獻祭的概念) 學習四和五(律法) 學習六和七(悔改;關於耶穌的預言) 學習八(誰是耶穌) 學習九(耶穌為我們做了甚麼;邀請信主)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得不要省去許多的材料,你也不能誦讀所有的聖經章節。 順便提一下,我們發現我們腦子裡經常裝著這個大綱是大有裨益的,甚至對於一次性的交遇也有幫助:一個人可以在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概括出這些學習資料的主要真理,如果你只有一次的機會,那這可以是個絕佳的方式去解釋耶穌是誰和神為甚麼差他到人間。 22 : Go Go Go Go

  • 17-1第1期

    第1期 第1期 學習與分享 書 編者的話 談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所言甚是,但說「知道一點點比無知更危險」,這話也不無道理。 在今天資訊氾濫的年代,各種新聞、娛樂、聲音聒噪,我們許多人到迷惘、被操控、甚或煩擾。「太空人上月球與我何干?為甚麼我們付錢愈來愈多,購買貨品卻愈來愈負擔不起?世上有這麼多人受飢荒、暴力、天災之苦,難道是我造成的?」 《學習與分享》訓練報為你提供的資訊,將有助和鼓勵您向穆斯林朋友和鄰舍作見證。我們的內容淺白,一般渴望向失喪的人分享信仰的平信徒會看得懂。你只要用心細讀、思考,摘記有用文章、插圖與討論,存留作參考便可。若有何經歷、問題與洞見,歡迎來信分享。神常賜福我們,好使我們也成為別人的祝福 (創世記12:2-3) ,既領受了,就當怡然分享。 如果我們將知識留為己用、或因此自吹自擂的話,那麼知識只會讓人自傲;所以我們期盼透過訓練報,以知識服事主,但願這能為信徒好好裝備,成全向穆斯林的大使命。 認識伊斯蘭 伊斯蘭崛起之因 傑赫德弟兄 阿拉伯沙漠城鎮麥加,是伊斯蘭之搖籃。當地人大都是遊牧民族,住在帳棚裡,逐水草而居;鎮裡人則有零售商,在城外務農者,或做生意的。 阿拉伯人原本都是拜石頭( watham )的異教徒,相信眾地域神祗,為牠們雕刻偶像( sanam ),如今可知的偶像名字只有三個。從早期伊斯蘭典籍所見,從前阿拉伯人尊崇的偶像和石頭約27個。 今天我們只知道麥加有一個克爾白天房( Ka'aba ,又稱 baithu'llah ,即安拉之家),那是穆斯林每年朝聖地( Hajj ),但其實在穆罕默德年代之前,當地有數個天房與敬拜地點的。 「這城巿的主」(麥加篇 古蘭經27:91)是從摩押(Moab)傳到阿拉伯的神祇,原名胡巴爾(Hubal,用阿拉伯文寫的時候不標韻母) 供奉在克爾白天房裡,像其他神祗一樣又稱安拉;這是對每個神祗的統稱。我們知道穆罕默德的祖父向胡巴爾求問。[1] 民數記25:1-3說摩押人拜巴力 ( Baal ) ,希伯來文稱為 haBaal ;巴力就是「主」的意思,一如雅魏 ( Jahwe ) 。這使人聯想到,也許胡巴爾=巴力=安拉?即安拉原於摩押?神對巴力又有何說法呢!?基督徒自能從聖經找答案。 當時阿拉伯也有猶太人居住,尤其在麥地那,我們知道當地四個具名的猶太部族,他們都是公元70年聖殿被毀時逐離耶路撒冷,移居當地的。這些猶太部族有自己的宗教形式,但似乎並不太熟悉舊約。此外,阿拉伯半島也有基督徒居住,特別在南部(也門)與北部(敘利亞)。穆罕默德首任妻子卡?Y佳( Khadija )的叔叔瓦來卡‧伊本‧納戶福( Waraqa ibn Nauful )據說會希伯來語,甚至能「按安拉的旨意,將部份福音書用希伯來文寫出來」。(參布哈里聖訓1:3)毫無疑問,穆罕默德一定是從這位叔叔及其他人口中聽過一神和福音,亦聽聞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約拿、與耶穌基督的事蹟。古蘭經裡也記載這些故事,卻是嚴重扭曲了的。 穆罕默德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生於公元570年,才六歲就成為孤兒,由行邪術的祖父帶大。穆罕默德可有「承繼」這些異教邪術?我們知道「他的朋友怕他是受邪惡之眼纏繞」,於是「母親用咒語為他驅邪」。而穆罕默德長大後「很怕黑,夜裡進房間,不點燈就不敢坐下來」;他後來「很討厭十字架,將家裡所有具十字架形狀的東西都砸爛」。這位「安拉的使者得降示時,臉旁會出現像蜜蜂一樣的嗡嗡聲」,而且會嚴重頭痛,他「像喝醉了一樣」,「口吐白沫」,「像小駱駝一樣叫喊」。[2] 穆罕默德早年被召作「警告者」和「先知」時,排斥一切偶像神祗,只拜獨一的安拉;穆斯林一如穆罕默德,嚴守一神主義。 安拉無論在本質、性情方面,都與聖經的三一神相違 但這位安拉究竟是誰?穆斯林和古蘭經都假定耶和華等於安拉,然而我們仔細看,就知道安拉無論在本質、性情方面,都與聖經的三一神相違。 總結 伊斯蘭基於穆罕默德(聲稱)從「天使加百列」領受的降示,但古蘭經信息大大違背聖經啟示,而伊斯蘭是最反基督教的宗教。真理與歪理不可能同源,伊斯蘭從根本、形式與禮儀(尤其在朝覲時)上都源於異教,所以我們必須劃清界線。 我們有了這知識,卻千萬不能以此攻擊穆斯林!這知識幫助我們明白真正的敵人撒旦有多狡猾,牠才是伊斯蘭的始作俑者。伊斯蘭雖是撒旦的工具,但穆斯林仍是基督所愛的!祂為他們死。我們想多了解穆斯林,和這種綑綁穆斯林的宗教,好使他們能領受唯獨從耶穌基督而來的恩典,能從黑暗權勢裡得釋放! [1] 有關資料參G. Nehls, “Premises and Principles of Muslim Evangelism”, pp. 30 – 31 「非洲生命挑戰」事工資源。 [2] Mishkat, vol. Iv, pp.354-358; Al-Waqqidi引述自W. Muir, The Life of Mohammed, p.200;另ibn Ishaq, Sirat Rasool Allah,並C. G. Pfander, The Mizan ul Haqq, pp. 345-356。 重要的阿拉伯詞彙 哈吉(Hajj):一年一度往麥加朝覲卡巴(Ka'aba):字面解作「立方體」,麥加的神龕塔維德(Tawhid):安拉之獨一討拉特(Taurat):摩西五經 印支勒(Injil):福音書 護教學 古蘭經對聖經的看法 安 弟兄 古蘭經分別稱新舊約聖經為 「討拉特」 ( Taurat )與 「印支勒」 ( Injil )(意即律法與福音),視前者為猶太人經典,後者為基督徒經典。關於猶太人,古蘭經5:43有這樣的說法: 「他們有討拉特,其中有真主的律例,怎麼還要請你判決呢?」(古蘭經5:43) 這裡明白指出,在穆罕默德的時代,猶太人有著摩西五經(討拉特),其中有真主(神)的啟示。古蘭經並沒有說聖經遭任何篡改,有時,古蘭經指控猶太人隱諱真理(3:71),以舌頭歪曲討拉特的意思(3:78),親手寫經然後說是真主降示的(2:79),卻從沒指控他們篡改摩西五經。 古蘭經說: 「我已降示討拉特,其中有嚮導和光明。」(古蘭經5:44) 「我確已把經典賞賜穆薩(摩西)…以那部經典為以色列後裔的嚮導。」(古蘭經32:22) 古蘭經似乎是說, 討拉特 是向穆薩(摩西)啟示的經書,但是歷史上沒有這樣的啟示;再者,古蘭經並沒有說,討拉特與猶太人他們自己所接受的摩西五經有何不同,可見古蘭經清楚證明舊約聖經確實是神真正的、原來的話。 基督徒稱新約全書及其教導為福音 (參馬可福音1:1;羅馬書1:1) 。古蘭經也承認,在穆罕默德時代基督徒有著 印支勒 ,證明新約是神的話語: 「我在眾使者之後續派麥爾彥之子爾撒以証實在他之前的《討拉特》,並賞賜他《引支勒》,其中有嚮導和光明,能証實在他之前的《討拉特》,並作敬畏者的嚮導和勸諫。信奉《引支勒》的人,當依真主在《引支勒》中所降示的律例而判決。凡不依真主所降示的經典而判決的人,都是犯罪的。」(古蘭經5:46-47) 另一節古蘭經文,說明聖經的可信: 你說:「信奉天經的人啊!你們沒有甚麼信仰,直到你們遵守《討拉特》和《引支勒》,以及你們的主所降示你們的經典。」(古蘭經5:68) 再者,古蘭經裡好幾節經文都直接引述聖經(如古蘭經5:45「以眼償眼,以鼻償鼻,以耳償耳,以牙償牙」引自出埃及記21:23-25;古蘭經7:40「他們不得入樂園,直到纜繩能穿過針眼」引自馬太福音19:24等。) 總結古蘭經論摩西五經與福音書,我們可以說: 1.於穆罕默德時代,猶太人與基督徒有著新舊約聖經,包括 討拉特 , 沙布爾 (詩篇)、先知書與 印支勒 。 2.古蘭經正面說明這些經書都從神聖啟示而來。 3.聲稱為最高形式啟示的古蘭經,認同聖經同為神啟。 4.古蘭經給聖經非常重要稱號,稱為真主的經書、真主的話、憐憫、引導和光明,主所降示的。 穆斯林如何看聖經 安?Y弟兄 上一期我們談到,古蘭經裡有關聖經的教導是很正面的,認為聖經確是神的話。現在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穆斯林對聖經又有何說法?他們的看法,與他們自己的經書-古蘭經-是否一致? 大多數穆斯林都聲稱聖經已被篡改或敗壞的,為甚麼他們會這樣聲稱呢?當穆斯林有機會讀聖經,與較有知識的基督徒或猶太人討論,就會發現聖經與古蘭經之間有矛盾,所以要找理由自圓其說。 因此,大部份穆斯林說聖經被篡改,主要因為 聖經與古蘭經有根本的分別和矛盾 。 例如:-耶穌是神子的教導。-耶穌為人贖罪的教導。-三一神論。-審判日。 因為穆斯林盲目接受古蘭經是「真主的話」,所以他們只能說,聖經是錯的,古蘭經是對的;這個結論只是想當然,並沒有經過對事情仔細考究。換言之,穆斯林並不敢質疑古蘭經的真確性,穆斯林自己幾乎從來沒有批評這經的。對他們而言,古蘭經是 nazil (直接從天降示的),人不能批評。 有的穆斯林引述古蘭經這一節以支持他們的主張: 「你沒有看見嗎?曾受一部分天經的人以正道換取迷誤,而且希望你們迷失正道。」(古蘭經4:44) 然而從上文下理我們可見,在這段經文裡穆罕默德是說,某些反對他教導的猶太人故意把字唸錯,曲解其信息。再者,古蘭經從沒有指控基督徒篡改聖經。 若有哪個穆斯林說聖經已被篡改,就是抵觸了古蘭經。 且看穆斯林作者如何論聖經遭篡改,是很有趣的: 「今天的聖經有許多謬誤,其真確性、神聖性均值得商榷,裡面關於眾先知的故事,有許多是杜撰的、誤導人的;安拉原本藉先知賜下的信息,要不是被扭曲,就是讓他們的跟隨者忽略掉。為撥亂反正,古蘭經原原本本地寫明安拉指引,不經篡改或扭曲,清晰無誤地說明安拉的信息,那是從前先知所失落的。古蘭經信息無論何時、何境況都有效。」[1] 穆斯林相信,猶太人和基督徒都已篡改經書,真是這樣的話,兩者必然是合謀篡改的,不然就會有兩套經篡改的版本流通!然而試想一下,歷代基督徒與猶太人關係都不太好,又怎能合謀幹此勾當呢? 究竟穆斯林如何指控「經書人民」篡改經典呢?所謂篡改經書,「篡改」一詞阿拉伯文為 tahrif ,穆斯林稱篡改有兩種,其一為篡字( tahrif-i-lafzi ),其二為篡義( tahrif-i-manawi );然而,明顯地,若有哪個穆斯林說聖經已被篡改,就是抵觸了古蘭經。(試比較《學習與分享》第1期) 另一個有趣的情況是,儘管穆斯林聲稱聖經遭篡改,卻有許多穆斯林作者引述聖經證明他們自己的論點。南非德本巿(Durban)國際伊斯蘭宣傳中心(Islamic Propagation Centre International)出版物就是典型例子;穆斯林作者在提出說法、攻擊基督教的時候,其推理這樣不一致,真是可悲。 基督徒向穆斯林回應時,可以這樣提問:1.穆斯林聲稱聖經遭篡改,這是 何時 發生的?2. 為何 聖經遭篡改?3.是 誰 改的?4.所有其他信徒發現聖經遭篡改後, 有何反應 ?5.若果真有「原裝版本」聖經的話,這版本 在哪兒 ,使我們可用以比較? 如果穆斯林不能圓滿解答上列問題,他們的說法就完全站不住腳了!直至今日,穆斯林都無法指出聖經在哪個歷史時段遭篡改、又是誰改的;但有幾位有學識的穆斯林承認,根本無法證明聖經曾遭篡改。 [1]Ghulam Sarwar, Islam: Belief And Teachings , (Muslim Educational Trust, London, 1984) 3rd edition, p. 30. 阿拉伯文淺釋 伊斯蘭(Islam) :這字並不如穆斯林所說解作「和平」,本義為「順服 (安拉旨意) 」。 穆斯林(Muslim) :意為「順服的人」。你會注意到這字與「 伊斯蘭 」一樣源於 SLM 字根。 薩拉姆(Salaam) :穆斯林最常用問候語。基督徒拜訪穆斯林家時,說這問候話也是可以的。這詞指平安,一樣源於 SLM 字根。 見證對話分享 以法蓮弟兄 每當穆斯林朋友問及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聖子的身份時,我通常會這樣回應說:「你們都知道,天使是神的忠心使者對不對?不如我們來讀路加福音1:32,看看天使對童貞女馬利亞的宣告。他說,耶穌會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你知道是哪位天使宣告這事的嗎?就是加百列(吉卜利里)(見26節),即你們所說,向穆罕默德降示古蘭經那位天神。難道加百列會說謊嗎?當然不嘍!然而就是加百列也稱耶穌為『至高者神的兒子』;早在穆罕默德出生前幾百年,加百列已經確認這事實了,為甚麼你還不相信呢?」 因為這答案,我居住城鎮裡的穆斯林都很尊重我,我們也有很好的討論。 歡迎來信分享: 請來信分享你與穆斯林一次難忘的討論,大家彼此學習,分享洞見和經驗。來稿一經取用,將獲贈我們出版的小書一本。 溝通訣竅 何謂佈道 傑赫德弟兄 「這問題還不簡單,每個基督徒都知道咧!」真的嗎? 「佈道evangelism」一詞希臘文字根為euangelion,由兩部分組成,eu就是「好」的意思,而angelos指使者(天使就是使者)。這個詞兒在英文聖經裡,其中78次譯作「福音」或「好消息」。 有時候這詞也譯為「講道」,然而聖經裡論及講道時,較多用kerusso一詞(新約聖經出現52次);這字譯作「宣講」較佳。 就好像以下情況:一位國王派特使給人民捎消息,特使就要到處傳講了。他們出去,不是要收集意見,也不是要說服人同意或討論這事,就只管單單宣講信息,期望聽的人接納,並按信息行動。人民必要先清楚明白信息內容才能去做,如果特使刪減信息,或用人民不明白的語言,就不能怪人民違抗王命了。 這正是我們題目的核心。每個基督徒某程度上都是佈道者,是好消息的使者。不僅在教會或以公開講道的形式佈道,也包括向身邊的人分享。 重要的是,我們得學會如何將神的信息講明白。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基督徒往往關心佈道方法過於福音內容,許多「權能佈道家」、樂隊與歌手搞不同集會、活動、福音醫治特會等等,以為「愈短、愈容易的方法愈好」。我們太習慣將福音縮減為單單接受基督作救主,卻忽略了解釋為何這是必要的。 然而我們向穆斯林分享,這實在至關要緊,因為他們的思想脈絡與我們很不同;我們許多常用的口號(「你們要走到十字架跟前來」)和屬靈套語(「蒙恩得救」、「重生」、「聖靈充滿」)往往成為向穆斯林傳福音的障礙。 我們得留意,穆斯林看屬靈事物觀點與我們很不一樣,他們相信人性本善,可以憑正確的方法行正確的宗教義務賺取得救。曾有一位伊斯蘭學者說:「伊斯蘭認為人既不『墮落』也非『得救』,既沒有墮落,就不需要『救主』;同樣地,既沒有得救,就需要做好事…可以憑功德自救實在是穆斯林的光榮。」[3] 穆斯林不明白罪的嚴重性。聖經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23),神使基督在十字架上替我們受罰、擔負死的刑債,藉此與我們復和;穆斯林認為不需要這樣。 我們可以說,穆斯林的神觀、人觀、律法觀、罪觀都不符合聖經,他們不知道人惟靠基督犧牲才能與神復和。雖然他們也會用許多聖經詞彙如禱告、罪、赦免、犧牲、恩典、悔改、天堂地獄,也提及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等人物,但他們用這些詞語,往往有另一套意思。 因此向穆斯林「傳福音」實在並不容易,必須小心定義、解釋、說明福音內容。穆斯林成為基督徒前,必須弄清楚關於神、人、罪、律法與恩典等基要真理,我們傳福音的時候,要提供以下資料: 神是誰? 神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的,所以許多人腦海裡各有「神」的模樣;然而神已透過祂的道彰顯自己,讓我們按著人有限智慧能認識祂。神是聖潔、公義的,「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提摩太前書6:16) 。因為祂聖潔,所以不能與罪人交往,正如水火兩不相容。 何謂人? 這個問題倒比較容易明白。我們都是人,當然知道何謂人了。但這是真的嗎?當我們比較一下自己和別人,就會想,自己也蠻不錯呀,最少不像許多人那麼壞。然而在神眼裡可並非如此,祂乃是將我們與祂比較,並說,人「終日所想的盡都是惡」(創世記6:5)!因此,除非神主動出手相助,我們實在無法靠自己改變我們自己,改變過去。 神的律法 就是祂的標準,讓我們藉以衡量自己對神、對人的關係。律法反映我們全然墮落,卻同時指向出路─為我們受苦和死的犧牲。 觸犯神誡命 。事實上,在神看來,所有不義與不信都是罪,「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以賽亞書59:2)我們的念頭都是邪惡的,因此,每個人都與神分隔;而世上最糟糕的罪就是,人自以為能靠著履行宗教義務取悅神。惟有人察覺自己的境況有多無望,他才能明白那好消息。 神的恩典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恩典就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7) 「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哥林多後書5:18)佈道就是將這信息給我們的鄰舍清楚講明白。 彼得前書3:15為佈道定下清晰指引:「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我們得認真想想這經文! [3] Isma'il R. Al Furuqi, Islam, p. 9. 比較 耶穌如何說自己,祂同時代的人如何說祂? 傑赫德弟兄 我們常常會遇見人自視甚高,也會認識一些人德高望重;有時候,人對自己、與別人對他的評價也的確相符的,例如自稱「最偉大」的穆罕默德‧阿里(Mohammed Ali)、格達費(Gaddhafi),或著名的尼日利亞作家埃琪比(Achebe)等。 如果說,真偉大的人往往真謙卑,不知這話對不對?我們尊崇的英雄豪傑,卻很少具備謙卑性情,反正群眾不期望這點。我們知道,主耶穌「虛己,取了奴僕(doulos)的形象。」(腓立比書2:7) ,又「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8節) 我們別忘記,耶穌可是神的兒子哩!神原本不用死的!但耶穌降生世上,竟自願活得像我們一樣,這豈不是真謙卑麼? 基督曾對祂的門徒解釋:「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我們不都知道這是甚麼回事嗎?耶穌繼續說:「人子(參但以理書7:13) 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15, 28)祂也真的說得到、做得到。耶穌說了這話,接下來那感人的事我們都清楚:「祂…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手巾擦乾。」(約翰福音13:4-5) 設身處地想想,那情景會怎麼樣! 每次耶穌行了神蹟、醫治病人,都囑咐對方別宣揚;祂可不想做名人、大慈善家、福利工作者。 耶穌在水面行走,又平靜風浪,有人納罕:「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馬可福音4:41) 如此權柄實在讓人信服,我們豈能不相信祂,儘管祂所講的完全異常?其實舊約聖經已預言我們的主耶穌其人、祂的神聖源頭 (參以賽亞書7:14;9:6) ,並祂將要行的部份神蹟,聖經早已言明,後來的神蹟更一一印證這點;祂的可信性,實在無庸置疑的。 那麼,耶穌彰顯了祂自己甚麼,又為何這樣做?後者不難回答:祂彰顯自己,讓人相信了,就接受祂作救主。現在我們來看祂如何談自己: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 「我就是〔天國的〕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9-10)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將命捨去…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4,11,17,27,30)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14:9) 「他們都說:『這樣,你是神的兒子嗎?』耶穌說:『你們所說的是。』」(路加福音22:70) 「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從罪裡得〕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36)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11:25-26)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 「你們是從下頭來的,我是從上頭來的;你們是屬這世界的,我不是屬這世界的…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翰福音8:23-24)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示錄1:17-18)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8-20) 一位目睹耶穌釘死的羅馬長官說: 「這真是神的兒子了!」(馬太福音27:54) 另外,一位管理猶太會堂的人也說: 「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約翰福音7:46) 我們怎會驚訝呢? 這話很對! 書評 《基督徒-穆斯林對話》 作者:H. M. Baagil, MD頁數:47出版日期:1984年1月出版社:Al-Khayr ia Press Ltd., Zanzibar 本書打著所謂「對話」的幌子,但內容卻將基督徒刻畫成對自己的宗教完全無知的人,書中完全以穆斯林觀點引述聖經,對基督教關於三一論、耶穌基督的神聖、祂聖子的身份、並釘十字架等,並贖罪、原罪等基礎教義暗中破壞,達到這個目的後,就不再提基督徒對話者,而是由兩位穆斯林繼續在最後的13頁篇幅引證聖經如何預言穆罕默德的來臨。 任何委身的基督徒會喜歡參與這種對話,相信任何《學習與分享》讀者都不願意扮演如許無知的陪襯角色,而是主動以愛和了解闡明真理。 你的回應: 你最近從穆斯林接過甚麼伊斯蘭著作沒有?又有何回應?歡迎寄下讀後感與疑問,並附上該書樣品乙份。 得救見證 誰能上天堂? 誰能上天堂?誰會下地獄?無論對基督徒、穆斯林而言,這都是重要問題。基督徒說,得赦罪的人能上天堂,但穆斯林呢?前穆斯林易司哈格(Isaac)就肯定能上天堂了,他希望大家也和他一樣哩。我們來看看易司哈格的見證。 我在一個虔誠的伊斯蘭家庭長大,卻在烏干達一所教會學校唸書,在那裡得聞耶穌。我與基督徒接觸後,才知道兩種宗教對永恆的看法截然不同。我們一般以為那些不抽煙、不喝酒、不偷東西等等的人就能上天堂,但聖經說,惟有耶穌能赦罪,祂是通往永恆生命的道路。(約翰福音3:16, 14:6) 明白這不同的看法,我內心開始掙扎了。按人的標準看,我不煙不酒,算是個好人;然而從聖經標準看,我了解人人都是罪人,無論醉酒鬼和「好人」其實也是罪人。羅馬書3:23清楚說明:「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雖然聖經讓我知道誰能上天堂、誰會下地獄,但我對脫離伊斯蘭仍很恐懼,想到父母的反應,自己徬徨無助的樣子,我就很怕,又不知道其他基督徒會否接納我。我甚至怕成為基督徒之後,穆斯林會殺死我。 後來我悄悄上教會,接受聖經教導。然而第二年,爸親不能再供我讀書,於是我去跟一位基督徒同住,終於在他家決志信耶穌基督,因著這決定我受到憎恨,但都蒙主保守;起碼現在我能上天堂了。 後來上大學時,我認識很多基督徒同學。有一天,一位朋友給我看他女朋友的相片,並情深款款地吻了相片一下,那一刻,我也很想有女朋友,證明自己也有女孩子喜歡的。然而我愈想有這聲望,對耶穌的愛就愈減少。但感謝神,耶穌太愛我了,祂不想我絆倒,就在1967年3月18日一次復興聚會裡,我知道自己離主多麼遠,那一天,我再次委身於主。 從那天起,我就很喜歡事奉我的主。後來我結了婚,當了教師,但想到烏干達家鄉那兒失喪的穆斯林,心裡很有負擔。1988年,一個宣教團體成立了,好讓人認識耶穌基督的生命信息。今天,我肯定自己能上天堂,並渴望邀請愈多的穆斯林和我一起走上天路愈好。 給穆斯林朋友的書介 《您以為彌賽亞是誰?》(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essiah?) 作者:C. R. Marsh 古蘭經曾多次稱耶穌為彌賽亞,你的穆斯林朋友會認可先知爾薩( Nabi Isa ) 為彌賽亞。究竟彌賽亞對他而言,實在有何關係? 我們要強調,這問題的答案關乎此生來生的事。 本書向穆斯林朋友介紹耶穌的降生,祂的性情、說話、名字、稱號、權能、受苦、勝過死亡、升天、再臨,與命令之獨特性。 開始時,你可以先給朋友解釋一、兩點,然後讓他看這書,你下次再來給他解釋。要相信聖靈會使用這材料,當朋友帶回家閱讀的時候,會感動他知罪,希望認識耶穌更多。 材料有以下語言可供選擇: 斯瓦希里語(Swahili)、阿姆哈拉語(Amharic)、法語 為神作見證 仰望神作工 華爾特弟兄 從前有一位國王,他答應要照顧窮苦百姓,於是建造了一個大倉庫,人人都可以將需要告訴國王,然而有一個條件,就是百姓一定要準備好接受王送禮物來。 一天,一個窮人去參觀大倉庫,發現許多禮物包都寫著他的名字,有人告訴他:「這都是準備送你的,可惜常常打回頭,因為你並沒有期盼收到禮物。」那人很詫異。他一直活得很苦,但原來國王早預備好要送他厚禮。 這可反映了你與天國君王的關係?我們向穆斯林親友傳福音時,往往自覺缺少信心、知識、與啟示,然而神的倉庫滿滿,可以補充這一切。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有些事情神想 我們 去做,但有些事情 惟有神 能做!我們靠自己根本無法使一人皈信,這完全是神的工作。(哥林多後書5:17) 而我們應該做的,是與人交朋友,到他們家串門子,以愛和尊重向他們傳好消息,然後 仰望神 在穆斯林中間作工。 喻道故事 國王的新衣─謊言總有終結時 某國王最愛漂亮衣服。一天來了一個裁縫,他不單是會做生意的,更是個騙子。這人把帶來的衣料都鋪張展示以後,悄悄對國王說:「王上,現在我讓你看看最名貴、最漂亮的衣料,這是很特別的,只有聰明人看得見,稍為笨一點都看不見的!」裁縫假裝鋪開衣料,向國王「展示」一個幻想的衣料。 國王為了不想人覺得他笨,唯有說衣料很好,裁縫遊說他用這塊料子做衣服。一星期後,公開宣佈國王會在一天後在大道穿著新衣服出巡。 街上的國民看見國王赤條條的,但嘴裡讚美他的「生日禮服」不絕,拍手叫好,因為誰也不想別人說自己是笨蛋哩!惟有一個小孩,他指著國王喊道:「看,他沒穿衣服哩!」 許多謊話都用宗教外表掩飾,不幸地,許多人聽信這些假宗教領袖的話;這些領袖說話其實毫無根據,就像那個裁縫。神告訴我們,人的義在祂眼裡就像破布,我們穿這種破衣服,絕不能到祂跟前來,惟有穿上祂所賜的新袍子才能進天國。 許多謊話都用宗教外表掩飾 問題 行動與思考的問題 (請另紙作答寄回,我們批閱後,將連同《學習與分享》第2期寄回) 1.你知道為甚麼這訓練報上打了孔嗎?你如何用這些孔洞? 阿拉伯文淺釋 2.請略述伊斯蘭與薩拉姆之別。 伊斯蘭學 請寫出下列阿拉伯文解釋: a. Mecca b. Hajj c. baithu'llah d. Ka'ba e. Hubal f. Khadija g. Tawhid h. Allah i. Injil j. Nazil k. Tawrat 護教學 4.請寫出幾節古蘭經文,是能反映古蘭經對聖經看法的。解釋這些經文。 見證對話 5.基督的聖子身份,實在很難向穆斯林解釋的話題。請描述一次你與穆斯林分享這題目的經歷,或寫出你打算如何跟對方談。 溝通 6.請完成下列句式:佈道是… 見證 7.請按下列句式,簡述得永生之觀念: 一般說法:聖經信息: 比較 8.背誦15節耶穌論祂自己的經文,解釋這些經文,並在見證時使用。 9.閱讀彌賽亞材料,並懷著禱告的心與一位穆斯林朋友分享。請與我們分享經驗。 喻道 10.請寫下你自己的故事,反映假宗教的謊話。 (請用A4紙清楚作答,每頁具姓名、地址) 寄來… 17 : Go Go Go Go

  • 1266, 1,夾槍帶刀地搜尋我

    1266-1 夾槍帶刀地搜尋我 文章 1266 1 作者 夾槍帶刀地搜尋我 在整個巴基斯坦,我是僅有的兩個作為基督徒的數學講師之一。我感謝主,靠著他的恩典,我把我的信仰分享給了大學裡凡是有興趣聽神的話語的穆斯林。但在1986年,巴基斯坦政府通過了一項褻瀆(blasphemy)法,295-C。任何受到此法律指控的人都可能被判處終身監禁或絞刑。 1986年9月24日,大學理事會(College Council)的五位資深教授為了審查打電話給我。他們想讓我皈依伊斯蘭。他們告訴我這對我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否則,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也就是說,我可能被任何人殺死。那時我已經收到了公開的死亡威脅。但我把這個審查過程看作是與這些教授分享救贖信息的寶貴機會。因此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成為穆斯林,請告訴我在伊斯蘭裡誰是那位救主?因為我知道,除了主耶穌基督以外,再沒有救主。」 其中一位教授回應說,伊斯蘭的先知穆罕默德可以拯救我。我從古蘭經和聖訓中指出,穆罕默德對自己的救贖都沒有保證(古蘭經46:9「你說:「我不是破天荒的天使;我不知道我要遭遇甚麼,也不知道你們要遭遇甚麼,我只遵從我所受的啟示,我只是一個坦率的警告者。」」);那他怎麼能救我或其他人呢?另一方面,耶穌在約翰福音14:6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我向他們解釋這節經文,鼓勵他們接受耶穌作他們的主和救主。 教授們不喜歡我的回答,使用褻瀆法對我提起訴訟。第二天,他們組織所有學生抵制我的課,並在馬路上舉行示威。一些朋友警告我立即離開我的房子;否則我會被殺的。所以我躲藏起來。5000多名學生組成的暴徒,以及許多人拿著手槍和匕首,四處找我。 因為這是第一起這種性質的案件,它得到了廣泛的媒體關注。許多基督徒為我禱告和禁食;一些人還在馬路上表達抗議。感謝神的恩典,我逃離了這座城市,躲藏起來,躲避員警和激進的穆斯林。 【在150名基督徒領袖的干預下,與巴基斯坦總統安排了一次會面。】對此,總統回應,因為這是他所開創的法律下出現的第一起此類案件,所以不能取消。然而,他承諾會推遲。 那次會面之後,員警不再追捕我,但我不得不躲藏了近10個月。1987年,我終於從巴基斯坦逃到了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我在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教數學,並繼續規勸穆斯林有關伊斯蘭的真正本質和耶穌的好消息。結果維多利亞州伊斯蘭議會(Islamic Council of Victoria)把我告上法庭,讓我閉嘴。他們在維多利亞州的法庭上贏了這個案子,但我感謝神,我們在最高法院贏了。言論自由才是更大的勝利—講真話的權利。 丹尼爾·斯科特(Daniel Scot)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2014年基督教歷史(Christian History)第109期】 丹尼爾·斯科特(Daniel Scot)是國際易卜拉欣事工組織(Ibrahim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的負責人。 這篇文章翻譯自Daniel Scot的在線文章「Searching for me with pistols and daggers」 https://christianhistoryinstitute.org/magazine/article/searching-for-me-with-pistols-and-daggers

  • 741, 2,尼日利亞基督徒遭遇的迫害危機

    741-2 尼日利亞基督徒遭遇的迫害危機 文章 741 2 作者 Lela Gilbert 尼日利亞基督徒遭遇的迫害危機 萊拉•吉伯特(Lela Gilbert)( http://www.frc.org/biography/lela-gilbert-senior-fellow-for-international-religious-freedom)國際宗教自由(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高級研究員 自從21世紀的曙光降臨伊始,已經被核實的發生在尼日利亞的謀殺、強姦、肢解和綁架基督徒的事件報告層出不窮,近年來更以讓人驚恐的速度不斷增加。伴隨這些襲擊一同發生的是,頻繁地燒毀房屋、教堂、村莊和農田。2020年7月15日的頭條報導稱,在2020年的前六個月裡,有1,202名尼日利亞基督徒被殺害。在此之前,自2015年6月以來,已有1.1萬名基督徒被殺害。這種血腥暴力已經達到的慘烈程度,甚至讓觀察家和分析人士警告說,這是一場漸進式的種族滅絕—專門針對這個橫貫非洲的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裡的基督徒,而發起的「慢動作戰爭」。 主流媒體訊息源很少報導關於發生在尼日利亞襲擊事件的新聞故事,相反,這些新聞故事通常出現在由基督教機構資助出版的時事通訊刊物和網站上。因為這個原因,比如像博科哈拉姆(Boko Haram,「禁止西方教育」)、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Islamic State of West Africa Province)、富拉尼聖戰組織(Fulani jihadis)等激進的伊斯蘭主義組織的種族滅絕意圖並沒有引起世界大國和當局的足夠重視。更糟糕的是,當這些事件被報導出來時,這些事件經常被解釋為是由於其他原因造成的影響,包括氣候變化、地方爭端、或雙方承擔同樣責任的內部宗教戰爭。 下面的調查旨在讓人們更加關注,引起人們重視這些針對尼日利亞基督徒的殘酷襲擊,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犯罪組織,並為他們的伊斯蘭主義的意圖提供證據。與此同時,我們有必要聚焦於尼日利亞災難性的領導層,從總統開始,一直延續到其軍隊、地方政客和員警,這種現象源源不斷湧現—所有這些人都不停地辱沒使命和職責,他們未能保護和防衛上千萬的基督徒婦女、男子和兒童。 最後,集合了當地專家、非政府組織、外交官、宗教自由活動人士和尼日利亞神職人員的意見,我們提出一些見解和建議。這些建議的目的是要改變目前討論的方向,明確界定這些殘暴離譜的不公正行為所帶來的實際影響,並終結—一勞永逸地終結—持續發生的流血和破壞事件。 閱讀全文( https://downloads.frc.org/EF/EF20G16.pdf) 這篇文章翻譯自Lela Gilbert的在線文章「The Crisis of Christian Persecution in Nigeria」 https://www.frc.org/issueanalysis/the-crisis-of-christian-persecution-in-nigeria

  • 82, 25,以羅欣是否為神的多位格提供證據呢?

    82-25 以羅欣是否為神的多位格提供證據呢? 文章 82 25 作者 Sam Shamoun 以羅欣是否為神的多位格提供證據呢? (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shamoun/contact.html) 以羅欣(Elohim)是在希伯來文聖經裏面最常用於神的字,比任何其他字更多,除了Tetragrammaton或神的名字-在希伯來文以字母 yod he waw he 表示,即是YHWH(通常被譯為耶和華)-之外。在舊約著作中以羅欣出現約2570次: 「在聖經中,這個詞作為一般意義上的神出現約2570次。然而,正如Pope所表示的,在聖經中很難檢測到 ’el 、 ’eloah 以及以羅欣的形式在使用上有任何差異(Marvin H. Pope, El in Ugaritic Texts ,第10頁)。」( 舊約神學單詞本(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R. Laird Harris, Gleason L. Archer Jr., Bruce K. Waltke編輯 [穆迪出版社,芝加哥1980年],第1卷,第44頁) 它是複數形式,有一個複數男性的後綴 im 。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會試圖證明,受默示的作者 們採用這個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被啟示知道神是一個多位格的存在。我們會確定聖經作者都清楚地知道,耶和華不是一個單一位格的神。相反,資料會顯示,神所默示的代言人知道並且講到,在獨一真神裏面有多於一個永恆的位格。 我們會證明,以羅欣有時會作為一個集約的複數,表示耶和華(我們可以說,只是耶和華)擁有神的豐富,在他所有的屬性和特點上是完美的和無限的。 換句話說,我們的目標是要證明,以羅欣這字指出神的無限的和不可理解的本質,以及他的多位格的本性。如下面的福音派來源所解釋 的: 「…這個詞,通常被視為 ’eloah 的複數, 在聖經中代表真神的字中比 ’el 或 ’eloah 更加頻繁出現 。在使用於神之時,複數的結尾通常被描述為一個威嚴的複數,並不是有意作為一個真正的複數。這由此可以看到,以羅欣始終與單數的動詞形式,與單數的形容詞和代詞一併使用」( 舊約神學單詞本(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第1卷,第44頁)。 而且: 「以羅欣是一個複數形式,在希伯來文聖經 裏面使用超過二千五百次。這是對神的一般用語,也可以被用來應用在假神,以及士師和國王上。以羅欣在我們的翻譯裏面通常譯為『神』…以羅欣是複數的…希伯來文作家並沒有把以羅欣作為一個真正的複數,是從這個事實可以看得出:他們一貫用單數的動詞形式、形容詞和代詞與這字使用在一起。 「威廉·奧爾布賴特指出,在迦南人的世界有趨勢採用複數形式用於迦南人的神明,正如對Astarte使用Ashtarot這稱號。這是為了強調『神明的表現的整體』,或誇大他們的其中一位神,稱他為『神的整體』。雖然這樣的文化背景可能透露了一些關於複數的使用, 但是一個更好的理由在聖經本身 。以羅欣這字可以講到一個威嚴的神的合一, 也允許在三位一體裏面有多個神性位格(以賽亞書48:16;馬太福音28:19) 。儘管我們承認『威嚴的複數』 允許 三位一體而不是明確地說明這一教義, 它在舊約中的使用預示了三位一體真神的存在。 」( 了解基督教神學(Understanding Christian Theology) ,Charles R. Swindoll和Roy B. Zuck主編[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Nashville, TN 2003] 4. Designations of Deity(神的稱號),第159-160頁) 這本相同的書繼續說: 「許多基督教神學家和評論家看神的複數詞-以羅欣-作為神的三位一體的證據。雖然 ’El (「神」)的複數形式允許後來所啟示的三位一體並與三位一體是一致的, 它不要求這樣的解釋 。可以理解以羅欣這個複數形式作為一個 強調神的性請和屬性的豐富 的威嚴的複數。例如,我們的猶太朋友們承認複數形式但不接受三位一體的教義。 複數形式允許三位一體 ,這是在以後的啟示更明確地表示的。」(同上,10。三位一體的神(The Triunity of God),頁203) 我們完全同意「以羅欣」字本身不能確立神是三位一體的,因為這個詞不能告訴我們有多少神聖的位格,無論是兩個、三個、四個或更多。然而,它可以指向一個事實,即一位真神永遠存在於不止一個神聖的位格: 「…今天沒有神學家會像早期的護教論者引用舊約經文的這樣三個和那樣三個來證明三位一體的教義。然而,教會始終認為,在基督裏揭示自己的神是對以色列揭示自己的神。聖經分為兩部分,但它沒有揭示兩個神。 因此,在舊約聖經中必須有關於神並且至少是符合基督教對神的認識的資料。 「在這種假設下,神學家們指出,例如,希伯來文的神-以羅欣-是一個複數形式。 鑑於普遍存在的舊約的一神論,這種形式至少可以說是一種突出的風格的使用。 當它與複數代詞一起發生在第一個創造的敘事時-『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創世紀 1:26)- 毫無疑問,這暗示神不是一個孤立的單子,特別是由於受造物-是像他的-是一個男性和女性的團契。 」(P. K. Jewett, 神,創造和啟示:新福音派神學(God, Creation, and Revelation: A Neo-Evangelical Theology)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Grand Rapids, MI 1991] 第三單元。神是誰:神聖的性質,IV。神是神聖的愛的三位一體,教義的聖經的基礎(Unit Three. Who God Is: The Divine Nature, IV. God Is a Trinity of Holy Love, C. The Biblical Basis of the Doctrine),269頁) 而且: 「奧爾布賴特建議這個威嚴的複數的使用是出於在古代近東趨向普遍性主義的傾向:『我們發現迦南人越來越傾向於採用複數的Astartes「Ashtorot」,和複數的Anatot「Anaths」,在明確意義上是一個神明的表現的整體』(威廉·奧爾布賴特(William F. Albright), 從石器時代到基督教(From the Stone Age to Christianity) ,第2版,第213頁)。 但是,一個更好的理由可以在經文本身中看出 來,在創世記的第一章,找到一個用語傳達出一神的合一但卻允許多個位格(創世紀1:2,26)。以羅欣的形式只出現在希伯來文而沒有出現在其他的閃米特語,甚至沒有出現在聖經阿拉姆語的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點。 」(Gustav F. Oehler, 舊約神學(The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88頁)。 另一種經常用於神的複數名詞是Adonay。像以羅欣一樣,它也被用來表示神的存在是無限的而且也指向他的多位格這一個事實: 「在大約300節經文中, ’adon 是出現在一個特殊的複數形式並且連在第一人稱單數後綴( 'adonay )的。在這種出現在詩篇、哀歌和先知書的形式中,這個字通常指神。複數形式的 ’adonay 是威嚴的複數,我們在以羅欣(『神』)這個稱號也觀察到。 它強調神的許多屬性所表現出他的偉大,並且可以允許後來的三位一體教義的發展 。」( 了解基督教神學(Understanding Christian Theology) ,第161頁) 這篇文章翻譯自Sam Shamoun的在線文章「Does Elohim Provide Evidence for God’s Uni-Plurality?」 http://www.answering-islam.org/authors/shamoun/elohim_trinity.html

  • 8, 4,無罪先知論

    8-4 無罪先知論 文章 8 4 作者 穆民交際會 無罪先知論 回教阿洪說,真主已經差遣了許多先知入世,其中最大的,就是亞當(阿丹),挪亞(努海),亞伯拉 罕(易卜臘欣),摩西(母撒)耶穌(爾撒)和穆罕默德。有些說,說幾位先知都是無罪的,因此就能救他 的門徒脫離罪過。但他們若是罪人,就不能救別人,因罪人不能救罪人。討喇特明記,亞當,挪亞,亞伯拉 罕,摩西並別的先知前後的罪。古爾阿尼經也是如此記他們的罪,藉此以觀,他們都不能為救主救人,現今 可參看討喇特並引支勒和古爾阿尼經,要看以上所記的六位先知有罪沒有,以此參看就必知道其中只有一位 是無罪的,又必知只有這一位才能救人脫罪。 (一)亞當。討喇特說,真主先造亞當,然後才造夏娃,並且說亞當被造之時,是無罪的,真主將亞當 安置在伊甸花園內,又吩咐隨心所欲吃園中各樣?木,獨有分別善惡樹不可吃。但撒但既成蛇形,就引誘他 們吃所禁止的?木。夏娃先受撒但的引誘,吃那?子,又拿與他丈夫吃,如此二人就違了真主的命令,故成為 罪人。古爾阿尼經記此事也是這樣的說,真主又對亞當說,你和你妻可以同住花園內,但不可吃那樹(就是 分別善惡樹)上的?子,以免成為罪人,又言撒但對他們說,真主禁止你們吃那?子的緣故,是因你們要變為 天使,或永遠活起的。如此,撒但就引誘他們吃那?子,吃了之後,方知自己是赤身露體的,又用樹葉遮蓋 其身。當那時候,真主就呼喚那人的名,並對他說,我已經吩咐你們不可吃那?子,又叮嚀說,撒但是你們 大仇敵,你們怎麼不信嗎?二人回答說,真主阿,我們果然滅了自己的生命,真主若不饒恕我們,並向我們 施大恩惠,就實在無指望了。如此看來,亞當不獨為罪人,又為我們世人罪惡發起源頭,眾人有罪,是由他 而來的,以此思之,當不能算為一個無罪的先知。 (二)挪亞。討喇特雖說挪亞是敬畏真主的先知,真主又賜他一個奇妙善法救他,使他不淹死在洪水裏 ,然他也不能稱為無罪的人,挪亞在洪水後就栽種了一些葡萄樹,因吃其汁就醉了,討喇特雖未記挪亞另外 有罪。因以上所記的,就可知他是有罪的人,與常人無異,所以不能稱為無罪的先知。古爾阿尼經也是如此 而說,如說我必投你為護庇所,真主若不饒恕施恩於我,我必萛為墮落地獄的人。又說,真主阿,求你饒恕 我及我父母,並一切在我家相信的男女。由此以視,古爾阿尼經又證挪亞不為無罪人了。 (三)亞伯拉罕。討喇特雖說亞伯拉罕是虔心敬誠特別有信的人,又說他有罪,因他怕人,就兩次以其妻 為妹,如此欺騙人,故受未信真主的王責備。古爾阿尼經又證明亞伯拉罕的禱告說,真主阿,求你收納我的 禱告,真主阿,當你賞罰之時,求你饒恕我和父母及凡相信的人,古爾阿尼經雖稱亞伯拉罕為真主之友,然 也記他為罪人,如果他是無罪的,就不必求真主的饒恕。 (四)摩西。摩西雖是最虔敬的大先知,然也不為無罪的,真主吩咐他往法老王的時候,就顯出憚怯的心 ,以至動真主的盛怒。在以色列遊行曠野之時,因摩西一次怨天尤人的話,真主不許進迦南而死在曠野。古 爾阿尼經也證明摩西為罪人,如說,真主阿,求你饒恕我及我兄長,並且使我們均得你的恩典。又說真主啊 ,我已經傷害了自己的魂,因此求你饒恕我,如以上一切看來,討喇特和古爾阿尼經都證明亞當,挪亞,亞 伯拉罕和摩西為罪人,又求真主的饒恕,所以其中不能有一個無罪。 回教所以為先知的,還有兩位,就是耶穌(爾撒)和穆罕默德。回教人雖以穆罕默德為末次的先知,但古 爾阿尼經也證明他是有罪的,因為他同亞當,挪亞等,都曾求過真主的恕,如說真主豈不是見你在錯路上, 為你指明正道嗎?真主對穆罕默德說,你當因你的錯向我求饒恕,又說,你為你的罪求饒恕,又當為凡相信 的男女求饒恕。又說,真主如此方可饒恕你前後所有的罪。由此看來,古爾阿尼經也證明穆罕默德如同他人 有罪,又有別的書如此作見證,如記穆罕默德禱告說,真主阿,求你饒恕我前後?藏的罪,並且為我開了你施 恩的門,是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穆罕默德皆不免有罪。從未有人說耶穌基督是有罪的。討喇特和 先知書有許多指著耶穌的預言,其所說的,大都是稱讚的話,頌揚的詞。引支勒乃記耶穌降生一切作為教訓 ,死後復活升天的事,並且眾使徒論耶穌的教訓,但引支勒自始至終並未記著耶穌的一毫過錯。在古爾阿尼 經也記他許多的事故,雖明記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和穆罕默德的罪,從未曾指著耶穌一分罪過。諸 先知都求過真主的饒恕,獨耶穌無一次相求,豈不奇嗎?請思想古爾阿尼經證明耶穌基督的話,便知古爾阿 尼經沒有記著他一個大小罪過,凡所有的,都是尊重讚美的話,如稱耶穌為真主之道與靈。古爾阿尼經只稱 別的先知為真主所愛的,或真主的友,或真主的使者,這一切是平常可得的稱呼,因為常人亦可稱為真主所 愛所友及使者,但古爾阿尼經乃獨稱耶穌為真主之道,或真主之靈,常人的思念性質皆發明在這言語上,思 念如何,其所發的言也如何。所起的念不善,其所發的言也不善。所起的念若善,所發的言也善。善人是真 實的,惡人雖有時能說善語,善人必不出惡言。只表明其善,如此真主的道,必表明真主為純全無罪的。耶 穌為真主之道,亦必表明其無罪。穆罕默德若果是真主的使者,如回教所說,但他恐怕也是罪人,如同真主 常常差來教訓人的人。再者稱耶穌真主的靈,就是說耶穌乃真靈,而因此就為純全無罪的。如此,古爾阿尼 經也證明耶穌主之道,真主之靈,又比別先知更大了。 討喇特和先知書,並引支勒,都證明耶穌是無罪的。討喇特和先知書,雖是在耶穌降世前幾百年寫的,但 討喇特和先知書還記幾個明指耶穌的預言,類如亞當犯罪後,真主就應許他說,女人的後裔(即指耶穌)將 要傷損蛇的頭(即是撒但),真主又應許亞伯拉罕說,萬國人因你的子孫必得福。真主又藉著先知以賽亞的 口預先說,耶穌必無罪過,其口也不說詭詐的話。他在世的時候,也請過當時人指出他的罪來。耶穌又說, 撒但在他裏面是毫無所有。引支勒有在別處記耶穌無罪,如說真主?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歌林多後書五 章二十一節)。又說,他是同無暇疵無玷污的羔羊(彼得前書一章十九節)。引支勒還記有許多如此引說不 盡的話。耶穌一生自始至終未曾犯過罪,他又未說過一句不的話,尤未曾行過一件不善的事。他在言語心思 行為上,始終是無罪的。這豈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嗎?總之,亞當,挪亞,亞伯拉罕,摩西,穆罕默德等皆有 罪,都求過真主的饒恕。又說,真主若不饒恕他們必要墜入沉淪,獨有耶穌是聖潔無瑕疵的。請問你們各人 要依賴誰,或是那有罪的人,或是那無罪的救主呢?有罪的如何能救你們有罪的呢?比如將要淹死的人,如 何能救同在水頭的人呢?瞎子豈能領瞎子呢?落在坑內的人,何以能救同墜坑內的人呢?欠債的如何能替欠 債的還賬呢?如此,亞伯拉罕,摩西,穆罕默德等,真不能救一人,萬千回教的人,還依靠穆罕默德得救, 豈不奇哉?穆罕默德承認自己有罪,單靠真主恩典得救,也不能靠自己的功勞救自己,如何能救你們呢?惟 耶穌是無罪又無瑕疵的,所以能救世上凡信靠他的人,脫去罪過。耶穌能如此而行,其故有三: (一) 因耶穌無罪,能替人贖罪,凡欠債的人,既欠人的債,就不能替人還債。如此有罪的人,就不能 贖別人的罪。有仁愛的富翁,或者能替貧人填還債賬。如此無罪的耶穌,就能贖有罪的人。引支勒說,「太 初有道(即耶穌),道與真主同在,道即是真主,生命在道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道成了人住在我們中間 ,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約翰一章一,二節及十四節)世人因罪就欠真主的債,但耶穌既為真主 的道與靈,又因有豐盛的功勞,就償還人的債,就是人因所欠的債,所當受的重刑,因此他雖無罪,不能免 死在十字架上,因死是是罪的工價,所以耶穌在十字架受死,是要?凡信他的皆得永生。因耶穌是無罪的,他 能替人作贖罪祭,又成為救世主,如引支勒說,他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又說,真主?那無罪的,替 我們成為罪。 (二) 因耶穌無罪,就能為人指正路,又能賜人能力行此正路,耶穌既無罪,必無錯誤,所以不能引人 去走錯路,他所指明的路,必引人天上去。凡跟從耶穌教訓的人,都不能行錯路,我們若遵行耶穌所吩咐的 ,就不能離正路去了。凡跟從倒東偏西的人,就必然無定向的。凡跟從行正路的,必定行正路,如此凡跟從 有罪的,必定要作罪人。凡依靠那無罪的,並遵從他所吩咐的,至終必得稱為無罪的人。 (三) 因耶穌無罪,他能在真主面前作我們的中保,因為人人都有罪,撒但就能在真主面前告我們眾人 。既是如此,誰能作我們的中保,為我們伸訴呢?穆罕默德豈能作人中保呢?穆罕默德自己既為罪人,就當 在真主面前陳明自己的罪,這樣他如何能為人作中保呢?罪人為罪人伸訴,必定枉然的。但無罪的耶穌既為 我們的中保,他必定能救我們,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耶穌不獨是無罪的,又真是真主的道和靈,耶穌若替 我們當中保,我們心內不必擔憂,因為他必為我們成全其功。深謝真主,因耶穌願意作人中保,如引支勒所 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裏,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為義的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挽回祭,也不是單為 我們的罪,乃是為普天下的罪。(約翰一書二章一二節) 回教諸友阿,我勸你們要靠無罪的耶穌護庇。引支勒乃記載他教訓的書,你們若諗讀此書,就必得他的 教訓。你們若信靠,他就必因他贖罪的功得饒恕,並且他必永遠在真主面前作你們的中保,因為他是無罪的 ,就必引你們行在正路,以至死日。在那時,他又必算你們為無罪的,並且接你們上天去。 引支勒說到末日,耶穌基督必要從天上降臨,審判世人,因他無罪,他的審判必定是至公的。凡因他贖 罪的功勞,求他饒恕,並盡力為聖者,他必引到天上去。人要得饒恕,只能靠?耶穌贖罪功勞,所以凡不信 靠的人,必要承當自己的罪,凡信靠無罪的救主,必蒙他的救恩,並且能脫離罪惡。奉勸回教諸友,都要信 靠這位無罪的救主才是。

  • 96, 41,方濟各教宗讓基督徒-穆斯林關係更加混亂

    96-41 方濟各教宗讓基督徒-穆斯林關係更加混亂 文章 96 41 作者 Bassam M. Madany 方濟各教宗讓基督徒-穆斯林關係更加混亂 Bassam Michael Madany 2019年10月31日 天主教作家威廉·基爾派翠克(William Kilpatrick)2019年9月25日在《危機》雜誌(Crisis Magazine)上發表文章「方濟各教宗不了解伊斯蘭(Pope Francis Does not Understand Islam)」,兩周前,我在一篇題為「西方需要對伊斯蘭有清楚認識,而不是困惑(The West Needs Clarity, not Confusion about Islam)」的帖子中評論了該文。( https://www.academia.edu/40569765/The_West_Needs_Clarity_not_Confusion_About_Islam_7_October_2019_2_)(中文:http://ysljdj.org/topic19/tc-19-96am.html) 同一作者在2019年10月27日發表的一篇題為「伊斯蘭將如何回應教會逐漸傾向泛神主義?(How Will Islam Respond to the Church’s Drift toward Pantheism?)」的文章,其中延續了基督徒與穆斯林關係的主題。 以下是一些相關摘錄,後面是我的評論。 「正如我在最近的專欄文章( https://www.crisismagazine.com/2019/pope-francis-doesnt-understand-islam)中所說,教宗方濟各不了解伊斯蘭。10月4日,教宗參加了被稱為『具有高度象徵性的植樹儀式』時,顯示出更多證據(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indigenous-pray-with-pope-during-tree-planting-ritual-bow-to-topless-pregnant-statue)。」 好吧,你可以這麼稱呼,但是大多數植樹儀式並不包括曼陀羅(mandalas)-對『大地母親』唱頌歌-或者跪在孕婦雕像前的儀式。據推測,這就是亞馬遜印第安人的植樹儀式的,但是這一儀式在梵蒂岡花園舉行,其中一尊雕像(其實是雕刻)是在豐饒儀式期間送給教宗的。 但是這與伊斯蘭有什麼關係?嗯,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什麼關係。伊斯蘭與此類活動無關。伊斯蘭是一門嚴格的一神論宗教,它的創始人在公元630年進入麥加時,將天房中拜異教神的361座偶像挪走並銷毀了。 但是,從另一種意義上講,各地的阿亞圖拉(Ayatollahs)和伊瑪目們(Imams)可能正在密切關注天主教教會對『大地母親』新興的興趣。為什麼呢?首先,您需要明白,對於將教會轉變成新奇的形式或接受新奇事物,一些教會領袖是很認真謹慎的。除非你在亞馬遜雨林的偏遠地區度過長假,否則你會知道亞馬遜宗教會議的籌備文件似乎正在準備給我們呈現一個亞馬遜特色的新教會。該文件似乎肯定了泛神論、異教和祖先崇拜的合法性。而且,與既定的教義相反,它聲稱亞馬遜地區本身就是天主啟示的一個源頭。 然而,在教會領袖們轉向泛神論的同時,他們也在努力改善與伊斯蘭的關係。朝此方向,他們採取的最新行動是2月在教宗方濟各與愛資哈爾(Al-Azhar)的大伊瑪目艾哈邁德·泰耶布(Ahmad Al-Tayeb)之間的會議。由此產生的關於『人類博愛』的文件充斥著聯合國式的所有宗教的人類兄弟情誼和本質相通的萬能秘方。 但是,教會的新亞馬遜特色也許對泰耶布和其他穆斯林領導人來說是一座無法到達的橋樑。伊斯蘭無法容納泛神論,當然也不能接受朝拜『大地母親』。穆罕默德向阿拉伯異教徒部落傳達的核心信息是,真主只有一位。伊斯蘭五大支柱中的第一個是背誦清真言:『萬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清真言是那麼簡單明瞭;也挺直白的。只有一個真主,就是祂。真主的獨一性是伊斯蘭的中心思想。同樣,從伊斯蘭的角度來看,最嚴重的罪過是shirk(以物配主)—崇拜偶像或多神論的罪行。以物配主的罪還包括認為真主有其他伙伴,例如『聖父,聖子和聖靈』。 虔誠的穆斯林一直在警惕不要陷入伊斯蘭來臨之前存在的賈希利亞(Jahiliyyah)—『蒙昧時代』。這種蒙昧或『愚蠢』的主要表現之一是拜太陽、動物或神靈形式的偶像。如今天主教會似乎有可能陷入蒙昧和多神教時代的危險,對於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具有共同的目標及共同的價值觀這種假象,不知伊斯蘭領袖願意再相信這種假像多久。 但是現在,隨著教會似乎開放接受泛神論,一切都可能改變,而基督徒面臨的風險可能會成倍增加。伊斯蘭領袖可能會認為,他們與天主教會的『夥伴關係』慢慢地更像一種負債,而非一種資產。天主教徒相信三位一體已經夠糟的了,但是這種與森林和水域的神明之間的新瓜葛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方濟各教宗對亞馬遜的舉動只會證明穆斯林對基督徒的一貫主張,即他們已經偏離了真主所命定的道路。它將提供更多證據進而證明伊斯蘭是唯一的真正的信仰。」 目前為止是摘錄自基爾派翠克教授的文章。 提到方濟各教宗與泛神論的瓜葛,會讓遜尼派穆斯林學者想起在整個伊斯蘭歷史中某些蘇菲派教徒被引入泛神論的事。 在伊斯蘭中有一些對安拉的負面描述,說他是區別於人的『完全不同的他者』,完全不與人類交流,因此某些穆斯林神秘主義者開始尋求與造物主更深層次的聯繫。每日五次祈禱的儀式和星期五禮拜 Salat(在清真寺的敬拜)似乎並沒有能夠滿足他們。 某些蘇菲派教徒將他們的教導極端化,他們面對伊斯蘭體制時面對嚴重的麻煩。其中一位這樣的蘇菲派是哈拉智(Al-Ḥallāj)(公元858–922)在9世紀中葉哈里發·馬穆恩(Al-Ma’moon)統治時期加入穆塔齊主義者(Mu’tazilites)之後,離開他們然後變成狂熱的泛神論者,他們宣稱「我是真理」,或者「我是真主。」公元922年3月26日,他被當作異教徒處決了。因此,很容易理解遜尼派穆斯林的烏理馬對泛神論的危險性極為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方濟各教宗出現之前,羅馬天主教會就在1962年至1965年第二屆梵蒂岡議會的宣言以及題為「天主教教理問答」的文獻中表達了對伊斯蘭的一個嚴重錯誤。教理問答中有以下內容: 841 教會與穆斯林的關係。「救贖計畫還包括那些承認造物主的人,首先是穆斯林;這些自稱堅守亞伯拉罕信仰的人,與我們一起敬拜那一位仁慈的天主,即是在末日審判眾人的主。」 我從小在黎凡特(敘利亞和黎巴嫩)長大,那時還是法國管轄時期。我的正規教育是從法國天主教學校進行的。穆斯林學生不用接受基督教教育課程,而其他所有人(天主教徒、東正教和新教學生)則都要學習天主教的教理,所使用的是法國巴黎大主教管區的版本。我不記得有什麼類似於新的教理-那是梵蒂岡第二次大會的結果-的多元化方法了。 不幸的是,在這一歷史交界處,生活在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的東方基督教殘餘正處於非常不穩定的境地。許多人選擇了移民西方。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大約有200萬基督徒住在他們先父的家鄉。目前,人數已減少到20萬左右。 2019年10月的最後一天,我寫下這些文字時,黎巴嫩正陷入困境。1946年締結的各種宗教團體之間的協議似乎已經崩潰。想起1975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後期的內戰的混亂時代,真是令人糟心!方濟各教宗應該反思這種情況,尤其在整個阿拉伯世界裡,黎巴嫩一直是真正能給基督徒家的感受的唯一國家! 這篇文字翻譯自Bassam Michael Madany的在線文章「Pope Francis Adds Confusion to Christian-Muslim Relations」 https://www.academia.edu/40823660/Pope_Francis_Adds_Confusion_to_Christian-Muslim_Relations_31_October

  • 360, 1,總之不是「伊斯蘭」惹的禍

    360-1 總之不是「伊斯蘭」惹的禍 文章 360 1 作者 總之不是「伊斯蘭」惹的禍 2014年11月19日 本週再有美國人被伊斯蘭國斬首。但從奧巴馬政府的反應可見,美國當局決意妄顧現實。 Peter Kassig是美國前陸軍遊騎兵、緊急醫護技術員,因見敘利亞百姓處於水深火熱,於解甲後回到當地提供協助,幫助一些敘利亞難民逃往黎巴嫩,出資購買如尿片等日用品予難民,開救護車送到敘利亞。但2013年10月,他被綁架了。 分 析員指,Kassig遭斬首的片段似有不妥,不妥的情況並沒有放在公開的視頻裡。我們猜測,這名前騎兵有能力反抗,沙地上的血漬,大概不止屬他一人。無論 如何,伊斯蘭國也許覺得應該也發放敘利亞士兵斬首片段,順便給觀眾上一節伊斯蘭國歷史課-這個「國」原只是阿爾蓋達一個分支組織。處決後,刀手還提著 Kassig的頭開玩笑說:「他說話不多。」 美國總統奧巴馬讉責暴行,說恐怖組織極邪惡行動取了Kassig性命,又說:「儘管伊斯蘭國濫殺無辜-包括穆斯林,一味的播種死亡與毀滅,還好有像Abdul-Rahman等人道主義者極力拯救敘利亞傷者性命,幫助無家可歸的敘利亞人。」 慢 著,Kassig雖然改皈伊斯蘭並改名Abdul-Rahman,但那是在他被擄期間的事。奧巴馬竟然以伊斯蘭名字稱呼Kassig,可見他依然認為,只 要否認伊斯蘭極端主義,就能締造和平。「伊斯蘭國的行為不代表任何信仰,」他說:「尤其不代表伊斯蘭信仰;而這是Abdul-Rahman所虔信的。」 有人在刀鋒指嚇的情況下為保命而改皈,這可算是「虔信伊斯蘭」?奧巴馬用伊斯蘭名字稱呼Kassig,究竟是敬重他呢,或是敬重屠殺他的人? 《紐 約時報》這樣解釋:「總統以Kassig先生被綁架後改用的穆斯林名字稱呼他,是要強調伊斯蘭國殺害穆斯林同胞。」若然的話,令人不禁要問,奧巴馬以為誰 不知道伊斯蘭國也殺害穆斯林?片段已證明Kassig被斬首,伊斯蘭國同時提供處決另13個敘利亞士兵的高清片段,他們當然不會是浸信會教徒。聯合國近日 有報告指,伊斯蘭國恐怖活動在敘利亞與伊拉克肆虐。路透社消息指,「阿勒頗、拉加德、伊德利卜省、哈塞克,和代爾佐爾省都有人遭處決」。目擊者證實斬首屍 體遭掛在十字架上,一顆一顆頭顱擱在公園鐵柵的欄桿上,都是血淋淋的。 但奧巴馬仍極力想維護伊斯蘭的名聲。他讉責伊斯蘭國與其他恐怖組織的野蠻行為,卻不忘補充說,他們種種罪行「不代表任何信仰,尤其不代表伊斯蘭信仰」。 「尤 其不」?總統此說可真超現實。極端主義在全穆斯林世界橫行無忌,阿爾蓋達僅代表少數遜尼派極端分子,此外還有努斯拉陣線(al-Nusar,敘利亞),西 非阿爾蓋達,伊斯蘭國(伊拉克與敘利亞),瓦哈比(Wahhabi,沙特阿拉伯),反西方教育組織(Boko Haram,尼日利亞),阿布.薩伊夫組織(菲律賓),塔利班(阿富汗與巴基斯坦),虔誠軍(巴基斯坦),al-Fatah(巴勒斯坦地區戰鬥組織),和 哈馬斯(加沙)。什葉派極端組織則有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黎巴嫩真主黨,和馬赫迪伊拉克軍。 當然,世上大多數穆斯林都想和平,這場腥風血雨席捲全伊斯蘭世界,穆斯林固然首當其衝,卻也不僅穆斯林受害。然而奧巴馬竟以為否認事實,就能解決問題。 這篇文章翻譯自Mona Charen的在線文章「Just Don’t Call It Islamic」 http://townhall.com/columnists/monacharen/2014/11/19/just-dont-call-it-islamic-n1920564/page/full

  • 1003, 1,拿撒勒人耶穌

    1003-1 拿撒勒人耶穌 文章 1003 1 作者 拿撒勒人耶穌 以色列聖經研究學會(Israel Institute of Biblical Studies) ( https://lp.israelbiblicalstudies.com/) 耶穌是一位拿撒勒人? 當耶穌還是個嬰兒時,馬利亞和約瑟決定搬到加利利的小農村城鎮拿撒勒。為什麼呢?這個村莊没有顯赫的聖經歷史,也不是拉比研究中心。馬太福音指出,他們「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馬太福音2:23)。什麼是拿撒勒人(Nazorean)? 從毁滅中獲得勝利 回答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以賽亞書中,以賽亞是希伯來最偉大的先知。在基督之前七百年,以賽亞將猶大家族描述為一棵將被砍成樹桩的大樹,「從耶西的本〔原文作墩〕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Branch)必結果實。」(以賽亞書11:1)。這指的是彌賽亞。 發現聖經的希伯來語根源 在聖經希伯來語中,「枝子(支派,branch)」一詞是netzer נצר,這也是拿撒勒 נצרת的根。當馬太說耶穌「將被稱為拿撒勒人」時,這並不是指拿細耳人(Nazirite)誓言(民數記第6章),而是指成為彌賽亞的netzer。只有從支派(枝子)小鎮,才能出現枝子。 這篇文章翻譯自在線文章「Jesus of Nazareth」 https://lp.israelbiblicalstudies.com/lp-iibs-biblical-hebrew-nazareth-en.html

  • 513, 8,是的,耶穌發怒了

    513-8 是的,耶穌發怒了 文章 513 8 作者 Bill Muehlenberg 是的,耶穌發怒了 是的,耶穌發怒了 2020年9月29日 憤怒是聖經對耶穌描述的一部分: 耶穌曾經發怒過嗎?如果是,是什麼激怒了他?根據一個人所處的具體立場不同,這些問題的答案也會有所不同。一些屬於新潮的宗教左派的人經常會想淡化任何關於耶穌發怒的想法,他們常常把耶穌描畫成一個傳統的嬉皮士打扮,他笑容燦爛,容忍一切,並且樂於幫助每一個人。 當然,聖經中所描繪的畫面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談到新約的記載之前,我們應該確立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神永不改變,耶穌是神。因此,無論是在新約或者舊約,我們所讀到的關於父神的事情,對於神子也都是完全正確適用的。如果我們發現神在發怒(並且我們一再重複地發現),那麼可以肯定耶穌也發怒。 整本聖經都可以看到有關神的怒氣或發怒的經文,我經常寫一些文章提及其中的一些例子。例如,請參閱此處:billmuehlenberg.com/2020/05/19/on-the-wrath-of-god/ 關於這一點,你可以很容易找到許多這樣的段落。正如詹姆斯•蒙哥馬利•博伊斯(James Montgomery Boice)在談到希伯來聖經時所說的那樣:「在舊約中,有20多個詞用來指代神的憤怒。關於這一主題有近600個重要的段落描寫。它們是聖經基本的內容,並與聖經中最重要的主題和事件相輔相成。」 讓我分享其中一些例子。只需參照英文標準版聖經(English Standard Version),查看在英語中被翻譯為「anger」(憤怒)的單詞,我們就會發現很多這樣的經文。下面選取的是其中一小部分例子: 【出埃及記4:14】 耶和華向摩西發怒說,不是有你的哥哥利未人亞倫嗎? 【民數記11:1】 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 【申命記29:27】 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這地發作,將這書上所寫的一切咒詛都降在這地上。 【列王紀上16:33】 亞哈又作亞舍拉,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 【詩篇78:49】 他使猛烈的怒氣,和忿怒,惱恨,苦難,成了一群降災的使者,臨到他們。 【以賽亞書63:6】 我發怒,踹下眾民,發烈怒,使他們沉醉,又將他們的血倒在地上。 【哈巴谷書3:12】 你發憤恨通行大地。發怒氣責打列國,如同打糧。 【啟示錄14:10】 這人也必喝神大怒的酒,此酒斟在神忿怒的杯中純一不雜。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 但是批評者會說,我們的確在福音書中看到耶穌發怒。雖然我們確實不經常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但我們確實在聖經裡看到。就在今天早上,當我再次閱讀馬可福音時,我找到了一個明顯的耶穌發怒的例子。 馬可福音3:5說,「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複了原。」顯然,不信和剛硬的心激怒了耶穌。 聖殿敬拜的事變得墮落不堪也讓祂發怒。以繩作鞭,掀翻桌子,這可說不上是一種悠閒自得的態度。正如我們在約翰福音2:13—17中所讀到的那樣,祂的憤怒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展示: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裡。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祂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看來,這一幕發生在祂塵世事工的初期,可以與第二次清洗聖殿相區別,後者是在祂事工的後期進行的(參見馬太福音21:12—13;馬可福音11:15—17;路加福音19:45–46)。如果是這樣,盡管只有約翰提到了把繩子當作鞭子,但我們看到這種情況不止一次發生。 The Cross of Christ by Array ( https://www.amazon.com/dp/083083320X?tag=cultur06-20&linkCode=ogi&th=1&psc=1) 當然,當耶穌宣告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時,你感到祂的憤怒(例如,馬太福音23章和路加福音11:37—54)。我們發現,不僅在譴責這些宗教領袖的時候,即使是對其他人進行譴責時,耶穌也明顯感到氣憤,例如,當祂在馬可福音8:31—33中斥責彼得時。 正如許多新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在約翰福音11:33結尾時出現的話(「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表示祂對罪及其後果—也就是死亡—感到憤怒和生氣。在此處查看更多資訊:billmuehlenberg.com/2010/03/01/jesus-meek-and-mild-or-conquering-king/ 我們還可以參考其他經文,包括耶穌所說的比喻中,清楚地表明代表神的那一位會發怒生氣,例如我們在馬太福音18:21—35中看到「不饒恕人的惡僕」的比喻。正如我們在最後兩節經文中所讀到的:「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關於這一切,可以說兩個結論。第一,很明顯,耶穌不是什麼樂天派的管家,其存在僅僅是為了使我們感到快樂和舒適,並對我們言聽計從。祂挑戰我們並讓我們面對挑戰,要求我們從罪和自私中回轉,以聖潔和公義行事跟隨祂。祂想我們愛祂所愛的,恨惡祂所恨惡的—正義的憤慨之情和發怒是其中的一部分。有關更多資訊,請參見此處:billmuehlenberg.com/2020/06/21/anger-prayer-and-the-justice-of-god 第二,我們當然很高興我們的主也有豐盛憐憫,慈愛,不輕易發怒,樂意饒恕人。這是我們需要牢記的神的全貌。我們需要接受並肯定耶穌是完全恨惡罪的,但也是完全願意對悔改的人表示憐憫。 關於這些問題,我引用幾句話來總結。約翰•斯托德(John Stott)在他精彩絕倫的書《當代基督十架》(The Cross of Christ)中這樣說: 神的憤怒是絕對純潔的,有些因素使人的憤怒成為罪,而神的憤怒未受這些因素所污染。人的憤怒通常是隨心所欲,不受抑制;神的憤怒總是有原則的,受控制的。我們的憤怒往往是一種間歇性的爆發,由惱怒激發,尋求報復;神的憤怒是一種持續的、穩定的對立,只因為邪惡而引起,並在責難中表現出來。神完全沒有個人的憎惡或懷恨;事實上,祂同時還持續對冒犯者懷著從未衰減的愛。 鐘馬田(Martyn Lloyd-Jones)對以弗所書2章的評論將神的憤怒和愛聯繫在一起: 因此,很明顯,愛和憤怒是不相容的這一觀點完全否定了聖經的樸素教導。事實上,我甚至會說,除非我們一開始就接受神對罪發怒這個想法,否則我們不可能理解神的憐憫,我們不可能理解神的愛。只有當我意識到神對罪的憤怒時,我才意識到祂提供一條從罪中得救的途徑所具備的全部意義。如果我不先理解這個,我就不能理解那個,以至於當我談論神的愛的時候,那僅僅是一種漫不經心的多愁善感,這實際上是否定聖經中關於神之愛的偉大教義。 最後,賴爾(J. C. Ryle)提醒我們應該宣告什麼樣的神性: 當心不要為自己製造一個神:一個充滿憐憫、但不公義的神;一個充滿愛、但不聖潔的神;一個為每個人預備天堂、但不讓任何人去地獄的神;一個可以讓善與惡在時間裡並肩而行,但在永恆裡不區分善與惡的神。這樣的神乃是你自己的偶像,那完全是如同埃及廟宇裡像蛇和鱷魚一樣的偶像。是你自己的幻想和多愁善感的雙手造就了他。他不是聖經中的神,除了聖經中的神,根本就沒有神。 這篇文章翻譯自Bill Muehlenberg的在線文章「Yes, Jesus got angry」 https://billmuehlenberg.com/2020/09/29/yes-jesus-got-angry/

  • 413, 1,保羅的秘訣

    413-1 保羅的秘訣 文章 413 1 作者 保羅的秘訣 用於二十一世紀世界的公元一世紀戰略 本文發表於2001年9月的世界基督教雜誌 作者:大衛·英格斯(David English) 宣 教士社群正在回歸「織帳棚事工」(tentmaking)或稱帶職宣教。一些宣教士使用屬世的角色作為掩護來獲得簽證進入一些封閉的國家-一種「隱匿的宣 教」。其結果是雜糅的帶職宣教士-織帳棚者(tentmakers)-和隨之而來的道德張力。從歷史看來,利用屬世的角色獲得通行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對於大多數人,宣教意味著接受資助的、專職的宣教士。然而,世界上有超過80%的人口生活在排斥或限制宣教士的國家。這些宣教士尋求另一種方式進入封閉國家,我為他們的決心和勇氣感謝神。 當一些國家開始取消宣教士簽證時,我們只能用屬世的身份獲得簽證,這毫不出奇。保羅曾經通過製造帳棚來獲取宣教的經費,在那之後,這就被稱為「織帳棚事工」。有趣的是,我們並沒有追究保羅這樣做的原因。因此,我們失去了保羅使用這種策略的能力和才幹。 保羅為什麼要以工作謀生?當然不是為了得到通行證。 作為一個羅馬公民,他可以在整個羅馬帝國自由行動。這意味著,保羅發現,他自願選擇以工作謀生,而不接受資助,是有相當有力的原因。 他真的是一個「織帳棚者」嗎? 過去我以為保羅在可以得到資助時受支持,不得以時才工作,但是新約否認了這點。新約特別提到保羅在加拉太、哥林多、帖撒羅尼迦和以弗所工作(帖撒羅尼迦前書2:9;帖撒羅尼迦後書3:7-8;使徒行傳20:31-35;哥林多前書4:12;9:6)。 核心經文是哥林多前書9章,因為在記載他的事工快結束時,保羅寫下這章,並解釋了他整個事工的原則。保羅提出了最有力的論據講明接受資助以及他有權接受資助的事,之後他說了三次他不使用這一權利,也從來沒有打算在未來使用(12,15,18節)。 以工作謀生是保羅的正常做法。為什麼呢?因為帶職宣教是最大化福音的影響力和教會植堂的一個完全策略。保羅說話的強度顯示了他強烈的目的。 公信力 保羅將資助視為公信力的一個障礙,而不把工作視為宣教的障礙。沒有人能說保羅是以講道來謀生。保羅通過自食其力證明了他很愛那些聽他教導的人,而且他對福音的真理有絕對的信靠。 這一障礙對那些未接受福音的人特別有效。人們知道錢是多麼有影響力,以至於他們懷疑背後的別有用心。如今,關於當地的宣教士,一些當地的人仍說這樣的話,「他們通過使人信教來賺錢」。他們會問宣教士如何謀生,並好奇他們是否為中情局工作。 有些人不公平地認為宣教士懶惰。在美國,也有些人作類似的判斷。見證而不接受報酬的人,其言論更具公信力,因為他們無償傳福音。 認同感 在 哥林多前書9:22,保羅寫下的這節關於認同感的經文廣為宣教界引述,「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保羅將此應用在每一種 境況中。然而,在當時環境中,這是保羅不受資助而以工作謀生的最終和最重要原因。他工作的目的是「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 工作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工作是獲得他人認同感的最深切的方法之一。他與他們分享喜悅和掙扎。他真正地依靠自己的收入。他明白一天結束時疲憊的感覺,明白被客戶欺騙的感覺,明白與道德角力以及適度地傳福音是怎麼一回事。 福 音要求全人作最徹底的轉變。未接受福音的群體沒有基督徒的陪伴,不能在當中觀察實際的信仰生活。他們需要看到基督徒以自己的誠信、服侍、愛、在神裡面的喜 樂,在患難中藉著基督話語的忍耐,來驗證其福音。那福音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起作用。只有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才能證明這一點。有影響力的帶職宣教士將福音在日 常生活中活出來。 福音進而通過人脈網路-家人、朋友和同事-傳播開來。屬世的工作為福音的傳播提供了自然的人脈,這人脈是宣教士必須建立的。如果我們運用「人脈網路」傳福音,那麼福音可以通過這些人脈迅速傳播。此外,帶職宣教士可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並影響整個文化。 門徒訓練及作見證 保羅明白,人會本能地模仿別人,他有意作敬虔的榜樣,好叫眾人效法。「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當留意看那些照我們榜樣行的人。」(腓立比書 3:17)藉著工作,保羅為他所牧養的人在其生活中全方位地進行門徒訓練做出了榜樣。以下兩種模式特別重要: 敬虔的工作觀 保 羅寫道,「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帖撒羅尼 迦後書3:8-9)羅馬帝國時期的工作道德惡劣。許多歸入基督的人都是懶漢、小偷、醉鬼、姦夫和妓女。(哥林多前書 6:9-11)保羅有意識地示範敬虔的工作道德-優質、誠信、勤奮、服侍、關心他人。 這對當今的宣教事工有多重要? 極 其重要。世界上最大的發展需求是商業和經濟領域的發展。如果沒有這些領域的發展,其他領域的發展無法持續-沒有運輸、衛生保健、資訊傳播、農業,什麼都沒 有。但僅僅靠西方的科技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在很多國家,腐敗和誠信的缺失大大破壞生產力。在前蘇聯,人們會說,「我們假裝工作;他們假裝付工資」。這是一 種戲謔,卻是對經濟的致命傷害。一種道德的工作觀浸潤到社會當中對於發展至關重要,而且能夠創建一種更高效、更公正的制度。 每個基督徒都是見證人/執事 通 過以工作謀生,保羅建立了一種普通帶職基督徒而非「專職」基督徒同工見證神和服侍神的模式。關於帶職傳福音的事工他有話語權,因為他做過。保羅為每一位基 督徒作了門徒訓練的示範。開始的時候,保羅的教會從未有過一個專職的、受資助的同工。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當見證神,僅僅因為他們屬於基督的家庭。這就是為 什麼福音大爆炸,保羅說他已經將福音傳遍了小亞細亞和馬其頓(羅馬書 15:19、23)。他已經催生了一個迅速的植堂運動,深入到周圍的人群。他的任務完成了。 歷史證明了,每一次嘗試動員非專職、平信徒的力 量。我們在中國家庭教會的增長中,在韓國、哥倫比亞、美國的小組教會的增長中看到這點。對正式訓練和薪酬的要求越少,非專職、平信徒的投入越多,增長就越 快,影響就越大。過度使用專職宣教士正在削弱教會的力量。我們正在世界各地複製專職宣教的模式。因此,我們就忽略了普通基督徒的主要力量。 我們已經發展了一套鞏固這方法的神學。因為專職的同工都是「全時間的」,並已得到「特別的呼召」,他們自然更為委身、更有成效。也就暗示說,非專職、平信徒並沒有同樣的潛力或同樣得到聖靈賜予的能力。他們被歸入後補席位,在那裡很多人只是坐冷板凳。 這 帶來了第二個問題-過度依賴金錢。由於我們需要「專職」的同工,我們必須在開始任何事工之前找到錢。這損害了教會的植堂和動力。而且,因為西方相對較富 裕,這使得西方世界的家長式制度幾乎成為必然。西方教會可以把錢發到海外,對西方教會可能是小錢,對海外可能是巨額資金,能資助整個部門的同工。小小的犧 牲給西方教會帶來巨大的力量。但即使有最好的意圖,大象最終還是會用腳踩死老鼠。非專職、平信徒事工的策略可以解決這兩個問題。 植堂 保 羅在第一時間本土化。從一開始,他就與本地的初信徒一同帶領。他相信人的潛力和聖靈的大能可以轉化人並訓練門徒。他期望新基督徒這樣做,期望領袖可以很快 嶄露頭角。他從來沒有牧養本地教會,而是帶領教導他們成形。如果你要等到正式訓練和捐助者的資助,你不可能做到這些。你只能通過完全參與到普通基督徒的日 常生活才能做到。 在植堂方面,保羅有一個極速策略。這馬上催生出自治、自籌、自養(自主學習舊約及耶穌的教導)和自主植堂的教會。保羅立即 與新信徒合作。使徒行傳和書信都顯示了保羅對當地領袖以及跟他們的夥伴關係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像同輩一樣合作。種族不會造成差異。只要有一個人歸入基督, 他們就成為家人。保羅邀請有為的當地信徒作為同工加入他的植堂團隊-在10-12年的事工當中至少有24人。這些人都來自當地居民。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土耳 其人、柏柏爾人、肯亞人和捷克人。 但他怎麼能那麼快把這些人納入進來呢?因為他們都自食其力。保羅的團隊實際上是一個帶職宣教士的團隊。保羅發展了一個完全機動、自籌經費的宣教團隊。他們能夠迅速建立教會,轉到新的城市,把有潛力的人納入他們的團隊。他們沒有需要等待同工去籌集資助或去念神學院。 道成肉身式的宣教 通 過以工作謀生,保羅進入普通人的世界,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展示福音的大能。同時他為新信徒示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作門徒。他通過為自己的事工自籌經費,使福音 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增強,並創造了一個「每個基督徒都是見證人」的模式,從而建立了一支由非專職的無償、平信徒見證人組成的軍隊。 帶職宣教對於21的宣教事工至關重要。我們需要部署一大批有力的帶職宣教士與專職宣教士一起來扭轉宣教事工職業化的僵化局面。只有通過在神的旨意中完全地再次介入普通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才能釋放使徒行傳所說的那種生命力和大能。 大衛·英格斯是全球機遇(Global Opportunities)的執行董事。 這篇文章翻譯自David English的在線文章「Paul’s Secret」 http://globalopps.org/pauls-secret-2/

  • 1049, 1,巴拿巴:一位勸慰人心的早期教會領袖

    1049-1 巴拿巴:一位勸慰人心的早期教會領袖 文章 1049 1 作者 巴拿巴:一位勸慰人心的早期教會領袖 人物研究 羅賓·加拉赫布蘭奇(Robin Gallaher Branch)(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author/robin-gallaher-branch/) 2022年8月20日 這些博客文摘自布蘭奇博士的一篇長篇文,「 巴拿巴: 早期教會領袖以及鼓勸慰人的典範 (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6345384_Barnabas_Early_Church_leader_and_model_of_encouragement),」In die Skriflig 41.2 (2007):295—322頁 羅賓·布蘭奇認為,巴拿巴有可能與宙斯的形象類似:雖是中年但身強力壯且肌肉發達,既高貴又威嚴。 使徒行傳所呈現的巴拿巴是傳福音的使徒和教會領袖正直和品格的典範。使徒行傳稱他是個好人(使徒行傳11:24),先知和教師(13:1),使徒(14:14)以及神所藉著他實行的神蹟(15:12),使徒行傳所記錄的他備受贊譽。使徒行傳記錄了他面臨迫害次數(13:45;14:19),並為了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自己生命危險安全(15:26)。巴拿巴相信掃羅是真的皈依了(9:27),看到了他的親戚約翰·馬可(12:25)的潛力,並在不同的時間(11:25—26;15:36—41)支持他們。哥林多前書9:6證實了他的品格,指出他在服侍會眾時,不增添他們的負擔。使徒們都叫他「勸慰之子」巴拿巴(4:36),似乎是他應得的! 然而,盡管巴拿巴多次出現在聖經文本中,但他缺乏像他的福音傳教士和寫作同工 掃羅/保羅 (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sites-places/biblical-archaeology-places/biblical-riot-at-ephesus/)那樣的學術關注。 根據聖經中沒有記錄的早期傳說,巴拿巴受教於迦瑪列,並成為耶穌的追隨者。他的第一批皈依者包括馬利亞、他的親戚和約翰·馬可的母親。巴拿巴陪同耶穌到加利利旅行,耶穌揀選他為七十使徒之一。顯然,他試圖傳福音給同為迦瑪列的學生掃羅,但掃羅拒絕了他的教導,而是選擇迫害新信徒。 聖經通常對外形著錄不做論述。然而,線索為想象力提供了空間。與保羅前往路司得的傳道之旅中,有神蹟發生在路司得—一個瘸子能行走了!—震驚的人稱巴拿巴為宙斯,稱保羅為赫爾墨斯,因為保羅是主要發言人(使徒行傳14:11—13)。奧林匹斯山最高統治者宙斯的半身像描繪了一位身強力壯且肌肉發達的中年男子,既高貴又威嚴。也許這也就描述了巴拿巴。 使徒行傳介紹巴拿巴為來自塞浦路斯的利未人約瑟,一開始提到他就是關於金錢和施舍的故事(使徒行傳4:36—37)。在第一次提到巴拿巴時,傳統上認為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作家的路加講述了他的慷慨:巴拿巴賣了一塊田地,把錢放在使徒的腳下。這種公開姿態和他的謙卑與隨後路加提到關於金錢的例子形成了鮮明對比:亞拿尼亞和撒非喇(5:1—11)的縱容、撒謊、串通的態度。 文中沒有給出巴拿巴的贈與是回應教會領導的募捐號召。與新約其他情況(哥林多前書16:1,3)不同,似乎沒有迫切需要大量財政捐助。相反,巴拿巴的姿態閃耀著自發和喜悅。巴拿巴贈予的禮物只為捐贈奉獻給當時的群體用,沒有前提。 顯然,田地的出售和收益的捐贈讓巴拿巴處於直接的領導地位,盡管他不是最初的十二個門徒或七個執事的成員,七執事是說希臘語的寡婦的僕人,處理對日常食物的分配(使徒行傳6:1—2,5)。 然而,他的一個慷慨舉動無疑為他贏得了終生的贊賞以及在群體中的地位。他透過行動,承認使徒的權柄並順服。 巴拿巴是一位著名的早期教會領袖,被人親切地稱為勸慰之子(使徒行傳4:37),他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尋找並幫助他人。聖經經文中兩次用掃羅/保羅(9:26—28;11:25—26)來強調這一點,一次是關於敘利亞的安提阿充滿活力的教會(11:19—30),一次與他的年輕親戚約翰·馬可(15:36—41)有關。通常這些其他個人和團體都是耶穌的信徒,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有些抵觸主流思想和行動。巴拿巴不但沒有排斥他們,反而故意去見他們,並且傾聽,熱情歡迎他們。 克勞德·蓋·哈勒(1652—1736),「聖保羅和聖巴拿巴的解救」 首先,巴拿巴和掃羅做朋友。使徒行傳介紹掃羅是一個在當時被稱為「這道」的信徒的迫害者(使徒行傳7:58;8:1—3;9:2)。掃羅從耶路撒冷的大祭司那裡拿到書信,交給大馬士革各會堂的官員,授權他去捆綁新信徒,把他們帶到耶路撒冷。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他在復活的主耶穌面前有一段失明的皈依經歷,他自己也成了一名信徒,並開始在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裡宣講耶穌是神的兒子(9:1—20)! 掃羅性格的突然轉變和大膽的佈道使得猶太人要密謀殺害他。掃羅被裝在籃子裡從大馬士革的城牆上縋下來,然後在夜間逃到耶路撒冷(9:21—26)。耶路撒冷的門徒害怕地避開他,不相信他真的是信徒(9:26)。路加寫道:「但巴拿巴領著他,把他帶到使徒面前,並向他們描述他在路上是如何遇見主,主如何對他說話,以及他如何勇敢地在大馬士革如何奉耶穌的名傳道」(9:27)。 這一節值得仔細研究,因為這說明了有行動的領導能力。巴拿馬找掃羅,因此巴拿巴表現出了個人的勇氣,因為他冒著失去自己的生命和名聲的危險去。巴拿巴帶掃羅到使徒那裡。他本著合乎仁義的態度去傾聽,證實他聽到掃羅說的話,他勇敢高尚的行為道德態度,是與描述他的文字一致的。 後來,耶路撒冷議會派巴拿巴到敘利亞的安提阿去調查一件新事:信主的猶太人和希臘人(外邦人)一起敬拜耶穌!相信的猶太人是由於迫害而被分散的,一些人定居在他們新的流亡家園(使徒行傳11:19—30),顯然這些分散的信徒與他們的鄰居交談,其中許多是希臘人,告訴他們主耶穌復活的消息(11:20)。路加寫道:「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11:21)。 路加將巴拿巴的使命描述為尋找事實,而不是懷有敵意。當巴拿巴到達安提阿時,他的表現和早期故事中表現出的相同特征:他公開行動,傾聽並做出合乎道德的決定。經文說,當他「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使徒行傳11:23)。巴拿巴是一個典型的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心關注事實:這些人—其中有些是未受割禮的外邦人!—真的是新的皈依者!巴拿巴看待他們就像自己還有其他的猶太皈依者一樣(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biblical-topics/new-testament/the-origin-of-christianity/),相信這種激進的新信仰;他認為這是神的作為以及恩典的證據。他告訴安提阿的信徒們「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11:23)。 巴拿巴在牧養教會,但這對一個人的要求是太多了。所以他尋找掃羅—再一次—並前往大數尋找他(使徒行傳11:25—26)。巴拿巴的行動顯示出他的謙卑與洞察力。經文顯示出巴拿馬特別地關注百姓的需要和福音的推進。然而,他肯定看出來掃羅在辯論中的技巧以及他在思想境界要比自己更勝一籌。路加在這裡並沒有給出巴拿巴嫉妒的描述,反而寫出了他心願主耶穌的名彰顯。 巴拿巴給了這個年輕人一份差事:與他共同牧養這個有活力的安提阿教會的信徒。掃羅欣然接受。之後這個年輕的教會就在他們的共同帶領下越發成長(使徒行傳11:26)。這肯定對於會眾和教師們來說充滿了榮耀且果實累累。更有可能,保羅|掃羅的神學大多在這段時間內形成。 安提阿教會禱告禁食之時,聖靈啟示教會「要為我把巴拿巴和掃羅分別出來,好讓我呼召他們」(使徒行13:2)。這就是很多學者所聲稱的保羅的第一次「宣教之旅」。在旅程的中途,掃羅的名字在塞浦路斯改為保羅(13:9);也許這個名字的改變反映了他從此以後生活的重點:向羅馬世界的外展。約翰·馬可,巴拿巴的親戚,曾作為助手陪伴他們,但卻把他們留在別加,回到了耶路撒冷(13:13—14:20)。保羅和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講道。在一段激動人心的旅程中,包括大膽的佈道和神蹟奇事(14:3),兩人建立了教會,並留下了公認的長老管理制度(14:23)。 過了一段時間,保羅找到巴拿巴,要回到他們先前傳道的地方(使徒行傳15:36)。巴拿巴,這位「平易近人的人」,主張再給約翰·馬可一次機會。然而,保羅回憶起約翰·馬可早些時候的離開(13:13),就決定他不再繼續與他們共事。路加所說的「尖銳的分歧」爆發了;巴拿巴和約翰·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保羅和西拉同行,又往敘利亞和基利家去(15:37—41)。 使徒行傳中的這個故事說明了信徒—甚至使徒—之間的衝突是可能發生的。然而,文中省略了兩個因素,許多人認為這兩個因素對避免或盡量減少衝突至關重要。第一,禱告:沒有證據表明巴拿巴和保羅禱告過—使徒行傳有很多禱告的例子(見1:14;42;4;9:11)。第二,沒調停者或調停者缺席。似乎巴拿巴和保羅決定先爭論後討論,然後再談—這是古往今來人們的典型做法。此後在使徒行傳中,保羅成為主要角色。 然而,路加早些時候對巴拿巴發表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評論,我們可以認為巴拿巴是他的朋友。路加(使徒行傳11:24)寫到巴拿巴「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路加也描述亞利馬太的約瑟是好人(路加福音23:50),並稱贊大比大/多加,稱她是一個經常行善幫助窮人的女人;在她的善行中,有為寡婦做衣服(使徒行傳9:36,39)。 路加在敘利亞的安提阿對巴拿巴做了總結。他寫道,正是在那裡,門徒們第一次被稱為基督徒(使徒行傳11:26)。也許巴拿巴的品格特征—他的善良、信心、寬厚、勇敢、慷慨、謙卑、自我犧牲、心胸開闊、勇敢,以及他被聖靈充滿—也同樣烙在其他信徒身上。如果是這樣,路加對這位早期教會領袖的贊美也適用於早期教會。 羅賓·加拉赫·布蘭奇是田納西州孟菲斯市勝利大學(Victory University)(前身為克萊頓學院)的聖經研究教授,也是位於南非波切夫斯特魯姆的西北大學神學院的傑出副教授。2000年,她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希伯來語研究博士學位。2002—2003學年,她被授予西北大學神學院富布賴特獎學金。她最近的一本書是《耶利波安的妻子:舊約中最不為人知的女人的持久貢獻》(Jereboam’s Wife: The Enduring Contributions of the Old Testaments Least-Known Women)(Hendrickson, 2009)。 這篇文章翻譯自 Robin Gallaher Branch 的在線文章「Barnabas Early Church leader and model of encouragement」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people-cultures-in-the-bible/people-in-the-bible/barnabas-an-encouraging-early-church-leader/ https://www.biblicalarchaeology.org/daily/people-cultures-in-the-bible/people-in-the-bible/barnabas-an-encouraging-early-church-leader-2/

搜尋結果

bottom of page